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用桁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9860发布日期:2020-07-17 15:52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用桁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屋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用桁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工业厂房、物流仓储、公共建筑体育馆、商务会所、高铁站台、地铁站台等大型的建筑中,屋顶常采用管桁架钢结构,钢桁架在钢结构中应用很广,例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盖和吊车吊车桁架、海洋采油平台中,常用钢桁架作为承重结构的主要构件。现有的各种建筑的屋面结构通常存在屋面结构受力不均、屋面整体性较差的缺陷,且钢桁架屋面的构造较为复杂,制造时间较长。

因此,现如今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屋面用桁架结构,解决现有屋面结构受力不均、屋面整体性较差,钢桁架屋面制造时间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屋面用桁架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钢桁架屋面的支撑结构受力均匀、整体性好,制造简单,节省时间,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屋面用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均包括前支撑桁架和与所述前支撑桁架连接的后支撑桁架,所述前支撑桁架包括前上弦钢管和与前上弦钢管呈平行布设的前下弦钢管,以及多个设置在前上弦钢管和前下弦钢管之间的前腹钢管;所述后支撑桁架包括后上弦钢管和与后上弦钢管呈平行布设的后下弦钢管,以及多个设置在后上弦钢管和后下弦钢管之间的后腹钢管;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前支撑桁架之间的前连接杆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后支撑桁架之间的后连接杆,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顶部的顶部连接杆。

上述的一种屋面用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桁架与所述后支撑桁架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上述的一种屋面用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桁架的前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的前支撑桁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桁架的前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的前支撑桁架平行布设;所述第一支撑桁架的后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的后支撑桁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桁架的后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的后支撑桁架平行布设。

上述的一种屋面用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弦钢管的顶端与后上弦钢管后上弦钢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前下弦钢管的顶端与后下弦钢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前上弦钢管的长度大于前下弦钢管的长度,所述后上弦钢管的长度大于后下弦钢管的长度,所述前下弦钢管的顶端与后下弦钢管的顶端连接处焊接有前延长管和后延长管,所述前延长管和后延长管之间设置有延长加固管。

上述的一种屋面用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前连接杆沿所述前支撑桁架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后连接杆沿所述后支撑桁架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

上述的一种屋面用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弦钢管和前下弦钢管的底部均安装有第一抗剪键,所述后上弦钢管和后下弦钢管的底部均安装有第二抗剪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将第一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作为屋面桁架结构的主结构使用,第一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均由前支撑桁架和与前支撑桁架连接的后支撑桁架拼装而成,前支撑桁架和后支撑桁架由上弦钢管、下弦钢管和多个腹钢管焊接而成,前支撑桁架结构和后支撑桁架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且制造简单,安装方便,节省时间。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支撑桁架的顶部和第二支撑桁架的顶部安装顶部连接杆,在第一支撑桁架的前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的前支撑桁架之间安装多个前连接杆,在第一支撑桁架的后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的后支撑桁架之间安装多个后连接杆,多个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均匀布设在第一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之间,将第一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连接为整体,整体性好,且受力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钢桁架屋面的支撑结构受力均匀、整体性好,制造简单,节省时间,实用性强。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支撑桁架;2—第二支撑桁架;3-1—前上弦钢管;

3-2—前下弦钢管;3-3—前腹钢管;3-4—前延长管;

3-5—延长加固管;4-1—后上弦钢管;4-2—后下弦钢管;

4-3—后腹钢管;4-4—后延长管;5—前连接杆;

6—后连接杆;7—第一抗剪键;8—第二抗剪键;

9—顶部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撑桁架1和第二支撑桁架2,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桁架1和第二支撑桁架2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桁架1和第二支撑桁架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桁架1和第二支撑桁架2均包括前支撑桁架和与所述前支撑桁架连接的后支撑桁架,所述前支撑桁架包括前上弦钢管3-1和与前上弦钢管3-1呈平行布设的前下弦钢管3-2,以及多个设置在前上弦钢管3-1和前下弦钢管3-2之间的前腹钢管3-3;所述后支撑桁架4包括后上弦钢管4-1和与后上弦钢管4-1呈平行布设的后下弦钢管4-2,以及多个设置在后上弦钢管4-1和后下弦钢管4-2之间的后腹钢管4-3;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前支撑桁架之间的前连接杆5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后支撑桁架之间的后连接杆6,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撑桁架1和第二支撑桁架2顶部的顶部连接杆9。

