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模板的抗上浮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9712发布日期:2021-02-09 17:2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形模板的抗上浮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模板稳定加固的辅助结构,尤指一种异形模板的抗上浮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为了满足防洪、排涝、灌溉等要求,我国沿海地区兴建的泵站越来越多,其中大型泵站以其良好的水力性能、较小的开挖深度、机组受力均匀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泵站机组系统主要由流道、水泵、电机、油箱等组成,其中流道是泵站的重要部位,对泵站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道分为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通过进水流道将进水池中的水平顺地引至水泵口,为水泵提供良好的进水流态,最后通过水泵后端的出水流道将水平缓地引流出去,因此,流道的制造对泵站的运行极为重要。但是,由于流道尺寸大、结构复杂且外观要求高,导致流道制造的难度大,从而使得施工进度慢,进而增加了流道制造的成本。
[0003]
为克服以上问题,现已采用可分解拼装结构作为流道模板结构,具体地说,该流道模板可分解拼装结构由不同形状的进、出水口且多段、多板块拼装组合形成异形通道,使其降低制造难度与成本,但是由于该构造的特殊性,使得流道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发生左右晃动,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上浮托力,导致整体流道模板结构不稳定,因此在流道模板固定工作上仍需要做较大的改进以避免模板上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一种水利工程模板稳定加固的辅助结构,尤指一种异形模板的抗上浮固定装置。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异形模板的抗上浮固定装置,抗上浮固定装置安装在异形模板上,异形模板整体为从方形进口方向向圆形出口方向逐渐变形收缩的流道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内模支架、模板底部锁紧装置与模板外侧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内模支架安装在异形模板内壁,并沿内壁从进口方向向出口方向安装;所述模板外侧固定装置安装在异形模板外侧,包括若干包围式紧箍结构,各包围式紧箍结构纵向间隔设置、围绕安装在异形模板的顶部与侧壁,并从底部固定设置在地表处;所述模板底部锁紧装置安装在异形模板内底部处,主要包括压紧管件、夹紧件与地埋式螺栓,压紧管件设置有若干组,每组压紧管件包括两并列连接的长条形圆形管道,且两圆形管道安装在异形模板内底板上,并通过夹紧件与地埋式螺栓从顶部往下固定两圆形管道的安装。
[0007]
优选地,所述内模支架包括若干间隔安装的圆环状龙骨骨架、方框状龙骨骨架与圆弧边框龙骨骨架,其中圆环状龙骨骨架安装在异形模板的出口段位置,方框状龙骨骨架安装在异形模板的进口段位置,圆弧边框龙骨骨架安装在异形模板的中段位置。
[0008]
优选地,所述模板底部锁紧装置的压紧管件设置有至少四组,均布排列设置在异形模板内底板上。
[0009]
优选地,所述的夹紧件设置有若干个,定距离安装在压紧管件上以分段固定压紧管件。
[0010]
优选地,所述夹紧件为块状结构,其一表面开设有两弧形槽口,两弧形槽口与两圆形管道表面形状匹配并贴合连接,另一表面设置为加强固定块,夹紧件中心处开设有匹配地埋式螺栓的贯通螺孔。
[0011]
优选地,所述地埋式螺栓顶部固定安装在夹紧件的螺孔处,底部贯穿异形模板的内底板并从根部埋入式固定在地表处。
[0012]
优选地,所述包围式紧箍结构包括紧箍钢件、定位钢筋与衔接件,其中紧箍钢件为围绕异形模板顶部与侧壁的折段式长条钢条,以从上往下包围式紧扣异形模板。
[0013]
优选地,所述的衔接件安装在紧箍钢件的两端末端处,衔接件成型为类椭圆环形状,上下部设置有分别连接紧箍钢件与定位钢筋的钢筋套筒,通过钢筋套筒衔接上方的紧箍钢件及下方的定位钢筋。
[0014]
优选地,所述的定位钢筋连接在衔接件底部的钢筋套筒上,且其根部埋入式固定在地表处。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针对泵站流道的异形模板设计抗上浮固定装置,通过抗上浮固定装置将异形模板固定在泵站内,可防止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异形流道模板发生左右晃动,亦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上浮托力,从而确保异形流道模板所处位置保持正确。
[0016]
本实用新型采用模板底部锁紧装置设置在异形模板内底板处,通过压紧管件压紧在底板与内模支架底部上,并由夹紧件与地埋式螺栓配合固定,当压紧管件设置在底板上时,由于压紧管件为长管状,可大跨度搭设在底板上,而夹紧件分段设置进一步锁紧压紧管件的连接,因而在模板底部锁紧装置各构件的配合下可大面积大力度地固定异形模板的底板。
