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5069发布日期:2020-07-21 12: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底板(2),模具本体(1)顶面设置有模腔(28),模具本体(1)顶面设置有与模腔(28)形状相同的开口,开口与模腔(28)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滚珠轴承(3)、四组支撑轴(4)、四组支撑板(5)、连接板(6)、多组弹簧(7)、垫板(8)、左支撑柱(9)、右支撑柱(10)、左支板(11)、右支板(12)、左挂板(13)、右挂板(14)、左电机(15)、右电机(16)、左转轴(17)、右转轴(18)、左拉绳(19)和右拉绳(20),所述底板(2)顶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四组圆形凹槽,所述四组滚珠轴承(3)分别安装在四组圆形凹槽内部,所述四组支撑轴(4)底端分别插入四组滚珠轴承(3)内部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所述四组支撑板(5)一端分别与四组支撑轴(4)上半区域连接,四组支撑板(5)顶面均与连接板(6)底面接触,模具本体(1)底面与连接板(6)顶面连接,所述多组弹簧(7)底端均与底板(2)顶面中央区域连接,多组弹簧(7)顶端分别与垫板(8)底面连接,模具本体(1)内底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左支撑柱(9)顶端和右支撑柱(10)顶端分别穿过连接板(6)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左支撑柱(9)顶端和右支撑柱(10)顶端分别穿过模具本体(1)底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并与左支板(11)底面中央区域和右支板(12)底面中央区域连接,左支板(11)和右支板(12)分别恰好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部,左支撑柱(9)底端和右支撑柱(10)底端分别穿过垫板(8)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并与底板(2)连接,所述左挂板(13)右端和右挂板(14)左端分别与模具本体(1)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左电机(15)和右电机(16)分别可拆卸安装在底板(2)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所述左转轴(17)左端和右转轴(18)右端分别与左电机(15)右端输出端和右电机(16)左端输出端连接,所述左拉绳(19)一端和右拉绳(20)一端分别缠绕捆绑在左挂板(13)和右挂板(14)上,左拉绳(19)另一端和右拉绳(20)另一端分别缠绕在左转轴(17)和右转轴(18)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转杆(21),所述四组转杆(21)一端分别与四组支撑轴(4)外侧壁上半区域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多组转杆(21)分别等间距分布在四组支撑轴(4)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滑垫(22),所述防滑垫(22)底面与垫板(8)顶面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挂板(13)和右挂板(1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29)和第二环形凹槽(30),所述左拉绳(19)和右拉绳(20)分别缠绕捆绑在第一环形凹槽(29)和第二环形凹槽(30)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挡板(23)和右挡板(24),所述左转轴(17)右端和右转轴(18)左端分别与左挡板(23)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挡板(24)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板(25),所述环形板(25)中央区域设置有圆孔,所述环形板(25)底面与垫板(8)顶面边缘区域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限位板(26)和右限位板(27),所述左挂板(13)左端和右挂板(14)右端分别与左限位板(26)右侧壁中央区域和右限位板(27)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具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底板,模具本体顶面设置有模腔,模具本体顶面设置有与模腔形状相同的开口,开口与模腔相通;还包括四组滚珠轴承、四组支撑轴、四组支撑板、连接板、多组弹簧、垫板、左支撑柱、右支撑柱、左支板、右支板、左挂板、右挂板、左电机、右电机、左转轴、右转轴、左拉绳和右拉绳,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模具,可帮助成型后的建筑板材与模具本体分离。

技术研发人员:范毅;丁亮;俞国强;解华继;吴立勇;黄嘉豪;顾春建;徐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建国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构兴(上海)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2
技术公布日:2020.07.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