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吊运地砖的地砖铺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7932发布日期:2020-12-01 10:5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可吊运地砖的地砖铺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吊运地砖的地砖铺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装修行业,贴地砖都是以人工铺贴为主,需要使用很多人力,受制于人的体力、技能的限制,以及大面积地砖(如大于60×60cm,100×100cm等)铺贴过程中将大面积地砖运送到铺贴地点进行铺贴的费时费力,导致铺贴速度慢、效率低;另一方面,铺贴质量参差不齐,铺贴过程中,单块砖重工率高,需反复调校水平面,来解决空鼓率,缝隙不均,平面度差异及施工线不直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铺贴工人的劳动强度,长期从事贴砖行业身体易产生各种职业病。在人力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大面积铺贴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的背景下,降低地砖铺贴过程中的人力劳动强度、提高铺贴效率是未来建筑装修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吊运地砖的地砖铺贴机构,解决现有的地砖铺贴机构需要人工搬抬地砖进行铺贴劳动强度大、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人配合、费时费力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吊运地砖的地砖铺贴机构,包括:

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的一侧侧部安装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的顶部开口、底部开设有位于所述行走小车底部下方的出料口;所述出料斗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行走小车的行走方向垂直的刮板;

可水平转动的起吊设备,安装于所述行走小车上;

可吸附地砖的吸盘,所述吸盘通过起吊绳索连接于所述起吊设备,所述吸盘的外缘固定有两个垂直设置的可伸缩的定位钩杆,所述定位钩杆包括与所述吸盘固定的伸缩杆部及成形于所述伸缩杆部上供与所述地砖的砖边勾接的定位钩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小车上设有供地砖竖向抵靠的托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起吊设备包括与所述承重板固定的基座、转动套接于所述基座顶部的转接套筒、与所述转接套筒的顶部固定的悬挑臂及控制所述起吊绳索收放的卷扬机,所述悬挑臂上设有供所述起吊绳索绕设的定滑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套筒包括一端封闭的筒体及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封闭端上并夹设于所述悬挑臂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夹板,所述两个夹板与所述悬挑臂通过螺栓连接紧固,所述两个夹板与所述悬挑臂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螺栓穿置的紧固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悬挑臂为可伸缩的悬挑臂,所述悬挑臂包括第一臂体和与所述第一臂体伸缩连接的第二臂体,所述第一臂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转接套筒固定,所述第一臂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臂体的第一端伸缩连接,所述第二臂体的第二端固定有所述定滑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臂体插设于所述第一臂体内,所述第二臂体与所述第一臂体通过销轴穿置固定,所述第一臂体、所述第二臂体上分别设有供所述销轴穿置的多个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卷扬机固定于所述悬挑臂上,所述卷扬机通过遥控器控制驱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卷扬机为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行走小车上设置可水平转动的起吊设备,并采用遥控器控制吸盘的升降,从而准确将地砖吊放至铺贴位置,减少人力的使用,方便、快捷地对地砖进行起吊,降低了人工搬运地砖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两个定位钩杆的长度使吸盘的中心至各定位钩杆的末端的距离与地砖的的长边的一半、宽边的一半相同,并将垂直设置的两个定位钩杆分别与地砖的砖边勾接定位,能够将吸盘定位到地砖的居中位置,防止地砖在起吊过程中左右倾斜、影响地砖铺贴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吊运地砖的地砖铺贴机构的立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吊运地砖的地砖铺贴机构(托架未示出)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起吊设备的立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起吊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行走小车的立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行走小车(托架未示出)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刮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行走小车的立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行走小车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行走小车1;起吊设备2;基座21;转接套筒22;筒体221;夹板222;悬挑臂23;第一臂体231;第二臂体232;定滑轮24;卷扬机25;起吊绳索251;吸盘3;定位钩杆31;第一杆体311;第二杆体312;螺纹孔313;螺栓314;定位钩部315;

