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9005发布日期:2020-06-20 14:16阅读:40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浇筑模板是建筑行业里必不可少的一种结构,其主要目的是用来限制混凝土的浇筑空间,让混凝土在浇筑凝结之后保持需要的空间形状。

目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浆液容易进入波纹钢板的底板上,进而会增加结构的自重,因而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以使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浆液不会流入波纹钢板的底板上,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能保证在波纹钢板上方连续浇筑混凝土,且混凝土浆液不会进入波纹钢板的沟槽内,进而能减轻结构自重,并且浇筑混凝土后,模板拆卸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解决方案:

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包括中部沿前后方向向下折弯形成沟槽的波纹钢板,波纹钢板包括水平且左、右对称布置的左、右顶板,左顶板右端一体连有向右下侧倾斜的左侧板,右顶板左端一体连有向左下侧倾斜的右侧板,左侧板下端与右侧板下端之间一体连有水平的底板,左顶板右端与左侧板上端之间形成弧形的左连接面,右顶板左端与右侧板上端之间形成弧形的右连接面;波纹钢板上端布置有顶面与左、右顶板的顶面平齐且厚度相等的左盖板和右盖板,左盖板、右盖板的前端均处于波纹钢板前端的前侧处,左盖板、右盖板的后端均处于波纹钢板后端的后侧处,左盖板右端和右盖板左端相适配并紧密配合,左盖板左侧面与左连接面的形状相适配,右盖板右侧面与右连接面的形状相适配,左顶板、左盖板、右盖板与右顶板连成完整平面;波纹钢板前、后端分别可拆卸连有顶面高度一致且竖直并且分别与波纹钢板前、后端相贴合的前、后端板,前端板上端面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圆弧形前凹槽,前凹槽内嵌有与前凹槽相适配以用于调整左、右盖板位置的前圆钢,后端板上设有顶端与前圆钢顶端平齐的后圆钢,左、右盖板的前部均支于前端板的前圆钢上,左、右盖板的后部均支于后端板的后圆钢上。

进一步地,左盖板右侧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布置且截面呈三角形的凸起,凸起的上、下端分别与左盖板的右上端、右下端相重合,右盖板左端设置为与左盖板右端相适配的三角形凹槽。

进一步地,左盖板和右盖板的前后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前、后端板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端板上开有圆孔,螺杆穿过前、后端板的对应圆孔,且螺杆前、后部均旋接有螺母,以使前、后端板分别固定到波纹钢板的前、后端。

进一步地,前、后端板前后对称,前、后圆钢前后对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左盖板右端和右盖板左端相适配并紧密配合,左盖板左侧面与左连接面的形状相适配,右盖板右侧面与右连接面的形状相适配,然后左盖板和右盖板通过前、后端板上的前、后圆钢支在波纹钢板的前后端使得左顶板、左盖板、右盖板与右顶板连成完整平面,这样就能保证在波纹钢板上方浇筑混凝土,且混凝土浆液不会进入波纹钢板的沟槽内,进而能减轻结构自重;

2、前、后端板上在对应的位置开有圆孔,螺杆穿过前、后端板的对应圆孔,且螺杆前、后部均旋接有螺母,以使前、后端板分别固定到波纹钢板的前、后端,同时前、后端板上端面分别设置有圆弧形前、后凹槽,前、后凹槽内嵌有与前、后凹槽相适配的前、后圆钢,前、后圆钢可在前、后凹槽内自由滚动,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左盖板和右盖板的位置,同时也更方便端板和盖板的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侧断裂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左侧斜视图。

