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杆立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9598发布日期:2020-06-12 13:41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杆立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杆立杆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电力电网的全面覆盖,电力基础建设逐步推进。其中,埋设线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因线杆数量多、长度长、重量大,因此,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本,且安装功效低。为了节省人力,目前,多采用吊车进行线杆埋杆施工,或在车载移动平台上安装立杆机构,通过大型卷扬机先将线杆放置于立杆机构上,再通过立杆机构翻转使线杆落入基坑。但是,目前采用的立杆机构多具有以下缺陷:

一、线杆装载于立杆机构上之后位置不可移动,常常导致线杆竖起后无法对准基坑,轻则造成线杆无法合格埋设,重则线杆倾倒造成人员伤亡;

二、线杆不同规格线杆其长度差异巨大,同一套设备只针对一定范围长度的线杆设计,无法通用,造成设备浪费;

三、线杆竖起时,若立杆翻转角度过大,线杆在重力作用下会脱离立杆机构,导致线杆无法顺利进入基坑或发生倾倒,继而对现场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杆立杆机构,能够快速、可靠、安全地实现线杆的立杆入坑,不仅节省人力,且稳定可靠,灵活性强,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线杆立杆机构,包括移动平台,还包括支撑架、翻转机构和支撑杆,支撑架固定设于移动平台上,支撑杆左右设置在支撑架上方,支撑杆上沿杆身并列设有至少两个卡箍,翻转机构设置在支撑架和支撑之间并驱动支撑杆沿上下方向翻转;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包括外套杆和内套杆,外套杆和内套杆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卡箍。

进一步地,还包括卷扬机构,卷扬机构包括卷扬机、转向滑轮和可拆卸连接件,卷扬机设于支撑架一侧移动平台,转向滑轮设于内套杆杆身,可拆卸连接件活动连接待施工的线杆杆身,卷扬机的牵引绳经过转向滑轮并连接可拆卸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连接件采用活动绳扣或固定卡箍。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杆内设有伸缩油缸,外套杆和内套杆之间通过伸缩油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端沿前后方向设有滑轨,翻转机构底部设有与滑轨匹配的滑槽,翻转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与支撑架前后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板和设于连接板上方的升降油缸,连接板下端设于支撑架上,外套杆底部左右设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第一铰接点铰接连接板左端,升降油缸壳体铰接连接板左端,升降油缸活塞由升降油缸壳体右端伸出并铰接第二铰接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支撑杆设置为伸缩支撑杆,使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线杆,在保证高效完成立杆作业的同时,提高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和灵活性;

(2)通过设置卷扬机构,能够通过将可拆卸连接件连接线杆并通过卷扬机提拉杆身,一方面便于调整线杆在支撑杆上的位置,同时还能调整线杆与基坑之间的左右距离,另一方面在线杆翻转杆竖起时能够对线杆起到一定牵引作用,避免线杆前倾或脱落,保障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进而安全性;

(3)通过设置翻转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与支撑架前后滑动连接,使安装时能够调整线杆与基坑的前后距离,保证线杆对准基坑位置,进一步保障了线杆能够可靠落入基坑,同时,间接保障了现场的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翻转到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架;2、u型半箍;3、驱动油缸;4、外套杆;5、内套杆;6、固定卡箍;6a、上半箍;6b、下半箍;6c、固定油缸;7、转向滑轮;8、线杆;9、可拆卸连接件;10、伸缩油缸;11、卷扬机;12、第二铰接点;13、升降油缸;14、第一铰接点;15、移动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移动平台15,还包括支撑架1、翻转机构和支撑杆,支撑架1固定设于移动平台15上,支撑杆左右设置在支撑架1上方,支撑杆上沿杆身并列设有至少两个卡箍,翻转机构设置在支撑架1和支撑之间并驱动支撑杆沿上下方向翻转;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包括外套杆4和内套杆5,外套杆4和内套杆5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卡箍。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移动平台15、支撑架1、翻转机构、支撑杆和卷扬机11构。

移动平台15采用车载等方式的移动平台15。

支撑架1固定设于移动平台15上,支撑架1用前后设置的h型架。h型架上端沿前后方向设有滑轨。

翻转机构包括连接板和设于连接板上方的升降油缸13,升降油缸13左端壳体铰接连接板。连接板下端面设有与滑轨匹配的滑块,连接板在驱动机构驱动下沿支撑架1的滑轨前后滑动,实现支撑杆上线杆8与基坑之间前后距离的调整;驱动机构优选采用驱动油缸3,驱动油缸3壳体连接支撑架1,驱动油缸3活塞连接连接板。

支撑杆左右设置在翻转机构上方,支撑杆上沿杆身并列设有至少两个卡箍,支撑杆采用外套杆4和内套杆5构成的伸缩杆,外套杆4和内套杆5上均设有一个卡箍。

外套杆4内设有伸缩油缸10,内套杆5由外套杆4右端伸出并通过伸缩油缸10连接外套杆4。外套杆4底部左右设置有第一铰接点14和第二铰接点12,第一铰接点14铰接连接板左端,升降油缸13壳体铰接连接板左端,升降油缸13活塞由升降油缸13壳体右端伸出并铰接第二铰接点12,通过升降油缸13行程的改变即可实现支撑杆的上下旋转。

优选内套杆5上所设卡箍为固定卡箍6,固定卡箍6包括上半箍6a、下半箍6b和固定油缸6c,下半箍6b固定设于内套杆5上,上半箍6a位于下半箍6b上方并与下半箍6b构成与线杆8外径匹配的圆形结构,上半箍6a左端铰接下半箍6b,固定油缸6c壳体固定连接内套杆5,固定油缸6c活塞由向上伸出并铰接上半箍6a,通过固定油缸6c活塞行程的改变即可实现上半箍6a的上下转动,进而实现上半箍6a和下半箍6b之间的闭合和打开,对线杆8进行卡紧或松开。优选外套杆4上所设卡箍为u型半箍2,便于线杆8的放置和移动。

卷扬机11构包括卷扬机11、转向滑轮7和可拆卸连接件9,卷扬机11设于移动平台15上并位于支撑架1右侧,转向滑轮7设于内套杆5右端,可拆卸连接件9活动连接待施工的线杆8杆身,卷扬机11的牵引绳经过转向滑轮7并连接可拆卸连接件9,通过卷扬机11上牵引绳可以牵引线杆8在支撑杆上上下移动,即可实现线杆8与基坑上下距离调整。可拆卸连接件9采用活动绳扣或固定卡箍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