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的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5032发布日期:2020-05-15 16:1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成本的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楼板保温与隔声领域,涉及一种低成本的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



背景技术:

多年来,我国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隔声问题一直是居民对住宅质量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由于楼板隔声太差,邻里间产生矛盾,已逐渐成为社会问题。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质量、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愈高。国家政府对该问题也是越来越重视,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等国家标准中,对室内楼地面隔声性能都有明确要求,其中,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最新征求意见稿中,4.2.7条作为强制性条文规定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应小于等于70db,4.2.8条规定高要求住宅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小于等于60db;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中3.2.8条规定二星级绿色建筑的卧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即65db),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卧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即60db)。

传统的直接铺瓷砖或石材面层的楼板的撞击声压级无法满足国家标准对楼板隔声性能的要求,必须进行隔声处理,同时楼板的保温隔声性能必须满足节能设计要求,目前楼板保温隔声多采用浮筑楼板。

浮筑楼板保温隔声材料多为无机保温砂浆、电子交联聚乙烯板、挤塑聚苯板、聚氨酯板等,由于保温隔声材料强度较低,同时长期受压情况下有较大的压缩蠕变,需要在保温隔声层上做40-50mm细石钢筋混凝土作为保护层,使得保温隔声层构造的厚度一般达到60-80mm,明显降低住宅的有效层高,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结构荷载。不仅如此,在构筑保温隔声层时施工工艺步骤多,保温隔声层在交叉施工作过程中易于破损,增加了建筑施工难度,且容易产生楼地面空鼓、开裂等质量隐患,由此带来的增量成本也相对较高。

申请号为201910072545.6,名称为“一种装配式分户楼板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分户楼板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它包括承重承压板、轻质保温板以及多个设置在承重承压板与轻质保温板之间的带内螺纹的垫块、带外螺纹的调节杆、螺丝钉和堵头,该专利技术通过内螺纹承重垫块将承重承压板、轻质保温板以物理方式连成一整体,在通过外螺纹调节杆来针对有高差的楼板地面进行高度上的调节。

上述专利技术虽然能大幅降低分户楼板隔声保温层的厚度,实现了分户楼板隔声保温的困难的问题,施工完成后形成非常平整、牢固的地面基层,后续既可贴地砖、大理石,又可直接铺设地板,但上述技术应用成本较高,施工周期长,承重承压板、垫块和调节杆上均加工螺纹,且安装时每个连接处需手动调节螺栓安装,安装工艺较为费时费力,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低成本的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应用成本较高、安装工艺费时费力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隔声结构和楼地面,所述保温隔声结构包括承重承压板、具有方孔的保温隔声层、设置在所述方孔中并支撑在所述承重承压板下表面的支撑垫块,所述支撑垫块的抗压强度大于保温隔声层的抗压强度,支撑垫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保温隔声层的厚度,所述支撑垫块通过找平层和楼地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垫块通过第一粘接层或射钉与所述承重承压板固定连接,保温隔声层通过第二粘接层和承重承压板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垫块包括支撑部和隔音部,所述隔音部设置在支撑部的上部或下部。

所述保温隔声层的四周等间距设有多个方孔,所述保温隔声层的中间位置设有1个方孔。

所述承重承压板和支撑垫块均采用10mm-15mm厚的中密度纤维水泥板,所述保温隔声层的厚度为8mm-12mm。

所述承重承压板与保温隔声层之间还设有电热结构,所述保温隔声层采用a级防火材料,所述电热结构为电热膜或地热电缆,其上表面通过导热胶与承重承压板连接,下表面通过第二粘结层与保温隔声层连接。

所述楼地面上等间距设置多块保温隔声结构,相邻的保温隔声结构之间的缝隙采用填缝材料填塞。

所述保温隔声结构与墙壁之间的缝隙采用隔声材料填塞。

所述找平部为设置在支撑垫块下部的砂浆垫层,所述砂浆垫层现浇而成,其面积大于或等于支撑垫块的下端面的面积,用于将保温隔声结构固定在楼地面上和调整保温隔声结构的平整度。

