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3405发布日期:2020-09-08 13:1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房建项目施工中为了防止砌体墙底部区域出现受潮渗透现象,特别是对于楼层的外墙和卫生间隔墙部位要在砌筑墙体底部施工一定高度的防水效果较好地混凝土反坎。在楼层中间区域反坎模板的固定,常采用下部在模板两侧将钢筋插入楼板上部用u型卡槽固定,但是挡在楼层边缘时靠近楼层外侧的模板一边悬空,造成此侧反坎无法固定,经常出现混凝土漏浆现象,造成楼层边缘处反坎底部成型质量和防水效果极差,还浪费混凝土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包括内模板、外模板、螺栓、橡胶板和多根水平拉杆,内模板通过多个螺栓固定于楼板上,外模板布置于边梁外,多根水平拉杆的两端均分别与内模板的上端与外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外模板下端内侧与边梁之间设有橡胶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上述方案中,外模板下端与边梁重叠区域的高度为10cm。

在上述方案中,橡胶板的高度为12cm,厚度为1mm。

在上述方案中,橡胶板通过强力胶与外模板相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内模板呈l形。

在上述方案中,内模板包括竖板和横板,竖板与横板垂直连接,以形成l形;还包括多根撑杆,多根撑杆的两端均分别与竖板和横板相连接;横板通过多个螺栓与楼板相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螺栓为膨胀螺栓。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调节组件,水平拉杆的端部设有让外模板下端对橡胶板进行挤压以使橡胶板紧贴边梁的调节组件。

在上述方案中,调节组件包括拉杆a、拉杆b、螺母、铰接接头a和铰接接头b,水平拉杆与外模板相连的一端朝远离内模板的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拉杆a的上端通过铰接接头a与水平拉杆远离内模板的一端的端部相连,拉杆a的下端为活动端,螺母置于拉杆a上,拉杆b的上端与螺母相旋合,拉杆b的下端通过铰接接头b与拉杆a的中部相连接,螺母于拉杆b上进行上下旋动,以经由拉杆b、铰接接头b调节拉杆a的下端对橡胶板的挤压力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内模板采用l型,并使用膨胀螺栓固定比传统采用内外两排钢筋固定更牢固,定位更准确;

2)在外模板与边梁之间增加橡胶板,可以提升紧密性,防止漏浆,避免浪费混凝土材料,防水效果好;

3)拉杆a与水平拉杆采用铰接连接,以及拉杆b与拉杆a采用铰接连接,在拉杆b上套螺母,可以通过拧动螺母,方便地控制外模板、橡胶板与边梁的紧密性,进一步防止漏浆;

4)该装置可定型化生产及施工,具有工具化施工可以大规模生产及节省施工时间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边缘反坎支模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边缘反坎支模装置的立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内模板,110、竖板,120、横板,2、外模板,3、螺栓,4、橡胶板,5、水平拉杆,6、撑杆,7、调节组件,710、拉杆a,720、拉杆b,730、螺母,740、铰接接头a,750、铰接接头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包括内模板1、外模板2、螺栓3、橡胶板4和多根水平拉杆5,内模板1通过多个螺栓3固定于楼板上,螺栓3不打穿楼板,外模板2布置于边梁外,多根水平拉杆5的两端均分别与内模板1的上端与外模板2的上端固定连接,外模板2下端内侧与边梁之间设有橡胶板4。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外模板2下端与边梁重叠区域的高度为10cm。

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橡胶板4的高度为12cm,厚度为1mm。

实施例4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3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橡胶板4通过强力胶与外模板2相固定,橡胶板4的下端优选与外模板2的下端平齐。

实施例5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内模板1呈l形,具体的,内模板1包括竖板110和横板120,竖板110与横板120垂直连接以形成l形;