待铺贴工作面11;第一轨道12;螺接孔121;定位孔122;第一连接板123;第二连接板124;加劲杆125;行走车体13;承重板131;盖板1311;托架132;矩形框1321;立杆1322;翻板架133;第二轨道1331;翻板架本体1332;支杆1333;滚轮1334;承接件1335;车轮134;推拉扶手135;万向轮136;第二连接杆137;连接板138;限位框14;支撑轮141;连接轴142;连接杆143;第一连接杆144;出料斗15;出料孔151;接料斗152;摇杆153;连杆154;刮板16;延伸板161;行走轮162;螺杆1621;竖向调节槽163;转接板164;挡砂胶条165;弹性伸缩挡板组件166;安装壳体1661;弹簧1662;驱动杆1663;挡板1664;支撑板体167;横向调节槽1671;踏板机构17;踏板本体171;连接件172;矩形框1721;触动板1722;回弹结构173;弹簧1731;驱动杆1732;支撑脚174;驱动电机18;电门手柄181;刹车手柄182。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吊运地砖的地砖铺贴机构,包括:行走小车1,所述行走小车1的一侧侧部安装有出料斗15,所述出料斗15的顶部开口、底部开设有位于所述行走小车1底部下方的出料口,具体地,所述出料口为沿着所述出料斗15的底部间隔布置的出料孔151;所述出料斗15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行走小车的行走方向垂直的刮板16;

可水平转动的起吊设备2,安装于所述行走小车1上;

可吸附地砖的吸盘3,所述吸盘3通过起吊绳索251连接于所述起吊设备2,所述吸盘3的外缘固定有两个垂直设置的可伸缩的定位钩杆31,所述定位钩杆31包括与所述吸盘固定的伸缩杆部及成形于所述伸缩杆部上供与所述地砖的砖边勾接的定位钩部3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小车1上设有供地砖竖向抵靠的托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所述行走小车1的具体结构包括包括:

可拆卸固定于待铺贴工作面11上的两条第一轨道12,所述两条第一轨道12沿着地砖铺贴方向延伸,所述两条第一轨道12之间限定形成地砖铺贴的空间;

行走车体13,设于所述两条第一轨道12的外侧,结合图11、图12所示,所述行走车体13上设有承重板131,所述承重板131的第一端设有所述托架132,所述承重板131的第二端设有翻板架133;

限位框14,连接于所述行走车体13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两条第一轨道12之间;

供容置胶体的出料斗15,固定于所述限位框14内;

刮板16,固定于所述出料斗15的前侧,与所述出料斗15固定或与所述限位框14固定,所述刮板16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支撑于所述两条第一轨道12上,如图10所示,所述刮板16的第一侧凸设有延伸板161,具体地,所述延伸板161位于所述刮板16的第一侧的底部偏上位置,所述第一侧为所述刮板16的长度方向中远离所述行走车体13的一侧,所述延伸板161的背面固定有高度可调的行走轮162。

本实用新型通过行走小车3沿着地砖铺贴方向行走,使得出料斗15内的胶体流出被所述刮板16刮抹实现抹灰的效果,然后通过起吊设备2将行走车体13上的地砖吊放至被刮抹的胶体表面,减少了传统的人力搬运地砖进行铺贴的劳动量,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

优选地,所述起吊设备2设于所述行走小车1与所述承重板11的端部之间;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起吊设备2包括与所述承重板11固定的基座21、转动套接于所述基座21顶部的转接套筒22、与所述转接套筒22的顶部固定的悬挑臂23及控制所述起吊绳索收放的卷扬机25,所述悬挑臂23上设有供所述起吊绳索251绕设的定滑轮24。

所述转接套筒22包括一端封闭的筒体221及固定于所述筒体221的封闭端上并夹设于所述悬挑臂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夹板222,所述两个夹板222与所述悬挑臂23通过螺栓连接紧固,所述两个夹板222及所述悬挑臂23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螺栓穿置的紧固孔;所述紧固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优选地,所述夹板222上开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调节孔,将螺栓穿置于所述调节孔内对所述悬挑臂23与所述夹板固定能够调节所述悬挑臂23的俯仰角,适应不同的施工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悬挑臂为可伸缩的悬挑臂,所述悬挑臂23包括第一臂体231和与所述第一臂体231伸缩连接的第二臂体232,所述第一臂体231的第一端与所述转接套筒22固定,所述第一臂体23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臂体232的第一端伸缩连接,所述第二臂体232的第二端固定有所述定滑轮24。具体地,所述第二臂体232插设于所述第一臂体231内,所述第二臂体232与所述第一臂体231通过销轴穿置固定,所述第一臂体231、所述第二臂体232上分别设有供所述销轴穿置的多个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定滑轮24通过滑轮架241连接于所述悬挑臂23的悬挑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卷扬机25固定于所述悬挑臂23上,所述卷扬机25的启闭通过遥控器(图未示)控制驱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卷扬机25为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通过操控所述遥控器控制所述卷扬机25的正转或反转实现所述起吊绳索251起吊高度的调节,能够便捷地将地砖吊放至铺贴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吸盘3为现有技术中惯常使用的用于吊装玻璃所使用的吸盘,如四爪玻璃真空吸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伸缩杆部包括第一杆体311和第二杆体312,所述第一杆体311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体312外部,所述第一杆体311的第一端与所述吸盘3固定,所述第一杆体311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一杆体311上设有螺纹孔313,所述螺纹孔313内螺接有供与所述第二杆体312抵顶的螺栓314。所述定位钩部315成形于所述第二杆体312的端部,所述定位钩部315为与所述第二杆体312垂直设置的挡板;在使用时,根据所述地砖的尺寸,调节所述伸缩杆部的长度,使得所述挡板能够与地砖的板边抵靠,实现将所述吸盘3调节至所述地砖的居中位置,保证起吊的平衡性,避免地砖因重力不平衡歪斜,影响铺贴的顺利进行。

