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石塑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3971发布日期:2020-10-23 12:3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石塑地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塑地板。



背景技术:

地板,即房屋地面或楼面的表面层。由木料或其他材料做成。地板的分类有很多,按结构分类有:实木地板、强化复合木地板、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竹木地板、防腐地板、软木地板以及目前最流行的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等。

在寒冷的北方,很多的人会选用石塑地板、塑胶地板,石塑地板又称之为石塑地砖、“pvc片材地板”,采用天然的石粉构成高密度、高纤维网状结构的坚实基层,表面覆以超强耐磨的高分子pvc耐磨层,加工而成。

有关塑胶地板的文献很多,主要集中在增强、增韧、提高热稳定性等。加工pvc时,通常需添加增塑剂,其目的在于降低pvc的成型温度,增加其熔融塑化时的流动性,便于后续的搅拌、压延等加工生产。所用填料通常选用caco3和高岭土,要求与树脂具有很好的相容性。caco3能有效地提高或调节制品的力学性能,改善加工和流变性能,兼具有填充及增强、增韧的作用。能取代部分价格昂贵的填料及助剂,减少树脂的用量,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pvc与caco3填充体系,要使caco3起到增韧作用,控制其粒径是一个关键因素。填料粒度一般在200-400目之间。pvc为热塑性材料,当添加大量的填料时,既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可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但填料用量过多会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填料用量越多,石塑地板越硬。

常见的石塑地板,其厚度为3-5mm,其优点在于比较软,其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地板块比较博、开槽困难,连接困难,物理性质不稳定,在寒冷地区地板收缩量大容易翘曲,安装时,可能会因为安装不当而导致缝隙过大,不仅会影响地面的美观,还可能会因为间隙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石塑地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石塑地板,包括若干拼接地板块;各拼接地板块包括中石塑地板硬层、上石塑地板软层、弹性止滑膜;中石塑地板硬层、上石塑地板软层、弹性止滑膜均呈长条状;

中石塑地板硬层包括上面和下面,中石塑地板硬层上面的一长侧边设有卡条,其下面的另一长侧边设有凹槽,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上面的卡条以外部分粘贴有上石塑地板软层,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下面的凹槽以外部分粘贴有弹性止滑膜;相邻两拼接地板块拼接时,一拼接地板块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下面的凹槽与另一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上面的卡条卡接,其上面的卡条与另一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下面的凹槽卡接,

或者,

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下面的一长侧边设有卡条,其上面的另一长侧边设有凹槽,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上面的凹槽以外部分粘贴有上石塑地板软层,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下面的卡条以外部分粘贴有弹性止滑膜;相邻两拼接地板块拼接时,一拼接地板块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上面的凹槽与另一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下面的卡条卡接,其下面的卡条与另一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上面的凹槽卡接。

弹性止滑膜的厚度为0.25-0.45mm;弹性止滑膜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带有凹槽的凸起,所述凸起高度相同。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起为横截面为圆且内设有十字状的凹槽的凸起,十字状的凹槽的底面的面积小于其顶面的面积。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中石塑地板硬层的厚度为4-6m。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石塑地板软层的厚度为1-1.5mm。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石塑地板软层的上面设有uv层。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uv层与上石塑地板软层之间设有pvc透明耐磨层。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pvc透明耐磨层与上石塑地板软层之间设有印刷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石塑地板的厚度相比现有技术的厚度大幅增加,厚度最低达到6mm以上,最高可以达到10mm以上,使得板材的强度更高;设有上石塑地板软层,脚感比较好;由于石塑地板的厚度相比现有技术的厚度大幅增加,卡条与凹槽加工比较容易,通过卡条与凹槽连接,可防止板材翘起,保持板材之间的缝隙保持较小的范围,可以有效的保持板材铺设时的平整度,不仅可以使得地面更美观,还能减少因地表存在裂缝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加安全。中石塑地板硬层的下面粘贴有弹性止滑膜,主要作用是解决防止板材自身向上卷曲的问题,同时提高板材的防滑性能。本实用新型在弹性止滑膜的底面设置横截面为圆且内设有十字状凹槽的凸起,十字状凹槽的底面面积小于其顶面面积,空气排出时受阻力小,可使空气快速从十字状凹槽内排出。吸附力比较足。当底面比较潮湿或有水汽时,也比较容易排出。十字状的凹槽具有各向受力同性且凹槽狭长,细小颗粒位于凹槽内,在地板与地面的挤压下,要么形成若干空腔,形成吸盘,要么运动到十字形凹槽的端部,形成更大空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石塑地板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石塑地板沿b-b’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3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所示石塑地板的后视图。

