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孔梁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1338发布日期:2021-04-14 01:2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孔梁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梁体开大孔径后的加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开孔梁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实中常在建筑梁中开设通道,以内置安装通风管和排烟管,节省层高空间,但是这样一来,原来的梁体的承重能力必然会下降,造成建筑梁因承重过大而发生坍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孔梁加固装置,具有有效加固梁体的作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孔梁加固装置,应用于开设有通孔的梁体中,包括若干加固组件;各加固组件均包括碳纤维布和第一锚固机构;所述碳纤维布用于沿通孔轴向贴附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且其两端端部分别通过第一锚固机构固定于所述通孔的两端端面。
5.本方案通过先利用碳纤维专用胶将碳纤维布沿通孔轴向贴附于梁体开设的通孔的内壁,然后通过第一锚固机构将碳纤维布的两端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通孔的两端端面,可以很好地对开孔梁进行加固。因为,碳纤维布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通过在通孔上粘贴碳纤维布,可以使得开孔梁的抗拉能力增强;基于此,进一步通过第一锚固机构对碳纤维布两端端部进行加压,可以使得碳纤维布能与通孔径粘贴得更紧密。由此,碳纤维布与开孔梁结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受力,开孔梁得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进而提高了开孔梁的承重能力,大大减少开孔梁坍塌事故的发生。
6.可选的,所述各加固组件还包括加固钢板;所述加固钢板与碳纤维布端部垂直搭接;所述碳纤维布的任一端部通过紧固于加固钢板两端的第一锚固机构固定于通孔的端面。此处通过第一锚固机构对与碳纤维布端部搭接的加固钢板进行加压和固定,可使碳纤维布端部受力均匀,不容易因为某处受力过大而在长时间使用后发生磨损或断裂,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碳纤维布端部与外围梁体的表面连接的紧密性。
7.可选的,所述开孔梁加固装置还包括梁体加固板,所述梁体加固板用于覆盖贴附于梁体底面。梁体加固板足够长且足够坚硬,梁体加固板粘贴在开孔梁底面,可以利用梁体加固板对开孔梁进行支撑,使得开孔梁的每一部分均在梁体加固板上,各部分不易分离,整体也不易折断,有效提高开孔梁的抗剪能力。
8.可选的,所述开孔梁加固装置还包括两梁端加固组件;两梁端加固组件用于分别安装于梁体的相对两端底部;各梁端加固组件均包括钢板和第二锚固机构,所述钢板用于贴附于梁体加固板底面,且钢板两端沿梁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分别通过第二锚固机构固定于梁体侧壁。此处通过将钢板贴附于梁体加固板底面之后,再利用第二锚固机构对钢板施加
压力,可以使得梁体加固板更紧密地粘贴在梁体底面,进一步使得钢板、开孔梁与梁体加固板三者共同受力,实现对开孔梁整体更好的加固作用。
9.可选的,所述碳纤维布的断面结构为u型。断面结构为u型的碳纤维布可把通孔内壁及通孔两端外围梁体的表面一并粘贴在一起,使得碳纤维布与开孔梁形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进而使开孔梁具有更强的抗拉能力及承重能力。
10.可选的,所述若干加固组件均匀贴附于通孔内壁。通过若干加固组件均匀贴附于通孔内壁,使得通孔四周加固力度均匀,避免因受力不均而折断或坍塌。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锚固机构包括螺杆、锚固垫片和螺母;螺杆平行于通孔轴向设置,其一端位于通孔中,另一端依次贯穿通孔侧壁和碳纤维布端部后通过锚固垫片和螺母固定。通过螺杆、锚固垫片和螺母三者共同配合使用,有利于大大增强第一锚固机构的加固作用,进一步地可使两端有第一锚固机构的碳纤维布更紧密地粘贴在通孔径及通孔径两端外围梁体的表面上,实现开孔梁整体的加固作用;还有利简化第一锚固机构的结构,方便锚固操作和降低锚固机构的成本。
12.可选的,所述螺杆位于通孔中的一端的长度。通过限制螺杆位于通孔中的一端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cm,可有效避免螺杆从通孔中滑出,防止第一锚固机构的移位或脱落。
13.可选的,所述钢板为u型钢板。u型钢板更加贴合开孔梁的外形,方便加固操作,亦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加固效果。
14.可选的,所述第二锚固机构包括螺杆、锚固垫片和螺母;螺杆垂直于梁体侧壁设置,其一端埋设于梁体中,另一端依次贯穿梁体侧壁和钢板端部后通过锚固垫片和螺母固定。通过螺杆、锚固垫片和螺母三者共同配合使用,有利于大大增强第二锚固机构的加固作用,进一步地可使两端有第二锚固机构的钢板更紧密地粘贴在梁体侧壁,表面覆盖有钢板的梁体加固板也更紧密地粘贴在梁体底面,实现开孔梁整体的加固作用;还有利简化第二锚固机构的结构,方便锚固操作和降低锚固机构的成本。
15.可选的,所述螺杆埋设在梁体中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cm。通过限制螺杆埋设在梁体中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cm,可有效避免螺杆从梁体中滑出,防止第二锚固机构的移位或脱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开孔梁中的开孔梁加固装置的主视图;
17.图2为图1中开孔梁加固装置的a

