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9691发布日期:2021-04-16 13:3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结构。


背景技术:

2.防渗墙是一种地下连续墙,是一种在地面施工、用特种的挖槽机械,在泥浆或称稳定液、触变泥浆、安定液护壁的情况下,通过造孔或槽,再回填墙体材料,逐段建造,最终在地下形成具有一定防渗能力的连续墙体,混凝土防渗墙是在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坝(堰)坝体中以泥浆固壁连续造孔,在泥浆下浇筑混凝土或回填其它防渗材料筑成的,起防渗作用的地下连续墙。
3.现有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结构在使用时,顶部多是利用各个构件之间的间隙对浇筑管进行夹持固定,或是手持浇筑管进行辅助固定,给使用者造成极大困扰,且一般的固定机构功能较为单一,且极其不便在浇筑结构表面移动,给使用者造成极大困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结构在使用时,不便对浇筑管进行辅助固定,同时一般的固定机构稳定性较差,不便在浇筑结构表面移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结构,包括浇筑底板,还包括辅助机构,所述浇筑底板的顶部等距插设固定有多个插设连接筋,且所述插设连接筋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承重固定筋,其中多个所述承重固定筋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且所述承重固定筋的顶部通过辅助机构固定有浇筑管,其中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承重支架,所述承重支架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第一调节支架,且所述第一调节支架的顶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剖面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浇筑管的外侧贴合,所述承重支架的顶部对应远离第一调节支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支架,其中所述第二调节支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剖面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一端与弧形固定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和弧形固定板对应远离转动连接的一端通过加固机构固定连接,
6.所述加固机构包括拆装扣板,且所述拆装扣板上对应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滑动导杆,且所述滑动导杆贯穿第二支撑板的侧壁与固定卡块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滑动导杆的外侧套装设置有张力弹簧,其中所述弧形固定板上对应靠近加固机构的一侧开设有供固定卡块插设的固定孔。
7.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固定板上对应靠近加固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锁紧机构,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弧形固定板外侧的限位插板,其中所述限位插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缩弹簧,所述收缩弹簧上对应远离限位插板的一侧与弧形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供限位插板滑动插设的限位孔。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支架包括一个外筒、一个套设在外筒内的调节筒和一个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通过螺纹旋合贯穿外筒侧壁,并与调节筒的一侧紧密贴合,且所述调节筒与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支架和第二调节支架为相同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卡块的外侧固定开设有凸型防脱卡块,且所述固定卡块和第二支撑板通过凸型防脱卡块滑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张力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卡块固定连接,所述张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插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卡块,且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内侧开设有供限位卡块滑动的限位滑道。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通过设计安装在承重固定筋顶部的辅助机构,实现了对浇筑管的夹持固定,且承重支架底部的坡面设计,便捷了对浇筑管的拖动移动,且通过设计添加在辅助机构顶部的加固机构,保证了浇筑管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浇筑结构的稳定性。
15.2、通过设计添加在承重支架上的第一调节支架和第二调节支架,实现了对夹持部分高度的自由调节,极大的保证了辅助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16.3、利用设计添加在弧形固定板和第二支撑板连接位置处的限位插板,并在收缩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增加了第二支撑板和弧形固定板固定的稳定性,避免了第二支撑板和弧形固定板因固定卡块松动而脱落的情况,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板和弧形固定板侧视图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承重支架;2、浇筑底板;3、插设连接筋;4、固定件;5、承重固定筋;6、第一调节支架;7、第一支撑板;8、浇筑管;9、第二调节支架;10、第二支撑板;11、弧形固定板;12、拆装扣板;13、固定卡块;14、滑动导杆;15、张力弹簧;16、限位插板;17、收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参照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结构,包括浇筑底板2,还包括辅助机构,浇筑底板2的顶部等距插设固定有多个插设连接筋3,且插设连接筋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承重固定筋5,其中多个承重固定筋5通过固定件4固定连接,且承重固定筋5的顶部通过辅助机构固定有浇筑管8,通过设计安装在承重固定筋5顶部的辅助机构,实现了对浇筑管8的夹持固定,且承重支架1底部的坡面设计,便捷了对浇筑管8的拖动移动,且通过设计添加在辅助机构顶部的加固机构,保证了浇筑管8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浇筑结构的稳定性,其中辅助机构包括承重支架1,承重支架1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第一调节支架6,且第一调节支架6的顶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7,其中第一支撑板7的剖面为弧形结构,且第一支撑板7与浇筑管8的外侧贴合,承重支架1的顶部对应远离第一调节支架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调节支架9,其中第二调节支架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0,其中第二支撑板10的剖面为弧形结构,且第二支撑板10的顶部一端与弧形固定板11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板10和弧形固定板11对应远离转动连接的一端通过加固机构固定连接,加固机构包括拆装扣板12,且拆装扣板12上对应靠近第二支撑板10的一侧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滑动导杆14,且滑动导杆14贯穿第二支撑板10的侧壁与固定卡块13固定连接,其中滑动导杆14的外侧套装设置有张力弹簧15,其中弧形固定板11上对应靠近加固机构的一侧开设有供固定卡块13插设的固定孔,通过设计添加在承重支架1上的第一调节支架6和第二调节支架9,实现了对夹持部分高度的自由调节,极大的保证了辅助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26.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弧形固定板11上对应靠近加固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锁紧机构,其中锁紧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弧形固定板11外侧的限位插板16,其中限位插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缩弹簧17,收缩弹簧17上对应远离限位插板16的一侧与弧形固定板1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二支撑板10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供限位插板16滑动插设的限位孔,利用设计添加在弧形固定板11和第二支撑板10连接位置处的限位插板16,并在收缩弹簧17的拉力作用下,增加了第二支撑板10和弧形固定板11固定的稳定性,避免了第二支撑板10和弧形固定板11因固定卡块13松动而脱落的情况,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27.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支架6包括一个外筒、一个套设在外筒内的调节筒和一个锁紧螺杆,锁紧螺杆通过螺纹旋合贯穿外筒侧壁,并与调节筒的一侧紧密贴合,且调节筒与第一支撑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支架6和第二调节支架9为相同结构,固定卡块13的外侧固定开设有凸型防脱卡块,且固定卡块13和第二支撑板10通过凸型防脱卡块滑动连接。
28.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张力弹簧15的一端与固定卡块13固定连接,张力弹簧15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0的内壁固定连接,限位插板1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卡块,且弧形固定板11的内侧开设有供限位卡块滑动的限位滑道。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此类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结构在需要对浇筑管8进行夹持固定时,将承重支架1放置在承重固定筋5的顶部,可通过金属丝进行辅助加固,或是直接放置在承重固定筋5的顶部,将浇筑管8的外侧放置在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10的顶部,转动弧形固定板11翻折将对浇筑管8进行覆盖夹持,同时将第二支撑板10上的拆装扣板12往远离第二支撑板10的方向拉动,在拆装扣板12的带动下,使得固定卡块13收纳进第二支撑板10的内壁,此时将弧形固定板11上的固定孔移动到与固定卡块13的重合位置
处,并将限位插板16沿着弧形固定板11上的限位滑道滑动,使得收缩弹簧17处于扩张状态,直至限位插板16与限位孔重合,先松开限位插板16,在收缩弹簧17的拉力作用下,使得限位插板16与限位孔重合,再松开拆装扣板12,在张力弹簧15的张力作用下,即可使得固定卡块13插设在固定孔内,实现对第二支撑板10和弧形固定板11的固定,同理实现对浇筑管8的辅助夹持固定。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