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墙体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9666发布日期:2020-07-04 01:0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墙体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墙体装饰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墙体装饰主要有找平、挂网、刮白、打磨和刷漆等多个步骤,一般工期在一个星期左右,如果都颜色和样式有特殊要求的话工期还要再延长。

施工过程中,刮白和刷漆的原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化学制剂,味道比较大,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类物质,降低室内的空气质量,严重的还存在致癌风险。而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但威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的粉尘也需要进行专门清理。

集成墙体是针对墙面提出的一种集成化全屋装修解决方案,其使用的装饰面板等直接在工厂中制作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地点进行安装,整个过程的耗时短,几乎没有污染,但是目前的安装过程比较繁琐,需要在墙体上铺设安装架,然后在将装饰板固定到安装架上,并且安装架的厚度会使装饰板与墙体之间存在缝隙,导致装饰板在受到冲击后极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墙体装饰结构,该墙体装饰结构中省略了安装架,安装更加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集成墙体装饰结构,包括:

内饰板,其上设有通孔;

固定体,其一端插入到墙体内并与墙体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内饰板上的通孔;

外饰板,其后侧面贴合在所述内饰板的前侧面上,其与所述内饰板贴合的表面上设有盲孔,所述固定体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盲孔内;

相邻所述外饰板的相邻侧面贴合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饰板通过固定体安装到墙体上,外饰板直接安装到内饰板上,这样可以时内饰板直接贴在墙体上,避免了安装架安装时的缝隙,内饰板和外饰板受力时,能够将力迅速传递给墙体,发生形变的概率更低,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体在墙体上按照mxn的矩阵形式排列,其中m和n均为自然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体按照矩阵的形式排列,这样方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定点和划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体与所述盲孔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饰板贴到内饰板上时,固定体正好能够插到于其相对应的盲孔内,这样可以将内饰板与外饰板直接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饰板的其中一组互相平行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翼和第二连接翼;

所述第一连接翼和第二连接翼的厚度均为所述外饰板厚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连接翼的后侧面与所述外饰板的后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连接翼的前侧面与所述外饰板的前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外饰板上的第一连接翼和第二连接翼分别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翼和第一连接翼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多块外饰板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外饰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边缘处翘起,影响室内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翼的前侧面上设有凸起;

所述第二连接翼的后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翼对应的第二连接翼接触时,凸起卡入到与之对应的凹陷内,将二者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方式为纯物理性质的连接,不需要化学粘接剂,更加环保,也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饰板的后侧面上设有弹性填充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填充层能够在内饰板与墙体接触的过程中发生变形,将二者之间的微小缝隙填充满,同时弹性填充层还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吸收内饰板和外饰板受到撞击时的能量,进一步降低其变形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在所述内饰板前侧面的边缘处的连接轴、套在连接轴上的卡片、对称设在卡片两侧的压片和固定链接在连接轴自由端上的挡片;

所述外饰板上开设有与卡片、压片和挡片相配的连接孔;

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连接孔;

所述压片抵接在所述外饰板的前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片和压片将外饰板的四个角压在内饰板上,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使内饰板和外饰板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外饰板的四个角翘起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在所述内饰板前侧面的边缘处的连接轴、套在连接轴上的卡片、对称设在卡片两侧的压片和固定链接在连接轴自由端上的挡片;

所述外饰板上开设有与卡片、压片和挡片相配的连接孔;

所述外饰板的前侧面上设有沉孔,所述连接孔的两端分别与外饰板的后侧面与沉孔的底面连通;

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连接孔;

所述压片抵接在所述外饰板的前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片和压片将外饰板的四个角压在内饰板上,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使内饰板和外饰板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外饰板的四个角翘起来。同时,卡片和压片可以隐藏在沉孔内,更加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内饰板可以直接贴在墙体上,然后通过固定体固定在墙体上,外饰板贴在内饰板上,这样避免了安装架安装时的缝隙,内饰板和外饰板受力时,能够将力迅速传递给墙体,发生形变的概率更低,使用寿命更长。

内饰板背面上的弹性填充层能够在内饰板与墙体接触的过程中发生变形,将二者之间的微小缝隙填充满,同时弹性填充层还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吸收内饰板和外饰板受到撞击时的能量,进一步降低其变形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的一种三维爆炸图。

