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型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8573发布日期:2021-02-03 14:2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H型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h型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型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钢结构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之一,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受力性能好、抗震性能优越、施工速度快等明显优势,随着国家大力推广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在住宅建筑中大量采用,为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中凸梁、凸柱问题,多采用小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传统的h型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实用性差,通过多个螺栓插入钢管混凝土柱与节点进行固定,固定不便,安装过程繁琐,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建筑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h型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结构。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h型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结构,主要包括第一u形架和第二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侧壁与第二u形架侧壁贴合,所述第一u形架与第二u形架关于斜边中点成中心对称,所述第一u形架与第二u形架之间贴合设有钢管混凝土柱,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截面为方形,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两侧壁对称开有多个键槽,两侧壁的多个键槽成中心对称,所述键槽内贴合设有卡板,一侧卡板另一端与第一u形架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侧卡板另一端与第二u形架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两端对称设有两h型钢梁,所述h型钢梁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u形架两侧壁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u形架两侧壁开有第二凹槽,两侧连接板分别穿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通过多个螺栓分别与第一u形架和第二u形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架两侧壁开有梯形槽,所述第一u形架两侧壁开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u形架两侧壁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第一滑槽正下方且与其相通,所述第一u形架底面开有两通槽,所述通槽与第一滑槽相通,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第一u形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内贴合滑动设有第一t形滑杆,所述第一t形滑杆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一t形滑杆另一端穿过限位环穿入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一t形滑杆与限位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深沟球轴承,所述深沟球轴承与第一u形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形架两侧壁旋转嵌入有t形旋转杆,所述t形旋转杆截面为圆形,所述t形旋转杆一端穿入第二滑槽内与深沟球轴承内环固定连接,所述t形旋转杆与第一u形架旋转连接,所述t形旋转杆一端固定套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t形旋转杆另一端开有十字形槽,所述旋转块底端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第一t形滑杆顶面开有第三弧形槽,所述竖杆底端穿入第三弧形槽内,所述深沟球轴承外环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限位杆,所述梯形槽内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两端穿入第二u形架内,所述旋转轴与第二u形架旋转连接,所述梯形槽内设有斜板,所述斜板顶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斜板底面与梯形块顶面贴合,所述第二u形架侧壁开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与梯形槽相通,所述第二
弧形槽内设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上滑动套有多个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与第二u形架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上固定套有圆环,所述弧形杆上套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圆环顶面贴合,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一导向环侧壁贴合,所述第二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力度小于第一弹簧的弹性力度,所述旋转块顶面开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u形架侧壁开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与第二滑槽相通,所述弧形杆一端穿入梯形槽与斜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另一端穿出依次穿过第二弧形槽和第一弧形槽穿入第二滑槽插入到第三凹槽内。
[0005]
优选的,所述第一t形滑杆采用合金钢制作。
[0006]
优选的,所述弧形杆的直径为10mm-12mm。
[0007]
优选的,所述t形旋转杆与旋转块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
[0008]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限位环、第一t形滑杆、梯形块、第一弹簧、深沟球轴承、t形旋转杆、旋转块、竖杆、限位杆、旋转轴、斜板、导向环、弧形杆、圆环和第二弹簧能够实现第一u形架与第二u形架的固定的同时也实现与钢管混凝土柱的固定,防止固定后第一u形架与第二u形架滑动现象的发生,支撑能力增强,安装简单,省时省力,加快施工速度,满足建筑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右视图;图5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0010]