所述保温隔声系统还包括用于多个砂浆垫层快速施工的砂浆支模板,所述砂浆支模板包括多个方形框,所述方形框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所述方形框的位置与相应的支撑垫块位置一一对应。

一种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选定的承重承压板和保温隔声层分别切割为设计尺寸,并在切割后的保温隔声层上按照预设位置和大小开设多个方孔;

步骤2,通过第二粘接层将保温隔声层粘结在承重承压板上,并在每个方孔内安装支撑垫块,支撑垫块通过第一粘结层或射钉固定在承重承压板上;

步骤3,保温隔声结构加工完成后,在楼地面上进行弹线分隔,根据每块保温隔声结构的尺寸和支撑垫块的位置在楼地面上弹出多条用于安装保温隔声结构的控制线和多个用于安装找平部的控制点;

步骤4,在每个控制点处浇注砂浆垫层形成找平部,多个砂浆垫层共同形成找平层,将保温隔声结构中的支撑垫块平铺在砂浆垫层上,调整砂浆垫层的厚度实现保温隔声结构的找平与固定,按此步骤等间距安装多块保温隔声结构;

步骤5,在相邻的保温隔声结构之间的缝隙采用嵌缝材料填塞。

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01:根据房间楼地面设计图纸预排版设计保温隔声结构尺寸和形状,并将选定的承重承压板和保温隔声层根据预排版设计尺寸和形状分别切割为相应的尺寸。

一种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选定的承重承压板和保温隔声层分别切割为设计尺寸,并在切割后的保温隔声层上按照预设位置和大小开设多个方孔;

步骤2,通过第二粘接层将保温隔声层粘结在承重承压板上,并在每个方孔内安装支撑垫块,支撑垫块通过第一粘结层或射钉固定在承重承压板上;

步骤3,保温隔声结构加工完成后,在楼地面上进行弹线分隔,根据每块保温隔声结构的尺寸在楼地面上弹出多条用于安装保温隔声结构的控制线;

步骤4,在每个楼地面上弹出的控制线处放置砂浆支模板,并在砂浆支模板的每个方形框内填充水泥砂浆,填充后取出砂浆支模板使水泥砂浆形成多个现浇砂浆垫层的找平层,预制的保温隔声结构平铺在多个砂浆垫层上,调整砂浆垫层的厚度来实现保温隔声结构的找平与固定,按此步骤等间距安装多块保温隔声结构;

步骤5,在相邻的保温隔声结构之间的缝隙采用嵌缝材料填塞。

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01:根据房间楼地面设计图纸预排版设计保温隔声结构尺寸和形状,并将选定的承重承压板和保温隔声层根据预排版设计尺寸和形状分别切割为相应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低成本的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找平层和支撑垫块之间无需螺纹加工,应用成本较低、安装工艺省时省力;针对支撑垫块局部设置找平部,避免在楼地面上满铺找平层,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温隔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保温隔声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块保温隔声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砂浆支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通过砂浆支模板设置找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通过砂浆支模板设置找平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支撑垫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支撑垫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设有电热结构的保温隔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电热结构在保温隔声层上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装饰面层;2、承重承压板;3、第二粘接层;4、电热结构;5、保温隔声层;6、支撑垫块;7、第一粘接层;8、楼地面;9、找平部;10、导热胶;11、方孔;12、保温隔声结构;13、填缝材料;14、隔音部;15、支撑部;16、连接条;17、砂浆支模板;18、方形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如图1-4所示,包括保温隔声结构12和楼地面8,保温隔声结构12包括承重承压板2、具有方孔11的保温隔声层5、设置在方孔11中并支撑在承重承压板2下表面的支撑垫块6,支撑垫块6的抗压强度大于保温隔声层5的抗压强度,支撑垫块6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保温隔声层5的厚度,支撑垫块6通过找平层和楼地面8固定连接,找平层包括多个找平部9,不同支撑垫块对应的找平部9之间相互独立。此外,找平层也可以采用在楼地面上设置满铺的水泥砂浆来制作。

