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6503发布日期:2021-04-09 13:0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构造柱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程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构造柱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往往在二次结构砌体过程中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门洞口处等部位增加构造柱。

目前构造柱模板加固常用的方法是在砌体墙上打眼用钩镰枪或者对拉螺栓加固,此种加固方法必须在砌体墙上打眼,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柱加固装置,以解决目前的造柱模板加固方法是在砌体墙上打眼用钩镰枪或者对拉螺栓加固,此种加固方法必须在砌体墙上打眼,费时费力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种构造柱加固装置,包括固定模板和加固结构;其中,所述固定模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构造柱相对两侧的第一模板块和第二模板块,在所述第一模板块和所述第二模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构造柱内部的预留套管和设置在所述预留套管内部的固定杆体;所述预留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的位置对应,且所述固定杆体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所述固定杆体的两端通过固定结构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模板块和所述第二模板块的外侧。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模板块和所述第二模板块平行设置在所述构造柱相对的两侧。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第一模板块和所述第二模板块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连接杆为伸缩杆结构;在所述伸缩杆结构的伸缩端设置有刻度线。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构造柱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组预留套管;其中,每组预留套管包括平行分布在所述构造柱内部的两根预留套管。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固定杆体为对拉螺栓。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固定模板外侧的第一横管结构和第二横管结构;所述第一横管结构和所述第二横管结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体的端部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横管结构和所述第二横管结构通过固定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体的端部。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横管结构和所述第二横管结构外部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通过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固定杆体的端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蝴蝶卡和第二螺母;所述蝴蝶卡的中部套接在所述固定杆体的端部上,并通过所述第二螺母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体的端部;所述蝴蝶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横管结构和所述第二横管结构上。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横管结构为钢管;和/或,所述第二横管结构为钢管。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构造柱加固装置,通过在构造柱内部设置预留套管,在预留套管内部设置固定杆体,预留套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位置对应,且固定杆体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固定杆体的两端通过固定结构分别固定在第一模板块和第二模板块的外侧,避免了砌体完成后再在墙体上打眼,既省时省力,又避免了打眼过程对墙体造成二次破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柱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固定模板,11-第一模板块,111-第一穿孔,12-第二模板块,121-第二穿孔,21-预留套管,22-固定杆体,3-墙体,4-连接杆,41-刻度线,51-第一横管结构,52-第二横管结构,61-第一套筒,62-第二套筒63-第一螺母,71-蝴蝶卡,72-第二螺母。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

针对前述提出的目前的造柱模板加固方法是在砌体墙上打眼用钩镰枪或者对拉螺栓加固,此种加固方法必须在砌体墙上打眼,费时费力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构造柱加固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柱加固装置能够解决目前构造柱模板加固过程中需要在砌体墙上打眼,费时费力,打眼过程对墙体容易造成二次破坏等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构造柱加固装置,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柱加固装置的结构;图2示出了图1的侧视结构。

如图1结合图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构造柱加固装置,包括固定模板1和加固结构;其中,固定模板1包括分别设置在构造柱相对两侧的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在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穿孔111和第二穿孔121;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构造柱内部的预留套管21和设置在预留套管21内部的固定杆体22;预留套管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穿孔111和第二穿孔121的位置对应,且固定杆体22穿过第一穿孔111和第二穿孔121;固定杆体22的两端通过固定结构分别固定在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的外侧。

通过在构造柱内部设置预留套管21,在预留套管21内部设置固定杆体22,预留套管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穿孔111和第二穿孔121的位置对应,且固定杆体22穿过第一穿孔111和第二穿孔121;固定杆体22的两端通过固定结构分别固定在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的外侧,避免了砌体完成后再在墙体3上打眼,既省时省力,又避免了打眼过程对墙体3造成二次破坏。

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构造柱加固装置在使用时,先将预留套管21在距离构造柱边10cm处的灰缝部位预埋,待此部位砖砌筑完成后,抽出预留套管21,使此部位形成预留孔洞,将固定杆体22穿过预留空洞,或者固定杆体22先穿过预留套管21,再将预留套管21抽出,只要能够保证固定杆体22能够位于预留套管21预埋形成的孔洞中即可,方便固定杆体22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平行设置在构造柱相对的两侧。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平行设置能够对构造柱固定的更好,便于构造柱的搭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4。通过连接杆4能够确保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之间的距离,防止在加工构造柱过程中,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发生位移,导致两者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连接杆4为伸缩杆结构;在伸缩杆结构的伸缩端设置有刻度线41。伸缩杆结构的连接杆4可用于不同厚度的构造柱,通过刻度线便于观察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构造柱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组预留套管21;其中,每组预留套管包括平行分布在构造柱内部的两根预留套管21。通过设置多组预留套管21能够使固定模板1固定效果更好,防止在加工构造柱的过程中,模板加固不牢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固定杆体22为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带有螺纹结构,便于通过螺母等带有螺纹的固定结构将其与固定模板1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固定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固定模板1外侧的第一横管结构51和第二横管结构52;第一横管结构51和第二横管结构52设置在固定杆体22的端部的上下两侧;第一横管结构51和第二横管结构52通过固定连接结构连接;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在固定杆体22的端部。通过第一横管结构51和第二横管结构52能够将固定杆体22的两端更好的固定在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套接在第一横管结构51和第二横管结构52外部的第一套筒61和第二套筒62;第一套筒61和第二套筒62之间通过第一螺母63连接;第一螺母63与固定杆体22的端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套筒61和第二套筒62以及第一螺母63能够更便捷的将固定杆体22的端部固定在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的外侧。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连接结构的结构。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固定连接结构包括蝴蝶卡71和第二螺母72;蝴蝶卡71的中部套接在固定杆体22的端部上,并通过第二螺母72固定在固定杆体22的端部;蝴蝶卡7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横管结构51和第二横管结构52上。通过蝴蝶卡71和第二螺母72能够很好的将固定杆体22的两端与第一横管结构51和第二横管结构52固定在第一模板块11和第二模板块12的外侧,使固定的更加牢固,而且固定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横管结构51为钢管;和/或,第二横管结构52为钢管。钢管在施工现场常见、易得,采用钢管能够节约成本。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构造柱加固装置,通过在构造柱内部设置预留套管,在预留套管内部设置固定杆体,预留套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位置对应,且固定杆体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固定杆体的两端通过固定结构分别固定在第一模板块和第二模板块的外侧,避免了砌体完成后再在墙体上打眼,既省时省力,又避免了打眼过程对墙体造成二次破坏。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构造柱加固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构造柱加固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