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辅助异型钢结构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864发布日期:2020-05-26 18:4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BIM技术辅助异型钢结构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im技术辅助异型钢结构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艺术性要求日益提高,新时代各种特色建筑不断涌现,并迅速成为各个城市和区域的地标性建筑。尤为多见的是曲面设置的建筑物屋顶,曲面式设置在实际建筑中应用较多,其易于通过钢管的拼接构件造型美观的建筑,但拼接过程较为繁琐,且安装过程无法预知安装应力以及整体的稳定性能,为保证安装需采用适用于造型建筑的异型钢结构进行构建,但是,现有的异型钢板结构单一,安装较为费力,稳定性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异型钢板来解决上述问题。异性钢板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与设计,除考虑构件整体稳定和构件局部稳定外,结构的整体稳定至关重要。故通过bim技术辅助此异型钢结构的安装与构建,可有效提高异型钢结构应用于建筑物构建的效率以及安全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bim技术辅助异型钢结构及建筑物,具有结构稳定性好,便于安装,抗拉拔能力强的优点,用于构建建筑物时,便于利用bim技术进行提前建模,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bim技术辅助异型钢结构,包括:

曲型钢板,其包括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下钢板组合在一起时,内部形成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有沿所述曲型钢板纵向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顶端与所述曲型钢板内侧接触的位置设置沿所述加强筋顶端均向排布的减震弹簧。

连接部,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钢板首端以及尾端上的第一半球和与所述第一半球位置对应设置在所述下钢板首端以及尾端的第二半球,所述第一半球和第二半球组合构成球体。

卡扣部,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的首端以及尾端,所述卡扣部包括上卡板和下卡板,所述上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球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下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半球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上、下卡板的两侧设置有对应的固定孔,以安装螺栓固定所述上卡板和下卡板。

优选的是,所述加强筋设置为3-4个,所述加强筋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的顶端相交,尾端向外倾斜设置,以呈对称设置的三角支撑状,所述支撑板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板内部设置有从所述支撑板首端到所述支撑板尾端呈之字形设置的弯折部。

优选的是,所述曲型钢板通过卡扣部对接,对接中的两个所述曲型钢板位于对接处的所述连接部呈相对交错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卡扣部中所述上卡板还包括与对接的所述曲型钢板上的第一半球适配的第三凹槽,所述下卡板上还包括与对接的所述曲型钢板上第二半球适配的第四凹槽,以使所述卡扣部在卡固对接的两个所述曲型钢板时,同时将对接的所述曲型钢板上的所述第一半球和第二半球均卡固在所述卡扣部内。

优选的是,所述减震弹簧的顶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底端与所述减震弹簧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容纳所述减震弹簧的腔体。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半球和第二半球均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一半球与所述上钢板以及所述第二半球与所述下钢板均为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半球与所述上钢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半球与所述下钢板的连接处的直径均分别与所述上钢板和所述下钢板的厚度相等。

一种建筑物,其中,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bim技术辅助异型钢结构。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所述上下钢板组合构成曲型钢板,将曲型钢板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便于降低曲型钢板本身自重,曲型钢板内的加强筋设置,有利于提高整体曲型钢板的强度,保证曲型钢板中空结构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曲型钢板的强度以及硬度,从而提高实际构建中的承压力;通过在所述加强筋的顶端设置减震弹簧,以提高曲型钢板在实际构建中顶端受到振动以及冲击时的承受力,通过减震弹簧缓冲突然受力,保证曲型钢板的稳定性;通过在所述曲型钢板的外部设置连接部,利用上下相对的第一半球和第二半球构成可卡扣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球体,从而通过卡扣部上下固定的上卡板和下卡板,将对接的两个曲型钢板连接在一起,使得对接的曲型钢板安装方便省力,且通过多个球体将受的拉力以及压力分散,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曲型钢板构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bim技术辅助异型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bim技术辅助异型钢结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卡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曲型钢板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bim技术辅助异型钢结构,包括:

曲型钢板1,其包括上钢板11和下钢板12,所述上下钢板12组合在一起时,内部形成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有沿所述曲型钢板1纵向分布的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顶端与所述曲型钢板1内侧接触的位置设置沿所述加强筋13顶端均向排布的减震弹簧14。

连接部15,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钢板11首端以及尾端上的第一半球16和与所述第一半球16位置对应设置在所述下钢板12首端以及尾端的第二半球17,所述第一半球16和第二半球17组合构成球体。

