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及装配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910发布日期:2020-05-26 18:40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及装配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质墙板加工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及装配墙体。



背景技术:

钢结构住宅是指以钢作为建筑承重梁柱的住宅建筑,它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安全可靠抗震抗风性能好、减少现场工作量缩短施工工期、安装方便、易与相关部品配合、钢材可以回收对环境污染较少等优点。在钢结构建筑中,墙体是钢结构建筑中一个主要的配套结构,它承载了钢结构建筑安全、实用和美观的性能,是钢结构建筑除钢结构以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多种轻质量、环保等具有优良性能的装配式墙体已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墙体通常采用钣金墙板结构作为支撑骨架,中间填充保温材料,外侧挂饰板材,其中,墙板不仅要求质量轻、强度高,还要求安装方便,主要的是能和钢结构梁协调配合,保证钢结构建筑的安全性,以前大部分墙板和钢结构梁的安装是采用焊接方法,但是现在由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性要求,不能在现场进行焊接作业,因此亟需找到一种方便将这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连接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及装配墙体,其能够利用轻质墙板在吊装过程中的吊钉,方便地将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进行固定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所述轻质墙板上设有冲孔凹坑,所述冲孔凹坑内放置有凹坑壳,所述凹坑壳内固定连接有方便吊装轻质墙板的吊钉,包括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均包括一端的固定片端面以及另一端的固定片底面,所述固定片底面相对固定片端面向下弯出,所述固定片底面上设置有缺口;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固定片底面均通过所述缺口卡在所述吊钉的颈部,且被限制在凹坑壳和吊钉帽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片的固定片底面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固定片底面的上部,所述第一固定片的固定片端面和所述第二固定片的固定片端面位于所述凹坑壳的两侧,所述固定片端面与钢结构梁通过紧固件连接。

根据所述的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所述缺口为设置在所述固定片底面上的固定片孔,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固定片孔的孔壁均拉紧吊钉颈部。

根据所述的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所述缺口为设置在所述固定片底面上的u形卡槽,所述第一固定片的u形卡槽和第二固定片的u形卡槽的槽口方向相反。

根据所述的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所述u形卡槽的卡槽最内端的半圆直径比卡槽外端位置的宽度大0.5mm-1mm,u形卡槽外端位置的宽度与吊钉的颈部直径相匹配。

根据所述的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片的u形卡槽的槽口方向向第一固定片的固定片端面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固定片的u形卡槽的槽口方向向第二固定片的固定片端面方向倾斜。

根据所述的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所述冲孔凹坑的形状为半球形,所述凹坑壳为半球形壳体。

根据所述的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所述固定片端面与所述钢结构梁通过自钻自攻丝连接。

根据所述的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材质均为镀锌钢板。

一种装配墙体,包括钢结构梁以及轻质墙板,所述轻质墙板上设有冲孔凹坑,所述冲孔凹坑内放置有凹坑壳,所述凹坑壳内固定连接有方便吊装轻质墙板的吊钉;其中,所述轻质墙板通过两个以上前面任一条所述的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与钢结构梁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结构简单合理,拆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不需对轻质墙板进行另外加工,其能够利用轻质墙板在吊装过程中的吊钉,方便地将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进行连接,由于两侧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固定片底面均通过所述缺口卡在所述吊钉的颈部,且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固定片端面与钢结构梁的固定点与吊钉的距离一定,能够限制吊钉、凹坑壳及轻质墙板等相对固定片的平动,吊钉帽将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固定片底面限制在吊钉帽和凹坑内之间,能限制轻质墙板相对固定片的上下运动,连接稳定;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墙体固定牢固,整齐,连接方便,通过两个以上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连接轻质墙板和钢结构梁,能够限制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旋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与凹坑壳和吊钉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与凹坑壳和吊钉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

100为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101为第一固定片、102为第二固定片、103为固定片端面、104为固定片底面、105为固定片孔、106为u形卡槽、200为轻质墙板、300为凹坑壳、400为吊钉、401为吊钉帽、402为吊钉颈、403为光杆、404为螺纹杆、500为连接架、600为螺母、700为钢结构梁、800为自钻自攻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100,轻质墙板上设有冲孔凹坑,冲孔凹坑内放置有凹坑壳300,凹坑壳300内固定连接有方便吊装轻质墙板的吊钉400,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吊钉400上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吊钉帽401、吊钉颈402、光杆403和螺纹杆404,其中吊钉颈402和光杆403之间设有台阶,吊钉400通过台阶面卡在凹坑壳300底部,吊钉400的光杆403和螺纹杆404穿过一个连接架500后通过螺接在螺纹杆404上的螺母600锁紧凹坑壳300和连接架500,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100包括第一固定片101和第二固定片102,第一固定片101和第二固定片102均包括一端的固定片端面103以及另一端的固定片底面104,固定片底面104相对固定片端面103向下弯出,固定片底面104上设置有缺口;其中,第一固定片101和第二固定片102的固定片底面104均通过缺口卡在吊钉400的颈部,且被限制在凹坑壳300和吊钉帽401之间,第一固定片101的固定片底面104位于第二固定片102的固定片底面104的上部,第一固定片101的固定片端面103和第二固定片102的固定片端面103位于凹坑壳300的两侧,固定片端面103与钢结构梁700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一固定片101和第二固定片102的材质均为镀锌钢板。

本实施例中,缺口的两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如下:

第一,缺口为设置在固定片底面104上的圆形的固定片孔105,如图3所示,固定片孔105的孔径大于吊钉帽401的孔径,使用时,第一固定片101和第二固定片102的固定片孔105的孔壁均向其所在侧拉紧吊钉颈402部,从而使吊钉帽401能够将第一固定片101和第二固定片102的固定片底面104限制在吊钉帽401下部,且使第一固定片101和第二固定片102配合限制吊钉400平移。

第二,缺口为设置在固定片底面104上的u形卡槽106,如图4-图5所示,第一固定片101的u形卡槽106和第二固定片102的u形卡槽106的槽口方向相反,从而能够限制吊钉400相对第一固定片101和第二固定片102平移,本实施例中,优选地,u形卡槽106的卡槽最内端的半圆直径比卡槽外端位置的宽度大0.5mm-1mm,u形卡槽106外端位置的宽度与吊钉400的颈部直径相匹配,能够使u形卡槽106相对吊钉不易移位,连接可靠,更优选地,第一固定片101的u形卡槽106的槽口方向向第一固定片101的固定片端面103方向倾斜,第二固定片102的u形卡槽106的槽口方向向第二固定片102的固定片端面103方向倾斜,可以使吊钉400相对u形卡槽106的移动进一步受限,使连接更牢固。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冲孔凹坑的形状为半球形,凹坑壳300为半球形壳体,固定片底面104的形状为圆形。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片端面103与钢结构梁通过自钻自攻丝800连接,能够防止松动,且可以装卸,装配时,可以根据固定片端面1011上事先加工好螺钉孔的位置,在钢结构梁的对应位置上钻孔进行装配。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装配墙体,包括钢结构梁700以及轻质墙板200,轻质墙板200上设有冲孔凹坑,冲孔凹坑内放置有凹坑壳300,凹坑壳300内固定连接有方便吊装轻质墙板200的吊钉400;其中,轻质墙板200通过两个以上前面任一条的轻质墙板与钢结构梁的双连接件100与钢结构梁700连接。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