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支顶预制墙体模具、预制墙体和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6116发布日期:2020-07-24 16:4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支顶预制墙体模具、预制墙体和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预制墙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支顶预制墙体模具及预制墙体和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墙体的制作工艺是采用模具在工厂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成型,得到相应构造的墙体。为了在预制墙体内部留出施工现场浇筑用的空腔,需要在模具中设计出相应的模块。

通常预制墙体模具包括一个模具框架,在模具框架内设计出用于形成现浇空腔的模块。在进行预制墙体的制作时,混凝土流入模具框架内的空隙之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将模块和模具框架拆卸,就得到的预制墙体。

如cn108748624a是申请人曾经发明过的一种模具及相应的预制墙体,其模具主要包括模具框架,设置在模具框架内的模管和模管一端的现浇空腔模块,其中模管用于形成混凝土灌注通道。

在预制墙体的制作过程中,模具框架以及其内部模块的位置必须保持固定,如果错位就容易导致预制墙体的加工精度缺陷。然而目前并没有十分好的方法来使得模具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支顶预制墙体模具及预制墙体,以在预制时可以至少固定模具的一部分,提高墙体的加工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墙体模具,包括模具框架,所述模具框架内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用于形成预制墙体内的混凝土灌注通道,所述第二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用于形成现浇空腔;

所述第二模块内部设有顶丝安装部,所述顶丝安装部上安装有第一顶丝,所述第一顶丝的一端为自由端,靠近所述模具框架,所述第一顶丝的另一端顶在所述第二模块靠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

进一步地,预制墙体的竖向钢筋底部穿置在所述第二模块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框架包括四条按照矩形围合的边模,至少一条边模上垂直地设有第二顶丝。

进一步地,所述顶丝安装部包括顶丝支座,所述顶丝支座固定在所述第二模块内的至少一侧内壁上,所述顶丝支座上构造有供所述第一顶丝穿过的孔,所述第一顶丝穿过所述顶丝支座且被所述顶丝支座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丝靠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连接有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一模块的端部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块内设有拉拽部,所述自支顶预制墙体模具还配置有拆模工装,所述拆模工装包括用于和所述模具框架固定的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拉钩,所述拉钩和所述拉拽部配合;所述拉钩和所述主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螺栓或液压拔轮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墙体,由上述的预制墙体模具制作得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上层墙体和下层墙体,所述上层墙体和所述下层墙体均为以上所述的预制墙体,其中所述下层墙体顶部的竖向钢筋插入到所述上层墙体底部的现浇空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墙体顶部的竖向钢筋和所述上层墙体底部的竖向钢筋均为环形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墙体底部的纵向钢筋外缘还缠绕有箍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用于构造现浇空腔的第二模块内设置了第一顶丝,第一顶丝可以起到顶紧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作用,稳定了整个模具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助于提升预制墙体的生产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支顶预制墙体模具的模具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顶丝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二模块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二模块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墙体(内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底部现浇空腔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墙体(外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拆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拆模模具和模块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拆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拆模模具和模块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15为预制墙体内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预制墙体外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上下层墙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在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保温预制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墙体上下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模块;2-第二模块;3-模具框架;4-第二顶丝;5-第一顶丝;6-垫片;7-竖向钢筋;8-横向钢筋;9-混凝土灌注通道;10-现浇空腔;11-箍筋;12-封闭段;13-挡板;21-顶丝支座;211-立板;212-翼板;213-螺纹套管;214-挡板;215-通槽;216-齿条;217-转轴;218-齿轮;31-边模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考图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支顶预制墙体模具,包括模具框架3以及大部分设置在模具框架内的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其中,第一模块1大体呈管状,用于在浇筑后形成预制墙体内部的混凝土灌注通道。第二模块2大体上呈盒状,用于形成预制墙体底部的现浇空腔。

模具框架3由四条大体上呈槽钢状的边模围合而成,中部还可以设置门、窗的模具框架,在每条边模上都和边模表面垂直设置若干个第二顶丝4,第二顶丝可以用于顶住外部的物体,保证边模的位置相对稳固。

在位于底部的边模上开设有若干沿着横向间隔分布的边模开口31,用于插入和拆卸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

