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7583发布日期:2020-06-26 20:14阅读:3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钢结构建筑迅猛发展,建成了一大批钢结构场馆、机场、车站和高层建筑;某工程地下风雨球场净高9.4m,梁最大跨度19.8m,属于高大空间、大跨度的框架钢结构,该结构具有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若采用传统的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将会存在连接结构为受力薄弱区,安装工作量大并且定位比较困难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要解决现有的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为受力薄弱区,安装工作量大并且定位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包括有钢柱和工字钢梁;所述钢柱中、对应工字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缘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水平加劲板;所述钢柱的侧面上、对应工字钢梁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段,并且在连接段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抗剪栓;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与工字钢梁的横截面相适应,在连接段的腹板两侧、位于连接段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加劲板,在连接段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抗剪栓;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横截面与工字钢梁的横截面相适应;其中,连接套筒的一端套接在连接段上,且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套筒的另一端套接在工字钢梁上,且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所述工字钢梁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三抗剪栓。

优选的,所述钢柱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或者呈十字形。

优选的,在上下侧的水平加劲板之间连接有第二竖向加劲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向加劲板设置在靠近钢柱一侧,且与钢柱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0cm。

优选的,所述连接段的顶面与钢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段的底面与钢柱之间设置有底部支撑。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筒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四抗剪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钢柱与钢梁采用腹板高强螺栓连接,解决了传承传统钢结构焊接施工时,由于工人技术、素质不同导致的焊接质量问题,保障了工程质量;同时,采用连接套筒对钢柱与钢梁进行连接,其中连接套筒的横截面与工字钢梁的横截面相适应,并且包裹在连接节点的钢柱与钢梁外侧,保证了连接节点的稳定性和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节点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较传统的焊接施工,更加简单,节约了人力,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期;传统的钢梁与钢柱连接区属于受力薄弱区,现增加的连接套筒和抗剪栓加强了钢梁与钢柱连接区,解决了连接区受力薄弱问题。

3、本使用新型在钢柱上设置连接段,通过连接段与钢梁进行连接,解决了现有的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安装工作量大和定位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钢柱上设置水平加劲板和第二竖向加劲板,并且在工字钢梁上、靠近连接节点的位置处设置第一竖向加劲板,增强了连接区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当钢柱为十字形时,钢柱外设置柱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当钢柱为工字形时,钢柱外设置柱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梁外设置梁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柱的底部设置锚板和锚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柱与连接段之间设置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柱、2-工字钢梁、3-水平加劲板、4-连接段、5-第一抗剪栓、6-第一竖向加劲板、7-第二抗剪栓、8-底部支撑、9-连接套筒、10-第一螺栓、11-第三抗剪栓、12-第二竖向加劲板、13-连接板、14-第四抗剪栓、15-梁钢筋笼、16-柱钢筋笼、17-第二螺栓、18-锚板、19-锚筋、20-柱混凝土、21-梁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这种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包括有钢柱1和工字钢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中、对应工字钢梁2的上翼缘和下翼缘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水平加劲板3;所述钢柱1的侧面上、对应工字钢梁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段4,并且在连接段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抗剪栓5;所述连接段4的横截面与工字钢梁2的横截面相适应,在连接段4的腹板两侧、位于连接段4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加劲板6,在连接段4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抗剪栓7;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有连接套筒9;所述连接套筒9的横截面与工字钢梁2的横截面相适应;其中,连接套筒9的一端套接在连接段4上,且通过第一螺栓10固定,连接套筒9的另一端套接在工字钢梁2上,且通过第二螺栓17固定;所述工字钢梁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三抗剪栓11。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筒9由钢板焊接而成,并且连接套筒9的内腔横截面呈工字形,并且连接套筒9的内壁紧贴在工字钢梁2的外表面和连接段4的外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柱1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或者呈十字形。

本实施例中,在上下侧的水平加劲板3之间连接有第二竖向加劲板1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加劲板6设置在靠近钢柱1一侧,且与钢柱1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4的顶面与钢柱1之间设置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段4的底面与钢柱1之间设置有底部支撑8,用以增加连接段4与钢柱1之间的受力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筒9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四抗剪栓14。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柱1为劲性柱中的钢骨,所述工字钢梁2为劲性梁中的钢骨;所述钢柱1外侧设有柱钢筋笼16,在柱钢筋笼16外浇筑有柱混凝土20;所述工字钢梁2外侧设有梁钢筋笼15,在梁钢筋笼15外浇筑有梁混凝土21;所柱混凝土20和梁混凝土21均为自密实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柱1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或者呈十字形。

当钢柱1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时,所述水平加劲板3设置在钢柱1的腹板两侧。

当钢柱1的水平切面呈十字形时,所述水平加劲板3设置在十字的四个转角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柱1的底部设置有锚板18,在锚板18上、位于四个转角的位置处设置有锚筋19。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4的长度为1m~2m。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包括有钢柱(1)和工字钢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中、对应工字钢梁(2)的上翼缘和下翼缘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水平加劲板(3);所述钢柱(1)的侧面上、对应工字钢梁(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段(4),并且在连接段(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抗剪栓(5);所述连接段(4)的横截面与工字钢梁(2)的横截面相适应,在连接段(4)的腹板两侧、位于连接段(4)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加劲板(6),在连接段(4)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抗剪栓(7);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有连接套筒(9);所述连接套筒(9)的横截面与工字钢梁(2)的横截面相适应;其中,连接套筒(9)的一端套接在连接段(4)上,且通过第一螺栓(10)固定,连接套筒(9)的另一端套接在工字钢梁(2)上,且通过第二螺栓(17)固定;所述工字钢梁(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三抗剪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的水平切面呈工字形或者呈十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下侧的水平加劲板(3)之间连接有第二竖向加劲板(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加劲板(6)设置在靠近钢柱(1)一侧,且与钢柱(1)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4)的顶面与钢柱(1)之间设置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段(4)的底面与钢柱(1)之间设置有底部支撑(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9)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四抗剪栓(14)。


技术总结
一种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柱、工字钢梁和连接套筒;钢柱中、对应工字钢梁上翼缘和下翼缘位置处分别设有水平加劲板;钢柱侧面上、对应工字钢梁连接位置处设有连接段,在连接段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抗剪栓;连接段的横截面与工字钢梁的横截面相适应,在连接段的腹板两侧、位于连接段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加劲板,在连接段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抗剪栓;连接套筒的横截面与工字钢梁的横截面相适应;连接套筒的一端套接在连接段上,连接套筒的另一端套接在工字钢梁上;工字钢梁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第三抗剪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钢梁与钢柱的连接结构为受力薄弱区,安装工作量大并且定位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司徒钦;张海锋;刘君帅;刘天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5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