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生态陵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6192发布日期:2020-08-14 16:0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生态陵园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殡葬服务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绿色生态陵园。



背景技术:

殡葬及祭祀文化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每个时代人文思想、艺术风格、宗教信仰、社会心理与伦理道德等精神文明与科学水平、建筑形式等物质文明的综合体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大中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己经日益显现。目前,我国现有殡葬形式包括地表平铺式的墓穴葬、树葬、水葬、塔葬、房葬等。其中,树葬、水葬、塔葬不符合我国传统的理念,采纳人员及少,房葬影响周边土地利用。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墓穴葬,但是存在土地用量大,白化严重,一个小型城市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公墓,会占用过多的城市土地,加剧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生态陵园,旨在解决现有的殡葬形式存在土地用量大,白化严重,会占用过多城市土地的问题,加剧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绿色生态陵园,包括:

地宫,设置于地下或山体内部,包括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所述地下通道上设有用于安放寿盒的存放室;

采光井,连通所述地宫与外界环境,用于将外界的光线导入所述地宫内;以及

祭拜大厅,与所述地宫连通,所述祭拜大厅内设有活动祭祀台。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存放室内设有用于放置寿盒的存放架,所述存放架上设有墓志铭匾封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采光井顶部安装有用于将自然光反射至所述地宫内的反射装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反射装置包括:

连接柱,一端与所述采光井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为连接端;

反射镜,与所述连接柱的连接端转动连接;以及

伸缩杆,一端与所述连接柱或所述采光井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射镜连接,所述伸缩杆沿所述连接柱的周身等间隔设置若干个。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祭拜大厅内设有显示屏以及照壁。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活动祭祀台包括:

祭祀台主体,放置于所述祭拜大厅内;

焚烧台,设置于所述祭祀台主体上;以及

排风组件,与所述焚烧台通过管路连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该绿色生态陵园还包括智能管理系统;

所述智能管理系统包括:

光照控制组件,与所述采光井电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地宫内的亮度;

温湿控制组件,用于监控所述地宫内的湿度和温度;

空气监测组件,用于监测所述地宫内的空气质量;

安全组件,用于对所述地宫进行防火、排水控制;以及

绿植养护组件,用于管理该绿色生态陵园内的植被。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该绿色生态陵园还包括植入于用户移动设备的用户管理系统;

所述用户管理系统包括:

账号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用户的个人信息;

私人服务模块,用于用户管理墓穴筛选、殡葬服务、爱心植物种植中的一种或多种;

祭拜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客户网上祭拜或/和陵园祭拜的作业流程;以及

其他服务模块,用于用户查看地宫人流量、管理私人车辆、存储私人物品及在陵园用餐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绿色生态陵园,该绿色陵园由地宫、采光井以及祭拜大厅构成,不占用过多的地表土地,完全利用山体内部空间或地下空间,生态环保,建墓不见墓,诠释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高城市品位,解决城市公墓用地过多的问题,节约大量用地,提高城市发展空间。本发明还具有节约大量的建筑材料,减少排放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中一层山体地宫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中采光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中采光井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中存放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中存放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中存放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沿图6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中祭拜大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中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中用户管理系统的模块组成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中用户管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中:1、地宫;11、地下通道;12、存放室;13、存放架;14、墓志铭匾封门;15、种植位;16、光照装置;2、采光井;21、反射装置;211、反射镜;212、连接柱;213、电动伸缩杆;3、祭拜大厅;31、活动祭祀台;311、祭祀台主体;312、焚烧台;313、排风组件;32、显示屏;4、智能管理系统;41、光照控制组件;42、温湿控制组件;43、空气监测组件;44、安全组件;45、绿植养护组件;5、用户管理系统;51、账号管理模块;52、私人服务模块;521、墓穴筛选模块;522、殡葬服务模块;523、爱心植物模块;53、祭拜管理模块;531、陵园祭拜模块;532、网上祭拜模块;54、其他服务模块;541、地宫人流量模块;542、停车场管理模块;543、存储柜模块;544、用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现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进行说明。所述一种绿色生态陵园,包括地宫1、采光井2以及祭拜大厅3,地宫1设置于地下或山体内部,包括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11,地下通道11上设有用于安放寿盒的存放室12;采光井2连通地宫1与外界环境,用于将外界的光线导入地宫1内;祭拜大厅3与地宫1连通,祭拜大厅3内设有活动祭祀台31。