卡扣部18,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上钢板11和下钢板12的首端以及尾端,所述卡扣部18包括上卡板181和下卡板182,所述上卡板18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球16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下卡板18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半球17适配的第二凹槽183,所述上、下卡板182的两侧设置有对应的固定孔184,以安装螺栓固定所述上卡板181和下卡板182。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上下钢板12组合构成曲型钢板1,将曲型钢板1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便于降低曲型钢板1本身自重,曲型钢板1内的加强筋13设置,有利于提高整体曲型钢板1的强度,保证曲型钢板1中空结构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曲型钢板1的强度以及硬度,从而提高实际构建中的承压力;通过在所述加强筋13的顶端设置减震弹簧14,以提高曲型钢板1在实际构建中顶端受到振动以及冲击时的承受力,通过减震弹簧14缓冲突然受力,保证曲型钢板1的稳定性;通过在所述曲型钢板1的外部设置连接部15,利用上下相对的第一半球16和第二半球17构成可卡扣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183内的球体,从而通过卡扣部18上下固定的上卡板181和下卡板182,将对接的两个曲型钢板1连接在一起,使得对接的曲型钢板1安装方便省力,且通过多个球体将受的拉力以及压力分散,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曲型钢板1构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加强筋13设置为3-4个,所述加强筋13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撑板131,两所述支撑板131的顶端相交,尾端向外倾斜设置,以呈对称设置的三角支撑状,所述支撑板131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板131内部设置有从所述支撑板131首端到所述支撑板131尾端呈之字形设置的弯折部1311。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加强筋13设置为对称相交的支撑板131,利用对称设置的所述支撑板131相交形成三角支撑状,从而在保证加强筋13加固曲型钢板1的同时,通过支撑板131形成的三角结构增加构成的加强筋13的抗压力,同时利用分散减震弹簧14传递的压力;通过在所述支撑板131内设置呈之字形分布的弯折部1311,以在降低支撑板131重量的同时,增加支撑板131的成压力;所述加强筋13数量的设置可根据实际曲型钢板1的宽度、长度以及曲型钢板1的承压物的重量决定加强筋13的数量设置,保证相邻加强筋13之间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曲型钢板1通过卡扣部18对接,对接中的两个所述曲型钢板1位于对接处的所述连接部15呈相对交错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所述曲型钢板1的外部用于卡扣连接部15的卡扣部18,再相对接的两个曲型钢板1连接时,曲型钢板1的对接面相对抵顶,连接部15彼此相交错,在利用卡扣部18将相交错的连接部15卡固在相应的凹槽内,从而实现卡扣部18对相连的两个曲型钢板1的连接固定,安装简单方便,同时通过交错设置的连接部15,分担对应连接部15的受力,从而增加彼此连接的牢固性。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卡扣部18中所述上卡板181还包括与对接的所述曲型钢板1上的第一半球16适配的第三凹槽,所述下卡板182上还包括与对接的所述曲型钢板1上第二半球17适配的第四凹槽185,以使所述卡扣部18在卡固对接的两个所述曲型钢板1时,同时将对接的所述曲型钢板1上的所述第一半球16和第二半球17均卡固在所述卡扣部18内。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卡扣部18设置为上下合并对齐卡固的上、下卡板182的方式,便于对对接的连接部15进行固定;通过在上、下卡板182上设置对应第一半球16和第二半球17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185,使得第一半球16和第二半球17和完全容纳于所述上、下卡板182内,从而对对接的曲型钢板1形成稳固的连接。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减震弹簧14的顶端设置有压板141,所述压板141底端与所述减震弹簧14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容纳所述减震弹簧14的腔体。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减震弹簧14上设置压板141,利用压板141成承接的压力进行分散,在传递至减震弹簧14,从而避免压力集中,减震弹簧14受力不均,造成应力集中的现象;通过在压板141与减震弹簧14接触的位置设置腔体,便于减震弹簧14的压板141的连接固定,从而便于受力的均匀传递。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半球16和第二半球17均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一半球16与所述上钢板11以及所述第二半球17与所述下钢板12均为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半球16与所述上钢板1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半球17与所述下钢板12的连接处的直径均分别与所述上钢板11和所述下钢板12的厚度相等。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半球16和第二半球17设置为实心结构,以增加第一半球16和第二半球17的抗压力和抗拉力,所述第一半球16和第二半球17与曲型钢板1一体形成,便于降低第一半球16与第二半球17分别与上钢板11和下钢板12连接点出的应力,通过设置与上、下钢板12相同的厚度,以增加由第一半球16和第二半球17构成的连接部15连接时的稳定性。

一种建筑物,其中,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bim技术辅助异型钢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曲型钢板1在用于建筑物构建时,为避免曲型钢板1对接构建建筑物中出现的,如曲型钢板1承受应力、压力过大,以及对接中是否出现干涉等构建中会出现的问题,通过利用bim技术辅助建筑物的构建,先建立曲型钢板1应用于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同时模拟曲型钢板1的受压以及应力,在建模时发现实际构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解决,从而避免实际构建中出现的损失。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