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8297发布日期:2021-03-23 11:2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雨水收集利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进行节能,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体,包括节约水资源以及节约各种资源等,其中节约水资源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体现。水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且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资源,我国也是是一个用水大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用水短缺问题也日益明显凸出,节约水资源也跟我们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雨水作为一种污染少,有机物含量较少的水资源,经简单处理后可循环使用,雨水的综合利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雨水中又属房子屋顶的雨水较其他雨水更干净,更容易进行处理,因此常在绿色建筑配置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以此来实现节约水源的目的。

传统的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收集槽连通的雨水收集管、位于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收集管连接处的滤网、与雨水收集管相连通的过滤消毒池以及与过滤消毒池相连通的蓄水池。雨水经屋顶流入雨水收集槽,通过滤网进入雨水收集管,经雨水收集管进入过滤消毒池进行过滤消毒,消毒后的雨水流入蓄水池进行储存待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屋顶存在树叶,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在收集雨水时,屋顶的树叶会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雨水收集槽,最终在汇集在滤网上,随着树叶的增多,滤网容易被堵住,导致雨水无法通过滤网经雨水收集管进入过滤消毒池,造成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无法发挥功能,发明人认为现有的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存在屋顶树叶容易在滤网处聚集,导致堵塞滤网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屋顶树叶在滤网上积聚导致雨水无法通过滤网进入过滤消毒池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倾斜设置在屋顶边沿正下方的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收集槽远离屋顶一端连通的雨水收集管、设置在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收集管连通处的第一滤网、与雨水收集管远离雨水收集槽的一端连通的过滤消毒池以及与过滤消毒池连通的蓄水池,所述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收集管的连通的一端远离屋顶的一侧开有缺口,所述雨水收集管靠近缺口一侧的顶壁上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有清扫组件,所述清扫组件包括套设于固定轴外的轴套、固定于轴套上的若干固定板以及设于固定板上的第一毛刷,当所述第一毛刷转至雨水收集槽内时,所述第一毛刷与第一滤网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屋顶的雨水落入雨水收集槽后,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因为重力作用流向雨水收集槽与雨水收集管的连接处,雨水冲击固定板,使固定板转动并带动第一毛刷对第一滤网上的树叶进行清扫,并将树叶通过缺口移除出第一滤网外,有利于减少雨水收集过程中,雨水中的树叶长时间积聚在第一滤网上导致第一滤网堵塞,雨水无法经过第一滤网进入过滤消毒池的情况,有利于保持雨水收集管畅通,使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雨水收集管远离屋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树叶收集箱,所述树叶收集箱的顶端开口且开口与置于雨水收集槽外的第一毛刷正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经第一毛刷扫出的树叶可以被收集在树叶收集箱里,使得被第一毛刷刷出缺口外的树叶可以被收集起来,有利于更好地对屋顶的树叶进行集中清理,有利于减少清理扫除树叶的难度;同时,使得经第一刷毛扫出的树叶不容易散落一地,有利于减少散落的树叶对行人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树叶收集箱底部开口,所述树叶收集箱底部还固定连接有覆盖底部开口的第二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被毛刷扫除的树叶含有雨水,树叶收集箱容积有限,雨水长时间落入树叶收集箱容易使得树叶收集箱无法收集更多的树叶,通过第二滤网的设置,使得落入树叶收集箱中的树叶中的雨水被过滤,从而使得落入树叶收集箱的树叶不容易含有水分,使得树叶不容易被雨水浸泡导致腐烂发臭;同时,有利于树叶收集箱可以收集更多的树叶。

优选的,所述树叶收集箱底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树叶收集箱的一端与雨水收集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经第二滤网过滤出的雨水通过连接管进入雨水收集管,再经雨水收集管进入沉淀过滤池,有利于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更好地收集雨水。