图中:第一u形架1、第二u形架2、钢管混凝土柱3、卡板4、连接板5、h型钢梁6、限位环7、第一t形滑杆8、梯形块9、第一弹簧10、深沟球轴承11、t形旋转杆12、旋转块13、竖杆14、限位杆15、旋转轴16、斜板17、导向环18、弧形杆19、圆环20、第二弹簧21、第一凹槽1-1、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1-3、通槽1-4、第一弧形槽1-5、第二凹槽2-1、梯形槽2-2、第二弧形槽2-3、键槽3-1、第三弧形槽8-1、第三凹槽13-1。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h型钢梁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结构,主要包括第一u形架1和第二u形架2,所述第一u形架1侧壁与第二u形架2侧壁贴合,所述第一u形架1与第二u形架2关于斜边中点成中心对称,所述第一u形架1与第二u形架2之间贴合设有钢管混凝土柱3,所述钢管混凝土柱3截面为方形,所述钢管混凝土柱3两侧壁对称开有多个键槽3-1,两侧壁的多个键槽3-1成中心对称,所述键槽3-1内贴合设有卡板4,一侧卡板4另一端与第一u形架1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侧卡板4另一端与第二u形架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钢管混凝土柱3两端对称设有两h型钢梁6,所述h型钢梁6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第一u形架1两侧壁开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二u形架2两侧壁开有第二凹槽2-1,两侧连接板5分别穿
入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内通过多个螺栓分别与第一u形架1和第二u形架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架2两侧壁开有梯形槽2-2,所述第一u形架1两侧壁开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u形架1两侧壁开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二滑槽1-3设置在第一滑槽1-2正下方且与其相通,所述第一u形架1底面开有两通槽1-4,所述通槽1-4与第一滑槽1-2相通,所述第一滑槽1-2内设有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与第一u形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2内贴合滑动设有第一t形滑杆8,所述第一t形滑杆8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一t形滑杆8另一端穿过限位环7穿入梯形槽2-2内固定连接有梯形块9,所述梯形块9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一t形滑杆8与限位环7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2内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二滑槽1-3内设有深沟球轴承11,所述深沟球轴承11与第一u形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形架1两侧壁旋转嵌入有t形旋转杆12,所述t形旋转杆12截面为圆形,所述t形旋转杆12一端穿入第二滑槽1-3内与深沟球轴承11内环固定连接,所述t形旋转杆12与第一u形架1旋转连接,所述t形旋转杆12一端固定套有旋转块13,所述旋转块13设置在第二滑槽1-3内,所述t形旋转杆12另一端开有十字形槽,所述旋转块13底端固定连接有竖杆14,所述第一t形滑杆8顶面开有第三弧形槽8-1,所述竖杆14底端穿入第三弧形槽8-1内,所述深沟球轴承11外环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限位杆15,所述梯形槽2-2内设有旋转轴16,所述旋转轴16两端穿入第二u形架2内,所述旋转轴16与第二u形架2旋转连接,所述梯形槽2-2内设有斜板17,所述斜板17顶端与旋转轴16固定连接,所述斜板17底面与梯形块9顶面贴合,所述第二u形架2侧壁开有第二弧形槽2-3,所述第二弧形槽2-3与梯形槽2-2相通,所述第二弧形槽2-3内设有弧形杆19,所述弧形杆19上滑动套有多个导向环18,所述导向环18与第二u形架2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19上固定套有圆环20,所述弧形杆19上套有第二弹簧21,所述第二弹簧21一端与圆环20顶面贴合,所述第二弹簧21另一端与一导向环18侧壁贴合,所述第二弹簧21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弹簧21的弹性力度小于第一弹簧10的弹性力度,所述旋转块13顶面开有第三凹槽13-1,所述第一u形架1侧壁开有第一弧形槽1-5,所述第一弧形槽1-5与第二滑槽1-3相通,所述弧形杆19一端穿入梯形槽2-2与斜板17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19另一端穿出依次穿过第二弧形槽2-3和第一弧形槽1-5穿入第二滑槽1-3插入到第三凹槽13-1内。
[0012]
所述第一t形滑杆8采用合金钢制作。
[0013]
所述弧形杆19的直径为10mm-12mm。
[0014]
所述t形旋转杆12与旋转块13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
[0015]
工作原理:当需要钢管混凝土柱3与h型钢梁6之间需要固定连接时,首先将第一u形架1卡到钢管混凝土柱3上,使得第一u形架1与钢管混凝土柱3侧壁贴合,然后向上推动第一u形架1,第一u形架1带动卡板4向上移动逐渐滑动到键槽3-1内后停止移动第一u形架1,然后将第二u形架2卡到钢管混凝土柱3上,使得第二u形架2与钢管混凝土柱3侧壁贴合,然后向下推动第二u形架2,第二u形架2带动卡板4滑到键槽3-1内后停止,如图6所示,此时第一u形架1侧壁与第二u形架2侧壁贴合,然后人工拧动t形旋转杆12,t形旋转杆12带动旋转块13旋转,旋转块13带动竖杆14逐渐从第三弧形槽8-1内滑出,当竖杆14从第三弧形槽8-1滑出后,竖杆14侧壁与一限位杆15侧壁贴合,此时第一弹簧10推动第一t形滑杆8移动,第一t形滑杆8带动梯形块9移动,梯形块9逐渐从第一滑槽1-2滑动到梯形槽2-2中,梯形块9推动斜板17旋转,斜板17带动旋转轴16旋转,斜板17带动弧形杆19滑动,弧形杆19带动圆环20滑动挤压第二弹簧21,弧形杆19另一端逐渐穿过第一弧形槽1-5穿入第二滑槽1-3内插入到第
三凹槽13-1中,当梯形块9一端与第二u形架2侧壁贴合时停止移动,弧形杆19插入到第三凹槽13-1中,实现了弧形杆19与旋转块13之间的相互限位,实现了第一u形架1与第二u形架2之间稳定固定的同时也实现与钢管混凝土柱3的固定,有效的防止第一u形架1与第二u形架2发生晃动,从而实现第一u形架1、第二u形架2以及钢管混凝土柱3三者之间的固定,然后将两连接板5分别移动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中,连接板5带动h型钢梁6移动,然后将连接板5通过多个螺栓分别与第一u形架1和第二u形架2进行固定,如图1所示,然后再将本装置投入使用,实现了钢管混凝土柱3与h型钢梁6的间接固定连接,减少螺栓的使用,便于工作人员的安装,限位环7和限位杆15的设置起到限位作用,保证装置的正常工作,第一弹簧10以及第二弹簧21的设置起到复位作用。
[001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