具体的是,地下通道11采用喷锚暗挖法施工,按照不同地质条件使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地下通道11共三层,每层约14504平方米。层与层之间高度相差约15米。地下通道11纵横连通,分为中间主通道和两侧次通道,主通道宽约10米,次通道宽约5米。地下通道11及存放室12的墙顶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全浇铸式建筑结构,同时进行地下防水处理和防霉除湿处理。地下通道11墙壁贴合有搪瓷钢板,花岗岩等耐腐蚀材料,地下通道11顶部采用金属吊顶,地下通道11地面采用花岗岩火烧板防滑地面。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色生态陵园,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绿色陵园由地宫1、采光井2以及祭拜大厅3构成,不占用过多的地表土地,完全利用山体内部空间或地下空间,生态环保,建墓不见墓,诠释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高城市品位,解决城市公墓用地过多的问题,节约大量用地,提高城市发展空间。本发明还具有节约大量的建筑材料,减少排放的特点。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存放室12内设有用于放置寿盒的存放架13,存放架13上设有墓志铭匾封门14。

具体的是,存放室12内设有寿盒存放穴,存放室12长宽高各3.5米,可放置200余盒寿盒。每个存放室12南北相隔5米,东西相隔2米。存放架13包括采用牢固、防潮、防火的非木质材料制造的上下数层的托架结构。每层托架结构上均设有与骨灰盒或遗体棺安放标准位置一样大小、用于封闭该层托架结构的墓志铭匾封门14,墓志铭匾封门14表面材质可选大理石石质材料,匾上记载逝者的生平事迹及个人资料,并有遗像镶嵌在上。每层存放架13可按家属要求永久封闭或设置暗锁。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存放室12可以以家庭或氏族为单位进行设计,使得同一宗族亲人的寿盒存放于同一个存放室12内,方便家人的祭祀。每个存放室12也设有封闭门结构,保证了每个存放室12的独立性,避免宗族亲人的寿盒受到外界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托架结构上滑动连接有托板,寿盒放置于托板上。托板通过设置于托架结构上的可内外抽拉的滑轮滑轨装置实现与托架结构的滑动连接。托架结构上还设有用于放置鲜花或电子香烛等其他小型祭拜物件的放置位。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存放室12内设有种植位15,以及用于向种植于种植位15的植被提供光照的光照装置16。

具体的是,种植位15包括设置于地面的凹坑,以及由下至上层叠设置在凹坑内的防水层、耐根系穿刺层、排水层以及基质层构成。其中,基质层可采用客户由家乡收集来的土壤。光照装置16可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必需的自然光。客户可在存放室12内种植植被,用于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光照装置16包括日光灯、用于为日光灯供电的电源以及控制电源与日光灯连通状态的控制开光。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采光井2顶部安装有用于反射自然光的反射装置21,反射装置21将自然光反射至地宫1内。反射装置21的设置提高了该绿色生态陵园对自然光的利用,降低了该绿色生态陵园运行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装置21包括连接柱212、反射镜211以及电动伸缩杆213,连接柱212一端与采光井2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为连接端;反射镜211与连接柱212的连接端转动连接;电动伸缩杆213一端与连接柱212或采光井2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反射镜211连接,电动伸缩杆213沿连接柱212的周身等间隔设置若干个。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柱212的连接端为圆柱头结构,反射镜211上设有能与圆柱头结构360°转动连接的凹槽。

通过分别对各电动伸缩杆213的调节,使得反射镜211能始终随着太阳的移动进行转动,保证任何时刻反射镜211均能最大量的反射太阳光,提高了对太阳光的利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采光井2内饰材料为浅色调石材为主,提高光线利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采光井2贯通地宫1的三层,上部直达山顶,同时设有通风通道,更是山顶观景平台的通道。采光井2顶部采用空间桁架结构,空间桁架结构被双层夹胶钢化玻璃覆盖,同时满足采光及安全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采光井2内还设有相关配套的疏散楼梯、升降电梯,安装设备井(强弱电,消防,暖通空调等)都整合在内。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所述祭拜大厅3内设有显示屏32以及照壁。

具体的是,祭拜大厅3为中国古祠堂建筑风格,层高5米左右的单层式建筑。祭拜大厅3一面为人员入口,另一面与主通道连接。照壁设置于入口处,隔开祭拜大厅3与主通道的视野。祭拜大厅3内其他两面墙上设大型的显示屏32,主要用于人们祭奠悼念活动(播放逝者生平,遗容等),以及各种宣传。活动祭祀台31设置于祭拜大厅3的两边。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述活动祭祀台31包括祭祀台主体311、焚烧台312以及排风组件313,祭祀台主体311放置于祭拜大厅3内;焚烧台312设置于祭祀台主体311上;排风组件313分别与焚烧台312及种植位15通过管路连通。

具体的是,由于地宫1内不允许明火,但是传统祭拜又需要香烛。在祭拜大厅3内设计一套符合传统祭拜要求的设施,利用显示屏32把影像调出,每套显示屏32前面设计一套活动祭祀台31,可以燃香烛及焚烧纸钱,然后利用排风组件313统一抽排并将焚烧物推送至种植位15,对种植位15进行施肥。祭拜大厅3的建设与装饰不含任何易燃材料,照明等线路按消防线路标准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组件313包括设置于祭祀台主体311内的气泵以及一端与焚烧台312连通,另一端为排出端的管路。排出端与种植位15连通。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该绿色生态陵园还包括智能管理系统4,所述智能管理系统4包括光照控制组件41、温湿控制组件42、空气监测组件43、安全组件44以及绿植养护组件45,光照控制组件41与采光井2电连接,用于调整地宫1内的亮度;温湿控制组件42用于监控地宫1内的湿度和温度;空气监测组件43用于监测地宫1内的空气质量;安全组件44用于对地宫1进行防火、排水控制;绿植养护组件45用于管理该绿色生态陵园内的植被。