以上具体说明了行走小车上的起吊设备的结构,以下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行走小车的结构。

所述行走车体13的具体结构说明如下:

如图8所示,所述托架132包括倾斜固定于所述承重板131上的矩形框1321及连接所述矩形框与所述承重板的立杆1322,所述矩形框与所述地砖抵靠的表面朝向所述翻板架133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地砖的背面抵靠所述倾斜抵靠面,以使得在后续将所述地砖转移到所述翻板架133上时,不需要调转所述地砖的方向。

如图13所示,所述翻板架133包括固定于所述承重板131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轨道1331及滑设于所述两个第二轨道1331之间的翻板架本体13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为矩形框,所述第二轨道1331通过相对布置的两个c形槽钢形成,两个c形槽钢的侧部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插设于所述侧部开口内的支杆1333,所述支杆1333的端部设有滚轮1334;优选地,所述支杆1333上固定有将所述滚轮1334限位于所述侧部开口内的限位板(图未示),所述限位板为与所述滚轮的直径相同的圆形板。

优选地,所述承重板131上固定有多个万向轮136,所述万向轮136的顶面高出平放状态下的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的上表面,所述万向轮的设置能够对位于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上的地砖起到支撑作用,方便贴砖人员将翻板架本体1332上的地砖滑移到合适的位置再进行搬运铺贴,节省人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轮136的数量为12个;优选地,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距离所述承重板131的侧边具有间距,所述承重板131上靠近地砖铺贴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万向轮136,以便于所述地砖朝向地砖铺贴的一侧滑移,减少搬运的劳动强度。

优选地,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可相对所述承重板131转动,以便于在开始将抵靠于所述矩形框1321的地砖转移到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上就能够对所述地砖起到承接作用,然后依靠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的转动作用将地砖放平,与采用贴砖人员将抵靠于矩形框1321的地砖搬起转移并平放在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上相比,显著节约了人力劳动、降低了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上设置有用于承接地砖的承接件1335,以对转接到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上的地砖起到定位支撑作用,所述承接件1335包括与所述地砖的板面相贴的支撑板及与地砖的一个板边相接的挡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承接件1335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翻板架本体1332靠近所述承重板131的第一端的两侧,对地砖的角部起到支撑及限位作用,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挡板呈l形设置;所述承接件1335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板131的底部设有蓄电池组(图未示)及与所述蓄电池组电连接的驱动电机18,所述驱动电机18驱动连接所述行走车体13的车轮134。优选地,所述承重板131的底部设有容置所述蓄电池组的安装箱(图未示),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开口,所述承重板131上对应所述顶部开口的位置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盖板13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承重板131上设置盖合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开口的盖板1311,能够方便地在承重板131的上部将蓄电池组取出充电以及更换蓄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承重板131的一端设有推拉扶手135,所述推拉扶手135上设有电门手柄181及刹车手柄182,所述电门手柄181、刹车手柄182与驱动电机18及车轮134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电瓶车通过电门手柄控制电瓶车启动行走,通过刹车手柄控制电瓶车的制动,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行走车体13还包括铰接于所述承重板131靠近待铺贴工作面11的一侧的踏板机构17,所述踏板机构17在受到压力时朝向所述行走车体13的下方移动,在压力解除时朝向所述行走车体13的上方移动;所述踏板机构17包括设于所述承重板131的一侧的下方的踏板本体171、连接于所述踏板本体171与所述承重板131之间的连接件172及与所述连接件172弹性连接的回弹结构173,所述踏板本体171的底部固定有支撑脚174,所述连接件172的第一端与所述踏板本体171固定,所述连接件172的第二端与所述承重板131铰接,所述回弹结构173产生推抵所述连接件172向上翻转的作用力;优选地,所述连接件172与所述承重板131为可拆卸地铰接,以方便在施工结束后将所述踏板机构17拆卸下来,节约地砖铺贴专用车的占地空间。所述支撑脚174的底面与地面接触以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贴砖人员站立在所述踏板本体171上时,导致承重板131与踏板机构17上的重力不平衡,行走车体13侧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72包括矩形框1721及固定于所述矩形框1721的内部并与所述驱动杆1732接触连接的触动板1722,所述矩形框1721与所述踏板本体171固定,所述矩形框1721上固定有套管(图未示),所述承重板131上固定有销轴(图未示),所述销轴能够相对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矩形框1721与所述承重板131之间也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所述回弹结构173包括固定于所述承重板131底部的壳体1731、固定于所述壳体1731内的弹簧(图未示)及与所述弹簧同轴连接的驱动杆1732,所述壳体1731上开设有供所述驱动杆1732贯穿的穿孔,所述驱动杆1732穿出所述穿孔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72的触动板1722相抵。踩踏所述踏板本体171,与所述踏板本体171连接的所述连接件172驱动所述驱动杆1732压缩所述弹簧;解除所述踏板本体171上的压力,所述弹簧1731凭借之前的压缩势能驱动所述驱动杆1732推抵所述触动板1722,进而使得所述踏板本体171弹起。

