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9383发布日期:2021-02-20 19:0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装置,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属于隔热装置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许多施工场地多采用装配式建筑,为了保证建筑牢固性和便于拆卸组装的特点,则多数采用钢结构的支撑板,导致其建筑顶端隔热效果较差,因此目前许多装配式建筑顶端都是设置有隔热装置。
[0003]
现有的隔热装置多数是通过可收纳式隔热布进行隔热,部分隔热装置通过收集雨水进行降温,但是由于长时间照晒后,雨水本身温度会升高,且会蒸发,且大量雨水聚集在建筑主体顶端,会施加给建筑主体较大的压力,增大了建筑主体使用时的安全性。
[0004]
现有的隔热装置在降温时,水流会沿着建筑主体顶端流动至地面,由于拼装式建筑多数架设与施工场地,容易使得施工场地泥泞难行,且在降温时外部不方便行人行走,现有的隔热装置并未设置收集结构,降低了隔热装置的实用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
[0006]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包括建筑主体、降温结构和收集结构,所述建筑主体顶端设置有隔热布;
[0007]
所述降温结构包括水槽,所述隔热布底端的建筑主体上固定有存放箱,且存放箱内部开设有水槽,所述水槽后侧固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后端与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建筑主体侧边设置有开关,所述水槽两侧的存放箱内部均等开设有排水口;
[0008]
所述收集结构包括收集板,所述建筑主体顶部底端皆固定有收集板,且收集板内部皆开设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前侧皆固定有导向管,且导向管底端皆固定有排水管。
[0009]
优选的,所述建筑主体顶端皆设置为向两侧倾斜状,所述存放箱的宽度等于建筑主体的宽度。
[0010]
优选的,所述水泵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放置仓,所述放置仓皆固定在建筑主体上,所述水泵的另一端与外接水管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与水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排水口皆设置为漏斗形,所述排水口皆设置为向两侧倾斜状,所述排水口内部皆固定有第一滤网。
[0013]
优选的,所述收集槽的宽度大于存放箱的宽度,所述收集槽皆设置为向导向管侧倾斜状,所述导向管内部皆固定有第二滤网,所述建筑主体两侧皆固定有挡板。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放置仓将外接水管的水抽至水槽,再通过排水口将水槽内部的水均匀的导向至建筑主体顶端,从而可以通过水流对建筑主体顶端进行降温,且通过第一滤网对排水口进行保护,避免杂物进入导致排水口堵塞,解决了现有的隔热装置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避免建筑主体在使用时承受较大的重力,提高了建筑主体使用时的安全性;
[0016]
3、本实用新型通过收集槽对流动至排水口内部流出的水进行收集,当其在收集板的导向作用下,水流向导向管内部流动,从而通过排水管排至建筑主体底端,方便使用者通过水桶等进行收集,解决了现有的隔热装置在降温时水流无法收集的问题,避免水流动至地面导致地面泥泞难行,且避免因通过水流降温导致建筑主体侧边行走不便的问题,提高了隔热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集板的结构仰视剖面示意图。
[0022]
图中:1、建筑主体,2、隔热布,3、存放箱,4、水槽,5、进水管,6、水泵,7、放置仓,8、开关,9、排水口,10、第一滤网,11、收集板,12、收集槽,13、导向管,14、排水管,15、第二滤网,1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隔热装置,包括建筑主体1、降温结构和收集结构,所述建筑主体1顶端设置有隔热布2;
[0027]
所述降温结构包括水槽4,所述隔热布2底端的建筑主体1上固定有存放箱3,且存放箱3内部开设有水槽4,所述水槽4后侧固定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的后端与水泵6的输
出端连接,所述建筑主体1侧边设置有开关8,所述水槽4两侧的存放箱3内部均等开设有排水口9;
[0028]
所述收集结构包括收集板11,所述建筑主体1顶部底端皆固定有收集板11,且收集板11内部皆开设有收集槽12,所述收集槽12前侧皆固定有导向管13,且导向管13底端皆固定有排水管14。
[0029]
所述建筑主体1顶端皆设置为向两侧倾斜状,所述存放箱3的宽度等于建筑主体1的宽度,其作用为方便流动至建筑主体1上的水流下,且保证水槽4内部的水可以均等的分布在建筑主体1上,从而可以对建筑主体1降温更加全面;所述水泵6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放置仓7,所述放置仓7皆固定在建筑主体1上,所述水泵6的另一端与外接水管连接,其作用为通过放置仓7对水泵6进行保护,避免放置仓7在使用时受损,且保证水泵6可以将外接水管的水抽动至水槽4内部;所述开关8的输出端与水泵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8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排水口9皆设置为漏斗形,所述排水口9皆设置为向两侧倾斜状,所述排水口9内部皆固定有第一滤网10,其作用为使得排水口9可以较好的将水槽4内部的水导向至建筑主体1上,且使得排水口9可以更好的将水槽4内部的水排出,避免水槽4内部残留的水较多,导致建筑主体1需要承受较大的重力,并通过第一滤网10对排水口9进行保护,避免外部杂物进入排水口9内部导致排水口9堵塞;所述收集槽12的宽度大于存放箱3的宽度,所述收集槽12皆设置为向导向管13侧倾斜状,所述导向管13内部皆固定有第二滤网15,所述建筑主体1两侧皆固定有挡板16,其作用为通过挡板16进行限位,保证收集槽12可以对建筑主体1上的水收集完全,且使得收集槽12可以将收集的水导向至导向管13内部,并通过第二滤网15对进入导向管13内部的水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导向管13和排水管14内部造成堵塞。
[003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需要对建筑主体1进行降温时,按动开关8,使得水泵6接通电源正常工作,将外接水管的水抽至进水管5内部,从而可以通过进水管5将水排至水槽4内部,水槽4内部的水再在排水口9的导向作用下,均匀的流动至建筑主体1顶端,从而可以对建筑主体1顶端进行降温,且水流在建筑主体1导向作用下流动至收集槽12内部,且在收集槽12的倾斜设计下向导向管13内部流动,当水流动至导向管13内部时,可以通过第二滤网15进行过滤,避免杂物随着水流进入导向管13内部,从而避免造成导向管13和排水管14堵塞,即可通过排水管14流动至建筑主体1底部,方便使用者通过水盆、水桶等进行收集,当降温完成后,再次按动开关8,使得放置仓7关闭,水槽4内部的水也会在排水口9的作用下流至建筑主体1顶端进行降温,从而避免水槽4内部残留较多的水,当存放箱3在不使用时,通过第一滤网10对排水口9进行保护,避免外界杂物进入排水口9内部导致排水口9堵塞。
[0031]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003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3]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