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789发布日期:2020-05-26 18:40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叠合板与剪力墙的施工现场连接,大多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6.6.4条规定,“板端或板侧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从板端或板侧伸出并锚入支撑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叠合板现场施工时板下需要设置临时支撑,增加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二是增加的临时支撑必须等到后浇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拆除,影响现场工作面;三是该处后浇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安装上层预制剪力墙,不能形成连续施工,明显制约施工进度;四是连接节点施工质量检查验收难度大,对施工质量较难把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叠合板与剪力墙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临时支撑导致工作量增加、无法连续施工、施工效率低以及施工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包括预制剪力墙和位于预制剪力墙一侧的叠合板,所述叠合板包括叠合板预制层和位于叠合板预制层上部的叠合板现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剪力墙内部预埋有若干个沿长度方向分布的双向预埋件,所述双向预埋件在预制剪力墙高度上位于叠合板标高位置,双向预埋件两连接端分别与预制剪力墙内外两端面相连,并且双向预埋件在靠近预制剪力墙和叠合板连接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角钢,所述叠合板预制层内预埋有附加锚筋和与附加锚筋固定相连的预制板端角钢,所述预制板端角钢位于叠合板预制层靠近预制剪力墙一端的端部,所述预制板端角钢和连接角钢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向预埋件由四根连接钢筋和固定连接于四根连接钢筋两端的连接钢板组成,两个所述连接钢板分别固定连接于预制剪力墙的内外两端。

优选的,所述双向预埋件位于预制剪力墙高度方向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叠合板现浇层内设有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和连接角钢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预制板端角钢与附加锚筋焊接相连,所述预制板端角钢和附加钢筋与连接角钢均焊接连接并且位于预制剪力墙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上下层预制剪力墙的施工现场竖向连接部位设置在楼层以上窗台处,保证在楼层标高处同时也是弯矩最大处剪力墙的连续性;

2、叠合板通过双向预埋件与预制剪力墙连接,牢固可靠,传力直接、明确;

3、剪力墙和叠合板预制层采用预制加工,可快速批量制造,同时安装施工方便,容易保证施工质量;

4、连接角钢直接作为叠合板的支撑,叠合板安装时施工现场不用搭设临时支撑,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量,同时为施工提供良好的工作面;

5、便于检查验收,利于控制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预制剪力墙,2-双向预埋件,3-连接角钢,4-叠合板现浇层,5-附加钢筋,6-叠合板预制层,7-预制板端角钢,8-附加锚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主要包括预制剪力墙1和位于预制剪力墙1内侧的叠合板,叠合板由叠合板预制层6和位于叠合板预制层6上方的叠合板现浇层4组成,预制剪力墙1厚度为200mm,内部沿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双向预埋件2,双向预埋件2由两根φ14的二级钢连接钢筋以及固定连接于两根连接钢筋左右两端的连接钢板组成,连接钢板水平方向长150mm,竖直方向高200mm,厚度12mm,每个双向预埋件2均设置在预制剪力墙1的叠合板标高位置即位于预制剪力墙1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双向预埋件2左右两端的连接钢板分别与预制剪力墙1的内外两侧面端面相连,并且在双向预埋件2的右端焊接有连接角钢3,连接角钢3的规格为∟140×90×10,竖直方向140mm,水平方向90mm,在连接角铁3的右侧连接有叠合板预制层5,其中叠合板预制层5内部沿长度方向预埋有附加锚筋8和焊接于附加锚筋8左端的预制板端角钢7,规格为∟60×60×6,预制板端角钢7与连接角钢3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相连,此外,连接角钢3还焊接连接有附加钢筋5,附加钢筋5采用直径10mm或12mm的二级钢或三级钢与叠合板上皮钢筋进行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附加锚筋8与叠合板下皮钢筋同规格或大一个型号;叠合板预制层6的厚度按照设计或技术规程执行,一般不小于60mm;叠合板现浇层4的厚度按照设计或技术规程执行,一般不小于60mm。

预制剪力墙1在工厂内生产时预埋双向预埋件2,保证双向预埋件2在高度方向上位于预制剪力墙1的中间位置,预制剪力墙厚度200mm,叠合板预制层6在工厂预制时通过附加锚筋8将预制板端角钢7直接预制在一起,附加锚筋8与叠合板下皮筋同等规格,并且保证叠合板预制层6的厚度不小于60mm。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叠合板不仅可以连接于双向预埋件2的一侧,也可以同时连接于双向预埋件2的左右两侧。

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上下层预制剪力墙1的施工现场竖向连接部位设置在楼层以上窗台处,保证在楼层标高处同时也是弯矩最大处剪力墙的连续性;在预制剪力墙1时,在叠合板标高位置沿剪力墙1长度方向每隔一定间距设置双向预埋件2,预制剪力墙1安装就位后将连接角钢3的肢背、肢尖与双向预埋件2焊接,在连接角钢3上焊接与叠合板上下皮钢筋对应的连接件附加钢筋5和预制板端角钢7,保证叠合板钢筋与预制剪力墙1的有效连接;连接角钢3直接作为叠合板的支撑,叠合板安装时不需再设置临时支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包括预制剪力墙和与预制剪力墙固定相连的叠合板,所述叠合板包括叠合板预制层和位于叠合板预制层上部的叠合板现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剪力墙内部预埋有若干个沿水平方向分布的双向预埋件,所述双向预埋件在预制剪力墙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叠合板标高位置,双向预埋件两连接端分别与预制剪力墙内外两端面相连,并且双向预埋件在靠近叠合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角钢,所述叠合板预制层内预埋有附加锚筋和与附加锚筋固定相连的预制板端角钢,所述预制板端角钢位于叠合板预制层靠近预制剪力墙一端的端部,所述预制板端角钢和连接角钢之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所述双向预埋件由四根连接钢筋和固定连接于四根连接钢筋两端的连接钢板组成,两个所述连接钢板分别固定连接于预制剪力墙的内外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所述双向预埋件位于预制剪力墙高度方向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所述叠合板现浇层内设有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和连接角钢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端角钢与附加锚筋焊接相连,所述预制板端角钢和附加钢筋与连接角钢均焊接连接并且位于预制剪力墙的一侧。


技术总结
为了解决由于叠合板与剪力墙连接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设置带来的施工效率低、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预制剪力墙内部预制有双向预埋件,双向预埋件两连接端分别连接于预制剪力墙内外两端,双向预埋件端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预制剪力墙一侧的连接角钢,叠合板预制层上部设有叠合板现浇层,内部预埋有附加锚筋和预制板端角钢,预制板端角钢与连接角钢固定连接,预制剪力墙和叠合板通过此种钢节点的连接和施工,减少了临时支撑的搭建,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该结构简单,牢固可靠,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明希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建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9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