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3077发布日期:2021-03-26 20:0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体模块,特别涉及一种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墙体是在工厂中预制出建筑所需的墙体,然后再将墙体进行现场组装,如框架式公共建筑。装配式墙体组装施工相对现浇混凝土施工,建筑的建造速度快,工期短,同时墙体后续可以反复进行拆卸再安装,节约了建造成本。
3.但是传统的装配式墙体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形式,需要先制作相应尺寸的模腔,在模腔内设置钢筋,而后填充混凝土,制作时需要模腔配合成型,待混凝土粘结后拆下模具,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且一个模腔生产一个装配式墙体,批量生产时所需模数量大,增大了生产成本;且针对不同规格的装配式墙体需要不同规格的模腔,灵活性差;且整体浇筑的装配式墙体重量大,容重大,对建筑产生的载荷大;且传统的装配式墙体无保温功能,需在墙体的外侧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固定效果差,长时间日晒雨淋后极易脱落,影响保温效果及墙体外观,脱落物易砸伤行人,安全隐患高;同时保温材料不防火,易点燃并使火灾蔓延,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重量低且运输方便强度高的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
6.【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一种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其包括由混凝土浇筑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下底板11、垂直设置在所述下底板11左右两端的侧板12、及固定在两所述侧板12上端的上底板13,所述下底板11、侧板12和上底板13内设有钢筋支架,所述侧板12的外侧设有用于组装浇筑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所述下底板11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部21;所述下底板11、所述侧板12及所述上底板1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多孔砖或空心砖的砌筑腔10,所述下底板的上端垂直设置有用于穿过砌筑腔内的多孔砖或空心砖的第三钢筋组31,所述第三钢筋组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上底板13内;所述下底板1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吊装孔110。
8.进一步的,所述砌筑腔内水平设置有用于置于相邻两层多孔砖或空心砖之间的第四钢筋组32,所述第四钢筋组的两端延伸至侧板内。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为与所述侧板12内的钢筋支架连接的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的端部折弯。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筋为多组且由上而下等距设置,每组所述第一钢筋组包括至少两个沿宽度方向设置第一钢筋。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钢筋组31沿所述下底板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每组所述第三钢筋组包括至少两根沿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钢筋。
12.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支架包括位于下底板内的由主钢筋24及双肢箍23构成且呈长方体结构的主钢筋支架,所述主钢筋的端部延伸至所述下底板外并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主钢筋支架的两端垂直设置有延伸至所述侧板内的垂直钢筋42,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垂直钢筋之间连接有单肢箍43,两所述垂直钢筋之间连接有位于所述上底板内的横向钢筋51。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伸出长度相同。
14.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结构的长高尺寸大于等于2000mm
×
1500mm且小于等于6000mm
×
4000mm,所述框架结构的厚度为200mm

260mm。
1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等于300mm;所述侧板的厚度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50mm;所述上底板的厚度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50mm。
16.进一步的,所述主钢筋24的直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20mm,所述双肢箍23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所述垂直钢筋42的直径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2mm,所述单肢箍43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所述横向钢筋51的直径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2mm,所述第三钢筋组的直径大于等于6mm且小等于10mm。
17.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钢筋组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
18.【3】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整体为长方体结构的框架形式,制造方便,强度高且重量轻;内部设置钢筋支架,强度高、抗震和抗弯效果好,承载力大;两端设置连接部,模块组装浇筑时连接方便且强度高,从而提高墙体整体强度;空腔内设置垂直钢筋,方便砖体定位安装,同时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下底板设置吊装孔,无外凸结构,吊装方便,且易拼装;本发明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制造方便、成本低、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的钢筋支架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的单肢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
24.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其包括由混凝土浇筑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下底板11、侧板12及上底板13,侧板为两个且垂直设置在下底板11的两端,上底板13固定在两个侧板12的上端,两个侧板12相互平行,上底板平行下底板,因此,框架结构整体呈矩形结构;框架结构的长高尺寸大于等于2000mm
×
1500mm且小于等于6000mm
×
4000mm,且通常长度大于高度,以提高稳定性,优选的,长3500mm,高2900mm,框架结构的厚度(即宽度)为200mm

