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8743发布日期:2020-06-20 17:3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的连墙装置。



背景技术:

连墙件一般是指通过与可靠固定端连接来加强其他结构的稳定性的构件,在建筑工程中用于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能够传递拉力和压力的构件。采用连墙件实现的附壁联结,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其稳定承载能力和避免出现倾倒或坍塌等重大事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按照建筑施工规范要求连墙件的布置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但是,由于建筑层高基本与脚手架常规步距不成模数,且建筑层高多种多样,所以脚手架工程实践中,连墙件安装连接点偏离脚手架主节点大于300mm的情形总是大量的客观存在,偏离主节点大于300mm以后的脚手架刚度严重变差,不能通过连墙件有效制约脚手架变形位移,不能有效传递脚手架拉力或压力,不能有效传递脚手架荷载,从而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目前几乎所有脚手架都存在的通病。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高空脚手架受到的风力荷载较大,此时连墙件如果不能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很容易发生脚手架倾倒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提高连墙件的附着力和承载力,确保悬挑脚手架与建筑主体之间连接稳固。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若干个将悬挑脚手架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连接的连墙件,连墙件为第一连墙件或第二连墙件两种连墙件形式中的一种或两种;

其中,第一连墙件用在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对高度差不大于300mm位置处;第一连墙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连墙杆,所述第一固定板贴合固定在结构梁靠近悬挑脚手架一侧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连墙杆水平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另一端与所述悬挑脚手架连接;

第二连墙件用在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对高度差大于300mm位置处;第二连墙件包括两第二固定板、两延长杆和第二连墙杆;两第二固定板分别贴合固定在结构梁的内外两侧,两延长杆沿结构梁竖直向下设置,两延长杆的上端分别与一第二固定板连接,下端与第二连墙杆连接,所述第二连墙杆水平设置,端部与所述悬挑脚手架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第一连墙件用在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对高度差不大于300mm,且结构梁高于对应位置的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位置处,其还包括第一拉杆,该第一拉杆穿过所述结构梁和第一固定板,端部通过螺母锁紧,将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结构梁上。

作为优选地,第一连墙件用在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对高度差不大于300mm,且结构梁低于对应位置的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位置处,其还包括第一拉钩,所述第一拉钩具有一竖直段和位于竖直段上下两端的两弯曲段,其中下弯曲段在混凝土中勾锚在结构梁内的附加锚固钢筋上,竖直段埋设于结构梁内,上弯曲段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结构梁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墙件还包括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为对拉螺栓,第二拉杆水平穿过两第二固定板和结构梁,两端分别通过螺母锁紧,将两第二固定板分别固定在结构梁的内外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墙件还包括两固定杆,两固定杆分别垂直固定在两第二固定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延长杆的上端分别与同侧的固定杆连接。

优选地,两延长杆之间还设置有一斜向支撑杆,该斜向支撑的两端分别与两延长杆固连。

本发明所述的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建筑主体和悬挑脚手架的设计图纸,规划连墙件的数量、位置以及连墙件的形式;

(2)根据步骤(1)的规划,预埋需要置入结构梁内的预埋件,等待结构梁浇筑完成;

(3)根据步骤(1)的规划安装第一连墙件或第二连墙件与结构梁固定的部分,并同步搭设悬挑脚手架,在搭设到与连墙件同等高度后,采用第一连墙杆或第二连墙杆将结构梁与悬挑脚手架相连接,确保连墙杆与悬挑脚手架的连接点与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不大于300mm;

(4)悬挑脚手架全部搭设完成后,进行外墙剩余工序施工,在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悬挑脚手架时,同时拆除对应位置的连墙件,并割断预埋件。

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将连墙件有足够的承载力,连墙件与主体结构有足够的附着力,能够将悬挑脚手架与建筑的主体结构稳固可靠连接,能够有效传递脚手架带来的拉力和压力。同时,连墙件具有两种形式,根据结构梁与悬挑架主节点的相对高度,灵活选择不同的连墙件形式,能够满足所有建筑施工中脚手架连墙件的布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300mm的要求,实用范围广,且便于定型化、标准化和工厂化的生产。

