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砌块及砌筑形成的墙体及砌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16903发布日期:2020-10-23 19: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砌块及砌筑形成的墙体及砌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砌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挂式砌块及砌筑形成的墙体及砌筑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保温砌块或配筋砌块通常为中空结构,能够方便在空心区域配筋并灌注砂浆,以形成高强度墙体。例如申请号为201410150057.x,名称为“两层四块相邻砌块的连接结构及其配筋砌体”的中国发明专利,其通过在砌块内设置横向配筋和竖向配筋形成加固结构,从而形成高强度的墙体,但其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砌块为混凝土材料制成,因此砌块自身准确度较差,每砌筑一层,都需要拉定位线用于定位砌块,施工效率低;

2、由于设置了竖向配筋,因此需要每块砌块都从竖向配筋顶端穿入,会影响施工效率;

3、砌筑形成墙体后,内部填充的混凝土被砌块上的侧板分隔,无法一体填充到墙体内部,极大的影响砌筑形成的墙体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施工准确高效,且结构稳定,强度更高的悬挂式砌块及砌筑形成的墙体及砌筑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悬挂式砌块,包括矩形块状的混凝土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内侧面固定有两个钢结构悬挂件,悬挂件为长度方向与主体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的条形槽钢结构,悬挂件包括与主体内侧面固定的条形板状底板,以及内侧长边分别与底板两侧长边连接的两块条形板状侧板,侧板宽度方向与底板垂直,两块侧板上半部分外侧面间距与两块侧板下半部分内侧面间距相同,侧板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别设有l形缺口状上悬挂部和下悬挂部,上悬挂部包括长度方向与侧板宽度方向平行的条形上导向段及长度方向与侧板长度方向平行的条形上悬挂段,上导向段外端延伸至侧板外侧边,上导向段内端与上悬挂段底端垂直连接,下悬挂部与上悬挂部形状相同,且包括分别与上导向段和上悬挂段对应的下导向端和下悬挂段,上导向段下侧垂直连接有一字形缺口状互锁段,且互锁段长度方向与上悬挂段长度方向平行,侧板下半部分内侧面固定有柱形互锁柱,且互锁柱长度方向与侧板垂直,所述的底板顶端固定有定位板,底板长度方向与定位板垂直,定位板内侧边与底板固定,定位板外侧边具有一字形缺口状定位段,且定位段长度方向与底板垂直设置。

本砌块可以通过悬挂的方式快速施工,且施工过程中又能利用定位段准确定位,且施工完毕后内部浇筑混凝土砂浆又能形成一体加固结构,使得形成的墙体强度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砌块中,所述的主体上下两侧面分别设有能相互配合的定位块和定位槽,定位块和定位槽分别为长度方向与主体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的条形块状结构和条形开槽结构,主体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开槽状挂浆槽,且挂浆槽长度方向与主体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

利用定位块和定位槽能稳定同一侧相邻两层砌块,利用挂浆槽能方便挂浆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砌块中,所述的侧板上设有连接孔,且互锁柱为固定在连接孔上的连接栓端部形成。

因此结构简单稳定,方便制作。

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砌块中,所述的底板上设有若干穿孔,且底板预埋在主体内。

因此能使悬挂件与主体稳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砌块中,所述的上悬挂段外端、下悬挂段外端和互锁段顶端均为扩口结构。

