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7126发布日期:2020-11-06 12:4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支撑装置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进行辅助支撑以防止塌陷的设备,其在各种建筑工程中均得到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其在短暂支撑以及进行其他部件安装时体现出重要的作用。木工使用各种木板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或构筑物浇筑进行支撑,支撑柱支撑混凝土梁、浇筑梁或板的底板,当梁或板的混凝土固化至一定程度时,拆除支撑板。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支撑装置。

授权公告号cn209413350u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19年9月20日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杆,两个限位杆上共同滑动套接有多个垫块,多个垫块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两个与限位杆相匹配的限位孔,限位孔与限位杆滑动相连,安装板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内部卡接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底端通过第一加强固定机构与安装板固定相连,一支撑柱的顶部通过微调机构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微调机构包括转动块,转动块位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垫块的增减和微调机构的设置来实现支撑装置支撑重量大和能微调的目的。

现有的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虽然可以对混凝土梁或板进行支撑,但是一般都是使用支撑杆的顶端直接支撑。然而,支撑杆的顶端支撑点的小,支撑面积较小,不利于较大面积的支撑,需要使用较多的支撑杆,浪费物料。同时,在支撑不同高度的混凝土梁或板,不利于调节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以解决支撑杆的顶端支撑点的小,支撑面积较小,不利于较大面积的支撑,需要使用较多的支撑杆,浪费物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下两端固定有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内部开有第一插孔,所述支撑管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上下两端固定有第二插块,所述第二插块的内部开有第二插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孔的内部插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块的表面插入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开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插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顶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插孔的内部插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块的表面插入有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开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部插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二顶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均为矩形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均与支撑管垂直,所述第一插块插入支撑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插块插入支撑管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均为矩形通孔,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均为十字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支撑块的侧面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杆为矩形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定位销与第一支撑块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一支撑杆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二支撑块的侧面垂直,所述第二支撑杆为矩形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定位销与第二支撑块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第二调节杆和第二支撑杆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第一支撑块安装在支撑管的顶端,第一支撑杆与第一支撑块连接,第一顶块通过第一调节杆安装在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对混凝土梁或板进行支撑,加大了支撑的面积,减少支撑管的使用数量,节约物料。

2、第一顶块通过第一调节杆可以调节第一顶块不同的高度,支撑管通过支撑块和插块可以调节支撑管的不同高度,方便使用。

3、第二插块和第二支撑块放置在地面,通过第二支撑杆加大着地面积,并通过调节杆插入地下,对支撑管进行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第一支撑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管;2、第一插块;3、第一支撑杆;4、第一螺纹孔;5、第一调节杆;6、第一顶块;7、第一定位销;8、第一支撑块;9、第一插孔;10、第二插孔;11、第二支撑块;12、第二插块;13、第二支撑杆;14、第二螺纹孔;15、第二调节杆;16、第二顶块;17、第二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管1,支撑管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支撑块8,支撑管1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支撑块11,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1均为矩形块,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1均与支撑管1垂直,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1相互平行。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支撑块8的上下两端固定有第一插块2,第一插块2的底端为锥形结构,利于插入支撑管1内部,第一插块2插入支撑管1的顶端,第一支撑块8通过第一插块2与支撑管1转动连接,加大了支撑的面积,减少支撑管1的使用数量,节约物料。

请参阅图1,第二支撑块11的上下两端固定有第二插块12,第二插块12的顶端为锥形结构,利于插入支撑管1内部,第二插块12插入支撑管1的底端,第二支撑块11通过第二插块12与支撑管1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插块2的内部开有第一插孔9,第二插块12的内部开有第二插孔10,第一插孔9和第二插孔10均为矩形通孔,第一插孔9和第二插孔10均为十字结构,用于插入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13,且避免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13转动。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插孔9的内部插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为矩形杆,第一支撑杆3与第一支撑块8的侧面垂直,第一支撑块8的表面插入有第一定位销7,第一支撑杆3通过第一定位销7与第一支撑块8连接,避免第一支撑杆3脱离第一支撑块8。

请参阅图1和图3,第二插孔10的内部插有第二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3为矩形杆,第二支撑杆13与第二支撑块11的侧面垂直,第二支撑块11的表面插入有第二定位销17,第二支撑杆13通过第二定位销17与第二支撑块11连接,避免第二支撑杆13脱离第二支撑块11。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支撑杆3的表面开有第一螺纹孔4,第一螺纹孔4的内部插有第一调节杆5,第一调节杆5为螺纹杆,第一调节杆5和第一支撑杆3垂直,第一调节杆5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顶块6,第一顶块6为圆柱形块,转动第一调节杆5可以调节第一顶块6不同的高度,方便使用。

请参阅图1,第二支撑杆13的表面开有第二螺纹孔14,第二螺纹孔14的内部插有第二调节杆15,第二调节杆15为螺纹杆,第二调节杆15和第二支撑杆13垂直,第二调节杆15的顶端固定有第二顶块16,转动第二调节杆15可以使得第二调节杆15插入地下,稳定支撑管1。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第二支撑块11通过第二插块12插入支撑管1的底端进而安装在支撑管1的底端,第二支撑杆13插入第二插孔10,并通过第二定位销17与第二支撑块11连接,第二调节杆15插入第二螺纹孔14。

第一支撑块8通过第一插块2插入支撑管1的顶端进而安装在支撑管1的顶端,第一支撑杆3插入第一插孔9,并通过第一定位销7与第一支撑块8连接,第一调节杆5插入第一螺纹孔4,第一顶块6固定在第一调节杆5顶端。

在对混凝土梁或板进行支撑时,第二支撑块11放置在地面,第二插块12插入地下,转动第二调节杆15,第二调节杆15插入地下,对支撑管1进行稳定。

转动第一调节杆5,第一调节杆5调节第一顶块6的高度,通过第一顶块6进行支撑,加大支撑面积,且方便第一顶块6对混凝土梁或板进行支撑。

同时,支撑管1的高度不够时,可以通过支撑管1与第一支撑块8连接,进而增加支撑高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