为了适应不同砂浆厚度,所述第一轨道12为高度可调的第一轨道12,具体地,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轨道12上开设有供高度调节螺栓(图未示)穿置的螺接孔121,所述高度调节螺栓的杆部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轨道12的底部,调节所述高度调节螺栓螺入所述螺接孔121内的长度,即可调节所述第一轨道12的高度;通过在所述第一轨道12的两端分别设置至少两组螺接孔121,在旋入高度调节螺栓后,高度调节螺栓的底部能够对第一轨道12起到支撑作用;为了防止所述第一轨道12在地砖铺贴过程中发生位移,所述第一轨道12上还开设有供定位杆(图未示)穿置的定位孔122,通过将定位杆插入定位孔22及第一轨道12下方的待铺贴工作面11即可对第一轨道12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条第一轨道12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角钢,所述两个角钢的立面朝上,角钢的水平面位于所述两条第一轨道12的相对内侧,所述两个角钢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123固定,所述两个角钢之间固定有第二连接板124,所述第二连接板124上开设有所述定位孔122;优选地,所述两条第一轨道12之间设置有加劲杆125,以保证每条第一轨道12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所述限位框14为矩形框体;所述限位框14上固定有第一连接杆144,结合图12、图13所示,所述行走车体13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44固定的第二连接杆137,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144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37可拆卸固定;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杆14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3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且所述第一连接杆144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137上设有供所述螺栓连接的多个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行走车体13的前端固定有连接板138,所述第二连接杆137与所述连接板138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杆137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连接板138上;具体地,所述连接板138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37上分别开设有轴孔(图未示),所述连接板138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37之间通过轴杆(图未示)穿置所述轴孔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138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37的长度方向上还分别开设有销孔(图未示),与所述轴孔相比,所述销孔靠近所述出料斗15,所述连接板138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37之间通过销杆穿置所述销孔固定。当需要调节所述出料斗15的高度时,令所述轴杆穿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37上的两个轴孔,所述第二连接杆137可以所述轴杆为轴相对转动,在所述第二连接杆137转动至所述销孔的上方位置时,将销杆插入所述连接板138上的销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137定位于所述销杆上,此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37连接的限位框14及与所述限位框14固定的出料斗15会向上抬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为了防止所述出料斗15及出料斗15内胶体的重量过大,导致行走车体13侧翻,所述限位框14的前侧、后侧分别设有沿地砖铺贴方向行走的支撑轮141,所述支撑轮141的设置能够使得所述出料斗14支撑于所述待铺贴工作面11上;具体地,所述支撑轮141为圆形钢片,圆形钢片的厚度较薄,能够防止所述支撑轮141在待铺贴工作面11上的砂浆压出较宽的轮印,导致砂浆在待铺贴工作面11上不均匀,影响地砖铺贴质量;所述支撑轮141的中部设有供连接轴142穿置的第一穿孔,所述连接轴142的两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限位框14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143,所述连接杆143的第一端与所述限位框14固定,所述连接杆143的第二端内凹形成容置所述支撑轮141的上部的容置槽,界定形成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轴142穿置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一穿孔平齐以供所述连接轴142穿置,优选地,所述连接轴142为螺杆或螺栓,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螺接有螺母或所述螺栓的一端螺接有螺母以将所述支撑轮141与连接于所述连接轴142的第二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出料斗15呈倒棱台状,结合图8、图10所示,两端的所述出料孔151之间的距离与地砖的长度相适应,以保证地砖的长度方向上均匀涂布有胶体。优选地,所述出料斗15的底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出料斗15的顶部宽度以便于进料。