因此能更加方便施工操作。

一种采用悬挂式砌块砌筑形成的墙体,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钢筋架,钢筋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钢筋网,每组钢筋网包括横竖交错连接的横钢筋和竖钢筋,横钢筋和竖钢筋相交处形成定位点,两组钢筋网通过若干纵钢筋连接,且纵钢筋两端分别与两组钢筋网的定位点连接,且横钢筋、竖钢筋和纵钢筋两两垂直设置,所述的两组钢筋网相反的一侧悬挂有所述的砌块,且砌块分别通过上悬挂部和下悬挂部挂在钢筋网上相邻两根横钢筋上,且相邻两根横钢筋分别卡在上悬挂段顶端和下悬挂段顶端,且上下左右相邻的四个定位点分别位于砌块的两个上悬挂部和两个下悬挂部内,左右相邻的两根竖钢筋分别卡在两个悬挂件的定位段上,且位于钢筋架两侧的砌块错位设置,且同一侧竖向相邻的砌块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配合连接,同一侧横向相邻的砌块通过挂浆槽挂浆连接,一侧砌块与另一侧相邻四块砌块通过互锁柱和互锁段连接,且一侧砌块的两块侧板下半部分内侧面分别夹在另一侧砌块的两块侧板上半部分外侧面上,且一侧砌块的互锁柱卡在另一侧砌块的互锁段底端,所述的钢筋架两侧的砌块之间形成浇筑区,浇筑区内浇筑有混凝土砂浆。

本砌块分别利用上悬挂部和下悬挂部悬挂在相邻的两根横钢筋上,又利用定位段与相邻的两根竖钢筋定位,因此能快速准确安装砌块到位;且只需分别从钢筋架两侧悬挂砌块即可,无需从钢筋架顶端套入砌块,因此能显著提高施工效率;且砌块不仅悬挂在钢筋架上,且在悬挂完毕后,一侧砌块与另一侧相邻四块砌块通过互锁柱和互锁段连接,能进一步提高砌筑形成的墙体强度;且两侧砌块之间形成的浇筑区内能一体浇筑混凝土砂浆,且混凝土砂浆与钢筋架能形成一体加固结构,能更进一步提高墙体的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采用悬挂式砌块砌筑形成的墙体中,所述的纵钢筋两端分别弯折形成钩状拉钩,且纵钢筋通过两端的拉钩分别钩在两个定位点上。

因此能方便利用纵钢筋连接两组钢筋网。

在上述的一种采用悬挂式砌块砌筑形成的墙体中,所述的定位点位置对应的横钢筋和竖钢筋分别涂有标识线。

通过标注线能使定位点位置十分准确,从而准确悬挂砌块。

在上述的一种采用悬挂式砌块砌筑形成的墙体中,所述的底座内预埋有钢筋笼,且竖钢筋底端与钢筋笼固定,且底座为混凝土砂浆浇筑形成。

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墙体强度。

一种采用悬挂式砌块砌筑形成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竖钢筋与钢筋笼固定,将钢筋笼固定在膜箱内,将横钢筋和竖钢筋分别交错连接,将纵钢筋两端的拉钩分别钩在两个定位点上,朝膜箱内浇筑混凝土砂浆并形成底座后拆卸膜箱;

步骤二,在挂浆槽上抹浆,将砌块通过上悬挂部和下悬挂部挂在钢筋网上相邻两根横钢筋上,且相邻两根横钢筋分别卡在上悬挂段顶端和下悬挂段顶端,上下左右相邻的四个定位点分别位于砌块的两个上悬挂部和两个下悬挂部内,左右相邻的两根竖钢筋分别卡在两根悬挂件的定位段上,通过上述方式在一组钢筋网一侧横向悬挂一层砌块后,在另一组钢筋网一侧横向悬挂一层砌块,同理依次交替悬挂钢筋架两侧的砌块,且两侧砌块在竖向由低到高逐层悬挂,且同一侧竖向相邻的砌块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配合连接,两侧的砌块错位设置,一侧砌块的两块侧板下半部分内侧面分别夹在另一侧砌块的两块侧板上半部分外侧面上,一侧砌块的互锁柱通过上导向段进入另一侧相邻砌块的互锁段内,并卡在互锁段底端;

步骤三,砌块悬挂完毕后,钢筋架两侧的砌块之间形成浇筑区,朝浇筑区内浇筑混凝土砂浆。

通过上述步骤,即可高效施工形成高强度墙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砌块分别利用上悬挂部和下悬挂部悬挂在相邻的两根横钢筋上,又利用定位段与相邻的两根竖钢筋定位,因此能快速准确安装砌块到位;

