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6562发布日期:2020-07-07 14:2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砂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



背景技术:

干混砂浆是指经干燥筛分处理的骨料(如石英砂)、无机胶凝材料(如水泥)和添加剂(如聚合物)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以袋装或散装的形式运至工地,加水拌和后即可直接使用的物料。干混砂浆是建材领域新兴的干混材料之一,通常叫水硬性水泥混合砂浆。干混砂浆在建筑业中以薄层发挥粘结、衬垫、防护和装饰作用,建筑和装修工程应用极为广泛,在整个生产工艺中,混合机作用尤其重要。

干混砂浆混合机的种类繁多,目前大致有三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卧式无重力混合机、卧式犁刀混合机,将砂料和粉料搅拌混合在一起。现有的干混砂浆混合机由于混合机内搅拌的全是黄砂、粉料等物质,这些物质的粒度大小不同,物化性质不同,通过简单的搅拌方式,使物料不易分散和混合均匀,搅拌效率比较低,物料混合不够均匀细腻,尤其难以达到有特殊要求的干粉砂浆的标准,工作效率低下,此外,现有的干混砂浆容易结块,现有的混合机无法进行处理,导致浪费砂浆原料。因此,提供一种新型干混砂浆混合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现有干混砂浆搅拌不均匀、工作效率低和容易结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包括:筒体、进料口、电机、转轴、打散架、搅拌架和出料口,所述筒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电机、转轴、进料口、打散架、搅拌架和出料口;

所述筒体顶部为梯形圆台状,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筒体顶面,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进料口正上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伸入筒体内部的转轴与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打散架包括:第一c形桨叶和第二c形桨叶,所述第一c形桨叶和第二c形桨叶均开口向下,中部设置通孔的第一c形桨叶同轴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第一c形桨叶内侧设置有第二c形桨叶,中部设置通孔的第二c形桨叶同轴固定在转轴上,第一c形桨叶下端部设置有连接第一c形桨叶与转轴的第一固定肋条,第二c形桨叶下端部设置有连接第二c形桨叶与转轴的第二固定肋条,所述第二固定肋条设置在第一固定肋条的下方,且第一固定肋条与第二固定肋条呈十字交叉设置;

所述搅拌架包括两个螺旋上升结构的螺旋搅拌桨叶,两个螺旋搅拌桨叶的上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肋条两端,两个螺旋搅拌桨叶组合成双螺旋结构。

所述第一固定肋条与第二固定肋条上均设置有固定在转轴上的通孔。

所述进料口处可设置多个进料通道。

若干个所述出料口均匀分布在运输皮带上方,运输皮带用于将混合后的砂浆输送至工作面处。

所述支架固定在筒体上。

所述筒体底面为凹形弧面状,且筒体底部边缘设置支撑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电机带动打散架转动时,打散架不仅可以将下落的干混砂浆均匀分散至筒体内部,而且打散架还可使得结块的砂浆打散为粒度均匀的砂浆,避免了砂浆结块的现象。

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经过打散架打散的干混砂浆下落至筒体下部,搅拌架不停旋转搅拌干混砂浆,沉积在筒体底部的粒度较大的砂浆不断由下向上翻动,使得原料充分搅拌翻转混合,干混砂浆达到充分均匀搅拌的目的,进而物料混合更加均匀细腻,提高了砂浆混合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打散架和搅拌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搅拌片出料口的仰视图。

图中1为筒体,2为进料口,3为电机,4为转轴,5为打散架,6为搅拌架,7为出料口,8为支撑腿,51为第一c形桨叶,52为第二c形桨叶,53为第一固定肋条,54为第二固定肋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包括:筒体1、进料口2、电机3、转轴4、打散架5、搅拌架6和出料口7,所述筒体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电机3、转轴4、进料口2、打散架5、搅拌架6和出料口7;

