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外挂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8843发布日期:2021-03-12 11:0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外挂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外挂墙板。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成熟,装配式建筑已经开始出现,由于其用时短,成品快,受到建筑行业的普遍关注。装配式建筑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大量采用预制件,外挂式墙板就是其中之一;从产品上说,外墙挂板是一类建筑材料,是将板材通过干挂等施工方法悬挂于墙体的外面,是一种用于外墙的建筑板材。

现有技术公告号为cn2090533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挂墙板。包括第一外挂墙板和第二外挂墙板,第一外挂墙板左侧前后方嵌入设置有凹槽,第二外挂墙板的右侧前后方焊接设置有凸块,第二外挂墙板通过凸块的螺丝孔与第一外挂墙板的凹槽固定连接。该装置中通过凹槽与凸块连接,使两块外墙挂板通过螺丝孔能够连接,再通过连接杆连接两个连接柱,使两块板能够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外挂墙板结构单一,上下晃动容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连接杆的存在,多块墙板之间的连接存在缝隙,无法有效起到保护梁柱的效果,且上述外挂墙板相对于梁柱结构未预留一定的可活动位移量,容易出现梁柱结构位移作用于墙板形成内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外挂墙板,在解决外挂墙板晃动变形问题的基础上,外挂墙板与梁柱之间可以灵活连接,且多块墙板之间紧密相连,解决了多块墙板连接存在缝隙的问题,且该外挂墙板相对于梁柱本体存在一定的可移动位移量,有效改善了出现梁柱结构位移作用于墙板形成内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外挂墙板,包括:若干梁柱本体以及安装在相邻所述梁柱本体之间的墙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墙板顶端的吊架;开设在所述墙板底端、与吊架相适配的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墙板相对两侧边的凸边,以在墙板侧边形成缺口部;安装在所述墙板内的预埋螺栓;以及设置在所述梁柱本体与所述墙板夹角内侧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组件和水平支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好一块墙板后,吊车通过吊架将另一块墙板吊起,移动到预定位置,吊架和定位孔对接安装,从而使两墙板在竖直方向完成装配。同时,相邻墙板的连接通过两侧边的凸边和缺口部相拼接,从而达到多块墙板的密封连接。连接组件和水平支座将连接的多块墙板固定在梁柱本体上,连接组件和水平支座的设置使墙板存在一定的可活动空间。同时在完成墙板的吊装后,吊架可直接充当加强钢筋安装在墙板内,无需额外拆卸,进一步提高了墙板安装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侧与所述墙板抵接的l型板;固定在所述l型板背侧且预埋在墙板内的腹板;开设在所述l型板与梁柱本体相抵接一侧的通孔;以及穿过所述通孔与梁柱本体螺纹连接的锁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型板一侧预埋在墙板内,通过腹板进行固定,同时螺栓穿过通孔固定在梁柱本体上,该连接组件作为重力支座,主要起到支撑墙板的作用,通过预埋在墙板内的一侧可以加强墙板与梁柱本体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组件设为两个,其中一所述连接组件的通孔与螺栓的尺寸相适配,另一所述连接组件的通孔设为长条形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螺栓相适配的一连接组件充当固定支点,设有长条形孔的另一连接组件同样作为墙板的重力支撑,但是在水平方向上有滑动位移的区间,从而墙板相对于梁柱本体可以水平“移动”,从而满足墙板连接节点的变形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腹板相对两侧设有锚固钢筋,所述腹板为加固钢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腹板为加固钢板焊接在l型板的背侧,锚固钢筋与墙板浇筑成一体,固定在腹板的两侧,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组件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水平支座为l型角钢,所述l型角钢靠近墙板的一侧开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的孔径大于预埋螺栓的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的活动孔孔径大于预埋螺栓的孔径,从而使墙板可以在水平与竖直内滑动,在保证水平支座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梁柱本体位移作用于墙板形成内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水平支座设为两个,所述水平支座位于连接组件的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支座只承受水平作用力,包括风载荷、水平地震作用等,一个水平支座无法满足固定效果,将水平支座设为两个,则可以满足大部分墙板的安装固定效果,从而可以将墙板顶端与梁柱本体牢固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墙板的顶端设有从墙板内延伸出的钢筋,所述墙板的底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钢筋和安装孔相适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块墙板在竖直方向上安装时,墙板连接处需要钢筋加固,从而使墙板的安装更加稳固,同时钢筋和安装孔的连接有利于墙板的定位,进一步提高墙板安装的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多块所述墙板之间设有耐火接缝料,所述墙板与梁柱本体之间设有防火封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火接缝料和防火封堵用于封堵各种贯穿物,如电缆、板时形成的各种开口以及电缆桥架的防火分隔,以免火势通过这些开口及缝隙蔓延,具有优良的防火功能,并且方便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装配式外挂墙板,在解决外挂墙板晃动变形问题的基础上,外挂墙板与梁柱之间可以灵活连接,且多块墙板之间紧密相连,解决了多块墙板连接存在缝隙的问题。且该外挂墙板相对于梁柱本体存在一定的可移动位移量,有效改善了出现梁柱结构位移作用于墙板形成内力的问题。

