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0060发布日期:2021-03-02 20:3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筋处理工具,尤其是指一种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


背景技术:

[0002]
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已在预应力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施工过程中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两端(固定端和张拉端)需要清理护套,固定端需要在安装挤压锚具前清理护套,张拉端需在预应力筋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实施张拉工序前清理护套,然而目前并没有比较实用的清理预应力筋护套的工具。施工人员采取的传统方法是人工用美工刀等切削刀具切削护套的方法清理护套,该方法效率低,清理效果差,刀具容易磨损,且施工人员皮肤容易与油脂、缓凝粘合剂直接接触,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时有发生。
[0003]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相关从业者发明了一种清理装置。该清理装置由一个从中剖分成两半的钢管交叉设置并相互铰接形成剪刀状结构,一端为圆弧状的夹持端,两夹持端的弧口内侧分别设置有刀片或锯片,另一端为握持端,两握持端以铰接点为圆心相互靠近或远离,带动两夹持端相互靠近对护套进行环切或远离,且设置了电加热组件用以对需清理的护套内的油脂或缓凝粘合剂进行加热,以提升油脂或缓凝粘合剂的清理速度及清理效果。
[0004]
该清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不足:
[0005]
1、该清理装置对护套进行环切后,被切下的护套需要从钢绞线上拔出来,当需清理的护套较长时,被切下的护套由于长度较长和钢绞线之间的摩擦阻力也会比较大,使得被切下的护套不容易被从钢绞线上拔出;
[0006]
2、由于加热护套内的油脂或缓凝粘合剂需要将对护套进行加热,使热量由外层的护套传导到内层的油脂或缓凝粘合剂,而热量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该清理装置利用电加热的方式提升清理效果和清理速度的方案存在延长操作时间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电加热组件需要连接电源、对于较长护套的加热操作较为复杂等问题;
[0007]
3、现有无粘接、缓粘结预应力筋一般固定端需要清理护套的长度在0.1m至0.2m左右(根据预应力筋规格不同需要清理的长度不同),而一般张拉端需要清理护套的长度在0.8m左右,该清理装置由于预应力筋端部不能超过铰接点,因此无法清理长度较长的护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0008]
4、该清理装置的夹持端的刀片或锯片在剪切预应力筋护套时容易与内部的钢绞线接触,容易导致刀片或锯片损坏。
[0009]
综上所述,易于护套及油脂或缓凝粘合剂的清理、护套清理长度不受限制且刀片或锯片不易损坏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能达到护套及油
脂或缓凝粘合剂易于清理的效果。
[001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能达到护套清理长度不受限制的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能达到刀片或锯片不易损坏的效果。
[0013]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所述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包括相互套设的环切剪组件及纵切剪组件,所述环切剪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环切主体及第二环切主体,所述纵切剪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纵切主体及第二纵切主体,且所述第一环切主体、所述第二环切主体、所述第一纵切主体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通过同一组铰接构件同轴地铰接,所述第一环切主体、所述第二环切主体、所述第一纵切主体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分别具有握持端与切削端;
[0014]
所述第一环切主体的切削端及所述第二环切主体的切削端配合能对预应力筋的护套进行环切,所述第一纵切主体的切削端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的切削端能对所述预应力筋的护套进行纵切,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环切主体的握持端及所述第二环切主体的握持端之间的距离,能调整所述第一环切主体的切削端及所述第二环切主体的切削端之间的开合程度,且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纵切主体的握持端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的握持端之间的距离,能调整所述第一纵切主体的切削端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的切削端之间的开合程度。