(2)本发明中第二连墙件的结构形式,通过延长杆延长了结构梁的高度,间接实现缩小了结构梁与悬挑脚手架主节点的距离的目的,同时,延长杆为两个分别位于结构梁的两侧,相比单侧延长,受力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受弯截面不足的情况,配合两延长杆之间的斜向支撑杆构成几何不变增加刚度确保承载能力,确保能够有效连接结构梁和悬挑脚手架,能够有效传递脚手架的拉力、压力。

(3)本发明中的连墙件做法,改变了原来在结构边梁中预埋竖向短钢管再加横向钢管连接的传统做法,避免了原做法对后续的边梁之上砌墙之前的止水反坎支模施工的障碍,以及由于障碍的不可克服而不得不先临时拆除,然后再事后恢复所造成的隐患和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第一连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第一连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第二连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4的施工状态图;

图中,11-第一固定板、12-第一连墙杆、13-第一拉杆、14-第一拉钩、21-第二固定板、22-第二拉杆、23-固定杆、24-延长杆、25-第二连墙杆、26-斜向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若干个将悬挑脚手架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连接的第一连墙件。

第一连墙件用在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对高度差不大于300mm,且结构梁高于对应位置的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位置处。

第一连墙件包括第一拉杆13、第一固定板11和第一连墙杆12,第一固定板11贴合在结构梁靠近悬挑脚手架一侧的外侧面上,第一拉杆13穿过结构梁和第一固定板11,端部通过螺母锁紧,将第一固定板11固定在结构梁上,第一连墙杆12水平设置,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1上,另一端与悬挑脚手架连接。

本实施例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建筑主体和悬挑脚手架的设计图纸,规划第一连墙件的数量和位置;

(2)根据步骤(1)的规划,预埋需要置入结构梁内的预埋件,等待结构梁浇筑完成;

(3)根据步骤(1)的规划安装第一连墙件与结构梁固定的部分,并同步搭设悬挑脚手架,在搭设到与连墙件同等高度后,采用第一连墙杆12将结构梁与悬挑脚手架相连接,确保连墙杆与悬挑脚手架的连接点与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不大于300mm;

(4)悬挑脚手架全部搭设完成后,进行外墙施工,在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悬挑脚手架时,同时拆除对应位置的连墙件,并割断预埋件。

实施例2:一种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若干个将悬挑脚手架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连接的第一连墙件。

第一连墙件用在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对高度差不大于300mm,且结构梁低于对应位置的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位置处。

第一连墙件包括第一拉钩14、第一固定板11和第一连墙杆12,第一固定板11贴合在结构梁靠近悬挑脚手架一侧的外侧面上,第一拉钩14具有一竖直段和位于竖直段上下两端的两弯曲段,其中下弯曲段缠绕在结构梁的钢筋上,竖直段埋设于结构梁内,上弯曲段与第一固定板11固定连接,将第一固定板11固定在结构梁上。第一连墙杆12水平设置,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1上,另一端与悬挑脚手架连接。

本实施例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建筑主体和悬挑脚手架的设计图纸,规划第一连墙件的数量和位置;

(2)根据步骤(1)的规划,预埋需要置入结构梁内的预埋件,等待结构梁浇筑完成;

(3)根据步骤(1)的规划安装第一连墙件与结构梁固定的部分,并同步搭设悬挑脚手架,在搭设到与连墙件同等高度后,采用第一连墙杆12将结构梁与悬挑脚手架相连接,确保连墙杆与悬挑脚手架的连接点与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不大于300mm;

(4)悬挑脚手架全部搭设完成后,进行外墙施工,在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悬挑脚手架时,同时拆除对应位置的连墙件,并割断预埋件。

实施例3:一种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若干个将悬挑脚手架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连接的第二连墙件。