边缘反坎支模装置还包括多根撑杆6,多根撑杆6的两端均分别与竖板110和横板120相连接;横板120通过多个螺栓3与楼板相固定,螺栓3优选采用膨胀螺栓。

实施例6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边缘反坎支模装置还包括调节组件7,水平拉杆5的端部设有让外模板2下端对橡胶板4进行挤压以使橡胶板4紧贴边梁的调节组件7。

实施例7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调节组件7包括拉杆a710、拉杆b720、螺母730、铰接接头a740和铰接接头b750,水平拉杆5与外模板2相连的一端朝远离内模板1的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拉杆a710的上端通过铰接接头a740与水平拉杆5远离内模板1的一端的端部相连,拉杆a710的下端为活动端,螺母730置于拉杆a710上,拉杆b720的上端与螺母730相旋合,拉杆b720的下端通过铰接接头b750与拉杆a710的中部相连接,螺母730于拉杆b720上进行上下旋动,以经由拉杆b720、铰接接头b750调节拉杆a710的下端对橡胶板4的挤压力度,挤压力度不同橡胶板4紧贴边梁的贴合度不同。

在各实施例中,内模板1厚度为3mm,材料采用q235钢,外模板2厚度为3mm,撑杆6横截面为2mm*2mm,材料采用q235钢,水平拉杆5横截面3mm*3mm,材料采用q235钢,拉杆b720截面直径4mm,材料采用q235钢,拉杆a710横截面3mm*3mm,材料采用q235钢。

一种边缘反坎支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放线并在楼板上打螺栓孔;

s200、安装边缘反坎支模装置;

s300、对内模板1、外模板2刷脱模剂;

s400、拧动螺母730,以调节橡胶板4与边梁之间的紧密性,直至达到目标要求。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板(1)、外模板(2)、螺栓(3)、橡胶板(4)和多根水平拉杆(5),所述内模板(1)通过多个螺栓(3)固定于楼板上,所述外模板(2)布置于边梁外,多根所述水平拉杆(5)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内模板(1)的上端与所述外模板(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外模板(2)下端内侧与边梁之间设有所述橡胶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板(2)下端与边梁重叠区域的高度为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4)的高度为12cm,厚度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4)通过强力胶与所述外模板(2)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1)呈l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1)包括竖板(110)和横板(120),所述竖板(110)与所述横板(120)垂直连接,以形成l形;还包括多根撑杆(6),多根所述撑杆(6)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竖板(110)和所述横板(120)相连接;所述横板(120)通过多个螺栓(3)与楼板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为膨胀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7),所述水平拉杆(5)的端部设有让所述外模板(2)下端对橡胶板(4)进行挤压以使橡胶板(4)紧贴边梁的调节组件(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拉杆a(710)、拉杆b(720)、螺母(730)、铰接接头a(740)和铰接接头b(750),所述水平拉杆(5)与外模板(2)相连的一端朝远离内模板(1)的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所述拉杆a(710)的上端通过铰接接头a(740)与所述水平拉杆(5)远离内模板(1)的一端的端部相连,所述拉杆a(710)的下端为活动端,所述螺母(730)置于所述拉杆a(710)上,所述拉杆b(720)的上端与所述螺母(730)相旋合,所述拉杆b(720)的下端通过铰接接头b(750)与所述拉杆a(710)的中部相连接,所述螺母(730)于所述拉杆b(720)上进行上下旋动,以经由所述拉杆b(720)、所述铰接接头b(750)调节所述拉杆a(710)的下端对橡胶板(4)的挤压力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缘反坎支模装置,包括内模板、外模板、螺栓、橡胶板和多根水平拉杆,内模板通过多个螺栓固定于楼板上,外模板布置于边梁外,多根水平拉杆的两端均分别与内模板的上端与外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外模板下端内侧与边梁之间设有橡胶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外模板与边梁之间增加橡胶板,可以提升紧密性,防止漏浆,避免浪费混凝土材料,防水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方三陵;陈华;陈建涛;胡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2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