[0015]
如上所述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所述第一环切主体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环切刀头、第一连接部、第一铰接部及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环切主体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环切刀头、第二连接部、第二铰接部及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纵切主体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连接部、第三铰接部及第三握持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三铰接部的一端形成第一纵切刀头;所述第二纵切主体包括顺次连接的第四连接部、第四铰接部及第四握持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四铰接部的一端形成第二纵切刀头;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及所述第四铰接部通过同一组所述铰接构件同轴地铰接。
[0016]
如上所述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杆,两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铰接部相接,两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环切刀头相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杆,两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铰接部相接,两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环切刀头相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部相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纵切刀头;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部相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二纵切刀头;在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及所述第四铰接部沿所述铰接构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连接杆能伸入至两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且所述第四连接杆能伸入至两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
[0017]
如上所述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所述第一环切刀头与所述第二环切刀头均包括半圆形的刀头座,各所述刀头座上均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环切刀片,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三铰接部的端部连接一纵切刀片形成所述第一纵切刀头,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四铰接部的端部连接一纵切刀片形成所述第二纵切刀
头。
[0018]
如上所述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及所述第四铰接部均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铰接片,所述铰接构件包括铰接支座及两铰接销轴,所述第一铰接部的一铰接片、所述第二铰接部的一铰接片、所述第三铰接部的一铰接片及所述第四铰接部的一铰接片通过一个所述铰接销轴与所述铰接支座的一侧表面相接,所述第一铰接部的另一铰接片、所述第二铰接部的另一铰接片、所述第三铰接部的另一铰接片及所述第四铰接部的另一铰接片通过另一个所述铰接销轴与所述铰接支座的另一侧表面相接。
[0019]
如上所述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所述铰接支座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铰接支座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环切主体的切削端、所述第二环切主体的切削端、所述第一纵切主体切削端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的切削端所在的方向,所述铰接支座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环切主体的握持端、所述第二环切主体的握持端、所述第一纵切主体握持端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的握持端所在的方向,两所述铰接销轴与所述铰接支座相接的一端均埋设于所述铰接支座的侧壁内部。
[0020]
