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木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9433发布日期:2020-06-26 20:25阅读:931来源:国知局
橡胶木地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木地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橡胶木地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庭整体装修也越来越重视,地板的选择也变得尤为重要,橡胶木地板具有价格适中、质地舒适,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市面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追捧。

但现有的橡胶木地板自身的保温效果有限,用作家装地板时的整体保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橡胶木地板,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橡胶木地板,包含上橡胶木板层、下橡胶木板层、第一保温层和第一白乳胶层,所述下橡胶木板层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上橡胶木板层沿外周缘开设有环形槽,所述上橡胶木板层卡接在下橡胶木板层的连接槽内,所述第一保温层位于连接槽内且外周缘与连接槽的内周缘相配合,所述第一保温层被上橡胶木板层抵紧在连接槽的底部,所述上橡胶木板层通过第一白乳胶层粘接在下橡胶木板层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橡胶木板层卡接在下橡胶木板层的连接槽内,之后通过第一白乳胶层粘接将下橡胶木板层与下橡胶木板层相固定,此时,保温层被固定下橡胶木板层与下橡胶木板层之间。使得该橡胶木底板具有保温的效果,整体的保温效果较好;同时,上橡胶木板层卡接在下橡胶木板层,被卡紧在连接槽内,上橡胶木板层向外膨胀时,会被连接槽的内壁抵紧,使得上橡胶木板层难以过度膨胀导致开裂,减少了橡胶木地板长期使用后开裂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保温层与下橡胶木板层之间设有第一防水胶层,所述第一保温层通过第一防水胶层粘接在连接槽的底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胶层将第一保温层与下橡胶木板层相互牢固粘接的同时还具有隔绝水汽的作用,减少了地下的水汽随热气流进入第一保温层内,导致第一保温层的保温效果降低,进而影响橡胶木地板整体保温效果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橡胶木板层与第一保温层之间填充有第二白乳胶层,所述上橡胶木板层通过第二白乳胶层与第一保温层粘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白乳胶层将上橡胶木板层与第一保温层相互牢固粘接,进一步加强了橡胶木地板的整体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保温层朝向上橡胶木板层的端面上设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与第一保温层之间设有第二防水胶层,所述第二保温层通过第二防水胶层与第一保温层粘接,所述上橡胶木板层通过第二白乳胶层与第二保温层粘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保温层进一步提升了橡胶木地板的保温性能;第二防水胶层位于第一保温层的上方,减少了地面的潮气和湿气渗透入第一保温层,导致第一保温层的保温效果降低,进而影响橡胶木地板整体保温效果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橡胶木板层与下橡胶木板层相接触的面上开设有若干弧形凹槽,所述第一白乳胶层填充至若干弧形凹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弧形凹槽增加了上橡胶木板层与下橡胶木板层之间的粘接面积,从而提高了上橡胶木板层与下橡胶木板层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橡胶木板层上涂覆有防水漆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漆层使得上橡胶木板层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弥补了橡胶木地板自身防水性能较差的缺点,提升了橡胶木地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橡胶木板层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上橡胶木板层与下橡胶木板层相接触的面上开设有若干与空腔相通的上胶孔,所述下橡胶木板层朝向上橡胶木板层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与上胶孔相对应的下胶孔,所述空腔的腔口处设有用于封闭空腔的封口塞,若干所述弧形凹槽分别位于若干上胶孔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上橡胶木板层与上橡胶木板层相互卡接后,可从空腔的腔口处注入白乳胶,直至空腔、上胶孔和下胶孔内均被注满白乳胶,之后使用封口塞将腔口封闭,白乳胶凝固后,上胶孔和下胶孔内的白乳胶会形成坚固的胶棒,使得上橡胶木板层与上橡胶木板层难以相对错位移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上橡胶木板层与上橡胶木板层连接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橡胶木板层和下橡胶木板层的长度和宽度均为750mm×60mm,所述连接槽的长度和宽度为700mm×60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保温层与连接槽相匹配,即第一保温层的长度和宽度为700mm×60mm,第一保温层与下橡胶木板层之间的比例较为合理,保证了橡胶木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又保证了整体的保温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设置使得该橡胶木地板的整体保温效果较好;

2.上橡胶木板层和下橡胶木板层卡接连接,减少了橡胶木地板长期使用后开裂的可能;