支撑垫块6通过第一粘接层7或射钉与承重承压板2固定连接,保温隔声层5通过第二粘接层3和承重承压板2固定连接。第二粘接层采用水泥砂浆、聚氨酯发泡胶、保温胶或隔声胶、玻璃胶等。保温隔声层5可采用岩棉、挤塑聚苯板、聚氨酯板、交联聚乙烯板、无机保温板等保温隔声材料。承重承压板2可采用中密度纤维水泥板、高密度纤维水泥板、硅酸钙板等无机板材。由于楼地面8不仅需要保温隔声,还需承载地面较重物体,为使楼地面8满足抗压和变形要求,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重承压板2下部设置支撑垫块6来支撑楼地面8的承载,支撑垫块6可采用低成本且高抗压强度的高强塑料、中密度纤维水泥板、高密度纤维水泥板、轻质混凝土板或硅酸钙板。第一粘结层可采用聚氨酯发泡胶、玻璃胶、保温胶或隔声胶、聚合物砂浆粘结剂。

如图8、9所示,支撑垫块6包括支撑部15和隔音部14,隔音部14设置在支撑部15的上部或下部。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楼地面8的隔声性能,支撑部15采用高强塑料、橡胶、中密度纤维水泥板、高密度纤维水泥板、预制混凝土或硅酸钙板等材料,隔音部14可以采用和隔热隔声层相同的材料。

承重承压板2和支撑垫块6均采用10mm-15mm厚的中密度纤维水泥板,其中支撑垫块6的长宽相同,长宽尺寸为3mm-6mm,保温隔声层5的厚度为8mm-12mm。本实施例中的承重承压板2采用抗压强度较高的纤维水泥板,且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垫块6来避免保温隔声层5的受压变形和满足承重承压板2的挠度变形要求,承重承压板2、保温隔声层5和支撑垫块6的厚度都较薄,保温隔声结构12的整体厚度在30mm左右,相对于60mm的浮筑楼板,厚度可减少30mm以上。规则的保温隔声结构12的长宽尺寸优选为2.4m*1.2m、1.2m*1.2m或0.6m*1.2m。

保温隔声层5的四周等间距设有多个方孔11,保温隔声层5的中间位置设有1个方孔1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保温隔声层5的四周设置8个方孔11,中间位置1个方孔11。

可选的,如图10、11所示,承重承压板2与保温隔声层5之间还设有电热结构4,此时保温隔声层5采用a级防火材料,如岩棉、玻璃棉,电热结构4为电热膜或地热电缆,其上表面通过导热胶10与承重承压板2连接,下表面通过第二粘接层与保温隔声层5连接,第二粘结材料应采用绝缘材料,此时保温隔声层5通过第二粘接层3和承重承压板2间接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楼地面8上等间距设置多块保温隔声结构12,相邻的保温隔声结构12之间的缝隙采用填缝材料13填塞,例如砂浆填塞。保温隔声结构12与墙壁之间的缝隙采用隔声材料填塞。

本实施例中,采用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即保温隔声结构12制作好后,在将整个保温隔声结构12通过找平层安装到楼地面8上。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根据房间大小进行预排版设计后在工厂预制完成,楼地面8在现场施工时,可先做找平层,然后直接在找平层上面铺设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其中,施工时无需等找平层固化,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找平层固化时间,简化了楼地面8保温隔声的施工工序,进一步减少了施工时间。

各个找平部9相互独立,即找平层不是满铺在楼地面8上,能够减少应用成本,通过支撑垫块6局部坐浆找平和调平来实现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的调平,找平部9为砂浆垫层,砂浆垫层现浇而成,其面积大于或等于支撑垫块6的下端面的面积,找平层调整保温隔声结构12的平整度的同时将保温隔声结构12固定在楼地面8上。砂浆垫层的厚度为10mm~20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现浇砂浆垫层是指刚拌好且可挤压的水泥砂浆,而非硬化后的砂浆垫层,为加快施工进度可采用快硬水泥砂浆。

