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线槽补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7302发布日期:2020-11-20 12:00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线槽补灰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线槽补灰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建筑墙面建设一般采用现场施工和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方法,完全的现场施工有以下缺陷:现场施工程序及管理复杂,建设成本较大;建筑垃圾较多,建筑场地不易清洁;现场施工的噪声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不利于环境的保护;由于受建筑材料、气候条件、现场管理、工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现场施工质量也不容易得到保证。因此,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现在在高层建筑中,普遍采用加气块,加气块具有容重轻,保温效能高,吸音好和可加工等优点。

在加气块砌体墙面上开槽进行管线暗埋作业后,需要通过灰浆对安装线槽进行补灰,传统补灰工艺通常是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因线管埋设位置偏差,水泥砂浆填充后墙面会出现倾斜、竖直、交叉等不同颜色的色带,导致加气块砌体墙面整体观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线槽补灰工艺,工艺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可使得加气块砌体墙面与安装线槽填充砂浆颜色统一、无色差,整体观感好,同时也可对破损的废弃加气块进行二次利用,实现绿色施工废旧材料的再利用,节能环保,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装线槽补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放样线框在加气块砌体墙面上开槽,得到安装线槽,将线管埋设在安装线槽中;

s2、利用水泥砂浆对安装线槽进行填充,压实、抹平,填充至水泥砂浆浆体与加气块砌体墙面相平齐;

s3、利用粉碎机将破损的废弃加气块粉碎至粉末状,利用筛网过筛后得到加气块粉末;

s4、将加气块粉末喂敷在安装线槽内的水泥砂浆浆体表面,用铁抹子多次磋磨,将安装线槽内水泥砂浆浆体提至表层,使水泥砂浆浆体与加气块粉末粘接;

s5、待水泥砂浆凝固40~80min后,将按加气块砌体墙面高度剪裁的覆膜粘贴上墙面,5~10h后,揭除覆膜。

优选的,还包括对安装线槽进行清理,将安装线槽内浮物清理干净。

优选的,所述s1中在加气块砌体墙面上开槽时采用开槽机或人工切割在放样线框内进行开槽。

优选的,所述s1中的安装线槽的宽度为线管直径总和+线管间的间距总和+5mm,安装线槽的深度为线管直径+10mm。

优选的,所述s3中的筛网筛孔孔径为0.5~2㎜。

优选的,所述s4中的加气块粉末铺满水泥砂浆浆体表面不少于3/4。

优选的,所述s2中的水泥砂浆按照重量组份计,其配方如下:

水泥50~80份、砂50~80份、风电叶片回收短纤2~10份、减水剂0.3~0.5份、消泡剂0.1~0.3份、缓凝剂0.3~0.5份和水100~400份。

优选的,所述风电叶片回收短纤的长度为1~3㎜。

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缓释型聚羧酸高效型减水剂;所述消泡剂为聚醚有机硅消泡剂;所述缓凝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优选的,所述水泥砂浆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风电叶片回收纤维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得到风电叶片回收短纤;

将水泥、砂和风电叶片回收短纤混合均匀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减水剂、消泡剂、缓凝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液体混合物;

将固体混合物和液体混合物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即得到水泥砂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工艺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可使得加气块砌体墙面与安装线槽填充砂浆颜色统一、无色差,整体观感好,同时也可对破损的废弃加气块进行二次利用,实现绿色施工废旧材料的再利用,节能环保,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安装线槽补灰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安装线槽补灰工艺的水泥砂浆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安装线槽补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放样线框采用开槽机或人工切割在加气块砌体墙面上开槽,得到安装线槽,其中,安装线槽的宽度为线管直径总和+线管间的间距总和+5mm,安装线槽的深度为线管直径+10mm;

对安装线槽进行清理,将安装线槽内浮物清理干净,将线管埋设在安装线槽中。

s2、利用水泥砂浆对安装线槽进行填充,压实、抹平,填充至水泥砂浆浆体与加气块砌体墙面相平齐;

其中,水泥砂浆按照重量组份计,其配方如下:水泥50份、砂50份、风电叶片回收短纤2份、减水剂0.3份、消泡剂0.1份、缓凝剂0.3份和水100份,其中,风电叶片回收短纤的长度为1㎜,减水剂为缓释型聚羧酸高效型减水剂;消泡剂为聚醚有机硅消泡剂;缓凝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水泥砂浆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风电叶片回收纤维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得到风电叶片回收短纤;

将水泥、砂和风电叶片回收短纤混合均匀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减水剂、消泡剂、缓凝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液体混合物;

