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光房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826发布日期:2020-05-26 18:40阅读:1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阳光房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阳光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阳光房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整个中国阳光房市场,主副梁的连接方式都为通过自攻丝进行对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非常不牢固,并且工地现场安装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目前市面上的铝结构阳光房都是铝方管加钢芯的结构或者铝框层层焊接累加,两者加钢芯或焊接累加只是单纯的辅助增加铝结构的刚度和挠度,时间久了,钢芯容易生锈或焊口容易开裂,从而降低结构自身的强度,造成不可预知的危险性,而且施工过程中造成人力和物料的浪费都很大。

现有技术中,对接式主梁安装时,确定好安装角度后,将主梁直接通过紧固件对接,在阳光房的安装施工过程中,主梁的安装角度确定后将无法调整,因此,对阳光房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造成阳光房的施工难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梁安装角度可调的阳光房框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阳光房框架,包括“人”字形顶面框架和安装在所述顶面框架四个角部的支撑立柱,所述顶面框架包括主梁、侧梁、顶横梁、第一转换梁和第二转换梁,所述第一转换梁和第二转换梁的数量均是两个,所述两个第一转换梁对称设置,所述顶横梁安装在所述两个第一转换梁之间,所述第二转换梁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横梁两侧的所述第一转换梁的侧下方,且与所述第一转换梁平行;所述主梁和侧梁搭接在所述第一转换梁和第二转换梁之间;所述支撑立柱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二转换梁的两端,所述支撑立柱包括断桥角柱和安装在所述断桥角柱上方的断桥前横梁;

所述顶横梁是圆柱形;所述第一转换梁和第二转换梁的内部设有支撑腔体,所述支撑腔体的一侧设有便于所述主梁或侧梁搭接的支撑台,所述支撑腔的一侧设有弧形的卯眼连接部,所述顶横梁安装在两个第一转换梁的卯眼连接部之间;所述断桥前横梁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转换梁的卯眼连接部榫卯连接的榫头连接部,所述断桥前横梁的底部通过角柱连接件与所述断桥角柱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梁包括支撑腔,所述支撑腔的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玻璃的支撑臂,所述两个支撑臂之间设有分隔腔,所述支撑臂与分隔腔之间形成一个便于走线和排水的槽体,所述玻璃安装在相邻两个主梁的支撑臂上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腔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灯具的开口,所述灯具的控制器和走线管安装在所述槽体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换梁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挂件的第一安装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断桥前横梁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落水槽的第二安装槽,所述落水槽的内侧壁的顶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所述落水槽的底部设有与排水管道连接的排水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落水槽的外侧壁上方还安装有装饰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断桥前横梁上方还设有防止积水内溅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断桥前横梁的上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断桥角柱内部也设有支撑腔体,所述角柱连接件插接在所述支撑腔体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顶横梁两侧的第一转换梁的安装角度,以及第二转换梁与断桥前横梁的安装角度,实现了对主梁对接角度的灵活调节,与传统的主梁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施工更加灵活,安装精度可控,阳光房框架的强度高且防水排水性能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梁;11-支撑腔;12-支撑臂;13-分隔腔;14-槽体;2-顶横梁;3-第一转换梁;31-支撑台;32-卯眼连接部;4-第二转换梁;41-支撑台;42-卯眼连接部;43-第一安装槽;5-断桥角柱;51-角柱连接件;6-断桥前横梁;61-榫头连接部;62-第二安装槽;7-灯具;71-控制器;81-披水板;82-落水槽;83-挡板;84-装饰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阳光房框架,包括“人”字形顶面框架和安装在顶面框架四个角部的支撑立柱,顶面框架包括主梁1、侧梁(图1中侧梁安装在第二转换梁4的一端,为了显示出侧梁内侧的结构,图中侧梁省略)、顶横梁2、第一转换梁3和第二转换梁4,第一转换梁3和第二转换梁4的数量均是两个,两个第一转换梁3对称设置,顶横梁2安装在两个第一转换梁3之间,第二转换梁4对称设置在顶横梁2两侧的第一转换梁3的侧下方,且与第一转换梁3平行;主梁1和侧梁搭接在第一转换梁3和第二转换梁4之间;支撑立柱分别支撑在第二转换梁4的两端,支撑立柱包括断桥角柱5和安装在断桥角柱5上方的断桥前横梁6。

为了方便安装施工时,主梁对接的角度调节,顶横梁2是圆柱形;第一转换梁3和第二转换梁4的内部设有支撑腔体,支撑腔体的一侧设有便于主梁1或侧梁搭接的支撑台31和支撑台41,支撑腔的一侧设有弧形的卯眼连接部32和卯眼连接部42,顶横梁2安装在两个第一转换梁3的卯眼连接部32之间。

断桥前横梁6的顶部设有与第二转换梁4的卯眼连接部42榫卯连接的榫头连接部61,断桥前横梁6的底部通过角柱连接件51与断桥角柱5固定连接。

优选的,断桥角柱5内部也设有支撑腔体,角柱连接件51插接在断桥角柱5的支撑腔体中,通过紧固件将断桥角柱5与角柱连接件51固定。

主梁1包括支撑腔11,支撑腔的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玻璃的支撑臂12,两个支撑臂12之间设有分隔腔13,支撑臂12与分隔腔13之间形成一个便于走线和排水的槽体14,玻璃安装在相邻两个主梁1的支撑臂12上方。

支撑腔11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灯具7的开口,灯具7的控制器71和走线管安装在槽体14中。

为了便于排水,第二转换梁4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挂件的第一安装槽43,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43中安装的挂件是披水板81。

断桥前横梁6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落水槽82的第二安装槽62,落水槽82内侧壁的顶端安装在第二安装槽62内部,落水槽82的底部设有与排水管道连接的排水孔(图中未示出)。

断桥前横梁6上方还设有防止积水内溅的挡板83,挡板8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断桥前横梁6的上方。

落水槽82的外侧壁上方还安装有装饰边8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