图7是图6的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石塑地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的g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石塑地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h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石塑地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石塑地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j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石塑地板硬层-1;卡条-11;凹槽-12;上石塑地板软层-2;弹性止滑膜-3;凸起-4;uv层-5;pvc透明耐磨层-6;印刷层-7;凹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7所示,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石塑地板,包括若干拼接地板块;各拼接地板块包括中石塑地板硬层1、上石塑地板软层2、弹性止滑膜3;中石塑地板硬层1、上石塑地板软层2、弹性止滑膜3均呈长条状。

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下面的一长侧边设有卡条11,其上面的另一长侧边设有凹槽12,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上面的凹槽12以外部分粘贴有上石塑地板软层2,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下面的卡条11以外部分粘贴有弹性止滑膜3;相邻两拼接地板块拼接时,一拼接地板块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上面的凹槽12与另一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下面的卡条11卡接,其下面的卡条11与另一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上面的凹槽12卡接。

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厚度为4-6m。

上石塑地板软层2的厚度为1-1.5mm。

弹性止滑膜的厚度为0.25-0.45mm;弹性止滑膜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带有凹槽的凸起4,所述凸起高度相同。

中石塑地板硬层1、上石塑地板软层2区别仅在于填料石粉含量不同,填料含量越多,该层的硬度越高。所述凸起4为横截面为圆且内设有十字状的凹槽8的凸起,十字状的凹槽的底面的面积小于其顶面的面积。弹性止滑膜3由pvc制成。

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制备步骤:

步骤1:备料;所述基料层的原料包括重量比为6-8%的pvc粉、2-3%的增塑剂,0.5-1%的稳定剂,0.5-1%的碳黑,其余为填料(石粉);

步骤:2:将pvc粉、增塑剂,稳定剂,填料加入混料机后进行混料;

步骤3:将混合料倒人密炼机加压打料至料熟呈糊状后经过传动机送入滚轮加热至规定温度后开始压片,滚轮温度140℃-150℃,再经牵引后进行切割成中石塑地板硬层。

上石塑地板软层2的制备步骤:

步骤1:备料;所述基料层的原料包括重量比为12-16%的pvc粉、2-3%的增塑剂、0.5-1%的稳定剂、0.5-1%的碳黑,其余为填料(石粉)。

步骤:2:将pvc粉、碳酸钙粉、增塑剂,稳定剂,填料加入混料机后进行混料;

步骤3:将混合料倒人密炼机加压打料至料熟呈糊状后经过传动机送入滚轮加热至规定温度后开始压片,滚轮温度140℃-150℃,再经牵引后进行切割制成成品。石塑地板的厚度相比现有技术的厚度大幅增加,厚度最低达到6mm以上,最高可以达到10mm以上,使得板材的强度更高;设有上石塑地板软层2,脚感比较好;由于石塑地板的厚度相比现有技术的厚度大幅增加,卡条11与凹槽12加工比较容易,通过卡条11与凹槽12连接,可防止板材翘起,保持板材之间的缝隙保持较小的范围,可以有效的保持板材铺设时的平整度,不仅可以使得地面更美观,还能减少因地表存在裂缝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加安全。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下面粘贴有石塑地板软层3,主要作用是解决防止板材自身向上卷曲的问题,同时提高板材的防滑性能。

实施例2。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中石塑地板硬层1包括上面和下面,中石塑地板硬层1上面的一长侧边设有卡条11,其下面的另一长侧边设有凹槽12,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上面的卡条11以外部分粘贴有上石塑地板软层2,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下面的凹槽12以外部分粘贴有弹性止滑膜3;相邻两拼接地板块拼接时,一拼接地板块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下面的凹槽12与另一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上面的卡条11卡接,其上面的卡条11与另一中石塑地板硬层1的下面的凹槽12卡接。

实施例3。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上石塑地板软层2的上面设有uv层5。

实施例4。如图13-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uv层5与上石塑地板软层2之间设有pvc透明耐磨层6。

实施例5。如图15-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pvc透明耐磨层6与上石塑地板软层2之间设有印刷层7。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