第二模块2的内部具有顶丝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顶丝5,在本实施例中,顶丝安装部是若干沿着纵向直线排布的顶丝支座21,每个顶丝支座21包括大体上呈矩形的立板211以及连接在立板两侧,大体上呈三角形的翼板212,立板211和翼板212都和第二模块2的前后内壁相垂直。在立板211的中部还开设有供第一顶丝5穿过的孔,在孔上还连接有螺纹套管213,第一顶丝5的一端从第二模块2的底部伸出,另一端则穿过各个顶丝支座21,最终顶在第二模块2内壁的顶端,第一顶丝5在该端还连接有垫片6,用于使得受力更加均匀。垫片6的位置可以和第一模块1的位置在横向上相互错开。在第二模块2的顶部还开设有开孔,该开孔和第一模块1的底端对应,供第一模块1伸入,且由于第一模块1和垫片6的位置已经错开,如果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采用分体式设计,则方便生产人员观察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的装配是否对齐。

预制墙体的制作过程中,在模具框架内预埋了墙体的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7,其中竖向钢筋7的底部也穿置在第二模块2的内部。

图4和图6分别为用于构造内墙底部现浇空腔的第二模块以及用于构造外墙底部现浇空腔的第二模块,图4与图6的区别在于,第二模块内的两侧设有挡板214,挡板214设有供现浇区横向钢筋8穿过的通槽215,每个挡板214内侧连接有竖向布置的齿条216,齿条216的内侧设有转轴217,转轴217上连接有与齿条216配合的齿轮218。在拆除模具时,转动转轴217,齿轮218带动齿条215进而带动挡板214活动,与横向钢筋8分离,使得第二模块2能够从模具框架3内抽出。

上述的预制墙体模具在使用时,先搭好模具框架3,然后从模具框架3底部的开口处依次穿入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由于模具框架3顶部的边模是封闭的,第一模块1的顶端就顶在模具框架3顶部边模的内侧,此时调节底部的第一顶丝5,使得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与模具框架3顶紧固定,达到自支顶的效果。然后向模具框架3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填充到模具框架3和第一模块1、第二模块2之间的空隙内。待混凝土凝固后,将第一模块1、第二模块2从底部拆除,就形成了预制墙体内部的混凝土灌注通道9和现浇空腔10,最后再将四边的边模拆除,就得到的预制墙体。

如图11-14所示,为了方便拆除墙体模具,在第二模块2内设有拉拽部,拉拽部具体可以是竖向固定在第二模块内侧的螺栓22(如图11-12所示)。自支顶预制墙体模具还配置有拆模工装,拆模工装包括用于和模具框架固定的主体以及安装在主体上的拉钩12,拉钩12和拉拽部配合;拉钩12和主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本实施例中,拆模工装的主体为一个l型板13,l型板13的顶部固定于边模上沿,l型板13的正面与边模的侧面平行。连接部包括一个和l型板13正面垂直的横板14,横板14中间为螺孔,两侧为铰链15,铰链上连接有拉钩16。在横板14上安装有与横板14板面垂直设置的螺栓16。螺栓16的一端与l型板13连接,通过调节螺栓可以实现拉钩12的的拉拔动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螺栓16可以用液压拔模器17代替(如图13-14)。使用时,l型板顶在边模上,用拉钩拉住拉拽部,然后将将第二内模块抽出。

预制墙体的内墙和外墙分别如图8和图10所示,预制墙体的底部现浇空腔10内具有竖向钢筋7。在竖向钢筋7的外围还后置一圈的箍筋11,起到定位的作用。

如图15-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上层墙体18和下层墙体19,所述上层墙体和所述下层墙体均为上述的预制墙体,预制墙体包括横竖交错的钢筋,竖向钢筋顶部从预制墙体的顶部伸出,预制墙体的底部为现浇空腔,其中下层墙体18顶部的竖向钢筋7插入到上层墙体19底部的现浇空腔中。

下层墙体顶部的竖向钢筋7和所述上层墙体底部的竖向钢筋7均为环形钢筋,即均采用环锚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墙体连接处的锚固强度。

结合图17、18、21,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制墙体的竖向钢筋7在预制墙体底部空腔的现浇区域裸露,如在现浇空腔10裸露,竖向钢筋7至少包括一组,每组中包括两条,分别沿着现浇空腔的前后内壁对置。在两条竖向钢筋7的底端通过封闭段12连接,该封闭段12可以是大体上呈弧形,形成环状的封闭结构。

如图19、20、22,这种预制墙体在进行上下层连接时,下层墙体顶部的具有环状封闭段12的竖向钢筋7伸入到上层墙体底部的现浇空腔1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层的竖向钢筋7伸入到上层现浇空腔10的部分可以和上层底部的竖向钢筋在水平方向上错开。这样可以在水平方向提升锚固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如图23所示的第二模块2,其上具有多个可开闭的挡板13,用于供竖向钢筋穿过,方便拆模。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