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1830发布日期:2020-09-15 18:4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移动空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空间。



背景技术:

伴随着城市以及产业形态的发展,园区办公以及共享办公等集中化办公已成为市场主流。

这些办公场所往往承载着数千上万人一起办公,各个主体甚至各个部门之间独立同时运营,易造成多个团队会议、面对面沟通交流以及远程音视频会议等需要在同一时间进行,而此时这些办公场所的会议室资源往往会承受较重压力,出现大面积排队等候的现象;尽管这些办公场所都会设有较广阔的公共空间,但是由于其私密性较差,不适宜以上活动的开展,常出现被闲置的情况,造成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空间,解决集中化办公区域会议室资源紧张的技术问题,提升集中化办公区域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空间,包括底盘组件、顶棚组件、门组件以及墙面组件;

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架以及设在所述底盘架下方的移动支撑件;

所述顶棚组件设在所述底盘架的上方,包括顶棚架;

所述墙面组件分别连接在相对的所述底盘架和所述顶棚架上以形成一移动空间;

所述门组件嵌于所述墙面组件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移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架和所述顶棚架分别根据使用需求由多个单体相互活动拼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空间设置有调节设备及其控制器,以及获取空气参数的传感器组件;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获取的所述空气参数,控制所述调节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设备包括设在所述顶棚架上的凉霸和排气扇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以及光感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顶棚架和所述底盘架分别与所述墙面组件的连接处的外侧设有挡板,所述墙面组件分别与所述底盘以及所述顶棚架的卡槽装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空间的外部设有用于显示移动空间使用参数的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门组件包括门板、密封条以及闭门器;

所述闭门器分别连接所述门板和所述墙面组件;

所述密封条设在所述门板的外周边缘。

进一步地,还包括立柱组件,所述立柱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盘架和所述顶棚架,两个所述墙面组件通过所述立柱组件实现活动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墙面组件包括第一墙面以及第二墙面,所述第一墙面为透光结构,所述第二墙面包括设于内壁的吸声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面的中间区域为半透明结构,所述第一墙面的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为透明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面以及所述第二墙面的数量均不小于2,且所述第一墙面以及所述第二墙面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墙面还包括内墙面、外墙面以及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在所述内墙面和所述外墙面之间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棚架和所述底盘架,所述内墙面位于所述加强筋和所述吸声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墙面上设有进风口,且在所述第二墙面内壁和外壁的所述进风口处设有通风罩。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墙面的外壁设有网络接入口和电源接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支撑件包括万向轮以及设于所述万向轮外侧的调节地脚。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空间内设有音视频会议一体机、麦克风以及扬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空间内的所述墙面组件上设有俯仰角度以及高度可调的壁挂架,所述音视频会议一体机安装于所述壁挂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空间内的所述墙面组件上设有可向所述墙面组件的墙面折叠的小桌板。

进一步地,所述小桌板上方的的所述墙面组件上设有电源插座以及网线插座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空间内设有无线路由以及用于统计客流量的摄像头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沿所述顶棚架朝向所述底盘架一侧的外缘一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灯带,且在所述凹槽开口处设有灯罩。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度可调节的吧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间,通过底盘组件、顶棚组件以及墙面组件围合出移动空间,墙面组件包括透光结构的第一墙面以及内壁设有吸声板的第二墙面,将移动空间放置于办公场所的公共空间,解决了集中化办公区域会议室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集中化办公区域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空间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空间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空间的第二墙面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空间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或“电性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具体实施例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空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移动空间的用途包括但不限定于用作会议室、餐吧、休息室以及母婴室的任意一种。