2、且只需分别从钢筋架两侧悬挂砌块即可,无需从钢筋架顶端套入砌块,因此能显著提高施工效率;

3、且砌块不仅悬挂在钢筋架上,且在悬挂完毕后,一侧砌块与另一侧相邻四块砌块通过互锁柱和互锁段连接,能进一步提高砌筑形成的墙体强度;

4、且两侧砌块之间形成的浇筑区内能一体浇筑混凝土砂浆,且混凝土砂浆与钢筋架能形成一体加固结构,能更进一步提高墙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砌块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4分别是本砌块砌筑过程侧视示意图。

图5是图4对应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和3中带箭头的虚线为砌块移动方向。

图中,

1、主体;11、定位块;12、定位槽;13、挂浆槽;

2、底板;21、穿孔;

3、侧板;31、上悬挂部;32、上导向段;33、上悬挂段;34、互锁段;35、下悬挂部;36、下导向端;37、下悬挂段;38、互锁柱;

4、定位板;41、定位段;

5、底座;

6、钢筋网;61、横钢筋;62、竖钢筋;63、定位点;

7、纵钢筋;71、拉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发明一种悬挂式砌块,包括矩形块状的混凝土主体1,主体1内侧面固定有两个钢结构悬挂件,悬挂件为长度方向与主体1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的条形槽钢结构,悬挂件包括与主体1内侧面固定的条形板状底板2,以及内侧长边分别与底板2两侧长边连接的两块条形板状侧板3,侧板3宽度方向与底板2垂直,两块侧板3上半部分外侧面间距与两块侧板3下半部分内侧面间距相同,侧板3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别设有l形缺口状上悬挂部31和下悬挂部35,上悬挂部31包括长度方向与侧板3宽度方向平行的条形上导向段32及长度方向与侧板3长度方向平行的条形上悬挂段33,上导向段32外端延伸至侧板3外侧边,上导向段32内端与上悬挂段33底端垂直连接,下悬挂部35与上悬挂部31形状相同,且包括分别与上导向段32和上悬挂段33对应的下导向端36和下悬挂段37,上导向段32下侧垂直连接有一字形缺口状互锁段34,且互锁段34长度方向与上悬挂段33长度方向平行,侧板3下半部分内侧面固定有柱形互锁柱38,且互锁柱38长度方向与侧板3垂直,底板2顶端固定有定位板4,底板2长度方向与定位板4垂直,定位板4内侧边与底板2固定,定位板4外侧边具有一字形缺口状定位段41,且定位段41长度方向与底板2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主体1上下两侧面分别设有能相互配合的定位块11和定位槽12,定位块11和定位槽12分别为长度方向与主体1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的条形块状结构和条形开槽结构,主体1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开槽状挂浆槽13,且挂浆槽13长度方向与主体1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侧板3上设有连接孔,且互锁柱38为固定在连接孔上的连接栓端部形成。底板2上设有若干穿孔21,且底板2预埋在主体1内。上悬挂段33外端、下悬挂段37外端和互锁段34顶端均为扩口结构。