如上所述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所述铰接支座的内部能拆装地定位插设有护套定位套,所述护套定位套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基管,所述基管的一端端面有多个沿其轴向延伸的爪部,且各所述爪部沿所述基管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基管及各所述爪部的一部分定位插设于所述铰接支座中,各所述爪部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环切主体的切削端、所述第二环切主体的切削端、所述第一纵切主体切削端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的切削端所在的方向延伸。
[0021]
如上所述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所述基管的远离各所述爪部的一端凸伸至所述铰接支座的外部,且所述基管的远离各所述爪部的一端凸伸至所述铰接支座的外部的部分的外侧定位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能与所述铰接支座的相距较近的一端端面相抵接。
[0022]
如上所述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位于所述铰接支座的外部的各所述爪部的外侧套设有调节环。
[0023]
如上所述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所述第一环切主体、所述第二环切主体、所述第一纵切主体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与所述铰接支座之间均连接设有弹性限位构件。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025]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通过设置环切剪组件及纵切剪组件,既能对护套进行环切还能对护套进行纵切,使得被切下的护套仅有一小部分为完整的圆环形仍然包裹在钢绞线的外侧,而其他部分由于被纵切则无法再像圆环形的部分一样紧紧包裹在钢绞线的外侧,如此能有效减小被切下的护套和钢绞线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被切下的护套容易被从钢绞线上拔下;同时,被切下的护套在被从钢绞线上拔下的过程中,纵切处形成的纵向间隙以及未进行纵切的圆环形部分能对钢绞线上的油脂或缓凝粘合剂进行刮除,从而有效对钢绞线上的油脂及缓凝粘合剂进行清理。
[0026]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铰接构件的铰接支座不被两铰接销轴贯穿,两铰接销轴的设置不会对预应力筋于铰接支座内部的轴向穿设长度
造成任何限制,从而达到护套清理长度不受限制的效果。
[0027]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通过在所述第一环切主体、所述第二环切主体、所述第一纵切主体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与所述铰接支座之间均连接设置弹性限位构件,能对环切剪组件以及纵切剪组件对护套的切割深度进行限制,避免刀片或锯片与护套内部的钢绞线接触而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28]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29]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的切削端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沿图3中剖面线a-a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是沿图3中剖面线b-b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的护套定位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的护套定位套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0036]
附图标号说明:
[0037]
1、环切剪组件;
[0038]
11、第一环切主体;
[0039]
111、第一环切刀头;
[0040]
112、第一连接部;
[0041]
113、第一铰接部;
[0042]
114、握持部;
[0043]
12、第二环切主体;
[0044]
121、第二环切刀头;
[0045]
122、第二连接部;
[0046]
123、第二铰接部;
[0047]
124、第二握持部;
[0048]
13、刀头座;
[0049]
131、环切刀片;
[0050]
2、纵切剪组件;
[0051]
21、第一纵切主体;
[0052]
211、第三连接部;
[0053]
212、第三铰接部;
[0054]
213、第三握持部;
[0055]
214、第一纵切刀头;
[0056]
22、第二纵切主体;
[0057]
221、第四连接部;
[0058]
222、第四铰接部;
[0059]
223、第四握持部;
[0060]
224、第二纵切刀头;
[0061]
23、纵切刀片;
[0062]
3、铰接构件;
[0063]
31、铰接支座;
[0064]
32、铰接销轴;
[0065]
33、铰接片;
[0066]
34、过渡连接杆;
[0067]
4、护套定位套;
[0068]
41、基管;
[0069]
42、爪部;
[0070]
5、限位环;
[0071]
6、调节环;
[0072]
7、弹性限位构件;
[0073]
71、限位杆;
[0074]