在行走车体13停止前进时,由于出料斗15的底部未设置堵胶结构,导致胶体持续排出堆积在砂浆表面,涂胶不均匀;为了便捷地控制出料斗15内胶体的流出与否,如图9所示,所述出料斗15的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处设有兜设于所述底部开口下方的接料斗152,所述接料斗152的底壁上设有所述出料孔151,所述接料斗15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出料斗15的底部开口两端铰接,所述接料斗152转动时具有所述出料孔151与所述底部开口连通的第一状态及所述接料斗152封闭所述底部开口的第二状态。优选地,所述接料斗152的底板为弧形板,能够方便地相对所述出料斗15的底部开口转动;当需要胶体流出时,转动所述接料斗152,使得出料孔151与所述接料斗15的底部开口连通,不需要胶体流出时,转动所述接料斗152至所述接料斗152封闭所述出料孔151。

由于接料斗152位于出料斗15的底部,不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出料斗15内胶体的流出与否,为了提高施工的便捷性,如图7所示,所述接料斗152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有摇杆153,指所述接料斗152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所述摇杆153的一端向上延伸远离所述接料斗152,所述摇杆153远离所述接料斗152的端部之间通过连杆154连接;优选地,所述出料斗15的宽度方向的侧壁与所述限位框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摇杆153分别穿置于所述出料斗15的宽度方向的侧壁与所述限位框之间的空余空间并向远离所述接料斗152的方向延伸;转动所述连杆154,所述接料斗152相对所述出料斗15的底部开口转动以遮挡所述底部开口或所述出料孔151与所述底部开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料斗152在转动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后即可依靠所述出料斗15及所述接料斗152自身的重力定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出料斗15的前侧与所述限位框14之间具有空余空间,所述刮板16固定于所述空余空间内。具体地,所述刮板16与所述限位框14上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刮板16上开设有供所述紧固螺栓穿置的竖向调节槽163,所述限位框14上开设有供所述紧固螺栓穿置的固定孔;通过调节所述竖向调节槽163与所述固定孔的相对位置,然后采用紧固螺栓与螺母紧固,实现刮板16高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砂浆厚度。

本实用新型整平、涂胶一体的地砖铺贴机构在进行第一排的砂浆整平及涂胶时采用两条第一轨道12;由于相邻两排地砖之间的间隙较小,几乎可以忽略,在进行第二排的砂浆整平时,如果采用两条第一轨道12同时工作,则会出现相邻两排地砖之间的距离为一条第一轨道12的宽度,导致相邻两排地砖之间的间隙较大,无法满足常规地砖铺贴的质量要求,所以在进行第二排及后续排的地砖的整平、涂胶时,取消远离所述行走车体13的第一轨道12,仅使用一条靠近所述行走车体13的第一轨道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延伸板161的背面连接有转接板164,所述转接板164包括与所述延伸板161固定的竖向板体及与所述行走轮162的螺杆螺接的横向板体,所述行走轮162转动于所述横向板体的下方,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呈l形连接。在进行第一排地砖的铺贴过程中,所述行走轮162架设于远离所述行走车体13的第一轨道12上;在进行除第一排以外的地砖的整平和涂胶过程中,调节所述行走轮162的高度,使得所述行走轮162的高度与所述行走轮162行走于已铺贴完成的地砖上以支撑所述出料斗15远离所述行走车体13的一侧,防止所述出料斗15的两侧的重力失衡,出现歪斜。优选地,所述竖向板体与所述延伸板161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调,所述竖向板体与所述延伸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所述延伸板161或所述竖向板体上设有竖向调节槽,通过调节所述转接板164与所述延伸板161的连接高度即可调节所述行走轮162的高度;优选地,所述行走轮162为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整平、涂胶一体的地砖铺贴机构在使用结束后,由于第一轨道12占用待铺贴工作面11的空间,地砖系统的边缘剩余至少一条第一轨道12的宽度,对于剩余的待铺贴工作面11采用人工手动进行整平、涂胶铺贴。由于在进行地砖整平的同时进行涂胶,省略了涂胶的时间,由于待铺贴工作面11大面积采用本实用新型整平、涂胶一体的地砖铺贴机构,能够显著提高整平、涂胶的施工效率。