如图5-7所示,保温隔声系统还包括用于多个砂浆垫层快速施工的砂浆支模板17,砂浆支模板17包括多个方形框18,方形框18之间通过连接条16连接,方形框18的位置与相应的支撑垫块6位置一一对应。这样便于更好更快的铺设找平部9,减少砂浆用量,使得找平部9的大小更加准确。连接条16能够定位方形框18的位置,便于施工快速进行。

承重承压板2上设置装饰面层1,装饰面层1可以采用地砖、底板等,交付房屋时既可以是安装好装饰面层1,减少用户装饰的麻烦,也可以毛坯交付房屋后由用户自行选择进行装饰面层1的种类,装饰面层1设置的灵活性。

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安装方法一

步骤1,根据房间楼地面8设计图纸预排版设计保温隔声结构12尺寸和形状,并将选定的承重承压板2和保温隔声层5根据预排版设计尺寸和形状分别切割为相应的尺寸,并在切割后的保温隔声层5上按照预设位置和大小开设多个方孔11。

步骤2,通过第二粘接层3将保温隔声层5粘结在承重承压板2上,并在每个方孔11内安装支撑垫块6,支撑垫块6通过第一粘结层或射钉固定在承重承压板2上。

步骤3,保温隔声结构12加工完成后,在楼地面8上进行弹线分隔,根据每块保温隔声结构12的尺寸和支撑垫块6的位置在楼地面8上弹出多条用于安装保温隔声结构12的控制线和多个用于安装找平部9的控制点。

步骤4,在每个控制点处浇注砂浆垫层形成找平部9,多个砂浆垫层共同形成找平层,将保温隔声结构12中的支撑垫块6平铺在砂浆垫层上,调整砂浆垫层的厚度实现保温隔声结构12的找平与固定,即现浇砂浆垫层不断通过挤压与调整向四周扩散从而实现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的高度调整,调整后砂浆垫层的高度降低、宽度变大,按此步骤等间距安装多块保温隔声结构12。

步骤5,在相邻的保温隔声结构12之间的缝隙采用嵌缝材料填塞。

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安装方法二,通过砂浆支模板17来铺设砂浆垫层。

步骤1,根据房间楼地面8设计图纸预排版设计保温隔声结构12尺寸和形状,并将选定的承重承压板2和保温隔声层5根据预排版设计尺寸和形状分别切割为相应的尺寸,并在切割后的保温隔声层5上按照预设位置和大小开设多个方孔11。

步骤2,通过第二粘接层3将保温隔声层5粘结在承重承压板2上,并在每个方孔11内安装支撑垫块6,支撑垫块6通过第一粘结层或射钉固定在承重承压板2上。

步骤3,保温隔声结构12加工完成后,在楼地面8上进行弹线分隔,根据每块保温隔声结构12的尺寸在楼地面8上弹出多条用于安装保温隔声结构12的控制线。

步骤4,在每个楼地面8上弹出的控制线处放置砂浆支模板17,并在砂浆支模板17的每个方形框18内填充水泥砂浆,填充后取出砂浆支模板17使水泥砂浆形成多个现浇砂浆垫层的找平层,预制的保温隔声结构12平铺在多个砂浆垫层上,调整砂浆垫层的厚度来实现保温隔声结构12的找平与固定,按此步骤等间距安装多块保温隔声结构12;填充砂浆支模板17时基本填满即可,较为快速便捷准确。

步骤5,在相邻的保温隔声结构12之间的缝隙采用嵌缝材料填塞。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方法二相对于安装方法一,其主要区别在于对于砂浆支模板17的使用,在安装方法一的步骤3和步骤4中,为了保温隔声结构12在支撑垫块6的位置可以准确铺设水泥砂浆以实现保温隔声结构调平,楼地面8上需弹出多条用于安装保温隔声结构12的控制线和多个用于安装找平部9的控制点,而在控制点处浇注砂浆垫层形成找平部9时,为了保温隔声结构12调平方便,浇筑砂浆垫层的面积和用量往往较大,整个施工方法较为费时,且使用砂浆较多。