72、弹簧;
[0075]
73、基座;
[0076]
8、预应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78]
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包括相互套设的环切剪组件1及纵切剪组件2,环切剪组件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与纵切剪组件2的长度方向的轴线重合,环切剪组件1基本位于纵切剪组件2的外侧,环切剪组件1包括呈剪刀状相互交叉铰接的第一环切主体11及第二环切主体12,纵切剪组件2包括呈剪刀状相互交叉铰接的第一纵切主体21及第二纵切主体22,且第一环切主体11、第二环切主体12、第一纵切主体21及第二纵切主体22通过同一组铰接构件3同轴地铰接,即通过同一组铰接构件3实现第一环切主体11、第二环切主体12、第一纵切主体21及第二纵切主体22沿同一条直线转动相接,第一环切主体11、第二环切主体12、第一纵切主体21及第二纵切主体22分别具有握持端与切削端;
[0079]
第一环切主体11与第二环切主体12铰接形成环切剪组件1,第一环切主体11的切削端及第二环切主体12的切削端配合能对预应力筋8的护套进行环切,第一纵切主体21与第二纵切主体22铰接形成纵切剪组件2,第一纵切主体21的切削端及第二纵切主体22的切削端能对预应力筋8的护套进行纵切,第一环切主体11的握持端、第二环切主体12的握持端、第一纵切主体21的握持端与第二纵切主体22的握持端供操作人员手动进行握持,通过
调整第一环切主体11的握持端及第二环切主体12的握持端之间的距离,能调整第一环切主体11的切削端及第二环切主体12的切削端之间的开合程度,从而调整环切剪组件1对预应力筋8的护套的环切深度,且通过调整第一纵切主体21的握持端及第二纵切主体22的握持端之间的距离,能调整第一纵切主体21的切削端及第二纵切主体22的切削端之间的开合程度,从而调整纵切剪组件2对预应力筋8的护套的纵切深度。
[0080]
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对预应力筋8的护套进行切割的过程中,通过操作环切剪组件1对护套进行环切且通过操作纵切剪组件2对护套进行纵切,其中对护套进行环切的位置及对护套进行纵切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整,使被切下的护套包括一小段未经纵切的圆环形部分及其他经过纵切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不仅能应用于预应力筋的护套清理,还能对电缆等其他具有内芯及护套的物品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81]
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通过设置环切剪组件1及纵切剪组件2,既能对护套单独进行环切或纵切,还能对护套既进行环切又进行纵切,使得被切下的护套仅有一小部分为完整的圆环形仍然包裹在钢绞线的外侧,而其他部分由于被纵切则无法再像圆环形的部分一样紧紧包裹在钢绞线的外侧,如此能有效减小被切下的护套和钢绞线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被切下的护套容易被从钢绞线上拔下;同时,被切下的护套在被从钢绞线上拔下的过程中,纵切处形成的纵向间隙以及未被纵切的圆环形部分能对钢绞线上的油脂或缓凝粘合剂进行刮除,从而有效对钢绞线上的油脂及缓凝粘合剂进行清理,减少施工人员直接接触油脂、缓凝粘合剂的情况,从而降低施工人员的过敏风险。
[0082]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第一环切主体1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环切刀头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一铰接部113及第一握持部114;第二环切主体1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环切刀头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二铰接部123及第二握持部124;第一纵切主体2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连接部211、第三铰接部212及第三握持部213,第三连接部211的远离第三铰接部212的一端形成第一纵切刀头214;第二纵切主体2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四连接部221、第四铰接部222及第四握持部223,第四连接部221的远离第四铰接部222的一端形成第二纵切刀头224;第一铰接部113、第二铰接部123、第三铰接部212及第四铰接部222通过同一组铰接构件3同轴地铰接,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22、第三连接部211及第四连接部221均位于铰接构件3的一侧,第一握持部114、第二握持部124、第三握持部213及第四握持部223均位于铰接构件3的另一侧,其中,第一铰接部113、第二铰接部123、第三铰接部212及第四铰接部222均大致呈框型结构,第四铰接部222位于最内侧,第三铰接部212套设于第四铰接部222的外侧,第二铰接部123套设于第三铰接部212的外侧且第一铰接部113套设于第二铰接部123的外侧,第一铰接部113、第二铰接部123、第三铰接部212及第四铰接部222能以铰接构件3为中心分别进行转动。