具体的是,光照控制组件41由led节能灯、壁灯等灯具以及与灯具电连接的红外感应智能控制器构成。主次通道顶部采用led节能灯,配合部分壁灯照明。灯具通过分线路控制照明范围达到节能目的。存放室12一室一控。光照控制组件41与反射装置21的配合,使得地宫1内能达到明亮恢弘的效果。照明以采光井2+节能灯光+led声控灯为地宫1提供充足的照明,并最大程度做到节能。该绿色生态陵园还包括设置于地表、用于缅怀先人,种植纪念的种植园,种植园通过管路与排风组件313的排出端连通。

安全组件44包括消防自动喷淋系统,烟感,温感,消防喇叭等装置,设立防火分区,采光井2四周设防火卷帘,采光井2内设消火栓,管理处设消控中心,专人值班,防火措施到位。主次通道、采光井2均安装空气监测组件43,空气监测组件43包括通风系统,保证地下空气流通。

地宫1设计内高外低,形成自然坡度,通道两边设暗沟,通道口设集水井,加装自动感应抽水泵。主次通道、地宫1入口,电梯口,疏散楼梯等部位均安装监控摄像头。管理处设专门监控室。每层地宫1均有两个主入口,通过通道形成丰字形,加上采光井2处的疏散楼梯可有效疏散人群。根据祭奠特点(时间短,人员集中),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控制入宫人数,火灾预警,人员疏散,废气排放等智能化预警系统,保障人员安全。地宫1内禁止明火祭祀。该绿色生态系统,能使得寿盒集中存放,密度高、存放量大,永久解决城市殡葬用地问题。节约大量用地,全国推广后每年为国家节约公墓用地10万亩,减少受公墓影响的土地100万亩,极大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国家对现有的2亿多墓穴如进行有序渐进迁葬,能增加可用土地在10亿平方米以上。即1000多平方公里。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地宫1采用隧道网格化的布局,存放室12开凿于隧道壁。

具体的是,地宫1总体布局为隧道网格化、利用隧道壁开凿小地宫1存放骨灰盒墓穴、并按城市布局打造地下城。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该绿色生态陵园还包括植入于用户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网设备)的用户管理系统5;用户管理系统5包括账号管理模块51、私人服务模块52、祭拜管理模块53以及其他服务模块54,账号管理模块51用于管理用户的个人信息;私人服务模块52用于为用户提供墓穴筛选、殡葬服务、爱心植物种植服务中的一种或多种;祭拜管理模块53用于管理客户网上祭拜或/和陵园祭拜的作业流程;其他服务模块54用于为用户提供查看地宫人流量、管理私人车辆、存储私人物品及在陵园用餐服务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管理系统包括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形式。

具体的是,账号管理模块51包括个人信息填写、账号、密码设置以及逝者信息录入等功能。私人服务模块52包括墓穴筛选模块521、殡葬服务模块522以及爱心植物模块523,墓穴筛选模块521包括:墓穴位置选择模块,该模块将该绿色生态陵园的存放室12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用户的选择;墓碑选择模块,该模块使用户能自主对墓碑的款式及刻字进行编辑,二维码生成模块,该模块生成墓碑二维码及手机二维码,时间预定模块,该模块对入穴时间进行选定,能方便陵园方提前准备入穴仪式。殡葬服务模块522中有专业服务公司入驻,并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如qq、微信等)在线为用户答疑,并为用户设计合理套餐,用户也可在殡葬服务模块522中通过评价功能对服务公司进行评价。用户可通过爱心植物模块523进行植物的购买和种植,种植的区域包括种植园及种植位15。祭拜管理模块53包括陵园祭拜模块531以及网上祭拜模块532,在使用陵园祭拜模块531时,用户可以通过与显示屏32电连接的扫描设备,扫描用户出示的二维码进行信息确定,然后将图片或/和视频传至该显示屏32上。网上祭拜模块532包括在线购买祭拜物品,并通过陵园工作人员进行祭拜。祭拜过程以图片或/和视频的形式上传至网上祭拜模块532,以便用户查看。其他服务模块54包括地宫人流量模块541、停车场管理模块542、用餐模块544以及存储柜模块543,地宫人流量模块541通过分别设置在祭拜大厅3入口、出口的摄像头及与摄像头电连接的安全组件44进行人流量的统计,并将在陵园内人数传送至显示屏32上进行显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