优选的,所述树叶收集箱远离雨水收集管的侧壁开口且树叶收集箱上设置有通闭侧壁开口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树叶收集箱里装满树叶后,可通过打开盖板对树叶收集箱内的树叶进行清理,有利于减少因树叶收集箱顶端开口与雨水收集槽外的第一毛刷正对导致难以清理树叶收集箱内的树叶的情况,有利于更方便地清理树叶收集箱内的树叶。

优选的,所述树叶收集箱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毛刷,所述第二毛刷包括设于树叶收集箱上的第二底座及设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刷毛,所述第二刷毛远离第二底座的一侧部分伸出至第一滤网的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毛刷清理第一滤网上的树叶时,沾有雨水的树叶容易附着在第一毛刷上,通过第二毛刷的设置使得附着第一毛刷上的树叶被清理并使得清理后的树叶能落入树叶收集箱,有利于减少第一毛刷上附着树叶而影响第一毛刷清理第一滤网上的树叶的情况,使得第一毛刷能更好地对第一滤网上积聚的树叶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座可拆卸连接于树叶收集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毛刷磨损后需要更换时,只需更换第二毛刷而不需要更换一整个树叶收集箱,有利于节约资源。

优选的,若干所述固定板绕轴套的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清扫组件的密度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固定板以及第一毛刷在雨水的驱动下持续转动,有利于减少因密度不均导致清扫组件始终处于某一位置的情况,使得第一清扫组件可以更好地清理第一滤网上的树叶。

优选的,所述第一毛刷可拆卸连接于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毛刷磨损后需要更换时,只需更换第一毛刷而不需要更换一整个清洁组件,有利于节约资源。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上设有第三锁紧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有第三锁紧螺栓,所述第三锁紧螺栓贯穿有轴套盖,所述第三锁紧螺栓与第三锁紧螺纹孔螺纹连接时轴套盖与轴套相抵接。所述轴套盖的半径不小于轴套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第一毛刷时,可先将轴套拆除再进行第一毛刷的更换,有利于减少因轴套套设于固定轴上导致固定板容易转动而难以更换第一毛刷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雨水收集管上设置清扫组件,利用雨水冲击固定板,使得固定杆转动并带动固定板上的第一毛刷清理附着在第一滤网上的树叶,有利于减少第一滤网堵塞的情况,使得经雨水收集槽收集的雨水可以更顺利地通过第一滤网进入雨水收集管,再经雨水收集管进入过滤消毒池;

2.通过在雨水收集管远离墙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树叶收集箱的设置,使得经第一毛刷扫出的树叶可以落入树叶收集箱,从而有利于降低清理经清洗组件扫出的树叶的难度;

3.通过树叶收集箱底部开口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树叶收集箱的另一端与雨水收集管连通的设置,使得经第二滤网过滤的雨水可以经雨水收集管进入过滤消毒池,有利于减少雨水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5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地面;11、安装坑;2、屋子;21、屋顶;22、连接柱;3、雨水收集槽;31、清扫组件;311、轴套;312、固定板;313、第一毛刷;3131、第一底座;3132、第一刷毛;314、第一锁紧螺栓;32、固定轴;33、轴套盖;34、第三锁紧螺栓;4、雨水收集管;40、第一滤网;41、树叶收集箱;42、连接管;43、盖板;44、铰接件;45、锁扣件;451、第二固定座;452、第二活动槽;453、第一固定座;454、第一活动槽;455、滑杆;46、第二滤网;47、第二毛刷;471、第二底座;472、第二刷毛;48、第二锁紧螺栓;5、过滤消毒池;6、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固定连接于屋子2的外壁的若干连接柱22,若干连接柱22远离屋子2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雨水收集槽3,雨水收集槽3与屋顶21的边沿正对,雨水收集槽3连通有雨水收集管4。参照图4及图5,雨水收集槽3与雨水收集管4的连通处还设有第一滤网40以及清扫第一滤网40的清扫组件31,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还包括凹陷于地面1的安装坑11,安装坑11内设置有过滤消毒池5以及与过滤消毒池5连通的蓄水池6,雨水收集管4与过滤消毒池5连通。