a剖视图;
18.图3为图1中开孔梁加固装置的b

b剖视图;
19.图中:
[0020]1‑
加固钢板;2

碳纤维布;3

钢板;4

梁内钢筋;5

螺杆;6

锚固垫片;7

螺母;8

开孔梁;9

通孔;10

梁体加固板;11

螺杆;12

锚固垫片;13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

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
[0022]
参见图1

3,一种开孔梁加固装置,应用于开设有通孔9的梁体中,包括若干加固组
件;各加固组件均包括碳纤维布2和第一锚固机构;所述碳纤维布2用于沿通孔9轴向贴附于所述通孔9的内壁,且其两端端部分别通过第一锚固机构固定于所述通孔9的两端端面。
[0023]
以下,说明一下开孔梁加固装置的工作方式:
[0024]
本方案通过先利用碳纤维专用胶将碳纤维布2沿通孔9轴向贴附于梁体开设的通孔9的内壁,然后通过第一锚固机构将碳纤维布2的两端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通孔9的两端端面,可以很好地对开孔梁8进行加固。因为,碳纤维布2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通过在通孔9上粘贴碳纤维布2,可以使得开孔梁8的抗拉能力增强;基于此,进一步通过第一锚固机构对碳纤维布2两端端部进行加压,可以使得碳纤维布2能与通孔9径粘贴得更紧密。由此,碳纤维布2与开孔梁8结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受力,开孔梁8得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进而提高了开孔梁8的承重能力,大大减少开孔梁8坍塌事故的发生。
[0025]
上述中,开孔梁8上的通孔9可以通过钻机在建筑横梁上钻出。
[0026]
在一实施例中,碳纤维布2的断面结构为u型。断面结构为u型的碳纤维布2的底部为与水平方向平行的底边,其沿通孔9轴向粘贴在通孔9内壁,其两端沿竖直方向粘贴在通孔9两端外围梁体的表面。断面结构为u型的碳纤维布2可把通孔9内壁及通孔9两端外围梁体的表面一并粘贴在一起,使得碳纤维布2与开孔梁8形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进而使开孔梁8具有更强的抗拉能力及承重能力。
[0027]
为使碳纤维布2与通孔9、开孔梁8粘贴得更紧实,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锚固机构包括螺杆5、锚固垫片6和螺母7;螺杆5平行于通孔9轴向设置,其一端位于通孔9中,另一端依次贯穿通孔9侧壁和碳纤维布2端部后通过锚固垫片6和螺母7固定。通过螺杆5、锚固垫片6和螺母7三者共同配合使用,有利于大大增强第一锚固机构的加固作用,进一步地可使两端有第一锚固机构的碳纤维布2更紧密地粘贴在通孔9及通孔9两端外围梁体的表面上,实现开孔梁8整体的加固作用;还有利简化第一锚固机构的结构,方便锚固操作和降低锚固机构的成本。
[0028]
为实现更好的加固效果,在一实施例中,若干加固组件均匀贴附于通孔9内壁。各个加固组件均匀、紧密地贴附于通孔9内壁,可最大限度地对通孔9进行加固,且使通孔9四周加固力度均匀,避免因受力不均而折断或坍塌。
[0029]