2、设置连接组件,有效将作用力分摊到墙板内部,从而使墙板和梁柱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设置水平支座,墙板相对于梁柱本体存在一定的可活动位移量,有效减少出现墙板晃动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板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板后视图。

附图标记:1、梁柱本体;2、墙板;3、吊架;4、定位孔;5、凸边;6、缺口部;7、预埋螺栓;81、l型板;82、腹板;83、通孔;84、长条形孔;85、锚固钢筋;9、水平支座;91、活动孔;10、钢筋;1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装配式外挂墙板,包括:梁柱本体1以及安装在相邻梁柱本体1之间的墙板2。在本实施例中,墙板2的顶端安装有两吊架3,同时墙板2的底端开设有与吊架3相适配的定位孔4,在安装上下相邻的墙板2时,吊架3可以插接进定位孔4里面,完成上下相邻墙板2之间的定位。并且墙板2的两侧边设置有凸边5,以在墙板2侧边形成缺口部6,在安装左右相邻的墙板2时,通过凸边5与缺口部6拼接配合,从而使相邻墙板2之间达到紧密贴合的效果。

墙板2内还安装有预埋螺栓7,预埋螺栓7靠近墙板2的一端与墙板2浇筑为一体、远离墙板2的一端延伸出墙板2的外侧。墙板2与梁柱本体1的夹角内侧设置有连接组件和水平支座9,连接组件与梁柱本体1螺纹连接安装在墙板2的下方,水平支座9与预埋螺栓7螺纹连接固定在墙板2的上方,连接组件主要起到重力支承作用,水平支座9承受水平方向的作用力。

参照图2,连接组件包括:l型板81、腹板82、通孔83以及锁紧件86,l型板81安装在墙板2与梁柱本体1的夹角内侧下方,腹板82预埋在墙板2内且与l型板81靠近墙板2的一侧焊接,通孔83开设在l型板81靠近梁柱本体1的一侧且贯穿l型板81。本实施例中,锁紧件86为螺栓,该螺栓穿过通孔83与梁柱本体1螺纹连接,从而将墙板2的下端与梁柱本体1固定。

本实施例中,腹板82优选加固钢板,在腹板82的两侧还设置有锚固钢筋85,锚固钢筋85与墙板2浇筑为一体,锚固钢筋85起到稳固腹板82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连接组件的支撑和固定的效果。

参照图3,为了使墙板2相对于梁柱本体1存在一定的可活动位移量,避免梁柱本体1位移作用于墙板2形成内力,造成墙板2的损坏。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设置为两个且作为重力支承,其中一连接组件设置为固定支点,另一连接组件设置为可活动支点,为此,一连接组件的通孔83的孔径等于螺栓的直径,另一连接组件的通孔83设置为长条形孔84,螺栓穿过长条形孔84与梁柱本体1螺纹连接,从而使墙板2的下端在水平方向存在一定的可活动量。

进一步,水平支座9设置在墙板2的上方,只承受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同时需要使墙板2的上端存在一定的可活动位移量,为此,本实施例中,水平支座9为l型角钢且设置为两个,l型角钢靠近墙板2的一侧贯穿开设有活动孔91,活动孔91的孔径大于预埋螺栓7的直径,从而使墙板2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存在可活动空间。同时l型角钢靠近梁柱本体1的一侧与梁柱本体1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将墙板2与梁柱本体1固定住。

参照图2,为了使多块墙板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墙板2的顶端还设置有从墙板2内侧延伸出的钢筋10,墙板2的底端开设有与钢筋10相适配的安装孔11,钢筋10插接于安装孔11中,从而进一步增强上下相邻墙板2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同时,多块墙板2之间设有耐火接缝料,墙板2与梁柱本体1之间设有防火封堵,使多块墙板2之间具备防火功能,避免火势蔓延,且耐火接缝料和防火封堵方便工作人员更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安装好一块墙板2后,吊车通过吊架3将另一块墙板2吊起,移动到预定位置,吊架3和定位孔4对接安装,从而使上下相邻墙板2在竖直方向完成定位安装。同时,左右相邻墙板2的连接通过两侧边的凸边5和缺口部6相拼接,从而达到多块墙板2的密封连接。连接组件安装在墙板2与梁柱本体1的夹角内侧下方,水平支座9安装在墙板2与梁柱本体1的夹角内侧上方。

连接组件设置为两个,一连接组件设置为固定支点,另一连接组件为活动支点,两者主要承受重力作用,作为活动支点的连接组件相对于梁柱本体1存在一定的可活动位移量。水平支座9设置为两个,两个水平支座9使墙板2具有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可活动位移量,连接组件和水平支座9的设置使墙板2相对于梁柱本体1存在一定的可移动空间,有效改善出现梁柱本体1位移作用于墙板2形成内力的问题。

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