参照图1及图2,雨水收集槽3由靠近屋顶21的一端朝向远离屋顶21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雨水收集管4与雨水收集槽3远离屋顶21的一端连通。雨水收集槽3远离屋顶21的一端还开有缺口(图中未标出),缺口位于雨水收集槽3远离屋子2的外壁的侧壁上。

参照图4及图5,第一滤网40固定于雨水收集管4靠近雨水收集槽3的一端。雨水收集管4远离屋子2的外壁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轴32。清扫组件31包括套设于固定轴32外的轴套311、固定于轴套311上的固定板312以及固定于固定板312上的第一毛刷313,当轴套311套设于固定轴32上时,轴套311的内侧壁与固定轴32的外侧壁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12设置有六片,六片固定板312绕轴套311的周向均匀分布,固定板312呈长方体状,固定板312的长度方向与固定轴32的轴向一致,固定板31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轴套311一体连接。

参照图5及图6,第一毛刷313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固定板312上的第一底座3131以及固定于第一底座3131上的第一刷毛3132。第一底座3131上开有第一通孔(图中未标出),固定板312沿长度方向靠近第一滤网40的一端凹陷有第一锁紧螺纹孔(图中未标出),第一锁紧螺纹孔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3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3131对应固定板312设有六个,每个第一底座3131的第一通孔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位于第一底座313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关于第一底座313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对称,第一锁紧螺纹孔对应第一通孔设置为两个,当第一毛刷313固定于固定板312上时,第一锁紧螺栓314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锁紧螺纹孔螺纹连接。当第一毛刷313转动至雨水收集槽3内时,第一毛刷313与第一滤网40抵接。

参照图5及图7,固定轴32远离雨水收集管4的一端还凹陷有第三锁紧螺纹孔(图中未标出),第三锁紧螺纹孔螺纹连接有第三锁紧螺栓34,第三锁紧螺栓34上还套设有轴套盖33,当第三锁紧螺纹孔与第三锁紧螺栓34螺纹连接时,轴套盖33与轴套311远离雨水收集管4道的一侧抵接。轴套盖33的半径与轴套311的半径一致。

参照图2及图3,雨水收集管4远离屋子2的一侧的外侧壁还固定连接有树叶收集箱41,树叶收集箱41与置于雨水收集槽3外的第一毛刷313正对。参照图5及图6,树叶收集箱41的底部开口,树叶收集箱41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覆盖底部开口的第二滤网46。参照图2及图3,树叶收集箱41远离雨水收集管4的一侧的侧壁开口,树叶收集箱41还包括通闭侧壁开口的盖板43,盖板43呈长方板状。盖板43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铰接件44,在本实施例中,铰接件44设置有两个,铰接件44远离盖板43的一端与树叶收集箱4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铰接件44为合页,树叶收集箱上还设有固定挡板位置的锁扣件45,锁扣件45包括固定连接于盖板43上的第一固定座453、凹陷于第一固定座453上的第一活动槽454、滑动连接于第一活动槽454内的滑杆455、固定连接于树叶收集箱41上的第二固定座451以及凹陷于第二固定座上451的第二活动槽452。当盖板43封闭树叶收集箱41的侧壁开口时,第一活动槽454与第二活动槽452正对,且滑杆455与第二活动槽452正对。

参照图5及图6,树叶收集箱41靠近雨水收集管4道的内壁还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毛刷47,第二毛刷47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树叶收集箱41内壁的第二底座471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二底座471上的第二刷毛47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座471呈长方体状,第二底座47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有第二通孔(图中未标出),树叶收集箱41靠近雨水收集管4一侧的内壁上凹陷有第二锁紧螺纹孔(图中未标出),第二锁紧螺纹孔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4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通孔位于第二底座47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关于第二底座47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第二锁紧螺纹孔对应通孔设置有两个,当第二毛刷47固定于树叶收集箱41上时,第二锁紧螺栓48穿过第二通孔与第二锁紧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刷毛472远离第二底座471的一侧部分伸出至第一滤网40的顶端。

