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施工用浇筑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4439发布日期:2020-10-23 12:3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建施工用浇筑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建施工用浇筑平台。



背景技术:

混凝土浇筑是将拌制好的混凝土均匀铺设在搭设好的钢筋骨架上。在房建施工的混凝土浇筑时,工作人员会直接踩踏在搭设好的楼板钢筋骨架上,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楼板钢筋骨架出现变形移位等问题,使浇筑后的楼层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房建施工用浇筑平台,其带动施工人员在搭设好的钢筋骨架上方移动,使施工人员进行浇筑工作时不会踩踏在钢筋骨架上,降低了钢筋骨架出现变形的现象,保证了浇筑后的楼层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房建施工用浇筑平台,包括两个基座、两个立柱、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工作平台;

两个所述基座分别安装在未浇筑楼层的两端,两个所述立柱与两个基座一一对应,所述立柱位于基座的上方,所述立柱与基座之间设置有移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进行浇筑时,施工人员站立在工作平台上移动,同时工作平台又能在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向另一个反向移动,从而实现对楼层浇筑的功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会踩踏在搭设好的钢筋骨架上,降低了钢筋骨架出现弯曲的现象,保证了浇筑后楼层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导轨、固设在立柱底端的安装板、固设在安装板上的连接板、两个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的转动轴、设置在安装板上的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电机与两个转动轴之间的联动机构;

两个所述转动轴间隔设置,所述转动轴上固设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位于导轨上滚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通过联动机构带动两个转动轴同步同向转动,转动轴带动移动轮转动,使移动轮在导轨上滚动,从而带动立柱沿导轨移动,两个移动机构同时带动两个立柱移动,使工作平台在两个立柱的带动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轨的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型的导轨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并且加工简单方便,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移动轮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导轨顶面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移动轮通过凹槽在导轨上滚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可限制移动轮在导轨上的轴向移动,保证了移动机构运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两个从动齿轮、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的连接轴、固设在连接轴上的连接齿轮、固设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

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与两个转动轴一一对应,所述从动齿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位于两个转动轴之间,所述连接齿轮位于两个从动齿轮之间且与两者同时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与连接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通过连接齿轮将动力传递到两个从动齿轮上,由于连接齿轮位于两个从动齿轮之间,所以两个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带动两个转动轴转动,使移动轮在导轨上滚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的内部中空,所述驱动电机位于立柱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驱动电机不会裸露在外部,对驱动电机起到保护作用,放置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溅射到驱动电击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平台顶面设置有防护围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围栏对工作平台上的施工人员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浇筑平台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平台底面固设有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可增加工作平台的强度,使工作平台的悬空部位不容易受重力而弯曲。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强板与工作平台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可增加加强板与工作平台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对工作平台增加支撑位置,使工作平台能承受更多的负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搭设好的钢筋骨架上方设置有工作平台,施工人员站立在工作平台上进行浇筑工作,不会踩踏在搭设好的钢筋骨架上,降低了钢筋骨架弯曲变形的现象,保证了浇筑后楼层的结构强度;

2.通过移动轮在导轨上滚动带动工作平台移动,使工作平台移动时较为平稳,并且导轨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使导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结构简单稳定,成本低;

3.工作平台的下方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增加工作平台的强度,使工作平台的悬空部分不容易受压力而弯曲,并且加强板与工作平台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对工作平台增加支撑位置,增大工作平台的承受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浇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表示工作平台与加强板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移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基座;11、安装槽;2、立柱;3、工作平台;31、加强板;32、加强筋;33、防护围栏;4、移动机构;41、导轨;42、安装板;43、连接板;44、转动轴;45、移动轮;46、驱动电机;47、联动组件;471、从动齿轮;472、连接轴;473、连接齿轮;474、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房建施工用浇筑平台,包括两个安装在未浇筑楼层上的基座1,基座1沿楼层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基座1呈长方体设置,两个基座1分别位于楼层宽度方向的两端。基座1的上方设置有立柱2,即立柱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柱2与两个基座1一一对应。两个立柱2之间设置有工作平台3,工作平台3沿楼层的宽度方向设置,工作平台3沿楼层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顶面固定连接。立柱2与基座1之间设置有移动机构4,移动机构4可带动立柱2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移动。

施工人员对楼层进行浇筑时,施工人员站立在工作平台3上进行浇筑工作,施工人员可在工作平台3沿楼层的宽度方向移动,两个移动机构4同时运作,带动两个立柱2和工作平台3沿楼层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将混凝土均匀的铺设在楼层上。

参照图3,工作平台3底面固设加强板31,加强板31沿楼层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加强板31与工作平台3垂直,加强板31沿楼层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的侧面固定连接,加强板31可增加工作平台3的抗弯强度,增加工作平台3的负重,使工作平台3的中间悬空部位不容易受重而弯曲。加强板31与工作平台3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32,加强筋32可增加加强板31与工作平台3之间的连接强度。工作平台3的顶面固设有防护围栏33,防护围栏33均匀设置在工作平台3的四周,防护围栏33对施工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参照图2和图3,移动机构4包括两个固设在基座1上的导轨41,导轨41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导轨41的横截面呈工字型设置,基座1的顶面上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导轨41位于安装槽11内,且两个导轨41沿基座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导轨41的顶面高于基座1的顶面。

参照图4,立柱2的底端固设有安装板42,安装板42与基座1平行,且安装板42沿基座1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有连接板43,即连接板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轨41位于两个连接板43之间。两个连接板43之间设置有两个转动轴44,转动轴44沿基座1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转动轴44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转动轴44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43转动连接。

参照图4,转动轴44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移动轮45,移动轮45的轴线与转动轴44的轴线重合。每一个转动轴44上的两个移动轮45和两个导轨41一一对应,移动轮45上开设有与导轨41顶面相适配的凹槽,移动轮45通过凹槽抵接在导轨41的顶面并在导轨41的顶面上滚动。立柱2的内部中空,安装板42将立柱2的底端开口封闭,立柱2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46,驱动电机46安装在安装板42上,且驱动电机46与两个转动轴44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47,联动组件47使驱动电机46带动两个转动轴44同向转动。

参照图4,联动组件47包括两个从动齿轮471,两个从动齿轮471与两个转动轴44一一对应,从动齿轮471固设在转动轴44上,且从动齿轮471位于两个移动轮45之间。联动组件47还包括连接轴472,连接轴472位于两个转动轴44之间,且连接轴472的轴线与转动轴44的轴线平行,连接轴47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43转动连接。连接轴472上固设有连接齿轮473,连接齿轮473位于两个从动齿轮471之间,且连接齿轮473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471啮合,驱动电机46的输出轴上固设有驱动齿轮474,驱动齿轮474贯穿安装板42与连接齿轮473啮合。

驱动电机46带动驱动齿轮474转动,驱动齿轮474通过连接齿轮473带动两侧的从动齿轮471转动,且两个从动齿轮471的转动方向相同,从动齿轮471带动转动轴44转动,转动轴44带动移动轮45转动,使移动轮45在导轨41上滚动,从进而带动立柱2沿导轨41的方向运动,实现工作平台3的移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浇筑平台,使施工人员在进行浇筑工作时,不直接踩踏在搭建好的钢筋骨架上,减少了钢筋骨架变形的现象,保证了浇筑后的楼层结构强度,并减少了施工人员浇筑时需要移动的范围,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