将固体混合物和液体混合物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即得到水泥砂浆。

s3、利用粉碎机将破损的废弃加气块粉碎至粉末状,利用筛孔孔径为0.5的筛网过筛后得到加气块粉末。

s4、将加气块粉末喂敷在安装线槽内的水泥砂浆浆体表面,加气块粉末铺满水泥砂浆浆体表面不少于3/4,用铁抹子多次磋磨,将安装线槽内水泥砂浆浆体提至表层,使水泥砂浆浆体与加气块粉末粘接。

s5、待水泥砂浆凝固40min后,将按加气块砌体墙面高度剪裁的覆膜粘贴上墙面,5h后,揭除覆膜。

实施例2

一种安装线槽补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放样线框采用开槽机或人工切割在加气块砌体墙面上开槽,得到安装线槽,其中,安装线槽的宽度为线管直径总和+线管间的间距总和+5mm,安装线槽的深度为线管直径+10mm;

对安装线槽进行清理,将安装线槽内浮物清理干净,将线管埋设在安装线槽中。

s2、利用水泥砂浆对安装线槽进行填充,压实、抹平,填充至水泥砂浆浆体与加气块砌体墙面相平齐;

其中,水泥砂浆按照重量组份计,其配方如下:水泥65份、砂65份、风电叶片回收短纤6份、减水剂0.4份、消泡剂0.2份、缓凝剂0.4份和水250份,其中,风电叶片回收短纤的长度为2㎜,减水剂为缓释型聚羧酸高效型减水剂;消泡剂为聚醚有机硅消泡剂;缓凝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水泥砂浆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风电叶片回收纤维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得到风电叶片回收短纤;

将水泥、砂和风电叶片回收短纤混合均匀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减水剂、消泡剂、缓凝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液体混合物;

将固体混合物和液体混合物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即得到水泥砂浆。

s3、利用粉碎机将破损的废弃加气块粉碎至粉末状,利用筛孔孔径为1㎜的筛网过筛后得到加气块粉末。

s4、将加气块粉末喂敷在安装线槽内的水泥砂浆浆体表面,加气块粉末铺满水泥砂浆浆体表面不少于3/4,用铁抹子多次磋磨,将安装线槽内水泥砂浆浆体提至表层,使水泥砂浆浆体与加气块粉末粘接。

s5、待水泥砂浆凝固60min后,将按加气块砌体墙面高度剪裁的覆膜粘贴上墙面,8h后,揭除覆膜。

实施例3

一种安装线槽补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放样线框采用开槽机或人工切割在加气块砌体墙面上开槽,得到安装线槽,其中,安装线槽的宽度为线管直径总和+线管间的间距总和+5mm,安装线槽的深度为线管直径+10mm;

对安装线槽进行清理,将安装线槽内浮物清理干净,将线管埋设在安装线槽中。

s2、利用水泥砂浆对安装线槽进行填充,压实、抹平,填充至水泥砂浆浆体与加气块砌体墙面相平齐;

其中,水泥砂浆按照重量组份计,其配方如下:水泥80份、砂80份、风电叶片回收短纤10份、减水剂0.5份、消泡剂0.3份、缓凝剂0.5份和水400份,其中,风电叶片回收短纤的长度为3㎜,减水剂为缓释型聚羧酸高效型减水剂;消泡剂为聚醚有机硅消泡剂;缓凝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水泥砂浆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风电叶片回收纤维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得到风电叶片回收短纤;

将水泥、砂和风电叶片回收短纤混合均匀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减水剂、消泡剂、缓凝剂和水混合均匀得到液体混合物;

将固体混合物和液体混合物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即得到水泥砂浆。

s3、利用粉碎机将破损的废弃加气块粉碎至粉末状,利用筛孔孔径为2㎜的筛网过筛后得到加气块粉末。

s4、将加气块粉末喂敷在安装线槽内的水泥砂浆浆体表面,加气块粉末铺满水泥砂浆浆体表面不少于3/4,用铁抹子多次磋磨,将安装线槽内水泥砂浆浆体提至表层,使水泥砂浆浆体与加气块粉末粘接。

s5、待水泥砂浆凝固80min后,将按加气块砌体墙面高度剪裁的覆膜粘贴上墙面,10h后,揭除覆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工艺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可使得加气块砌体墙面与安装线槽填充砂浆颜色统一、无色差,整体观感好,同时也可对破损的废弃加气块进行二次利用,实现绿色施工废旧材料的再利用,节能环保,且本发明的工艺中所使用的水泥砂浆,加入了风电叶片回收短纤,为水泥砂浆提供了较好的网络结构,可使得水泥、砂等其他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加水泥砂浆的强度,增加了抗冲击性能,使得加气块砌体墙面强度一致,同时风电叶片回收短纤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对风电叶片回收短纤进行二次利用,进一步实现绿色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