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雨水口的临时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2307发布日期:2021-03-09 15:3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屋面雨水口的临时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面雨水口的临时防护装置,属于管道封堵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屋面雨水口的雨水篦子安装一般在土建防水层、保温层、保护层施工后进行,这就导致雨水口施工后、雨水篦子安装前会有屋面杂物或混凝土进入雨水管导致管道堵塞。常规方法封堵后会导致屋面不能及时排水,排水与防杂物不能兼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屋面雨水口的临时防护装置,安装简单,拆卸方便。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屋面雨水口的临时防护装置,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为圆板状的弹性橡胶结构,所述盖板的下侧设置有螺纹状的卡接端,所述卡接端外侧的盖板下侧设置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能匹配的卡入伸出地面的管道端口内,所述盖板的上侧设置有旋拧端,所述旋拧端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卡接端和旋拧端均与盖板一体成型,且所述旋拧端竖直设置在盖板上,所述旋拧端的外侧圆周阵列分布有多个凸起的凸棱柱,所述凸棱柱的高度与旋拧端的高度相同,所述凸棱柱的顶端外侧设置有承口,所述凸棱柱和旋拧端的顶端设置有盖帽,所述盖帽能匹配的套装在凸棱柱的承口和旋拧端上,且所述盖帽的外侧与凸棱柱的外侧齐平。
5.所述卡接端为两个独立的弧形卡脚,对称设置在盖板的下侧。
6.所述旋拧端为空心的圆柱壳状结构,所述旋拧端的侧壁上环形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通过设置在盖板中部的通孔与盖板下侧连通。
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板的下侧设置卡接端,匹配的拧入管道端口内,在盖板的上侧设置旋拧端并在旋拧端的外侧设置凸棱柱,方便对盖板进行施力,而且在盖板上设置通孔,进一步将盖板稳定的固定在管道端口内,在卡接端外侧的盖板下侧设置凹槽,匹配的卡入管道端口壁内,进一步的加强连接以及密封端口,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中:1为盖板、2为卡接端、3为旋拧端、4为凸棱柱、5为盖帽、6为凹槽、7为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屋面雨水口的临时防护装置,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为圆板状的弹性橡胶结构,所述盖板1的下侧设置有螺纹状的卡接端2,所述卡接端2外侧的盖板
1下侧设置有环形的凹槽6,所述凹槽6能匹配的卡入伸出地面的管道端口内,所述盖板1的上侧设置有旋拧端3,所述旋拧端3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卡接端2和旋拧端3均与盖板1一体成型,且所述旋拧端3竖直设置在盖板1上,所述旋拧端3的外侧圆周阵列分布有多个凸起的凸棱柱4,所述凸棱柱4的高度与旋拧端3的高度相同,所述凸棱柱4的顶端外侧设置有承口,所述凸棱柱4和旋拧端3的顶端设置有盖帽5,所述盖帽5能匹配的套装在凸棱柱4的承口和旋拧端3上,且所述盖帽5的外侧与凸棱柱4的外侧齐平。
12.所述卡接端2为两个独立的弧形卡脚,对称设置在盖板1的下侧。
13.所述旋拧端3为空心的圆柱壳状结构,所述旋拧端3的侧壁上环形设置有多个透水孔7,所述透水孔7通过设置在盖板1中部的通孔与盖板1下侧连通。
14.本实用新型在旋拧端3的外侧环形设置有多个竖直的凹槽。所述凸棱柱4匹配的插入该凹槽内。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板的下侧设置卡接端,匹配的拧入管道端口内,在盖板的上侧设置旋拧端并在旋拧端的外侧设置凸棱柱,方便对盖板进行施力,而且在盖板上设置通孔,进一步将盖板稳定的固定在管道端口内,在卡接端外侧的盖板下侧设置凹槽,匹配的卡入管道端口壁内,进一步的加强连接以及密封端口,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拆装方便。
1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