第二连墙件用在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对高度差大于300mm位置处。

第二连墙件包括第二拉杆22、两固定杆23、两第二固定板21、两延长杆24和一第二连墙杆25;两第二固定板21分别贴合在结构梁的内外两侧,第二拉杆22为对拉螺栓,第二拉杆22水平穿过两第二固定板21和结构梁,两端分别通过螺母锁紧,将两第二固定板21分别固定在结构梁的内外两侧。两固定杆23分别垂直固定在两第二固定板21的外侧面上,两延长杆24沿结构梁竖直向下设置,两延长杆24的上端分别与同侧的固定杆23连接,下端与第二连墙杆25连接,两延长杆24之间还设置有一斜向支撑杆26,该斜向支撑的两端分别与两延长杆24固连。第二连墙杆25水平设置,端部与悬挑脚手架连接。

本实施例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建筑主体和悬挑脚手架的设计图纸,规划第二连墙件的数量和位置;

(2)根据步骤(1)的规划,预埋需要置入结构梁内的预埋件,等待结构梁浇筑完成;

(3)根据步骤(1)的规划安装第二连墙件与结构梁固定的部分,并同步搭设悬挑脚手架,在搭设到与连墙件同等高度后,采用第二连墙杆25将结构梁与悬挑脚手架相连接,确保连墙杆与悬挑脚手架的连接点与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不大于300mm;

(4)悬挑脚手架全部搭设完成后,进行外墙施工,在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悬挑脚手架时,同时拆除对应位置的连墙件,并割断预埋件。

实施例4:一种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若干个将悬挑脚手架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连接的连墙件,连墙件包括第一连墙件和第二连墙件两种连墙件形式。

第一连墙件用在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对高度差不大于300mm位置处。

在结构梁高于对应位置的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时,第一连墙件包括第一拉杆13、第一固定板11和第一连墙杆12,第一固定板11贴合在结构梁靠近悬挑脚手架一侧的外侧面上,第一拉杆13穿过结构梁和第一固定板11,端部通过螺母锁紧,将第一固定板11固定在结构梁上,第一连墙杆12水平设置,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1上,另一端与悬挑脚手架连接。

在结构梁低于对应位置的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时,第一连墙件包括第一拉钩14、第一固定板11和第一连墙杆12,第一固定板11贴合在结构梁靠近悬挑脚手架一侧的外侧面上,第一拉钩14具有一竖直段和位于竖直段上下两端的两弯曲段,其中下弯曲段缠绕在结构梁的钢筋上,竖直段埋设于结构梁内,上弯曲段与第一固定板11固定连接,将第一固定板11固定在结构梁上。第一连墙杆12水平设置,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1上,另一端与悬挑脚手架连接。

第二连墙件用在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与建筑主体的结构梁相对高度差大于300mm位置处。

第二连墙件包括第二拉杆22、两固定杆23、两第二固定板21、两延长杆24和一第二连墙杆25;两第二固定板21分别贴合在结构梁的内外两侧,第二拉杆22为对拉螺栓,第二拉杆22水平穿过两第二固定板21和结构梁,两端分别通过螺母锁紧,将两第二固定板21分别固定在结构梁的内外两侧。两固定杆23分别垂直固定在两第二固定板21的外侧面上,两延长杆24沿结构梁竖直向下设置,两延长杆24的上端分别与同侧的固定杆23连接,下端与第二连墙杆25连接,两延长杆24之间还设置有一斜向支撑杆26,该斜向支撑的两端分别与两延长杆24固连。第二连墙杆25水平设置,端部与悬挑脚手架连接。

本实施例附着于结构梁的高度可调节式悬挑脚手架连墙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建筑主体和悬挑脚手架的设计图纸,规划连墙件的数量、位置以及连墙件的形式;

(2)根据步骤(1)的规划,预埋需要置入结构梁内的预埋件,等待结构梁浇筑完成;

(3)根据步骤(1)的规划安装第一连墙件或第二连墙件与结构梁固定的部分,并同步搭设悬挑脚手架,在搭设到与连墙件同等高度后,采用第一连墙杆12或第二连墙杆25将结构梁与悬挑脚手架相连接,确保连墙杆与悬挑脚手架的连接点与悬挑脚手架的主节点不大于300mm;

(4)悬挑脚手架全部搭设完成后,进行外墙施工,在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悬挑脚手架时,同时拆除对应位置的连墙件,并割断预埋件。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