[0083]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第一连接部112包括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杆,两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均与第一铰接部113相接,两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第一环切刀头111相接;第二连接部122包括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杆,两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第二铰接部123相接,两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第二环切刀头121相接;第三连接部211包括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三铰接部212相接,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形成第一纵切刀头214;第四连接部221包括第
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第四铰接部222相接,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形成第二纵切刀头224;在第一铰接部113、第二铰接部123、第三铰接部212及第四铰接部222沿铰接构件3转动的过程中,第三连接杆能伸入至两第一连接杆之间,且第四连接杆能伸入至两第二连接杆之间,以保证第一铰接部113、第二铰接部123、第三铰接部212及第四铰接部222能分别沿铰接构件3进行转动而互不干扰;
[0084]
具体地,第一铰接部113、第二铰接部123、第三铰接部212及第四铰接部222均包括两根与铰接构件3的铰接轴线相平行的过渡连接杆34,第一连接部112的两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均与第一铰接部113的一根过渡连接杆34相接,第一握持部114的一端与第一铰接部113的另一根过渡连接杆34相接,且两第一连接杆与对应的过渡连接杆34连接的位置之间的部分过渡连接杆34被除去,以供第二连接杆能穿过两第一连接杆之间,第三连接部211的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三铰接部212的一根过渡连接杆34相接,第三握持部213的一端与第三铰接部212的另一根过渡连接杆34相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部122的两第二连接杆与第二铰接部123之间、第二握持部124与第二铰接部123之间的连接设置方式与第一连接部112的两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铰接部113之间、第一握持部114与第一铰接部113之间的连接设置方式相同,且第四连接部221的第四连接杆与第四铰接部222之间、第四握持部223与第四铰接部222之间的连接设置方式与第三连接部211的第三连接杆与第三铰接部212之间、第三握持部213与第三铰接部212之间的连接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85]
作为优选,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第一环切刀头111与第二环切刀头121均包括半圆形的刀头座13,各刀头座13上均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环切刀片131,各环切刀片131均位于一与本实用新型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第三连接部211的远离第三铰接部212的端部连接一纵切刀片23形成第一纵切刀头214,第四连接部221的远离第四铰接部222的端部连接一纵切刀片23形成第二纵切刀头224,各纵切刀片23均沿平行于本实用新型的长度方向及径向的方向设置,其中,各环切刀片131及各纵切刀片23上均设有条形孔,各环切刀片131均通过固定件贯穿条形孔能拆装地固定于对应的刀头座13上,各纵切刀片23均通过固定件贯穿条形孔能拆装地固定于对应的第三连接部211的端部或第四连接部221的端部,通过调整各固定件与对应的环切刀片131上的条形孔及纵切刀片23上的条形孔的相对位置,能调整各环切刀片131于对应的刀头座13及纵切刀片23于对应的第三连接部211或第四连接部221的伸出长度;
[0086]
作为优选,各刀头座13上、第三连接部211的端部及第四连接部221的端部对应各环切刀片131及各纵切刀片23的位置均设有刀片安装槽,以便于各环切刀片131及各纵切刀片23的于对应的位置准确安装。
[0087]
作为优选,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第一铰接部113、第二铰接部123、第三铰接部212及第四铰接部222均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铰接片33,铰接构件3包括铰接支座31及两铰接销轴32,第一铰接部113的一铰接片33、第二铰接部123的一铰接片33、第三铰接部212的一铰接片33及第四铰接部222的一铰接片33通过一个铰接销轴32与铰接支座31的一侧表面相接,第一铰接部113的另一铰接片33、第二铰接部123的另一铰接片33、第三铰接部212的另一铰接片33及第四铰接部222的另一铰接片33通过另一个铰接销轴32与铰接支座31的另一侧表面相接;两铰接片33与两过渡连接杆34大致形成框型结构;
[0088]
