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加固用钢绞线网片张拉紧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6452发布日期:2021-06-18 16:3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用钢绞线网片张拉紧固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加固用钢绞线网片张拉紧固组件。



背景技术:

钢绞线网片加固是将钢绞线网片敷设在被加固区域,再在其表面涂抹聚合物砂浆,形成具有一定加固层厚度的整体。在结构受力时,通过原构件与加固层的共同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其刚度和承载能力。其中钢绞线是受力的主体,在加固后的结构中发挥较高抗拉强度。传统采用该技术进行结构构件加固时,钢绞线端用螺栓固定于构件表面,采用这种方法时,钢绞线的张拉只能用人工简单拉紧,张拉力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钢绞线互相之间张拉力偏差较大,影响施工质量;或是钢绞线端部锚固于型钢上,型钢再采用螺栓固定于构件表面,这种方法钢绞线的张拉只能采用单根张拉技术,单根张拉力能有效保证所需张拉力的大小,但是效率低下,增加了施工周期和难度。由于施工现场的情况不同时,需要单端拉力或双端拉力,现有装置无法同时满足这两点,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装置来张拉钢绞线,十分耗时,费力。

由此可见,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加固用钢绞线网片张拉紧固组件,旨在解决钢绞网片张拉时钢绞线互相之间张拉力偏差大,张拉时工作效率底,耗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用钢绞线网片张拉紧固组件,包括钢绞线网片、移动架和底板,所述移动架的内侧设有用于夹持所述钢绞线网片的夹持件组,两个所述底板位于建筑体两侧,并使相对分布的移动架沿所述底板的顶部保持背离运动或其中一个所述移动架向建筑体相对的一侧移动。

优选的,所述夹持件组包括上夹持瓣和下夹持瓣,所述移动架的顶部分别设有传动箱和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传动箱使所述上夹持瓣沿竖直向所述下夹持瓣处移动。

优选的,所述传动箱包括螺纹杆和旋转杆,所述传动箱内部设有若干数量的限位框,并通过所述限位框将传动箱内部划分为若干等距的内腔,所述旋转杆固定安装于传动箱内壁之间,且顶端贯穿并延伸至传动箱的外侧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螺纹杆轴接于所述移动架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位于内腔一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螺纹杆位于内腔一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与所述齿轮相啮合,若干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移动架内部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下压框。

优选的,所述夹持件组还包括下压框,所述下压框位于所述移动架内,所述上夹持瓣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压框底部的外壁上,所述下夹持瓣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架下边框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设有滑轨,所述移动架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且位于相对所述移动架一侧外壁的中心线处,并输出端与所述移动架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夹持瓣和所述下夹持瓣的相对面设有细小凸起点。

优选的,所述移动架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马达座,所述驱动马达固定安装在所述马达座的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结构加固用钢绞线网片张拉紧固组件,夹持件组夹紧钢绞线,通过液压缸的拉力拉动移动架,从而钢绞线得到均匀的拉力,且一次可张拉较多的钢绞线网片,提高工作效率,建筑物的两端均设置有移动架和底板,需要单端张拉或两端张拉的时候,两端或任一一端均可作业,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安装需求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持件组;11、移动架;12、下压框;13、上夹持瓣;14、下夹持瓣;15、驱动马达;16、马达座;21、底板;22、滑轨;23、液压缸;3、钢绞线网片;4、传动箱;41、齿轮;42、直齿轮;43、螺纹杆;44、旋转杆;45、限位框;46、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加固用钢绞线网片张拉紧固组件,包括钢绞线网片3、移动架11和底板21,移动架11的内侧设有用于夹持钢绞线网片3的夹持件组1,两个底板21位于建筑体两侧,并使相对分布的移动架11沿底板21的顶部保持背离运动或其中一个移动架11向建筑体相对的一侧移动。移动架11内的夹持件组1夹持钢绞线网片3,通过底板21使移动架11运动,两组移动架11和底板21可以两组同时保持背离运动或一组保持背离运动,使钢绞线网片3得到单端张拉或者两端张拉。

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图1和图3所示,夹持件组1包括上夹持瓣13和下夹持瓣14,移动架11的顶部分别设有传动箱4和驱动马达15,驱动马达15驱动传动箱4使上夹持瓣13沿竖直向下夹持瓣14处移动。通过驱动马达15驱动传动箱4,使上夹持瓣13向下夹持瓣14处压缩,以此来紧固上夹持瓣13和下夹持瓣14之间的钢绞线网片3,驱动马达15的型号为50nm,且通过电线通电。

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图1和图3所示,传动箱4包括螺纹杆43和旋转杆44,传动箱4内部设有若干数量的限位框45,并通过限位框45将传动箱4内部划分为若干等距的内腔46,旋转杆44固定安装于传动箱4内壁之间,且顶端贯穿并延伸至传动箱4的外侧与驱动马达15的输出端相连接,螺纹杆43轴接于移动架11的顶部。通过驱动马达15驱动旋转杆44转动。

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图1和图4所示,旋转杆44位于内腔46一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轮41,螺纹杆43位于内腔46一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直齿轮42,直齿轮42与齿轮41相啮合,若干螺纹杆43位于移动架11内部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下压框12。通过旋转杆44转动,从而齿轮41随之转动,与齿轮41啮合的直齿轮42也跟着转动,从而螺纹杆43保持转动,令与螺纹杆43螺纹连接的下压框12向下运动。

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图1和图3所示,夹持件组1还包括下压框12,下压框12位于移动架11内,上夹持瓣13固定安装在下压框12底部的外壁上,下夹持瓣14固定安装在移动架11下边框的上部。下压框12通过螺纹杆43和引导块在移动架11内保持下压运动,从而下压框12底部的上夹持瓣13也同步向下夹持瓣14压缩。

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图1和图2所示,底板21顶部的两侧设有滑轨22,移动架11通过滑轨22与底板21滑动连接,底板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23,且位于相对移动架11一侧外壁的中心线处,并输出端与移动架11相连接。通过底板21上的滑轨22,让移动架11底板21活动连接,在通过液压缸23的拉力使移动架11在底板21上移动,液压缸23的型号为100x200+fa,且通过电线通电。

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图1和图2所示,上夹持瓣13和下夹持瓣14的相对面设有细小凸起点。细小的凸起点增大了上夹持瓣13和下夹持瓣14的摩擦系数,使钢绞线网片3被夹持的更加紧固。

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图1所示,移动架11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马达座16,驱动马达15固定安装在马达座16的上端。移动架11移动时,通过马达座16固定驱动马达15,时驱动马达15更加稳定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驱动马达15驱动移动架11上的传动箱4,从而传动箱4内部的螺纹杆43转动,与螺纹杆43螺纹连接的上夹持瓣13向下夹持瓣14压缩,以此来紧固上夹持瓣13和下夹持瓣14中的钢绞线网片3,移动架11和底板21在建筑物两端设置,通过底板21上的液压缸23工作,拉动移动架11,使钢绞线网片3得到一端张拉或两端张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