参照图4及图5,树叶收集箱41底部连通有连通管42,连通管42远离树叶收集箱41的一端与雨水收集管4连通,连通管42由靠近树叶收集箱41的一端朝向靠近雨水收集管4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屋顶21的含有树叶雨水流入雨水收集槽3时,由于雨水收集槽3的倾斜设置,使得含有树叶的雨水收集槽3内的雨水通过重力流向雨水收集槽3与雨水收集管4的连接处,雨水通过第一滤网40进入雨水收集管4,再经雨水收集管4进入过滤消毒池5进行处理,处理完成的雨水流入蓄水池6;同时,雨水中的树叶无法通过第一滤网40并积聚在第一滤网40上,由于雨水冲击固定板312使得固定板312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毛刷313转动,使得第一毛刷313对第一滤网40上的树叶进行清洁,第一毛刷313将第一滤网40上的树叶扫出缺口使得第一滤网40上不容易积聚树叶,有利于减少雨水收集过程中,由于树叶积聚在第一滤网40上导致第一滤网40堵塞,后续雨水无法进入雨水收集管4的情况,使得雨水可以更畅通地通过雨水收集管4进入过滤消毒池5。

通过树叶收集箱41的设置,使得被第一毛刷313扫除的树叶可以落入树叶收集箱41中,使得树叶可以更好地被集中,有利于减少后期清理第一毛刷313扫除的树叶的难度。

由于被扫入树叶收集箱41中树叶含有部分雨水,树叶收集箱41的容积有限,雨水长时间落入树叶收集箱41容易使得树叶收集箱41无法收集更多的树叶,通过第二滤网46的设置,使得落入树叶收集箱41中的树叶中所含的雨水可以被过滤,使得树叶收集箱41可以收集更多的树叶,有利于降低清理树叶收集箱41的频率;同时,使得树叶不容易被雨水浸泡,有利于减少树叶被雨水浸泡导致腐烂散发臭味的情况。

通过连接管42的一端与树叶收集箱41底部相连通,连接管42远离树叶收集箱41的一端与雨水收集管4相连通,使得被第二滤网46过滤的雨水可以通过雨水收集管4流入过滤消毒池5,有利于提高绿色建筑屋顶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雨水收集效率。

由于树叶收集箱41顶端开口与雨水收集槽3外的第一毛刷313正对,导致树叶收集箱41内的树叶难以被清理。通过盖板43与树叶收集箱41体通过铰接件44连接以及盖板43与树叶收集箱41通过锁扣件45连接的设置,使得可以通过锁扣件45来实现树叶收集箱41的侧壁开口的张开与闭合,使得树叶收集箱41内的树叶可以通过树叶收集箱41的侧壁开口被清理,有利于减少清理树叶收集箱41内树叶的难度。

由于第一毛刷313在清理树叶的过程中第一刷毛3132上容易附着有树叶,通过第二毛刷47的设置,使得粘附在在第一刷毛3132上的树叶可以被清理并落入树叶收集箱41,使得第一毛刷313可以更好地对第一滤网40上的树叶进行清理。

通过第一锁紧螺栓314贯穿于第一底座3131上的通孔与固定板312螺纹连接的设置,使得当第一毛刷313磨损时,只需更换第一毛刷313,而不需要更换一整个清扫组件31,有利于节约资源。

当需要更换第一毛刷313时,由于轴套311转动连接于固定轴32上,在更换时,轴套311容易转动,导致更换难度较大,通过第三锁紧螺栓34贯穿于轴套311盖上的第三通孔与固定轴32螺纹连接的设置,使得当需要更换第一毛刷313时,可以先将轴套311拆除再进行第一毛刷313的更换,有利于减低更换第一毛刷313的难度。

通过第二锁紧螺栓48贯穿于第二底座471上的通孔与树叶收集箱41的内壁螺纹连接的设置,使得当第二毛刷47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要更换第二毛刷47而不需要更换一整个树叶收集箱41,有利于节约资源。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