一种乐池升降式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3932发布日期:2020-04-21 19:06阅读:10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乐池升降式栏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舞台技术,尤其是一种乐池升降式栏杆。



背景技术:

舞台中的专用乐池一般都是低于演出台面的,为了充分利用有限场地和发挥多种场景效果,乐池多采用升降台结构,这种升降台包括基坑,基坑与暗道相通,因升降台具有较大的高度空间,所以与舞台齐平的基坑上口需要设置安全措施,如栅栏等,公开技术中也有这方面的结构,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5507621a,设计的一种舞台用升降栅栏,包括下栅栏、上栅栏以及电机,下栅栏左右边沿分别设有与自身为一体的竖向滑轨,上栅栏位于竖向滑轨之间;上栅栏左右边沿分别设有与自身为一体的竖向齿条;电机固定于下栅栏的上方,并穿过竖向滑轨连接齿轮;齿轮连接在竖向齿条内且与竖向齿条相啮合;下栅栏包括外框以及竖向栏杆;竖向栏杆为空心杆且开有进雾孔和出雾孔。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7228703u,一种带升降护栏的升降台,升降平台为圆形平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环形的护栏,护栏由多根竖向设置的立柱和多个横向设置的弧形栏杆组成,护栏上设置有多根竖向的导轨,升降平台上设置有多个与导轨配合的导向槽;所述护栏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列竖向的齿条,升降平台的底部还设置有齿条的驱动机构。对于较大舞台来说,栅栏一般都是由方管、空间管等轻型材料组焊而成,栅栏竖直展开面积大,整个平面精度制造时难度大,齿轮齿条的啮合精度要求高,现场安装、校正非常困难,而且时间一长,齿面上很容易积垢,动力传动容失效;另外,栅栏也要适合舞台需要,需要时升起,不需要时收起隐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乐池升降式栏杆,它具有栏杆本体尺寸精度要求较低,升降灵活,多点定位,稳定性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乐池升降式栏杆,包括固定在基坑底部的拉升吊机,垂直布置在拉升吊机上方的栏杆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拉升吊机具有同步双输出轴,双输出轴对称布置有等径的卷筒,卷筒上平行设有若干条钢丝缠绕槽并固定钢丝绳一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组固定在栏杆本体的下端;所述滑轮组包括水平导向的引绳轮和返向导轮;在栏杆本体两端沿竖直方向设有限位导向机构。

前述的乐池升降式栏杆中,作为优选,所述栏杆本体沿长度方向围成弧形面结构,在栏杆本体中间下端部位设有以中心线对称布置的绳索分配器,所述绳索分配器具有“八”型布置的导轮固定支架;卷筒上的若干条钢丝绳经绳索分配器布置到栏杆本体长度方向不同位置。

前述的乐池升降式栏杆中,作为优选,所述引绳轮和返向导轮均固定在基坑立壁上,引绳轮和返向导轮之间设有垂直换向轮。

前述的乐池升降式栏杆中,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导向机构包括垂直固定在基坑中的导轨,在栏杆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向轮组。

前述的乐池升降式栏杆中,作为优选,在所述栏杆本体和基坑立壁之间设有若干处自由控,所述自由控包括固定在基坑立壁上的限位板,以及固定在栏杆本体上的双位轮;所述双位轮中其中一轮与限位板朝基坑壁一面的内侧配合,另一轮与限位板朝栏杆本体一面的外侧配合。

前述的乐池升降式栏杆中,作为优选,所述自由控包括固定在基坑立壁上且和立壁平行布置的限位条,在栏杆本体上固定有与限位条侧向立边配合的侧限自由轮。

前述的乐池升降式栏杆中,作为优选,所述自由控中的双位轮通过固定在栏杆本体上的立梁定位,所述栏杆本体上还设有连接绳索套环的支架座,支架座定位在立梁上。

本技术方案采用安装在基坑底部的拉升吊机为动力,通过钢丝绳来垂直升降栏杆本体,由于栏杆本体跨度比较大,所以选用的拉升吊机具有同步双输出轴,输出轴上配置卷筒,由卷筒同时驱动多股钢丝绳,钢丝绳通过引绳轮、垂直换向轮、返向导轮等使钢丝绳基本以隐藏方式布置到整个栏杆本体承重点位,保持栏杆本体平衡且完成垂直动作。栏杆本体在基坑内通过多点位导向、消取自由度来保证其运行可靠性,如在栏杆本体两端沿竖直方向布置限位导向机构,这种机构由导轨和导向轮组构成,不仅对栏杆本体左右方向进行限位,而且对前后方向也有限制作用。

为了提高栏杆本体自身强度和满足乐池整体美观要求,栏杆本体沿使用基坑立面成弧形面结构,拉升吊机集中控制,通过栏杆本体中间下端绳索分配器对各股钢丝绳进行分配,绳索分配器可以把多股钢丝绳互不干扰地分配到栏杆本体各个起重点,“八”型导轮固定支架能避免各股钢丝相互干扰。