所述筒体1顶部为梯形圆台状,所述进料口2设置在筒体1顶面,所述电机3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进料口2正上方,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伸入筒体1内部的转轴4与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打散架5包括:第一c形桨叶51和第二c形桨叶52,所述第一c形桨叶51和第二c形桨叶52均开口向下,中部设置通孔的第一c形桨叶51同轴固定在转轴4上,所述第一c形桨叶51内侧设置有第二c形桨叶52,中部设置通孔的第二c形桨叶52同轴固定在转轴4上,第一c形桨叶51下端部设置有连接第一c形桨叶51与转轴4的第一固定肋条53,第二c形桨叶52下端部设置有连接第二c形桨叶52与转轴4的第二固定肋条54,所述第二固定肋条54设置在第一固定肋条53的下方,且第一固定肋条53与第二固定肋条54呈十字交叉设置;

所述搅拌架6包括两个螺旋上升结构的螺旋搅拌桨叶,两个螺旋搅拌桨叶的上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肋条54两端,两个螺旋搅拌桨叶组合成双螺旋结构。

所述第一固定肋条53与第二固定肋条54上均设置有固定在转轴4上的通孔。

所述进料口2处可设置多个进料通道。

若干个所述出料口7均匀分布在运输皮带上方,运输皮带用于将混合后的砂浆输送至工作面处。

所述支架固定在筒体1上。

所述筒体1底面为凹形弧面状,且筒体1底部边缘设置支撑腿8。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干混砂浆原料由进料口2进入筒体1内部,电机3带动打散架5旋转,先使用打散架5将干混砂浆原料进行分散混合,同时使得结块的砂浆打散为粒度均匀的砂浆,经过打散架5打散的干混砂浆下落至筒体1下部,搅拌架6不停旋转搅拌干混砂浆,沉积在筒体底部的粒度较大的砂浆不断由下向上翻动,使得原料充分搅拌翻转混合,混合完成的砂浆经过出料口7下落至运输皮带上,运输皮带将混合后的砂浆输送至工作面处。

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进料口(2)、电机(3)、转轴(4)、打散架(5)、搅拌架(6)和出料口(7),所述筒体(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电机(3)、转轴(4)、进料口(2)、打散架(5)、搅拌架(6)和出料口(7);

所述筒体(1)顶部为梯形圆台状,所述进料口(2)设置在筒体(1)顶面,所述电机(3)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进料口(2)正上方,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伸入筒体(1)内部的转轴(4)与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打散架(5)包括:第一c形桨叶(51)和第二c形桨叶(52),所述第一c形桨叶(51)和第二c形桨叶(52)均开口向下,中部设置通孔的第一c形桨叶(51)同轴固定在转轴(4)上,所述第一c形桨叶(51)内侧设置有第二c形桨叶(52),中部设置通孔的第二c形桨叶(52)同轴固定在转轴(4)上,第一c形桨叶(51)下端部设置有连接第一c形桨叶(51)与转轴(4)的第一固定肋条(53),第二c形桨叶(52)下端部设置有连接第二c形桨叶(52)与转轴(4)的第二固定肋条(54),所述第二固定肋条(54)设置在第一固定肋条(53)的下方,且第一固定肋条(53)与第二固定肋条(54)呈十字交叉设置;

所述搅拌架(6)包括两个螺旋上升结构的螺旋搅拌桨叶,两个螺旋搅拌桨叶的上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肋条(54)两端,两个螺旋搅拌桨叶组合成双螺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肋条(53)与第二固定肋条(54)上均设置有固定在转轴(4)上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处可设置多个进料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出料口(7)均匀分布在运输皮带上方,运输皮带用于将混合后的砂浆输送至工作面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在筒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底面为凹形弧面状,且筒体(1)底部边缘设置支撑腿(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属于砂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干混砂浆混合机,包括:筒体、进料口、电机、转轴、打散架、搅拌架和出料口,所述筒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电机、转轴、进料口、打散架、搅拌架和出料口;所述筒体顶部为梯形圆台状,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筒体顶面,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进料口正上方,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伸入筒体内部的转轴与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打散架包括:第一C形桨叶和第二C形桨叶;该设备广泛应用于砂浆加工设备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潘丽萍;啜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市安欣干混砂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6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