所述移动空间包括底盘组件10、顶棚组件20、墙面组件30以及门组件40。其中,所述底盘组件10包括底盘架110以及设在所述底盘架110下方的移动支撑件120,所述底盘架110的制作材质包括但不限定于是冷轧钢板,通过冲压、喷涂等工艺制作而成,所述底盘架110的外形轮廓包括但不限行是四边形结构,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或者是圆形、椭圆形等结构,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架110上方还设有地板,这里的地板包括但不限定于是木纹复合板,并经过裁切,通过冲孔与所述底盘架110进行螺钉连接,当然也可以是通过粘接等形式与所述底盘架110进行连接;所述顶棚组件20设在所述底盘架110的上方,包括顶棚架210,具体地,所述顶棚组件20相对于所述底盘组件10悬置于所述底盘组件10的上方,所述顶棚架210的制作材质包括但不限定于是冷轧钢板,通过冲压、焊接、喷涂等工艺制作而成,所述顶棚架210的外形轮廓包括但不限行是四边形结构,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或者是圆形、椭圆形等结构,且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棚架210和所述底盘架110的外形轮廓相同,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棚架210上还设有天花板,所述天花板设在所述顶棚架210朝向所述底盘架110一侧,其制作材质包括但不限定于是穿孔吸音板,并设有吸音棉,以起到吸声的左右,然后经过裁切,通过冲孔与所述顶棚架210进行螺钉连接,当然也可以是通过粘接等形式与所述顶棚架210进行连接;所述墙面组件30分别连接在相对的所述底盘架110和所述顶棚架210上以形成一移动空间s,具体地,所述墙面组件30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盘架110和所述顶棚架210相对的一面,较佳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底盘架110和所述顶棚架210的外轮廓一周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定于是卡接、合页连接等活动连接形式,也可以是粘接、焊接等连接形式,通过将所述墙面组件30连接在所述底盘架110和所述顶棚架210之间可形成所述移动空间s,这里的所述移动空间s因为上有所述顶棚组件10,下有所述底盘组件20,以及四周侧壁有所述墙面组件30,因此所述移动空间s其实为相对封闭的空间;所述门组件40嵌于所述墙面组件30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移动空间s,具体地,所述门组件40普通的房门一样嵌于所述墙面组件30内,通过打开或关闭所述门组件40可以实现所述移动空间s的打开或关闭,以方便用户进出以及在使用时关闭保证私密性。

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中,之所以称之为“移动空间”,是因为所述底盘架110下方设置有所述移动支撑件120,其用于对所述移动空间进行转运并在转运至目的地后固定在地面上;对于所述移动空间的转运,在水平方向上的转运可借助于所述移动支撑件120来完成,在垂直方向上的转运可以借助于电梯等升降设备来完成,即所述移动空间可以置入电梯等升降设备中在楼宇的各个楼层间转运。所述移动空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投放于办公场所的公共空间,解决了集中化办公区域会议室资源紧张的问题,并提升了集中化办公区域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架110和所述顶棚架210分别根据使用需求由多个单体相互活动拼接而成。这是因为依靠电梯等升降设备进行垂直转运的所述移动空间的大小势必会小于电梯等升降设备的大小,为了将所述移动空间的大小进行扩展,以满足比较多的人开会使用。具体地,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所述移动空间的所述底盘架110和所述顶棚架210相互拼接以构成较大的移动空间,这里的拼接方式包括但不限定于是卡接、螺钉合页连接等形式,再将位于所述较大的移动空间内部的所述墙面组件30拆除,以打通所述较大的移动空间。在这里,单个所述底盘组件10和所述顶棚组件20组成的较小所述移动空间可看做一个可移动单元,这里的所述可移动单元可以实现水平转运以及通过电梯等升降设备垂直转运,在将多个可移动单元转运至使用目的地后进行快速的组装以形成满足使用面积需求的所述较大的移动空间,换言之本实施例通过模块化设计的所述移动空间,可组装出符合使用需求的移动空间,扩展了所述移动空间的使用形态和使用场景,进一步缓解集中化办公区域会议室资源紧张的压力,以及进一步提升了集中化办公区域的空间利用率。

请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间s设置有调节设备50及其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以及获取空气参数的传感器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获取的所述空气参数,控制所述调节设备50。

