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徽派建筑龙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4168发布日期:2020-05-29 12:18阅读:1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徽派建筑龙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龙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徽派建筑龙脊。



背景技术:

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并非特指安徽建筑,而徽派建筑最能体现其特点的就属马头墙了,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江南古典建筑中扮演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墙顶的部分又称为龙脊。

现有徽派建筑龙脊,在建造时需要使用水泥堆砌,建造时间较长,且由于过高不易堆砌,而马头墙自身虽可以隔断火势蔓延但却不可减小火灾火势,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徽派建筑龙脊,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徽派建筑龙脊,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一侧面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墙体的顶端固定有梯形底座,所述梯形底座的上表面放置有瓦片,所述梯形底座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龙脊,所述第一龙脊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水槽,所述第一龙脊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一测流孔,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固定有第二龙脊,所述第二龙脊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水槽,所述第二龙脊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测流孔,所述第二龙脊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一下流孔,其中另一个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固定有第三龙脊,所述第三龙脊、第二龙脊与第一龙脊的底端均固定有插接块,所述第三龙脊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三测流孔,所述第三龙脊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二下流孔,所述第三龙脊的顶端的一侧面固定有管道接口,所述管道接口的内侧固定有不锈钢水管。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龙脊、第二龙脊和第一龙脊均通过插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固定座的顶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墙体的形状为梯形。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瓦片由下往上依次铺设在梯形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瓦片与瓦片之间重叠铺设。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龙脊的内部为空心结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架的形状为l形。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建造该建筑时,可通过将第一龙脊的底端固定的插接块与固定座顶端开设的插接槽对齐,之后将第一龙脊卡接在固定座的顶端,通过相同方式将第一龙脊、第二龙脊和第三龙脊均安装在固定座的顶端,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更加快速的固定龙脊;

(2)本实用新型在发生火灾时可将水阀与不锈钢水管相接,打开水阀,水顺着不锈钢水管注入第三龙脊内,而一部分第三龙脊内的水会从第三测流孔处向两侧流出,另一部分会从第二下流孔处流进第二水槽内,第二水槽内的水一部分从第二测流孔向两侧流出,而另一部分通过第一下流孔流进第一水槽内,第一水槽内的水顺着第一测流孔向两侧流出,而通过第三测流孔、第二测流孔与第一测流孔流出的水能够起到隔绝火势蔓延以及减小火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龙脊与固定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龙脊与固定座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墙体;2、梯形底座;3、瓦片;4、固定座;5、第一龙脊;6、第一水槽;7、第一测流孔;8、第二龙脊;9、第二水槽;10、第二测流孔;11、第一下流孔;12、第三龙脊;13、管道接口;14、第三测流孔;15、第二下流孔;16、不锈钢水管;17、插接块;18、插接槽;19、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一种徽派建筑龙脊,包括墙体1,墙体1的一侧面固定有固定架19,墙体1的顶端固定有梯形底座2,梯形底座2的上表面放置有瓦片3,梯形底座2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座4,固定座4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接槽18,固定座4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龙脊5,第一龙脊5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水槽6,第一龙脊5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一测流孔7,其中一个固定座4的上端固定有第二龙脊8,第二龙脊8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水槽9,第二龙脊8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测流孔10,第二龙脊8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一下流孔11,其中另一个固定座4的顶端固定有第三龙脊12,第三龙脊12、第二龙脊8与第一龙脊5的底端均固定有插接块17,第三龙脊12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三测流孔14,第三龙脊12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二下流孔15,第三龙脊12的顶端的一侧面固定有管道接口13,管道接口13的内侧固定有不锈钢水管16。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方便的固定龙脊,第三龙脊12、第二龙脊8和第一龙脊5均通过插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固定座4的顶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为了使装置能够达到隔断火源的效果,墙体1的形状为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装置上的水能够顺利流下,瓦片3由下往上依次铺设在梯形底座2的上表面,瓦片3与瓦片3之间重叠铺设。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三龙脊12能够在输送水源时起到减小火势蔓延的效果,第三龙脊12的内部为空心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固定不锈钢水管16,固定架19的形状为l形。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在使用时,在建造该建筑时,可通过将第一龙脊5的底端固定的插接块17与固定座4顶端开设的插接槽18对齐,之后将第一龙脊5卡接在固定座4的顶端,通过相同方式将第一龙脊5、第二龙脊8和第三龙脊12均安装在固定座4的顶端,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更加快速的固定龙脊,如若发生火灾时可将水阀与不锈钢水管16相接,打开水阀,水顺着不锈钢水管16注入第三龙脊12内,而一部分第三龙脊12内的水会从第三测流孔14处向两侧流出,另一部分会从第二下流孔15处流进第二水槽9内,第二水槽9内的水一部分从第二测流孔10向两侧流出,而另一部分通过第一下流孔11流进第一水槽6内,第一水槽6内的水顺着第一测流孔7向两侧流出,而通过第三测流孔14、第二测流孔10与第一测流孔7流出的水能够起到隔绝火势蔓延以及减小火势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