一种采用悬挂式砌块砌筑形成的墙体,包括底座5和固定在底座5上的钢筋架,钢筋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钢筋网6,每组钢筋网6包括横竖交错连接的横钢筋61和竖钢筋62,横钢筋61和竖钢筋62相交处形成定位点63,两组钢筋网6通过若干纵钢筋7连接,且纵钢筋7两端分别与两组钢筋网6的定位点63连接,且横钢筋61、竖钢筋62和纵钢筋7两两垂直设置,两组钢筋网6相反的一侧悬挂有砌块,且砌块分别通过上悬挂部31和下悬挂部35挂在钢筋网6上相邻两根横钢筋61上,且相邻两根横钢筋61分别卡在上悬挂段33顶端和下悬挂段37顶端,且上下左右相邻的四个定位点63分别位于砌块的两个上悬挂部31和两个下悬挂部35内,左右相邻的两根竖钢筋62分别卡在两个悬挂件的定位段41上,且位于钢筋架两侧的砌块错位设置,且同一侧竖向相邻的砌块通过定位块11和定位槽12配合连接,同一侧横向相邻的砌块通过挂浆槽13挂浆连接,一侧砌块与另一侧相邻四块砌块通过互锁柱38和互锁段34连接,且一侧砌块的两块侧板3下半部分内侧面分别夹在另一侧砌块的两块侧板3上半部分外侧面上,且一侧砌块的互锁柱38卡在另一侧砌块的互锁段34底端,钢筋架两侧的砌块之间形成浇筑区,浇筑区内浇筑有混凝土砂浆。

进一步的,纵钢筋7两端分别弯折形成钩状拉钩71,且纵钢筋7通过两端的拉钩71分别钩在两个定位点63上。定位点63位置对应的横钢筋61和竖钢筋62分别涂有标识线。底座5内预埋有钢筋笼,且竖钢筋62底端与钢筋笼固定,且底座5为混凝土砂浆浇筑形成。

本砌块分别利用上悬挂部31和下悬挂部35悬挂在相邻的两根横钢筋61上,又利用定位段41与相邻的两根竖钢筋62定位,因此能快速准确安装砌块到位;且只需分别从钢筋架两侧悬挂砌块即可,无需从钢筋架顶端套入砌块,因此能显著提高施工效率;且砌块不仅悬挂在钢筋架上,且在悬挂完毕后,一侧砌块与另一侧相邻四块砌块通过互锁柱38和互锁段34连接,能进一步提高砌筑形成的墙体强度;且两侧砌块之间形成的浇筑区内能一体浇筑混凝土砂浆,且混凝土砂浆与钢筋架能形成一体加固结构,能更进一步提高墙体的强度。

一种采用悬挂式砌块砌筑形成墙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竖钢筋62与钢筋笼固定,将钢筋笼固定在膜箱内,将横钢筋61和竖钢筋62分别交错连接,将纵钢筋7两端的拉钩71分别钩在两个定位点63上,朝膜箱内浇筑混凝土砂浆并形成底座5后拆卸膜箱;

步骤二,在挂浆槽13上抹浆,将砌块通过上悬挂部31和下悬挂部35挂在钢筋网6上相邻两根横钢筋61上,且相邻两根横钢筋61分别卡在上悬挂段33顶端和下悬挂段37顶端,上下左右相邻的四个定位点63分别位于砌块的两个上悬挂部31和两个下悬挂部35内,左右相邻的两根竖钢筋62分别卡在两根悬挂件的定位段41上,通过上述方式在一组钢筋网6一侧横向悬挂一层砌块后,在另一组钢筋网6一侧横向悬挂一层砌块,同理依次交替悬挂钢筋架两侧的砌块,且两侧砌块在竖向由低到高逐层悬挂,且同一侧竖向相邻的砌块通过定位块11和定位槽12配合连接,两侧的砌块错位设置,一侧砌块的两块侧板3下半部分内侧面分别夹在另一侧砌块的两块侧板3上半部分外侧面上,一侧砌块的互锁柱38通过上导向段32进入另一侧相邻砌块的互锁段34内,并卡在互锁段34底端;

步骤三,砌块悬挂完毕后,钢筋架两侧的砌块之间形成浇筑区,朝浇筑区内浇筑混凝土砂浆。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主体1、定位块11、定位槽12、挂浆槽13、底板2、穿孔21、侧板3、上悬挂部31、上导向段32、上悬挂段33、互锁段34、下悬挂部35、下导向端36、下悬挂段37、互锁柱38、定位板4、定位段41、底座5、钢筋网6、横钢筋61、竖钢筋62、定位点63、纵钢筋7、拉钩7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