本实施例中,前支撑桁架由前上弦钢管3-1、前下弦钢管3-2和前腹钢管3-3组成,后支撑桁架由后上弦钢管4-1、后下弦钢管4-2和后腹钢管4-3组成,增强了前支撑桁架和后支撑桁架的刚度,且不易发生变形,安装方便、抗剪能力强。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桁架1的顶部和第二支撑桁架2的顶部安装顶部连接杆9,在第一支撑桁架1的前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2的前支撑桁架之间安装多个前连接杆5,在第一支撑桁架1的后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2的后支撑桁架之间安装多个后连接杆6,多个前连接杆5和多个后连接杆6均匀布设在第一支撑桁架1和第二支撑桁架2之间,将第一支撑桁架1和第二支撑桁架2连接为整体,整体性好,且受力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撑桁架与所述后支撑桁架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撑桁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后支撑桁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桁架1的前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2的前支撑桁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桁架1的前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2的前支撑桁架平行布设;所述第一支撑桁架1的后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2的后支撑桁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桁架1的后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2的后支撑桁架平行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上弦钢管3-1的顶端与后上弦钢管后上弦钢管4-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前下弦钢管3-2的顶端与后下弦钢管4-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前上弦钢管3-1的长度大于前下弦钢管3-2的长度,所述后上弦钢管4-1的长度大于后下弦钢管4-2的长度,所述前下弦钢管3-2的顶端与后下弦钢管4-2的顶端连接处焊接有前延长管3-4和后延长管4-4,所述前延长管3-4和后延长管4-4之间设置有延长加固管3-5。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前延长管3-4与前下弦钢管3-2位于同一直线上,后延长管4-4与后下弦钢管4-2位于同一直线上,延长加固管3-5的两端分别与前上弦钢管3-1和后上弦钢管4-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连接杆5和后连接杆6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前连接杆5沿所述前支撑桁架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后连接杆6沿所述后支撑桁架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

本实施例中,实际安装时,顶部连接杆9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桁架1的前上弦钢管3-1和后上弦钢管4-1的连接端连接,顶部连接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桁架2的前上弦钢管3-1和后上弦钢管4-1的连接端连接;多个前连接杆5和多个后连接杆6均与顶部连接杆9平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上弦钢管3-1和前下弦钢管3-2的底部均安装有第一抗剪键7,所述后上弦钢管4-1和后下弦钢管4-2的底部均安装有第二抗剪键8。

本实施例中,实际安装时,地面上设置有多个供第一抗剪键7和第二抗剪键8安装的抗剪槽。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首先,在前上弦钢管3-1和前下弦钢管3-2之间安装多个前腹钢管3-3,加工成第一支撑桁架1的前支撑桁架,在后上弦钢管4-1和后下弦钢管4-2之间安装多个后腹钢管4-3,加工成第一支撑桁架1的后支撑桁架,将后支撑桁架中后下弦钢管4-2的顶端与前支撑桁架中前下弦钢管3-2的顶端固定连接,将后支撑桁架中后上弦钢管4-1的顶端与前支撑桁架中前上弦钢管3-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前下弦钢管3-2的顶端与后下弦钢管4-2的顶端连接处焊接前延长管3-4和后延长管4-4,使前延长管3-4与前下弦钢管3-2位于同一直线上,后延长管4-4与后下弦钢管4-2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在前延长管3-4和后延长管4-4之间焊接延长加固管3-5,延长加固管3-5的一端与前上弦钢管3-1焊接,延长加固管3-5的另一端与后上弦钢管4-1焊接,完成第一支撑桁架1的加工制作,重复上述步骤,完成第二支撑桁架2的加工制作;其次,将第一支撑桁架1、第二支撑桁架2的第一抗剪键7和第二抗剪键8安装在抗剪槽内;最后,在第一支撑桁架1的顶部和第二支撑桁架2的顶部焊接顶部连接杆9,顶部连接杆9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桁架1中前上弦钢管3-1和后上弦钢管4-1的连接端连接,顶部连接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桁架2中前上弦钢管3-1和后上弦钢管4-1的连接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桁架1的前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2的前支撑桁架之间焊接多个前连接杆5,多个前连接杆5沿前支撑桁架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在第一支撑桁架1的后支撑桁架和第二支撑桁架2的后支撑桁架之间焊接多个后连接杆6,多个后连接杆6沿后支撑桁架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使第一支撑桁架1和第二支撑桁架2连接为整体,增强了屋面桁架结构的整体性,使整个屋面桁架结构受力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