其中,铰接支座31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铰接支座31的一端朝向第一环切主体11的切削端、第二环切主体12的切削端、第一纵切主体21切削端及第二纵切主体22的切削端所在的方向,铰接支座31的另一端朝向第一环切主体11的握持端、第二环切主体12的握持端、第一纵切主体21握持端及第二纵切主体22的握持端所在的方向,两铰接销轴32与铰接支座31相接的一端均埋设于铰接支座31的侧壁内部,即两铰接销轴32的端部均不凸出于铰接支座31的内壁,在对预应力筋8的护套进行剪切时,可以使预应力筋8穿过铰接支座31的内部,而不会受到两铰接销轴32的限制,也就是使得预应力筋8穿过铰接支座31的长度不受到限制,从而达到护套清理长度不受限制的效果。
[0089]
作为优选,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在对预应力筋8的护套进行剪切的过程中,为避免预应力筋8产生位移而导致剪切位置移动,本实用新型于铰接支座31的内部能拆装地定位插设有护套定位套4,护套定位套4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基管41,基管41的一端端面有多个沿其轴向延伸的爪部42,且各爪部42沿基管4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基管41及各爪部42的一部分定位插设于铰接支座31中,各爪部42的端部朝向第一环切主体11的切削端、第二环切主体12的切削端、第一纵切主体21切削端及第二纵切主体22的切削端所在的方向延伸,在使用过程中,将预应力筋8夹持在各爪部42之间保持定位,同时由于护套定位套4与铰接支座31保持定位,如此能保证预应力筋8的定位,能有效避免在对其护套进行剪切的过程中产生位移的情况发生。
[0090]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基管41的远离各爪部42的一端凸伸至铰接支座31的外部,且基管41的远离各爪部42的一端凸伸至铰接支座31的外部的部分的外侧定位套设有限位环5,其中,限位环5可以通过一个沿基管41的径向设置、贯穿限位环5且插入至基管41的侧壁中的螺钉保持定位,限位环5能与铰接支座31的相距较近的一端端面相抵接,以对基管41的远离各爪部42的一端进行限位。
[0091]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位于铰接支座31的外部的各爪部42的外侧套设有调节环6,在预应力筋8穿入至各爪部42之间时,根据调节环6于各爪部42外侧套设位置的变化,能对各爪部42的夹持力道进行微调,以使各爪部42夹紧预应力筋,且调节环6的设置还能避免各爪部4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外扩,以保证各爪部42对预应力筋8的夹持。
[0092]
作为优选,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第一环切主体11、第二环切主体12、第一纵切主体21及第二纵切主体22与铰接支座31之间均连接设有弹性限位构件7,以对第一环切主体11的切削端与第二环切主体12的切削端之间的距离、第一纵切主体21的切削端与第二纵切主体22的切削端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避免出现由于第一环切主体11的切削端与第二环切主体12的切削端之间的距离、第一纵切主体21的切削端与第二纵切主体22的切削端之间的距离过小,而导致环切刀片131、纵切刀片23与钢绞线接触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0093]
本实用新型在新组装完成后需要校准剪切间隙,在夹持状态下调节环切刀片131和纵切刀片23分别与钢绞线的最大外径之间留有均匀的小间隙(建议间隙在0.2mm左右),且为了本实用新型中环切刀片131与纵切刀片23的方便更换,环切刀片131与纵切刀片23采用同一种刀片,只是设置的方向不同。
[0094]
其中,作为优选,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弹性限位构件7可以包括基座73、弹簧72及限位杆71,其中基座73对应安装于第一环切主体11、第二环切主体12、第一纵切主体21、第二纵切主体22上,且每个基座73对应的弹簧72的两端分别与基座73及铰接支座31相接,弹簧72具体为压簧,通过设置弹簧72可以在无外力握持的情况下,使第一环切主体11、第二环切主体12、第一纵切主体21、第二纵切主体22自动处于张开状态,同时还能避免第一环切主体11、第二环切主体12、第一纵切主体21、第二纵切主体22过度张开,每个限位杆71的一端均与对应的基座73相接,每个限位杆71的另一端均朝向铰接支座31的外表面,限位杆71可以对第一环切主体11与第二环切主体12之间、第一纵切主体21与第二纵切主体22之间在夹持状态下的极限位置进行限位,即当每个限位杆71的另一端移动至抵靠于铰接支座31的外表面时,即能实现其限位作用,通过调整各限位杆71的长度,能确定第一环切主体11的切削端与第二环切主体12的切削端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及第一纵切主体21的切削端与第二纵切主体22的切削端之间的最小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弹性限位构件7的上述具体结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95]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本实施例以清理21.8缓粘结预应力筋固定端护套和张拉端护套为例:
[0096]