其中,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设备50包括设在所述顶棚架110上的凉霸510和排气扇520中的至少一种,一般会连接在所述天花板上方的所述顶棚架210上,并容纳于所述天花板上预留的孔洞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的配备,当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间s配备了以上所有的设备,如图中所示。具体地,所述凉霸510可选择集成吊顶凉霸,起到制冷除湿的作用;所述排气扇520可选择强力静音排气扇用于推动所述移动空间s内外的空气流通。

另外,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以及光感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这里的所述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以及光感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空间s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等等参数,并将获取到的这些参数发送至所述控制器以供所述控制器对相关设备(如所述调节设备)进行智能化的控制,以自动调节所述移动空间s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等,当然相应的所述调节设备50还包括加湿器、灯具等设备。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传感器组件以及所述控制器的设置,可通过所述调节设备50等自动调节所述移动空间s内的各项参数,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提升了所述移动空间的智能化,提升所述移动空间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棚架210和所述底盘架110分别与所述墙面组件30的连接处的外侧设有挡板60,所述墙面组件30分别与所述底盘架110以及所述顶棚架210的卡槽装配固定。具体地,所述挡板60上设有用于装配所述墙面组件30的卡槽,所述墙面组件30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装配所述挡板60,且两个所述挡板60朝外的一侧分别与所述顶棚架210和所述底盘架110连接,具体的连接形式包括卡槽连接,或螺钉合页连接等。以上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过所述挡板60的卡槽进行卡槽式连接有利于所述移动空间的快速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间s的外部设有用于显示移动空间使用参数的显示屏610。具体地,所述显示屏610的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定于是所述墙面组件30的外侧,所述门组件40的外侧,其设置原则为比较醒目的位置以便于所述移动空间s外的用户可快速感知,如本实施例的所述显示屏610位于所述门组件40上方的所述挡板60上;所述显示屏610上用于显示所述移动空间的使用参数,其中,所述使用参数包括使用时长、具体用途、所述移动空间id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空间的所处位置的一种或多种,显示形式包括但不限定于是以滚动文字的形式,因为要显示所述移动空间的所处位置,即所述显示屏610内应设有定位模块,或者所述移动空间上设有相应的定位模块。

另外,所述门组件40包括门板410、密封条420以及闭门器430;所述闭门器430分别连接所述门板410和所述墙面组件30;所述密封条420设在所述门板410的外周边缘。具体地,所述门板410嵌在所述墙面组件30上,通过所述门板410可以实现所述移动空间s的打开与关闭;所述闭门器430设在所述门板3101的顶部,包括但不限定于是滑轨式闭门器,分别连接所述门板410以及所述门板410上方的所述墙面组件30,以实现通过控制所述闭门器430的开关来实现所述门板410的旋转打开和关闭锁合;所述门板410的边缘设有所述密封条420,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门板410的外围一周均设置所述密封条420,从而进一步提升所述门板410在关闭时所述移动空间s的密闭性以及减小关门时的噪声;再者,为了方便所述门板410的打开与关闭,还在所述门板410接近自由端的中间位置设有门把手,其中所述门板410的内外两侧均设有所述门把手;另外,为了保护玻璃制成的所述门板410在长时间反复开关时的安全性,在所述门板410的顶部和底部与旋转轴连接处设有玻璃门夹,这里的所述玻璃门夹的制作材质包括但不限定于是304不锈钢拉丝。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立柱组件70,所述立柱组件7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盘架110和所述顶棚架210,两个所述墙面组件30通过所述立柱组件70实现活动组装。具体地,所述立柱组件70一般设置在两块所述墙面组件30的连接处,或者是所述墙面组件30与所述门组件40的连接处,所述立柱组件70的形态包括90度转角连接、180度平面连接、t型连接以及十字型连接,且在所述立柱组件70的连接面上设有相应的卡槽,以通过卡合连接的形式实现快速的活动组装;另外,在所述立柱组件70还设有用于遮蔽或者密封的卡槽,用于设置遮蔽胶条和密封胶条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墙面组件30包括第一墙面310以及第二墙面320,所述第一墙面310为透光结构,所述第二墙面320包括设于内壁的吸声板3201。具体地,所述第一墙面310、所述第二墙面320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棚架210和所述底盘架110的外轮廓上,通过所述底盘组件10、所述第一墙面310、所述第二墙面320以及所述顶棚组件20连接并围合成所述移动空间s,所述第一墙面310为透光结构,可以保证所述移动空间s具有较好的采光,同时还保证了所述移动空间s具有较好的私密性,这里的透光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是玻璃,或者pvc等制成;另外,所述第二墙面320的内壁设有所述吸声板3201,这里所述吸声板3201可以对所述移动空间s内的声音进行有效吸收,避免在较狭小空间内若声音较大而出现回声,提升用户在所述移动空间内进行会议、交流时的舒适感。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墙面310以及所述第二墙面320的数量均不小于2,且所述第一墙面310以及所述第二墙面320之间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墙面310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墙面320相互围合连接,构成一个长方体结构,当然,这里仅仅是示例性质,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其还可以是由多个所述第一墙面310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墙面320相互围合连接成多边棱柱体结构或者是类圆柱体结构,通过将所述第一墙面310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墙面320之间间隔设置,如在长方体结构的所述移动空间s中,两个所述第一墙面310相对设置,而两个所述第二墙面320相对设置,如图2所示,可以保证所述移动空间s内的光线均匀,提升所述移动空间的使用体验。