基于安装方法一的上述缺点,安装方法二中采用便于砂浆垫层快速施工的砂浆支模板17,安装时无需弹出多个用于安装找平部9的控制点,在砂浆垫层施工时通过支模板快速且定量完成砂浆垫层的施工,进一步减少了施工时间和砂浆的用量。

本实施例的方案具有以下效果:

(1)楼地面8保温隔声系统采用低成本的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作为承重承压面层,并以低成本的同类材料的支撑垫块6通过粘接或射钉,支撑垫块6的类似无梁楼盖的结构体系,既能满足楼地面8的承重承压和变形要求,又减少了制作周期和制作成本。

(2)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通过在保温隔声层5上设置多个方孔11,并在方孔11内设置支撑垫块6形成保温隔声体系,系统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楼地面8保温隔声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使承重承压结构受压时保温隔声层5架空不会产生受压变形和压缩蠕变,无需设置较厚的细石混凝土层即可满足楼板的保温隔声性能,大大增加了住宅的有效层高。保温隔声系统中保温隔声层5架空后不承受压力和产生变形,避免了浮筑楼地面8交付时出现空鼓、开裂等质量通病。

(3)楼地面8保温隔声系统的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在工厂预制加工完成,现场施工时直接将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安装在楼地面8上,施工时作业量小和施工工序少,进一步降低了楼地面8保温隔声系统的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

(4)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安装在楼地面8时直接在支撑垫块6部位局部找平和固定,无需在楼地面8全部找平,找平层的大部分区域通过空气层来替代混凝土,大大减少了楼地面8找平层的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进一步提高了楼地面8的保温隔声性能。

(5)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安装在楼地面8时采用相应的砂浆支模板17来快速准确地铺设现浇砂浆垫层,无需在楼地面8上弹出每个支撑垫块6位置的控制点,且现浇砂浆垫层的用量精准可控,大大提高了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的调平效率,有效减少了找平层的用料。

(6)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中的承重承压板2和支撑垫块6上无需开设螺纹孔,不会因螺纹孔影响楼地面8的保温隔声性能,安装时直接通过坐浆调整和挤压现浇的砂浆垫层来完成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的调平工作,无需设置相应的调平机构,应用成本低,且受挤压后的砂浆垫层向四周扩散,可进一步将保温隔声层5固定在承重承压板2上,使保温隔声层5在第二粘接层粘结性能下降后不会与承重承压板2脱开。

(7)保温隔声结构12中的承重承压板2和支撑垫块6都采用同材质且成本较低的中密度纤维水泥板,加工方便且成本较低,尤其是在现场加工,可根据现场楼地面8形状与设计尺寸加工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并编号,操作灵活,安装精度和效率更高。

(8)在承重承压板2与无机a级防火的保温隔声层5之间设置电热结构4,并通过支撑垫块6来支撑承重承压板2,承重承压板2受压时电热结构4不会受压,长期使用不容易损坏,使楼地面8保温隔声系统不仅具有加热功能且达到不燃等级,防火性能和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除了预制保温隔声结构12方案外,也可以直接在楼地面8现场逐个安装保温隔声结构12的各个部件。具体来说,现在楼地面8上设置找平部9,再将具有方孔11的保温隔声层5铺上,然后将支撑垫块6安装在方孔11内并于找平部9连接,在支撑垫块6和保温隔声层5上表面分别设置第一粘接层7和第二粘接层3,将承重承压板2通过第一粘接层7和第二粘接层3和支撑垫块6、保温隔声层5固定连接。为了施工方便,第一粘接层7和第二粘接层3可以采用相同材料,如水泥砂浆或快硬水泥。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的其它形式产品,不论在形状或结构上及材料选择上作任何改变,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