260mm,优选的为240mm,其与一个多孔砖或空心砖的长度刚好相同,底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等于300mm,优选的为200mm,侧板的厚度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50mm,优选的为100mm;上底板的厚度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50mm,优选的为100mm;在下底板11、侧板12和上底板13内设有钢筋支架,在侧板12的外侧设有用于拼装浇筑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第一连接部41为与侧板12内的钢筋支架通过焊接连接
的第一钢筋,第一钢筋的端部向下折弯;第一钢筋为多组且由上而下等距设置,每组第一钢筋组包括至少两个沿宽度方向设置第一钢筋,本实施例中,每组第一钢筋组为两个;下底板11的端部设有用于拼装浇筑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优选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伸出长度相同,为150mm

250mm左右;下底板11、侧板12及上底板1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多孔砖或空心砖的砌筑腔10,该砌筑腔为长方体,在下底板的上端垂直设置有用于穿过砌筑腔内的多孔砖或空心砖的第三钢筋组31,第三钢筋组31沿下底板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每组第三钢筋组32包括至少两根沿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钢筋,第三钢筋组的上端延伸至上底板13内;同时在砌筑腔内水平设置有用于置于相邻两层多孔砖或空心砖之间的第四钢筋组32,第四钢筋组的两端延伸至侧板内,本实施例中,通常在2

4层之间设置一组第三钢筋组,第三钢筋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三钢筋,其分别与前后两第三钢筋接触;下底板1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吊装孔110。
25.钢筋支架包括位于下底板11内的呈长方体结构的主钢筋支架,主钢筋支架由四根主钢筋24及多个双肢箍23构成,主钢筋的端部延伸至下底板外并形成第二连接部,具体的,其包括四根平行设置的主钢筋22,其长度方向平行于下底板的长度方向,四根主钢筋上方两根,下方两根,且上方与下方的主钢筋位于同一垂面上,因此,整体形成一个矩形结构,在四根主钢筋上设有由钢筋折弯成矩形的支撑架,即双肢箍23,主钢筋通过焊接或细钢丝捆绑固定在双肢箍的四个角上,双肢箍为多个且沿下底板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位于下端主钢筋的两端延伸至下底板外并形成第二连接部;吊装孔位于上下主钢筋之间;主钢筋支架的两端垂直设置有延伸至侧板内的垂直钢筋42,每侧的垂直钢筋为两根,且下端通过焊接与主钢筋连接;两垂直钢筋之间连接有位于上底板内的横向钢筋51,横向钢筋51也为两根,且两端分别焊接在垂直钢筋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强度,可以在两侧的垂直钢筋及上端的横向钢筋上设置垂直于其长度方向(即平行于框架的宽度方向)的单肢箍43,单肢箍为多个且沿高度或长度方向等距设置,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26.本实施例中,上述主钢筋24的直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20mm,优选的为12mm;双肢箍23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优选的为6mm;垂直钢筋42的直径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2mm,优选的为10mm;单肢箍43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优选的为6mm;横向钢筋51的直径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2mm,优选的为10mm,第三钢筋的直径大于等于6mm且小等于10mm,优选的为8mm;第四钢筋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优选的为6mm,第一钢筋的直径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2mm,优选的为10mm。
27.本发明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整体为长方体结构的框架形式,制造方便,强度高且重量轻;内部设置钢筋支架,强度高、抗震和抗弯效果好,承载力大;两端设置连接部,模块组装浇筑时连接方便且强度高,从而提高墙体整体强度;空腔内设置垂直钢筋,方便砖体定位安装,同时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下底板设置吊装孔,无外凸结构,吊装方便,且易拼装;本发明浇筑式预制墙板框架,制造方便、成本低、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