另外,请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护所述移动空间s内的视觉隐私,所述第一墙面310的透光结构并不是完全透明的,即所述第一墙面310的中间区域为半透明结构,所述第一墙面310的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为透明结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墙面310是由透明玻璃制成,其中在中部区域进行半透明磨砂处理,如贴设半透明的磨砂膜,如此便形成了中部半透明两端全透明的结构,这里的半透明结构一方面不影响采光,另一方有效的保护了所述移动空间s内的视觉隐私。

请结合图3,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墙面320还包括内墙面3202、外墙面3203以及加强筋3204;所述加强筋3204设在所述内墙面3202和所述外墙面3203之间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棚架210和所述底盘架110,所述内墙面3202位于所述加强筋3204和所述吸声板3201之间。

具体地,所述内墙面3202设在所述吸声板3201远离所述移动空间s中心的一侧,所述外墙面3203设在所述移动空间s的最外侧,所述加强筋3204夹设在所述外墙面3203和所述内墙面3202之间,所述加强筋320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棚架210和所述底盘架110的外边缘,所述内墙面3202的材质包括不限定于是复合板,通过裁切、冲孔、喷涂等工艺制作,所述外墙面320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定于是冷轧钢板,通过冲压、焊接、喷涂等工艺制成,所述加强筋320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定于是冷轧钢板,通过冲压喷涂等工艺与所述内墙面3202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所述吸声板3201为9mm吸声板通过喷涂工艺制成,这里通过多次板材结构拼合以及加设所述加强筋3204,可大大提升所述移动空间s的整体刚性,方便其在办公场所的楼宇间转运。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4,所述第二墙面上设有进风口330,且在所述第二墙面320内壁和外壁的所述进风口330处设有通风罩340。在这里,通过所述进风口330的设置,可保证所述移动空间s与外界可以进行有效的空气流通,且在所述第二墙面320内壁和外壁设置所述通风罩340,可起到保护所述进风口330的作用,保证所述进风口330的气流畅通。

另外,在所述第二墙面320外壁设有网络接入口和电源接入口(图中未示出),这里的所述网络接入口和电源接入口一般会设置在所述第二墙面320外壁的底部位置,用于接入网络以及外部电源,以为所述移动空间s提升网络支持和电力支持。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所述移动空间s在办公场所的楼宇间转运以及转运至目标位置后进行固定,所述移动支撑件120包括万向轮1201以及设于所述万向轮1201外侧的调节地脚1202。其中,所述移动支撑件120沿所述底盘架110的一周均匀设置,如当所述底盘架110为正方形是,所述移动支撑件120分别设于四个角的位置,且所述调节地脚1202一般位于所述万向轮1201的外侧,在使用时,如遇转运将所述调节地脚1202的高度调低,内侧所述万向轮1201便会起到支撑的作用,进而通过所述万向轮1201可以推动所述移动空间s到达任一目标位置;当到达目标位置时仅需要将所述调节地脚1202的高度调高,此时外侧的所述调节地脚1202便会起到支撑的作用,进而将所述移动空间s固定在目标位置。