为使第一锚固机构更好地作用于碳纤维布2,使碳纤维布2与通孔9、开孔梁8粘贴得更紧实,在一实施例中,开孔梁加固装置还包括有加固钢板1;所述加固钢板1与碳纤维布2端部垂直搭接;所述碳纤维布2的任一端部通过紧固于加固钢板1两端的第一锚固机构固定于通孔9的端面。每条碳纤维布2的两端都垂直搭接有一块加固钢板1,第一锚固机构中的螺杆5穿过加固钢板1两端上预留的螺杆孔后,通过锚固垫片6和螺母7依次紧固,实现第一锚固机构、加固钢板1、碳纤维布2三层从表到里依次紧密相挨。通过第一锚固机构对与碳纤维布2端部搭接的加固钢板1进行加压和固定,进而可使碳纤维布2端部受力均匀,不容易因为某处受力过大而在长时间使用后发生磨损或断裂,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碳纤维布2端部与外围梁体的表面连接的紧密性。
[0030]
为进一步对开孔梁8整体进行有效加固,在一实施例中,开孔梁加固装置还包括梁体加固板10,所述梁体加固板10用于覆盖贴附于梁体底面。梁体加固板10足够长且足够坚硬,梁体加固板10粘贴在开孔梁8底面,可以利用梁体加固板10对开孔梁8进行支撑,使得开孔梁8的每一部分均在梁体加固板10上,各部分不易分离,整体也不易折断,有效提高开孔
梁8的抗剪能力。
[0031]
为进一步使梁体加固板10粘贴于梁的底面更紧实,在一实施例中,开孔梁加固装置还包括两梁端加固组件;两梁端加固组件用于分别安装于梁体的相对两端底部;两梁端加固组件均包括钢板3和第二锚固机构,所述钢板3用于贴附于梁体加固板10底面,且钢板3两端沿梁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分别通过第二锚固机构固定于梁体侧壁。开孔梁8两端及钢板3上都预留有若干个相应的螺杆孔,在开孔梁8两端通过第二锚固机构将钢板3与开孔梁8底梁体加固板10垂直搭接,将钢板3两端沿梁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于梁体侧壁。此处通过将钢板3贴附于梁体加固板10底面之后,再利用第二锚固机构对钢板3施加压力,可以使得梁体加固板10更紧密地粘贴在梁体底面,进一步使得钢板3、开孔梁8与梁体加固板10三者共同受力,实现对开孔梁8整体更好的加固作用。
[0032]
在一实施例中,钢板3的断面结构为u型,断面结构为u型的钢板3能更加贴合开孔梁8的外形,极大方便加固操作。
[0033]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锚固机构包括螺杆11、锚固垫片12和螺母13;螺杆11垂直于梁体侧壁设置,其一端位于梁体内中,另一端依次贯穿梁体侧壁和钢板3端部后通过锚固垫片12和螺母13固定。通过螺杆11、锚固垫片12和螺母13三者共同配合使用,有利于大大增强第二锚固机构的加固作用,进一步地可使两端有第二锚固机构的钢板3更紧密地粘贴在梁体侧壁,表面覆盖有钢板3的梁体加固板10也更紧密地粘贴在梁体底面,实现开孔梁8整体的加固作用;还有利简化第二锚固机构的结构,方便锚固操作和降低锚固机构的成本。
[0034]
为使锚固机构更好地发挥其加固作用,在一实施例中,螺杆5位于通孔9中的一端的长度和螺杆11埋设在梁体中的长度都大于或等于5cm。此处通过限制螺杆5位于通孔9中的一端的长度和螺杆11埋设在梁体中的长度都大于或等于5cm,可有效避免螺杆5从通孔9滑出和螺杆11从梁体滑出,防止锚固机构的移位或脱落。
[0035]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筑梁上开设通孔9的过程中,为发挥通孔9应有作用的同时使开孔梁8获得更好的加固效果,可事先将开孔梁8的通孔9钻成带倒角的矩形。通孔9为带倒角的矩形,其支撑力更大,稳固能力更强,且与碳纤维布2的粘合也可更加服帖,实现更好的开孔梁8整体加固作用的同时也保证孔洞其通风、排烟管道穿梁而过的作用得以发挥。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
[0037]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