图2基于图1的另一视角下的三维爆炸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内饰板、固定体与外饰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外饰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内饰板与外饰板边缘处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的另一种三维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的另一种内饰板与外饰板边缘处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1、内饰板,112、通孔,12、固定体,13、外饰板,131、盲孔,132、第一连接翼,133、第二连接翼,134、凸起,135、凹陷,21、弹性填充层,31、连接轴,32、卡片,33、压片,34、挡片,35、连接孔,36、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集成墙体装饰结构,主要由内饰板11、固定体12和外饰板13等组成,其中内饰板11贴在墙体上,外饰板13贴在内饰板11上,固定体12的一端与墙体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内饰板12后连接到外饰板13上,将墙体、内饰板11和外饰板13连接在一起。为了统一方位,在后续的描述内容中,靠近墙体的一面统称为后侧面,与后侧面相对的面统称为前侧面。

内饰板11上开设有通孔112,通孔112的两端分别与内饰板1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通。固定体12的一端插入到墙体内,另一端从内饰板11上的通孔112伸出,将内饰板11固定在墙体上。外饰板13的后侧面贴在内饰板11上,其上设有盲孔131,外饰板13的后侧面贴在内饰板11上时,固定体12的一端伸入到盲孔131内,将墙体、内饰板11和外饰板13连接在一起,相邻外饰板13的相邻侧面同样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成的平面,将整个墙面盖住。

参考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饰板11的后侧面上设有弹性填充层21,其材质可以使发泡胶或者类似材质,弹性填充层21能够将内饰板13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填满,增加二者的接触面积,还能够在内饰板13收到冲击的过程中吸收一部分能量。

为了进一步加固外饰板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体12与盲孔131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即固定体12的直径要略大于盲孔131内径,这样在连接过程中,固定体12能够塞入到盲孔131内而不脱落出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体12在墙体上按照mxn的矩阵形式排列,其中m和n均为自然数,一方面方便施工,另一方面可以在外饰板和内饰板内形成多个规则的网格,使其受到的外力能够更加均匀的传递到每一个固定体12上。

参考图1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饰板13的其中一组互相平行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翼132和第二连接翼133,第一连接翼132和第二连接翼133的尺寸与厚度均相同,其厚度均为外饰板13的二分之一,其中,第一连接翼132的后侧面与外饰板13的后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连接翼133的前侧面与外饰板13的前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在安装的过程中,相邻的第一连接翼132和第二连接翼133能够贴合在一起。为了起到加固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翼132的前侧面上设有凸起134,第二连接翼133的后侧面上设有与凸起134相匹配的凹陷135,第二连接翼133压在第一连接翼132上时,相应的凸起134就会卡入到与之对应的凹陷135内,将二者连接在一起,这样不需要在使用胶水进行粘接,更加环保。

参考图3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内饰板11前侧面的边缘处增加了连接轴31,连接轴31上套有一个卡片32,卡片32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压片33,连接轴31的自由端上还固定有一个挡片34,用于防止卡片32从连接轴31上掉下来。外饰板13上对应的地方开设有一个连接孔35,该连接孔35能够让卡片32、压片33和挡片34穿过。外饰板13贴到内饰板11上时,连接轴31穿过连接孔35,卡片32、压片33和挡片34均转移到外饰板13的前侧面上,转动压片33,使其压在外饰板13的前侧面上上,就能够将内饰板11与外饰板13的边缘处连接在一起,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放置翘角。

参考图7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在外饰板13上增加了沉孔36,沉孔36与连接孔35连通,外饰板13贴到内饰板11上时,卡片32、压片33和挡片34均转移到沉孔36内,转动挡片34,使其压在沉孔36的侧面上,就能够将内饰板11与外饰板13的边缘处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使用时,首先将染料涂到内饰板11上的盲孔131附近,然后将内饰板11贴到墙体上,然后根据墙体上的染色位置打孔,最后将固定体12打入到墙体中,接着将弹性填充层21喷涂到内饰板11的后侧面上,然后将其铺到墙体上并使每一个固定体12都能够从内饰板11上的通孔112伸出来。

接着将外饰板13顺序铺到内饰板11上,并顺序将第二连接翼133压到相邻的第一连接翼132上,使二者连接在一起。

全部的外饰板13铺贴完成后,顺序转动每一个压片33,使其抵接在外饰板13的前侧面或者沉孔36的底面上,将内饰板11与外饰板13的边缘处连接在一起。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