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8005发布日期:2020-10-17 00:53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工程防毒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



背景技术:

战时供人员掩蔽使用的人防工程称为人员掩蔽所,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等人员掩蔽所以及二等人员掩蔽所。一等人员掩蔽工程是为战时坚持生产和工作的留城人员掩蔽的工程,二等人员掩蔽工程是为战时留城的居民提供掩蔽的工程。

在常规人防设计中,固定电站的设计流线由控制室→防毒通道→固定电站。

常规技术中一等人员掩蔽所的主要出入口也需要设置防毒通道,常规设计中两者不产生关联分开设计,一等人员掩蔽所与固定电站中的防毒通道需要分别单独设计。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常规固定电站中的防毒通道占用了控制室的面积,同时占用了密闭观察窗有效宽度的墙体,此外,常规固定电站中单独设计防毒通道,结构复杂,增加墙体,增加密闭门,同时增加工程造价,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其具有使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整合、减少工程造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包括固定电站以及与固定电站平行设置的一等人员掩蔽所,所述一等人员掩蔽所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扩散室、脱衣室、淋浴室以及第一防毒通道,所述第一防毒通道与固定电站之间连通有第一密闭门,所述扩散室、脱衣室、淋浴室位于第一防毒通道远离固定电站的一侧,所述脱衣室与淋浴室之间连通有第四密闭门;所述第一防毒通道与脱衣室之间连通有第一防火门,所述第一防毒通道与扩散室之间连通有第一防护密闭门;所述固定电站下方相邻设置有控制室,所述淋浴室下方相邻设置有检查穿衣室,所述控制室与检查穿衣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毒通道,所述第一防毒通道与第二防毒通道之间连通有第二密闭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淋浴室与检查穿衣室之间连通有第二防火门,所述检查穿衣室与第二防毒通道之间连通有第三防火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防毒通道远离第二密闭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密闭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室的内壁上设置有观察固定电站内情况的密闭观察窗,所述控制室远离密闭观察窗的一侧设置有甲级防火门;所述控制室旁设置有进风扩散室,所述进风扩散室的一侧设置有防爆波活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电站远离控制室的一侧设置有风道、排风机房、排烟扩散室、竖井以及排风扩散室,所述排烟扩散室与排风扩散室均通过防爆波活门与竖井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将固定电站的防毒通道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整合,设计合理,造价不高,易于实现,腾出更多的空间;优化口部的组合方式,减少了防护密闭门数量,减少建设单位的土建和安装成本,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减少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电站;11、风道;12、排风机房;2、一等人员掩蔽所;21、扩散室;211、第一防护密闭门;22、脱衣室;221、第一防火门;23、淋浴室;231、第四密闭门;24、检查穿衣室;241、第二防火门;3、第一防毒通道;31、第一密闭门;4、控制室;41、密闭观察窗;42、甲级防火门;5、第二防毒通道;51、第二密闭门;52、第三防火门;53、第三密闭门;6、进风扩散室;61、防爆波活门;7、竖井;8、排烟扩散室;9、排风扩散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站与一等人员掩蔽所防毒通道合用的人防地下室,包括固定电站1以及与固定电站1平行设置的一等人员掩蔽所2,一等人员掩蔽所2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扩散室21、脱衣室22、淋浴室23以及第一防毒通道3。固定电站1要满足战时供电的使用需求。防毒通道是由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之间或者两道密闭门之间所构成的、具有通风换气且依靠超压排气阻挡毒剂进入室内的空间。在口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节约宝贵的地下室面积,将固定电站1的防毒通道与一等人员掩蔽所2的防毒通道结合设置。第一防毒通道3与固定电站1之间连通有第一密闭门31,扩散室21、脱衣室22、淋浴室23位于第一防毒通道3远离固定电站1的一侧,脱衣室22与淋浴室23之间连通有第四密闭门231;第一防毒通道3与脱衣室22之间连通有第一防火门221,第一防毒通道3与扩散室21之间连通有第一防护密闭门211。

参照图1,固定电站1下侧为控制室4,固定电站1与控制室4之间的混凝土墙体上设置密闭观察窗41,方便操作人员观察设备运行状况。控制室4远离密闭观察窗41的一侧设置有甲级防火门42;控制室4旁设置有进风扩散室6,进风扩散室6的一侧设置有防爆波活门61。通过设置进风扩散室6,能够通过防爆波活门61,进行进风通风,在受到遭受到核爆冲击波的瞬间会自动闭合,保护工程内部通风设备不遭受破坏。第一防毒通道3的作用既是一等人员掩蔽所2的主要出入口的防毒通道,又是连接控制室4与固定电站1的防毒通道。

参照图1,固定电站1远离控制室4的一侧设置有风道11、排风机房12、排烟扩散室8、竖井7以及排风扩散室9,排烟扩散室8与排风扩散室9均通过防爆波活门61与竖井7连接。通过设置竖井7,能够用于通风或者防水,危急时刻也可用于逃生与消防。通过设置排烟扩散室8与排风扩散室9,能够将人防地下室的烟气排出竖井7内,同时利用排风扩散室9将空气排出与吸收,使内部空间的空气进行流通。

参照图1,淋浴室23下方相邻设置有检查穿衣室24,控制室4与检查穿衣室24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毒通道5,第一防毒通道3与第二防毒通道5之间连通有第二密闭门51。淋浴室23与检查穿衣室24之间连通有第二防火门241,检查穿衣室24与第二防毒通道5之间连通有第三防火门52。第二防毒通道5远离第二密闭门5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密闭门53。在固定电站1和其相邻防护单元共用同一个室外出入口时,一等人员掩蔽所2的第一防毒通道3与第二防毒通道5分别设置在固定电站1与控制室4的右侧,战时既是一等人员掩蔽所2的主要出入口,又是固定电站1与控制室4之间的连接通道。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战时,第一防毒通道3内第一密闭门31、第一防护密闭门211以及第二防毒通道5内第二密闭门51都是关闭状态。固定电站1内柴油发电机开始工作,为整个人防工程的设备提供电能。战时专业队队员操作人员在控制室4通过密闭观察窗41观察柴油发电机运行状况。若柴油发电机出现故障,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室4下侧的甲级防火门42出去,通过右侧的第二防毒通道5,然后经过第一防毒通道3进入固定电站1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

当外界染毒时,战时少量的专业队队员先打开第一防护密闭门211,人员进入第一防毒通道3,然后从第一防毒通道3进入脱衣室22,然后关闭第一防火门221,经过淋浴室23,经过检查穿衣室24,进入第二防毒通道5,通过防毒通道的换气设备将毒气排出室外,使防毒通道内的毒剂浓度降到安全程度,再开启第二防毒通道5内密闭门进入室内。

将固定电站1的防毒通道与一等人员掩蔽所2防毒通道组合设计,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口部占用地下室的面积,减少建设单位的土建和安装成本,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优化了口部组合形式,避免重复设置防毒通道,结构简单有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