另外,为了满足所述移动空间s的远程音视频会议的使用需求,所述移动空间内设有音视频会议一体机350、麦克风以及扬声器(图中未示出)。具体地,所述音视频会议一体机330设置在所述第二墙面320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实现网络连接,以供用户进行远程音视频会议,而所述麦克风用于拾取用户的声音信息并通过网络传递出去,所述扬声器用于对音视频会议时对侧用户的声音进行输出,其中,所述麦克风的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定于是所述视频会议一体机350上或者是所在的墙面上,所述扬声器的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定于是所述顶棚组件20上。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空间s内的所述墙面组件30上设有俯仰角度以及高度可调的壁挂架(图中未示出),所述音视频会议一体机350安装于所述壁挂架上。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壁挂架设在所述第二墙面320上,所述音视频会议一体机350通过卡扣、螺钉等连接形式安装于所述壁挂架上,这里通过所述壁挂架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可对所述音视频会议一体机330的俯仰角度以及高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提升所述移动空间s的使用体验。

另外,所述移动空间s内的所述墙面组件30上设有可向所述墙面组件30的墙面折叠的小桌板360。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桌板360设在所述第二墙面320上,具体位置位于所述音视频会议一体机330下方的所述第二墙面320上,可向所述第二墙面320的墙面上折叠,这里的所述小桌板360通过合页以及支撑件实现支撑以及向所述第二墙面320的墙面上折叠,这里的所述小桌板360可用于放置会议资料、办公物品以及个人物品等。

进一步地,在所述小桌板340上方的所述第二墙面320上设有、电源插座以及网线插座中的至少一种;这里的电源插座以及网线插座中的至少一种设置在所述第二墙面320上的区域370位置,当然,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所述传感器组件也可设置在此位置处,通过以上一种或多种组件的设置可提升所述移动空间s的使用性能,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另外,在所述移动空间s内设有无线路由220以及用于统计客流量的摄像头230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无线路由220、所述摄像头230一般会连接在所述天花板上方的所述顶棚架210上,并容纳于所述天花板上预留的孔洞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各个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的配备,当然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间s配备了以上所有的设备。所述无线路由220可以为所述移动空间s提供良好的wifi覆盖率,供用户电子设备以及所述移动空间s内的设备使用;所述摄像头230包括但不限定于是双目摄像头,其较佳的设置位置为所述移动空间s的入口上方,即所述门板410的上方位置,其用于统计进入所述移动空间s的用户流量。

另外,在所述移动空间s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度可调节的吧凳130,这里的所述吧凳130可根据所述移动空间s的规格大小进行配备,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吧凳130的底部设有万向辅助轮,以可以在所述移动空间s的地板上进行自由移动。

以及,沿所述顶棚架210朝向所述底盘架110一侧的外缘一周设有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凹槽内设有灯带(图中未示出),且在所述凹槽开口处设有灯罩(图中未示出)。具体地,所述灯带围设在所述天花板的外缘,并连接在所述顶棚架210上的所述凹槽内,所述灯罩连接在所述顶棚架210上并将所述灯带罩设其中。具体地,所述灯带为led灯带,沿所述天花板的外周一圈连接在所述顶棚架210上,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led灯带下方并连接在所述顶棚架210上,且所述灯罩的下方与所述天花板平齐。这里通过所述led灯带的设置可以提升所述移动空间s内部的照明亮度,并通过所述灯罩的设置可以提供舒适无炫光的健康光源,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不相冲突的情况下,上述各实施例中提及的各部分的结构可相互组合,为避免重复,组合后获得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但组合后获得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