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离心电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5902发布日期:2020-10-02 08:1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离心电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基础建设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离心电杆。



背景技术:

常规普通混凝土离心电杆由于运行维护方便、节约钢材等优点,大量应用在输变电工程、铁路电气化工程及通信领域,尤其在我国平原和运输条件好的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普通混凝土离心电杆具有上述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本体重量大、容易开裂、耐久性差等缺点,在电网运行中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传统的混凝土离心电杆所用螺旋筋为缠绕方式,在骨架转运过程中容易出现螺旋筋的松动、螺旋筋间距偏差大等质量问题,而且因螺旋筋与混凝土接触面积较小,抵抗不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还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离心电杆,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规避了传统螺旋筋缠绕松动以及间距偏差大的问题,同时直接增大了螺旋筋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超高性能混凝土与骨架之间的握裹力,以显著提高离心电杆的强度,增加了抵御外力的能力,减小离心电杆裂纹发生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离心电杆,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和骨架,所述骨架嵌入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中,所述骨架包括若干主筋、附筋、网片螺旋筋、内钢箍和螺母保护层,所述主筋和所述附筋相互平行且相间穿设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中,所述主筋的外侧边和所述附筋的外侧边均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网片螺旋筋缠绕在所述主筋和所述附筋的外侧,所述网片螺旋筋包括多个横向筋和多个纵向筋,所述横向筋和所述纵向筋均相互交叉固定连接成网状结构,所述横向筋和所述纵向筋与所述主筋和所述附筋的接触处均固定连接,所述内钢箍沿所述离心电杆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并固定在所述附筋的内侧,若干所述螺母保护层沿所述离心电杆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螺母保护层均固定在所述附筋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附筋的直径大于所述主筋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横向筋和所述纵向筋与所述主筋和所述附筋的接触处均绑扎固定。

优选的,所述横向筋和所述纵向筋均垂直交叉,相邻所述横向筋的间距全相等,相邻所述纵向筋的间距全相等,所述横向筋和所述纵向筋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内钢箍均绑扎在所述附筋上,所述内钢箍的间距为0.5-1.0m。

优选的,各所述螺母保护层包括若干个螺母垫块,所述螺母垫块沿所述离心电杆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均焊接在所述附筋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主筋采用高强碳素钢丝,所述附筋采用hrb400钢筋,所述横向筋、所述纵向筋和所述内钢箍均采用hpb300钢筋。

优选的,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uhpc120。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网片螺旋筋取代传统的螺旋筋,而网片螺旋筋是由多个横向筋和多个纵向筋相互交叉固定成的网状结构,螺旋缠绕在主筋和附筋的外侧后,对主筋和附筋与网片螺旋筋的接触处均进行绑扎固定,固定后,横向筋和纵向筋之间还会有一定的相互牵引力,使网片螺旋筋不会沿离心电杆周向和/或轴向发生偏移,而是稳固的固定在主筋和附筋外侧,规避了传统螺旋筋缠绕松动以及间距偏差大的问题,同时直接增大了螺旋筋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超高性能混凝土与骨架之间的握裹力,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共同作用,显著提高离心电杆的强度,增加了抵御外力的能力,减小离心电杆裂纹发生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离心电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离心电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筋和网片螺旋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网片螺旋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母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筋,2-附筋,3-网片螺旋筋,4-内钢箍,5-超高性能混凝土,6-螺母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离心电杆,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5和骨架,骨架嵌入超高性能混凝土5中,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高、耐久性强等优势,骨架包括若干主筋1、附筋2、网片螺旋筋3、内钢箍4和螺母保护层,主筋1的材质采用高强碳素钢丝并为预应力钢筋,高强碳素钢丝的强度不低于1570n/mm2,附筋2的材质采用hrb400的普通钢筋,横向筋、纵向筋和内钢箍4的材质均采用hpb300钢筋,主筋1和附筋2相互平行且相间穿设在超高性能混凝土5中,附筋2的直径大于主筋1的直径,主筋1的外侧边和附筋2的外侧边均位于同一圆周上,网片螺旋筋3螺旋缠绕在主筋1和附筋2的外侧,网片螺旋筋3包括多个横向筋和多个纵向筋,横向筋和纵向筋均相互交叉固定连接成网状结构,横向筋和纵向筋与主筋1和附筋2的接触处均绑扎固定连接,内钢箍4沿离心电杆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并固定在附筋2的内侧,具体的,内钢箍4均焊接在附筋2上,内钢箍4的间距为0.5-1.0m,若干螺母保护层沿离心电杆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螺母保护层均固定在附筋2的外侧。