优选地,为了防止砂浆从所述刮板16的一侧溢出,所述延伸板161的前侧固定有高度可调的挡砂胶条165,所述延伸板165所述延伸板上开设有供螺栓穿置的竖向调节槽,所述挡砂胶条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栓穿置的紧固孔,所述挡砂胶条165与所述延伸板161通过所述螺栓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挡砂胶条165呈弧形,所述挡砂胶条165的凹面朝向所述待铺贴工作面。

优选地,所述刮板16的背面固定有用于与已铺贴地砖弹性接触的弹性伸缩组件166,所述弹性伸缩组件166沿所述刮板16的长度方向伸缩,所述弹性伸缩挡板组件166在不受力状态时,所述弹性伸缩挡板组件166的板面伸出所述刮板16的侧缘,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弹性伸缩挡板组件166的板面与与所述刮板16第一侧的已铺贴地砖相贴,能够在地砖铺贴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刮板16与砂浆、地砖产生剐蹭。

如图11所示,所述弹性伸缩挡板组件166包括与所述刮板6的背面固定的安装壳体1661、固定于所述安装壳体1661内的弹簧1662、与所述弹簧1662的端部同轴固定的驱动杆1663及与所述驱动杆1663的末端固定的挡板1664。

优选地,所述刮板16的长度方向的第二侧设有用于支撑于靠近所述行走车体13的一侧的第一轨道12上的支撑板体167;所述支撑板体167上开设有供螺栓穿置横向调节槽1671,所述刮板16上对应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支撑板体167与所述刮板16通过螺栓连接紧固,通过所述横向调节槽1671调节所述支撑板体167的伸出长度,使得在刮板16的长度在小于待铺贴工作面的宽度时,仍能够架设于两条第一轨道12上,且支撑板体167与第一轨道12相接也能够起到刮板16的作用;在进行第二排及之后的地砖铺贴过程中刮板16能够适应于各排待铺贴操作面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刮板16的长度等于地砖的宽度;所述支撑板体167的设置能够对所述出料斗14靠近所述行走车体13的一侧进行支撑,提高地砖铺贴机构的稳定性。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整平、涂胶一体的地砖铺贴机构,以下说明其铺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所述可吊运地砖的地砖铺贴机构,并将地砖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将所述可吊运地砖的地砖铺贴机构移动至第一排地砖的待铺贴工作面上;

s2:在所述第一排地砖的待铺贴工作面上进行砂浆铺设步骤;

s3:在出料斗内加入供连接地砖与所述砂浆的胶体;

s4:启动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带动刮板在砂浆表面进行刮抹整平步骤,同时,出料斗内的胶体从出料孔流出到所述砂浆表面并随行走小车的行走在整平的砂浆表面进行涂胶步骤;

s5:关闭行走小车,在已整平、涂胶的第一排地砖的待铺贴工作面上进行地砖铺贴;具体地,调节定位钩杆的长度与地砖的板边相适应,将吸盘与抵靠于第一支架上的地砖吸附连接,操控遥控器控制卷扬机收放以调节地砖的起吊的高度,拉动地砖,所述悬挑臂相对基座转动至待铺贴位置上方,根据地砖的位置,调节起吊高度直至地砖下放到被刮抹的胶体材料表面;

s7:重复进行砂浆铺设、刮抹整平、涂胶及地砖铺贴步骤直至第一排地砖铺贴完成;

s8:平行移动所述固定有出料斗和刮板的行走小车及靠近所述行走小车的轨道至下一排地砖的铺贴位置上;

调节万向轮的高度,使得刮板的长度方向的第一侧通过所述万向轮支撑在相邻的已铺贴的地砖上;

s10:重复进行砂浆铺设步骤、刮抹整平步骤、涂胶步骤、地砖铺贴步骤直至该排地砖铺贴完成;

s11:重复步骤s8至s10,直至所有地砖铺贴完成。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