进一步,提升栏杆本体通过钢丝绳完成,钢丝绳由返向导轮及其它引绳轮承压,引绳轮和返向导轮均固定在基坑立壁上,使得栏杆本体在升降方向受到正向拉力。同时,在在栏杆本体和基坑立壁之间布置多个自由控,这些自由控结构简单,只通过限位板和双位轮就可实现,且获得两个方向的限位目的:一是栏杆本体朝朝基坑壁方向,二是栏杆本体远离基坑壁方向,不仅如此,结合自由控结构特征,把自由控通过限位条与钢丝绳导向、固定的功能件如侧限自由轮、连接绳索套环支架座等集合管理,在精简结构同时增强导向部位的抗拉强度,提高栏杆本体运行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弧形面的栏体工作面使栏杆本体具有较高结构强度,滑轮钢丝绳的导向提升使栏杆本体尺寸精度要求较低,从而制造成本低,多点位自由度限定使得栏杆本体不仅升降灵活,且运行过程稳定,使用过程独立控制完全满足乐池与主舞台相配合以获得各种状态的舞台效果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拉升吊机传输部位局部放大结构示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q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r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a-a向结构示图。

图8是图1的b-b向结构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钢丝绳固定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的c-c向结构示图。

图11是图1的d-d向结构示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升吊机结构示图。

图中:1.基坑,2.拉升吊机,3.栏杆本体,4.竖梁,5.钢丝绳,6.绳索分配器,7.双位轮,8.限位板,9.返向导轮,10.预埋件,11.支架座,12.侧限自由轮,13.导向轮组,14.导轨,15.卷筒,16.绳索套环,17.垂直换向轮,18.引绳轮,19.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图3、图4,本实施例一种乐池升降式栏杆,配置在乐池前面基坑1边部,把拉升吊机2固定在基坑1底部,栏杆本体3垂直布置在拉升吊机2的正上方,拉升吊机2具有同步双输出轴,如图12,双输出轴对称布置两个等径卷筒15,两个卷筒15上分别平行设有三条钢丝缠绕槽并固定钢丝绳5的一端,钢丝绳5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组固定在栏杆本体3的下端。

下面对各功能部分进行具体分解,栏杆本体3沿长度方向(基坑前面立壁面为等弧度曲面)围成弧形面结构,在栏杆本体3正中间下端部位设有以中心线对称布置的绳索分配器6,如图2所示,绳索分配器6是一个呈“八”字型布置的导轮固定支架,卷筒15上的六条钢丝绳5按三条一组经绳索分配器6布置到栏杆本体3长度方向不同位置,具体是栏杆本体3每半边设三个提吊固定点。

滑轮组包括水平导向的引绳轮18和返向导轮9;引绳轮18和返向导轮9均固定在基坑1立壁上,如图6、图7、图9所示,引绳轮18和返向导轮9之间设有垂直换向轮17,垂直换向轮17同样通过预埋件10固定在基坑1立壁上,如图10所示。

按栏杆本体3每半边设三个提吊固定点要求,钢丝绳5以从下向上分为三组,第一组钢丝绳5经过绳索分配器6上最低点的导轮横向栏杆本体3两边最远处固定点牵引,中间设两个引绳轮18,垂直换向轮17和返向导轮9相互处于垂直相对位置,返向导轮9位于栏杆本体3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实际安装时,垂直换向轮17和返向导轮9统一安装在一支固定在基坑1立壁上的竖梁4上,同时,栏杆本体3上焊接有固定绳索套环16的支架座11,支架座11定位在栏杆本体3中的立梁中,与绳索套环16配套用来固定钢丝绳的还有钢丝绳夹、索具螺旋扣等配件,可以对钢丝绳5的长短进行现场调整。第二组钢丝绳5经过绳索分配器6上中间点的导轮横向栏杆本体3两边中间处进行固定点牵引,钢丝绳5经过部位设置一个引绳轮18,垂直换向轮17和返向导轮9处于垂直相对位置,垂直换向轮17和返向导轮9统一安装在一支固定在基坑1立壁上的竖梁4上,栏杆本体3上在该相应部位焊接有固定绳索套环16的支架座11,支架座11定位在栏杆本体3中的立梁上。第三组钢丝绳5经过绳索分配器6上最高点导轮横向引向栏杆本体3两边靠近中心处,钢丝绳5直接经过垂直换向轮17和返向导轮9至栏杆本体3下端的支架座11上。

栏杆本体3的导向限位机构分两部分:

一是在栏杆本体3两端沿竖直方向设有限位导向机构,如图4、图5所示,限位导向机构由导轨14和导向轮组13构成,其中导轨14垂直固定在基坑1侧壁上,导向轮组13设两副导向轮,分别固定在栏杆本体3两端的下半部位,由导向轮组13和导轨14顶端的限位块对栏杆本体3进行行程限制。

二是在栏杆本体3和基坑1立壁之间设有多个自由控,自由控结构之一是,由固定在基坑1立壁上的限位板8和固定在栏杆本体3上的双位轮7构成。如图7、图8所示,双位轮7中其中一轮与限位板8朝基坑1壁一面的内侧配合,另一轮与限位板8朝栏杆本体3一面的外侧配合。二是自由控由限位条19和侧限自由轮12构成,限位条19固定在基坑1立壁上且和立壁平行布置,侧限自由轮12固定在栏杆本体3上且与限位条19侧向立边配合,如图11所示。所有自由控中的双位轮7均通过固定在栏杆本体3上的立梁定位。

本例拉升吊机2选用成品机:减速电机sk32100lx,减速电机通过正反转控制钢丝绳5收放,实现栏杆本体3上下移动,升降速度为0.04m/s,升降高度为1m,并设有电机抱闸整流块,对上下两个极点进行安全保护。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