进一步的,网片螺旋筋3的横向筋和纵向筋优选为垂直交叉,具体如图4所示,相邻横向筋的间距全相等,相邻纵向筋的间距全相等,横向筋和纵向筋优选为一体成型。绑扎固定后,横向筋和纵向筋之间还会有一定的相互牵引力,使网片螺旋筋3不会沿离心电杆周向和/或轴向发生偏移,而是稳固的固定在主筋1和附筋2外侧,规避了传统螺旋筋缠绕松动以及间距偏差大的问题,同时网片螺旋筋3的网状结构与超高性能混凝土5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大,增加了超高性能混凝土与骨架之间的握裹力,与强度高、耐久性强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共同使用,以显著提高离心电杆的强度,从而有效减轻结构重量并减少运输成本,有效弥补了普通离心电杆的许多缺陷,可应用于大荷载线路工程、耐腐蚀地区和运输条件不便利的山区等。

各螺母保护层包括若干个螺母垫块6,螺母垫块6沿离心电杆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均焊接在附筋2的外侧。传统的保护层垫块采用“环形塑料垫块”,直接将环形塑料垫块扣在纵向受力的附筋2上,但是环形塑料垫块在搬运过程中容易脱落,起不到保护层的作用,且环形塑料垫块和混凝土材质不同,弹性模量相差较大,在炎热或寒冷天气下环形塑料垫块和混凝土的弹性形变量差别较大,从而造成粘结性能不好,长使用时间,容易在环形塑料垫块的位置出现裂纹、混凝土掉块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而直接将螺母垫块6焊接在附筋2上,螺母保护层和附筋2焊接在一起,避免发生转运过程中螺母垫块6的脱落现象,并且螺母垫块6和超高性能混凝土5的弹性模量基本相近,螺母垫块6和超高性能混凝土5结合较好,超高性能混凝土5不会因螺母垫块6出现裂纹、掉块等质量问题。

超高性能混凝土5的强度等级为uhpc120,且超高性能混凝土5可以选用现有的任何一种强度等级为uhpc120的超高性能混凝土5。或者利用以下具体配比方案的强度为120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5,超高性能混凝土5主要由水泥、硅灰、石英砂、碎石、水、钢纤维和减水剂组成,水泥、硅灰、石英砂、碎石、水、钢纤维和减水剂的配合比为1:0.07:1.31:2.69:0.32:0.17:0.01,此质量配合比具体是指加入1kg的水泥时,需要加入其它组分的质量比例,钢纤维可增加混凝土的粘聚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加入的石英砂对混凝土间隙进行密实填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加入的碎石增加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布料性能和振动成型性能,提高混凝土布料机生产效率;加入的减水剂有效控制水的用量,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强度。超高性能混凝土5中加入掺合料,掺合料的配合比为0.34,掺合料能够有效的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超高性能混凝土5具有超高强度与韧性,高抗渗能力,有效的提高了离心电杆抗渗性能,阻止有害物质的侵入,即使在温、湿度变化大的环境下,也可以有效的抗裂,增加离心电杆的使用年限。另外按此配合比搅拌出来的超高性能混凝土5具有适合电杆生产的扩展度和流动度,方便布料和离心,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