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及其穿墙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1211发布日期:2020-07-24 15:32阅读:1568来源:国知局
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及其穿墙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墙套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及其穿墙套管。



背景技术:

通风专业风管穿越砌筑隔墙、浇砼楼板及墙体时,风管均须按规范要求进行防火封堵,一般采用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用于实现防火封堵,对于地铁车站机电安装工程,涉及专业多(通风、给排水、消防、电气等专业),在车站两端设备区均有大量穿墙套管。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的穿墙套管防火封堵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先填充玻璃岩棉,再是防火胶泥,最后两端安装火克板封口,该方式工艺繁琐,不宜填实,另一种是在套管内填充玻璃岩棉完成后直接通过墙面抹灰进行端部封口,堵料易脱落,且为一次性封堵,易造成材料浪费。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时,工艺繁琐、周期较长以及堵料易脱落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时,工艺繁琐、周期较长以及堵料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的穿墙套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包括第一柔性金属板、柔性防火堵料层以及玻璃岩棉板,其中:

两层所述第一柔性金属板之间固定设置两层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紧邻所述第一柔性金属板设置,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之间固定设置所述玻璃岩棉板,其中一层所述第一柔性金属板与风管的外壁接触,另一层所述第一柔性金属板与砌筑墙体接触;

所述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包括至少一块,首尾拼接安装于所述风管与所述砌筑墙体之间,拼接处设置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柔性金属板,所述第二柔性金属板包覆于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和所述玻璃岩棉板的四周。

优选地,所述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的截面设置为l型,包括两块,两块所述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首尾拼接插设于所述风管和所述砌筑墙体之间,所述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的拼接处设置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

优选地,所述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包括四块,且呈平板状,与所述风管的外壁匹配,插设于所述风管和所述砌筑墙体之间,所述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的拼接处设置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金属板和所述第二柔性金属板均设置为铝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金属板和所述第二柔性金属板均设置为不锈钢板。

优选地,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设置为防火泥。

优选地,包覆于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和所述玻璃岩棉板的四周的所述第二柔性金属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包覆于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和所述玻璃岩棉板的四周的所述第二柔性金属板与附着有所述柔性防火堵料层的所述第一柔性金属板一体成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墙套管,包括上述所述的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种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呈板状,受压时形状能够发生变化,以实现对风管四周的封堵,主要由第一柔性金属板、柔性防火堵料层以及玻璃岩棉板构成,即玻璃岩棉板位于两层第一柔性金属板之间,柔性防火堵料填充在玻璃岩棉板与第一柔性金属板之间,其中一层第一柔性金属板与风管的外壁接触,另一层第一柔性金属板与砌筑墙体接触,实现防火和封堵功能,与传统单独逐层填充柔性防火堵料和玻璃岩棉板实现封堵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填充在风管四周,拼接处在使用柔性防火堵料填充,封堵时工艺较为简单,工期较短,且不存在堵料脱落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墙套管,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种穿墙套管含有由于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的截面图;

图3是图1中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截面为l型时的前视图;

图4是图3中l型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的组装图;

图5是图3中l型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安装在风管和砌筑墙体的示意图。

其中,图1-图5:

100、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1、玻璃岩棉板;102、柔性防火堵料层;103、第一柔性金属板;104、第二柔性金属板;

200、风管;300、砌筑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图1中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的截面图,图3是图1中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截面为l型时的前视图,图4是图3中l型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的组装图,图5是图3中l型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安装在风管和砌筑墙体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如图1-图5所示,呈板状,可发生形变,具体包括第一柔性金属板103、柔性防火堵料层102以及玻璃岩棉板101。

第一柔性金属板103,用于使柔性防火堵料和玻璃岩棉板101成为一个整体,方便封堵,缩短施工周期。

柔性防火堵料层102,即柔性防火堵料,其主要起到填充作用。

玻璃岩棉板101,玻璃棉是一种人造无机纤维,有保温绝热、吸音性能好、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的特性,岩棉板以玄武岩为材料,历练了高温融熔加工成的人工无机纤维,而且质量轻、吸热、不燃的特性。

第一柔性金属板103、柔性防火堵料层102以及玻璃岩棉板101的具体安装结构为:如图2所示,两层第一柔性金属板103之间固定设置两层柔性防火堵料层102,柔性防火堵料层102紧邻第一柔性金属板103设置,柔性防火堵料层102之间固定设置玻璃岩棉板101,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用于防火封堵时,其中一层第一柔性金属板103与风管200的外壁接触,另一层第一柔性金属板103与砌筑墙体300接触。

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包括至少一块,首尾拼接安装于风管200与砌筑墙体300之间,即套设于风管200的外壁上,拼接处则设置柔性防火堵料层102,即将柔性防火堵料填充在各块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的缝隙之间,达到进一步封堵防火的目的。

具体地,包覆于柔性防火堵料层102和玻璃岩棉板101的四周的第二柔性金属板104一体成型,而包覆于柔性防火堵料层102和玻璃岩棉板101的四周的第二柔性金属板104与附着有柔性防火堵料层102的第一柔性金属板103也可以一体成型。

由于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可发生形变,故可以克服风管200四周距离穿墙套管的距离大小不一致的缺陷。

各块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组合安装后,拼接处采用柔性防火堵料进行填充,保证各块穿墙套管之间组合后的密实性。

每块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在制作前要进行柔性防火堵料和玻璃岩棉板101的填充,保证其密实度。

与传统单独逐层填充柔性防火堵料和玻璃岩棉板101实现封堵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作为一个整体,填充在风管200四周,拼接处在使用柔性防火堵料填充,封堵时工艺较为简单,工期较短,且不存在堵料脱落的缺陷。

进一步的方案中,为了使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形成一个闭合的板状体,还包括第二柔性金属板104,第二柔性金属板104包覆于柔性防火堵料层102和玻璃岩棉板101的四周,如图1所示,第一柔性金属板103与第二柔性金属板104一起形成一个盒体,柔性防火堵料和玻璃岩棉板101以层状结构平铺于其内部。

进一步的方案中,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的截面设置为l型,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两块,两块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首尾拼接后,插设于风管200和砌筑墙体300之间,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的拼接处设置柔性防火堵料层102,即柔性防火堵料填充于l型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的拼接处。

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还可以为四块,且呈平板状,与风管200的外壁匹配,风管200的截面为矩形,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插设于风管200和砌筑墙体300之间时,四块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安装在风管200的四个外壁上,穿墙套管防火封堵机构100之间的缝隙采用柔性防火堵料封堵。

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柔性金属板103和第二柔性金属板104可以为铝板,也可以为不锈钢板或者其它金属板,只要能够达到0.4mm,且可发生形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方案中,柔性防火堵料层102为防火泥,防火泥是一种柔性阻燃材料,具有耐火极限高、发烟量低等特点,以及良好的阻火、堵烟、耐油、耐水、耐腐蚀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