3.上胶孔和下胶孔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上橡胶木板层与上橡胶木板层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上橡胶木板层;2、下橡胶木板层;3、第一保温层;4、第一白乳胶层;5、连接槽;6、环形槽;7、第一防水胶层;8、第二白乳胶层;9、第二保温层;10、第二防水胶层;11、弧形凹槽;12、防水漆层;13、空腔;14、上胶孔;15、下胶孔;16、封口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橡胶木地板,如图1和图2,包含厚度为11mm的上橡胶木板层1和厚度为18mm的下橡胶木板层2,上橡胶木板层1位于下橡胶木板层2的上方;上橡胶木板层1上涂覆有防水漆层12,防水漆层12弥补了橡胶木地板自身防水性能较差的缺点,提升了橡胶木地板的使用寿命;下橡胶木板层2上开设有深度为15mm的连接槽5,连接槽5的长度和宽度被设置为700mm×60mm,上橡胶木板层1沿外周缘开设有深度为7mm的环形槽6,环形槽6的大小被设置为:上橡胶木板层1除去环形槽6部分后的凸起部分与连接槽5的外周缘相匹配;上橡胶木板层1和下橡胶木板层2的长度和宽度均被设置为750mm×60mm,因此,上橡胶木板层1和下橡胶木板层2可进行卡接,连接槽5与上橡胶木板层1的凸起部分相互配合,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较为轻易的将上橡胶木板层1和下橡胶木板层2对齐,继而进行卡接。卡接后的橡胶木地板为750mm×60mm×22mm的标准长方体,该规格为实木地板在市面上常见的长宽尺寸,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如图2,上橡胶木板层1和下橡胶木板层2卡接后,连接槽5的内壁与上橡胶木板层1的部分外周缘紧贴,当上橡胶木板层1向外膨胀时,会抵紧在连接槽5的内壁上,使得上橡胶木板层1难以过度膨胀导致开裂,减少了橡胶木地板长期使用后开裂的可能。

如图3,连接槽5的底部设有外周缘与连接槽5的内周缘相配合的第一保温层3,第一保温层3的形状为为长方体,规格为700mm×40mm×4mm,第一保温层3背离连接槽5底部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保温层3的大小一致的第二保温层9,第一保温层3和第二保温层9均由酚醛泡沫板制成,酚醛泡沫板的导热系数低,隔热性能好,是一种较好的保温节能材料。第一保温层3与第二保温层9通过第二防水胶层10相互粘接,第一保温层3通过第一防水胶层7粘接在连接槽5的底部,当上橡胶木板层1与下橡胶木板层2相互卡接时,第一保温层3和第二保温层9被上橡胶木板层1会被抵紧在连接槽5的底部。因此,第一保温层3和第二保温层9叠加设置,使得该橡胶木地板具有双层保温结构,整体保温效果较好;同时,第一保温层3和第二保温层9与下橡胶木板层2之间的面积比例合理,保证了橡胶木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又保证了整体的保温效果。

如图3,第一防水胶层7和第二防水胶层10分别粘在第一保温层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起到阻挡水汽进入第一保温层3的作用,减少了地下随热气流上升的水汽和地面的潮气及湿气进入第一保温层3,导致第一保温层3的保温效果降低,进而影响橡胶木地板的整体保温效果的可能。

如图3和图4,下橡胶木板层2连接槽5外围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白乳胶层4,上橡胶木板层1位于连接槽5内朝向连接槽5底部的端面上设有第二白乳胶层8,上橡胶木板层1与下橡胶木板层2相接触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弧形凹槽11。因此,上橡胶木板层1与下橡胶木板层2相互卡接后,会分别被第一白乳胶层4和第二白乳胶层8粘接在下橡胶木板层2和第二保温层9上,从而实现上橡胶木板层1与下橡胶木板层2之间的牢固连接,若干弧形凹槽11增加了上橡胶木板层1与下橡胶木板层2之间的粘接面积,从而提高了上橡胶木板层1与下橡胶木板层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进一步提升了橡胶木地板整体粘接的牢固性。

如图4和图5,上橡胶木板层1的内部沿上橡胶木板层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空腔13,上橡胶木板层1与下橡胶木板层2相接触的面上开设有若干与空腔13相通的上胶孔14,若干上胶孔14分别位于两个弧形凹槽11之间,下橡胶木板层2朝向上橡胶木板层1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与上胶孔14相对应的下胶孔15,空腔13的腔口处设有用于封闭空腔13的封口塞16,封口塞16过盈配合在空腔13的腔口处。因此,工作人员将上橡胶木板层1与上橡胶木板层1相互粘接后,可从空腔13的腔口处注入白乳胶,直至空腔13、上胶孔14和下胶孔15内均被注满白乳胶,之后将封口塞16塞入空腔13的腔口将空腔13封闭,并使得封口塞16位于空腔13外部的端面与上橡胶木板层1的端面齐平,以保证上橡胶木板层1的外部平整度;待白乳胶凝固后,上胶孔14和下胶孔15内的白乳胶会凝固成胶棒,凝固的白乳胶具有一定的韧性,使得上橡胶木板层1与上橡胶木板层1难以相对错位移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上橡胶木板层1与上橡胶木板层1连接的牢固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