[0017]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模板外侧固定装置从侧面套设异形模板使其加固定位,通过若干不同尺寸的紧箍钢件匹配包围异形模板,然后从底部通过衔接件与定位钢筋连接,且定位钢筋还可设置为预埋式安装,预埋安装后再与衔接件、紧箍钢件对接安装,从而使得二者对接连接更简易,并实现固定异形模板整体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面仰视图。
[0023]
附图标注说明:1-内模支架,2-模板底部锁紧装置,3-模板外侧固定装置,4-异形模板,11-圆环状龙骨骨架,12-方框状龙骨骨架,21-压紧管件,22-夹紧件,23-地埋式螺栓,31-紧箍钢件,32-定位钢筋,33-衔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一种异形模板的抗上浮固定装置,抗上浮固定装置安装在异形模板4上,异形模板4整体为从方形进口方向向圆形出口方向逐渐变形收缩的流道模板,由于异形流道模板的结构特殊性,需要抗上浮固定装置避免异形模板4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上浮托力,通过抗上浮固定装置用以固定异形模板4定位;所述的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内模支架1、模板底部锁紧装置2与模板外侧固定装置3;
[0026]
其中所述内模支架1安装在异形模板4内壁,并沿内壁从进口方向向出口方向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内模支架1包括若干间隔安装的圆环状龙骨骨架11、方框状龙骨骨架12与圆弧边框龙骨骨架,其中圆环状龙骨骨架11安装在异形模板4的出口段位置,方框状龙骨骨架12安装在异形模板4的进口段位置,圆弧边框龙骨骨架安装在异形模板4的中段位置,且各龙骨骨架根据异形模板4的内周轮廓进行调整;
[0027]
所述模板外侧固定装置3安装在异形模板4外侧,包括若干包围式紧箍结构,各包围式紧箍结构纵向间隔设置、围绕安装在异形模板4的顶部与侧壁,并从底部固定设置在地表处;进一步地,所述包围式紧箍结构包括紧箍钢件31、定位钢筋32与衔接件33,其中紧箍钢件31为围绕异形模板4顶部与侧壁的折段式长条钢条,以从上往下包围式紧扣异形模板4;所述的衔接件33安装在紧箍钢件31的两端末端处,衔接件33成型为类椭圆环形状,上下部设置有分别连接紧箍钢件31与定位钢筋32的钢筋套筒,通过钢筋套筒衔接上方的紧箍钢件31及下方的定位钢筋32;所述的定位钢筋32连接在衔接件33底部的钢筋套筒上,且其根部埋入式固定在地表处;采用的模板外侧固定装置3从侧面套设异形模板4使其加固定位,通过若干不同尺寸的紧箍钢件31匹配包围异形模板4,然后从底部通过衔接件33与定位钢筋32连接,且定位钢筋32还可设置为预埋式安装,预埋安装后再与衔接件33、紧箍钢件31对接安装,从而使得二者对接连接更简易,并实现固定异形模板4整体的功能;
[0028]
所述模板底部锁紧装置2安装在异形模板4内底部处,主要包括压紧管件21、夹紧件22与地埋式螺栓23,压紧管件21设置有若干组,每组压紧管件21包括两并列连接的长条形圆形管道,且两圆形管道安装在异形模板4内底板上,并通过夹紧件22与地埋式螺栓23从顶部往下固定两圆形管道的安装;进一步地,所述模板底部锁紧装置2的压紧管件21设置有至少四组,均布排列设置在异形模板4内底板上;所述的夹紧件22设置有若干个,定距离安装在压紧管件21上以分段固定压紧管件21;所述夹紧件22为块状结构,其一表面开设有两弧形槽口,两弧形槽口与两圆形管道表面形状匹配并贴合连接,另一表面设置为加强固定块,夹紧件22中心处开设有匹配地埋式螺栓23的贯通螺孔;所述地埋式螺栓23顶部固定安装在夹紧件22的螺孔处,底部贯穿异形模板4的内底板并从根部埋入式固定在地表处;通过压紧管件21压紧在底板与内模支架1底部上,并由夹紧件22与地埋式螺栓23配合固定,当压紧管件21设置在底板上时,由于压紧管件21为长管状,可大跨度搭设在底板上,而夹紧件22分段设置进一步锁紧压紧管件21的连接,因而在模板底部锁紧装置2各构件的配合下可大面积大力度地固定异形模板4的底板。
[0029]
施工时,首先测量放样对流道位置放线处理,流道异形模板4的安装平行流道轴线位置上分别预埋两排定位钢筋32;根据定位钢筋32,将成形后的流道模板吊装至流道模板定位钢筋32的安装位置上;通过衔接件33将紧箍钢件31连接预埋定位钢筋32上,并结合套
筒及紧箍钢件31(可采用钢丝绳)对流道模板进行紧固处理,将成形后的流道异形模板4固定在泵站底板内,以防止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流道异形模板4发生左右晃动,从而确保所述流道位置正确,流道模板内部通过模板底部锁紧装置2进行固定底板与内模支架1,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上浮托力,防止流道成形尺寸及孔口位置,也防止水泵安装孔口错位,保证成形后混凝土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也保证工程安全性和稳固性起重要作用。
[00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