在施工过程中需先清理固定端护套,由于固定端需要被清理的护套较短(15cm),拔出时对应的阻力较小,为防止纵切时护套沿其轴向窜动,可以先纵切后环切;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在已按设计要求长度截好的21.8缓粘结预应力筋一端用尺子量取15cm(21.8缓粘结预应力筋固定端一般清理15cm左右的护套)并做标记;使21.8缓粘结预应力筋插入护套定位套4中,并将纵切刀片23移动至距离标记处约2个-3个横肋的位置,握持第一纵切主体21的握持端及第二纵切主体22的握持端,使纵切刀片23的刀尖扎入21.8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然后在第一纵切主体21及第二纵切主体22被握持的状态下将本实用新型沿21.8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轴向从21.8缓粘结预应力筋上拔出,便完成了护套的纵切,松开第一纵切主体21的握持端及第二纵切主体22的握持端,第一纵切主体21及第二纵切主体22在弹性限位构件7的弹簧72的作用下自动张开、复位;
[0097]
使21.8缓粘结预应力筋再次穿过本实用新型的护套定位套4,并使环切刀片131对准护套上刚做的标记线,然后一只手握紧21.8缓粘结预应力筋,另一只手握持第一环切主体11的握持端及第二环切主体12的握持端,使环切刀片131的刀尖扎入21.8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并用手腕带动本实用新型以预应力筋轴线为中心旋转角度大于60
°
即可完成护套的环切,松开第一环切主体11的握持端及第二环切主体12的握持端,第一环切主体11及第二环切主体12在弹性限位构件7的弹簧72的作用下自动张开、复位;
[0098]
接着,将完成纵切和环切的护套从21.8缓粘结预应力筋上拔出,在拔出护套的过程中利用护套未被纵切的部分将钢绞线上多余的油脂或缓凝粘合剂刮除,至此完成了21.8缓粘结预应力筋固定端护套的清理,在清理护套后的固定端安装挤压锚并按预应力施工要求继续施工;
[0099]
接着清理张拉端护套,由于张拉端需要被清理的护套较长(约80cm),拔出时对应的阻力较大,基本无需担心纵切时护套沿其轴向窜动的情况发生,故可以先环切后纵切;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待浇筑在混凝土中的预应力筋可以张拉时,从张拉端使21.8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插入护套定位套4中,并将本实用新型的切削端伸入穴模,其前端紧贴承压板
(露出承压板外侧的预应力筋长约80cm);握持第一环切主体11的握持端与第二环切主体12的握持端,使环切刀片131的刀尖扎入21.8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然后用手腕带动本实用新型以预应力筋轴线为中心旋转角度大于60
°
即可完成护套的环切,松开第一环切主体11的握持端与第二环切主体12的握持端,第一环切主体11与第二环切主体12环切剪在弹性限位构件7的弹簧72的作用下自动张开、复位;
[0100]
接着,进行张拉端护套的纵切操作,将纵切刀片23移动至离护套环切切口约2-3个横肋的位置,握持第一环切主体11的握持端与第二环切主体12的握持端,使纵切刀片23的刀尖扎入21.8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然后在第一环切主体11的握持端与第二环切主体12的握持端被握持的状态下将本实用新型从21.8缓粘结预应力筋上拔出完成护套的纵切;
[0101]
最后,将完成环切和纵切的护套从21.8缓粘结预应力筋上拔出,在拔出护套的过程中利用护套未被纵切的部分将钢绞线上多余的缓凝粘合剂刮除,至此完成了21.8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端护套的清理。
[0102]
清理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的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利用本实用新型对护套进行清理时,先纵切还是先环切可以根据被清理护套的情况灵活决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调整护套清理的操作方法,不必受此实施例操作思路的限制。
[010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104]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通过设置环切剪组件及纵切剪组件,既能对护套进行环切还能对护套进行纵切,使得被切下的护套仅有一小部分为完整的圆环形仍然包裹在钢绞线的外侧,而其他部分由于被纵切则无法再像圆环形的部分一样紧紧包裹在钢绞线的外侧,如此能有效减小被切下的护套和钢绞线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被切下的护套容易被从钢绞线上拔下;同时,被切下的护套在被从钢绞线上拔下的过程中,纵切处形成的纵向间隙以及未进行纵切的圆环形部分能对钢绞线上的油脂或缓凝粘合剂进行刮除,从而有效对钢绞线上的油脂及缓凝粘合剂进行清理。
[0105]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其中,铰接构件的铰接支座不被两铰接销轴贯穿,两铰接销轴的设置不会对预应力筋于铰接支座内部的轴向穿设长度造成任何限制,从而达到护套清理长度不受限制的效果。
[0106]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粘结、缓粘结预应力筋剥皮器,通过在所述第一环切主体、所述第二环切主体、所述第一纵切主体及所述第二纵切主体与所述铰接支座之间均连接设置弹性限位构件,能对环切剪组件以及纵切剪组件对护套的切割深度进行限制,避免刀片或锯片与护套内部的钢绞线接触而造成损坏。
[010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