附图说明:1、波纹钢板,2、前端板,3、后端板,4、前圆钢,5、后圆钢,6、左盖板,7、右盖板,8、左顶板,9、右顶板,10、左侧板,11、右侧板,12、底板,13、左连接面,14、右连接面,15、螺杆,1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包括中部沿前后方向向下折弯形成沟槽的波纹钢板1,波纹钢板1包括水平且左、右对称设置的左顶板8、右顶板9,左顶板8右端一体连有向右下侧倾斜的左侧板10,右顶板9左端一体连有向左下侧倾斜的右侧板11,左侧板10下端与右侧板11下端之间一体连有水平的底板12,左顶板8右端与左侧板10上端之间形成弧形的左连接面13,右顶板9左端与右侧板11上端之间形成弧形的右连接面14;波纹钢板1上端布置有顶面与左顶板8、右顶板9的顶面平齐且长度和厚度分别相等的左盖板6和右盖板7,左盖板6、右盖板7的前端均处于波纹钢板1前端的前侧处,左盖板6、右盖板7的后端均处于波纹钢板1后端的后侧处,左盖板6右侧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布置且截面呈三角形的凸起,凸起的上、下端分别与左盖板6的右上端、右下端相重合,右盖板7左端设置为与左盖板6右端相适配的三角形凹槽,左盖板6左侧面与左连接面13的形状相适配,右盖板7右侧面与右连接面14的形状相适配,左顶板8、左盖板6、右盖板7与右顶板9可连成完整平面;波纹钢板1前、后端分别可拆卸连有前后对称并且分别与波纹钢板1前、后端相贴合的前端板2、后端板3,前端板2、后端板3通过螺杆15和螺母16固定,前端板2、后端板3在对应的位置上开有圆孔,螺杆15穿过前端板2、后端板3的对应圆孔,且螺杆15前、后部均旋接有螺母16,以使前端板2、后端板3分别固定到波纹钢板1的前、后端,前端板2上端面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圆弧形前凹槽,前凹槽内滚动嵌有与前凹槽相适配以用于调整左、右盖板位置的前圆钢4,后端板3上设有顶端与前圆钢4顶端平齐的后圆钢5,前圆钢4、后圆钢5前后对称,左盖板6、右盖板7的前部均支于前端板2的前圆钢4上,左盖板6、右盖板7的后部均支于后端板3的后圆钢5上。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利用螺杆15和螺母16将前端板2、后端板3分别固定于波纹钢板1的前、后端,对螺母16施加适当扭矩使前端板2、后端板3牢牢的扣在波纹钢板1的前、后端上,然后将前圆钢4、后圆钢5放入前端板2、后端板3的前凹槽、后凹槽内,且预先在前凹槽、后凹槽内涂刷润滑油,使前圆钢4、后圆钢5分别在前凹槽、后凹槽内能够自由转动,再将左盖板6、右盖板7依次支在前圆钢4、后圆钢5上,左盖板6、右盖板7的对接处也需要涂抹润滑油,方便施工结束后将两块盖板取下,左盖板6、右盖板7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提前涂刷润滑油以方便完成浇筑混凝土后的拆卸,之后即可使用波纹钢板1加上左盖板6、右盖板7作为模板来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凝固后,需要将整套机构拆下来,此时将螺母16松开,依次取下螺母16、螺杆15、前端板2、后端板3、前圆钢4、后圆钢5、左盖板6、右盖板7即完成全部工序。



技术特征:

1.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沿前后方向向下折弯形成沟槽的波纹钢板(1),波纹钢板(1)包括水平且左、右对称布置的左、右顶板,左顶板(8)右端一体连有向右下侧倾斜的左侧板(10),右顶板(9)左端一体连有向左下侧倾斜的右侧板(11),左侧板(10)下端与右侧板(11)下端之间一体连有水平的底板(12),左顶板(8)右端与左侧板(10)上端之间形成弧形的左连接面(13),右顶板(9)左端与右侧板(11)上端之间形成弧形的右连接面(14);波纹钢板(1)上端布置有顶面与左、右顶板的顶面平齐且厚度相等的左盖板(6)和右盖板(7),左盖板(6)、右盖板(7)的前端均处于波纹钢板(1)前端的前侧处,左盖板(6)、右盖板(7)的后端均处于波纹钢板(1)后端的后侧处,左盖板(6)右端和右盖板(7)左端相适配并紧密配合,左盖板(6)左侧面与左连接面(13)的形状相适配,右盖板(7)右侧面与右连接面(14)的形状相适配,左顶板(8)、左盖板(6)、右盖板(7)与右顶板(9)连成完整平面;波纹钢板(1)前、后端分别可拆卸连有顶面高度一致且竖直并且分别与波纹钢板(1)前、后端相贴合的前、后端板,前端板(2)上端面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圆弧形前凹槽,前凹槽内嵌有与前凹槽相适配以用于调整左、右盖板位置的前圆钢(4),后端板(3)上设有顶端与前圆钢顶端平齐的后圆钢(5),左、右盖板的前部均支于前端板(2)的前圆钢(4)上,左、右盖板的后部均支于后端板(3)的后圆钢(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左盖板(6)右侧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布置且截面呈三角形的凸起,凸起的上、下端分别与左盖板(6)的右上端、右下端相重合,右盖板(7)左端设置为与左盖板(6)右端相适配的三角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左盖板(6)和右盖板(7)的前后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后端板通过螺杆(15)和螺母(16)固定,前、后端板在对应的位置上开有圆孔,螺杆(15)穿过前、后端板的对应圆孔,且螺杆(15)前、后部均旋接有螺母(16),以使前、后端板分别固定到波纹钢板(1)的前、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后端板前后对称,前、后圆钢前后对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的模板结构,包括中部向下折弯形成沟槽的波纹钢板,波纹钢板上端布置有左盖板和右盖板,波纹钢板两端设置有端板,端板上设置有圆钢,左、右盖板通过圆钢支在波纹钢板上。本实用新型能保证在波纹钢板上方连续浇筑混凝土,且混凝土浆液不会进入波纹钢板的沟槽内,进而能减轻结构自重,并且浇筑混凝土后,模板拆卸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胡红扬;张胜楠;裴升;周童童;叶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9.10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