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通风的屋顶构件

文档序号:25064420发布日期:2021-05-14 15:0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阳通风的屋顶构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阳通风的屋顶构件。


背景技术:

2.建筑受太阳辐射过多会使建筑室内温度过高,人体热舒适度也会随之降低。南方梅雨季节湿热气候的状态下,缺少遮阳和通风会形成恶劣的室内热环境,引起人体心理和生理上的极大不适。
3.目前,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建筑物遮阳构件基本与建筑一体成型,无法对遮阳系数和遮阳角度进行选择和调整,也没有考虑通风这一重要问题,使室内环境无法达到舒适的状态。另外,现有的屋顶设计基本为单坡或者水平遮阳,结构单一无特色,无法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遮阳通风的屋顶构件。
5.一种遮阳通风的屋顶构件,包括第一纵向骨架、第二纵向骨架、若干个第一横向骨架、若干个第二横向骨架以及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其中:
6.第一纵向骨架和第二纵向骨架平行设置;
7.若干个第一横向骨架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横向骨架的前端固定于第二纵向骨架的上端,第一横向骨架的后端固定于第一纵向骨架的下端;若干个第二横向骨架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二横向骨架的前端固定于第一纵向骨架的上端,第二横向骨架的后端固定于第二纵向骨架的下端;第一横向骨架与第二横向骨架间隔放置;
8.第一盖板覆盖于若干个第二横向骨架的前半段,第二盖板覆盖于若干个第一横向骨架的前半段。
9.进一步的,第一纵向骨架、第二纵向骨架与第一横向骨架、第二横向骨架通过榫卯接口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第一横向骨架数量匹配的第一金属角铁,以及与第二横向骨架数量匹配的第二金属角铁,其中:
11.第一金属角铁的顶端与第一横向骨架固定连接,第一金属角铁的底端固定于墙体顶端;
12.第二金属角铁的顶端与第二横向骨架固定连接,第二金属角铁的底端固定于墙体顶端。
13.进一步的,还包括金属盒包边,金属盒包边包覆于第一横向骨架、第二横向骨架的前后端面。
14.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盖板与第四盖板,其中:
15.第三盖板覆盖于第一横向骨架上,且位于第一横向骨架的末端与第一纵向骨架之间;
16.第四盖板覆盖于第二横向骨架上,且位于第二横向骨架的末端与第二纵向骨架之间。
17.进一步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和第四盖板的上表面均涂覆有防水涂层。
18.进一步的,第一纵向骨架与第二纵向骨架尺寸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横向骨架与第二横向骨架尺寸相同,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尺寸相同,第三盖板与第四盖板尺寸相同。
19.进一步的,第一横向骨架的倾斜角度为1
°
~10
°

20.进一步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第四盖板与第一横向骨架、第二横向骨架通过聚氨酯胶合剂粘合。
21.进一步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以及第四盖板为胶合板或复合板。
22.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构件即实现了遮阳的基本功能,还通过第一纵向骨架、第二纵向骨架、若干个第一横向骨架、若干个第二横向骨架建立的结构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下方空间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有效降低了太阳对建筑的热辐射影响,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屋顶构件具有层次丰富的立体空间感,为人们带来更佳的视觉感受。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屋顶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屋顶构件顶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屋顶构件侧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屋顶构件的遮阳通风效果图;
28.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屋顶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

第一纵向骨架、2

第一纵向骨架、3

第一横向骨架、4

第二横向骨架、5

第一盖板、6

第二盖板、7

第一金属角铁、8

第二金属角铁、9

墙体、10

金属盒包边、11

第三盖板、12

第四盖板、13

防水涂层、14

聚氨酯胶合剂、15

木块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1.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横向”、“纵向”、“前端”、“后端”、“左端”、“右端”、“上端”、“下端”、“顶端”、“底端”、“末端”等均是以各部件相对位置进行的表述,以便于理解和表述方案内容,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特予以说明。
3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遮阳通风的屋顶构件,包括第一纵向骨架1、第二纵向骨架2、若干个第一横向骨架3、若干个第二横向骨架4以及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6,其中:第一纵向骨架1和第二纵向骨架2平行设置;若干个第一横向骨架3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横向骨架3的前端固定于第二纵向骨架2的上端,第一横向骨架3的后端固定于第一纵向骨架1的下端;若干个第二横向骨架4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二横向骨架4的前端固定于第一纵向骨架1的上端,第二横向骨架4的后端固定于第二纵向骨架2的下端;第一横向骨架3与第二横向骨架4间隔放置;第一盖板5覆盖于若干个第二横向骨架4的前半段,第二盖板6覆盖于若干个第一横向骨架3的前半段。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纵向骨架1、第二纵向骨架2和第一横向骨架3、第二横向骨架4为垂直关系,第一纵向骨架1、第二纵向骨架2、第一横向骨架3以及第二横向骨架4的结构位置如图2所示,图2中设计了十条第一横向骨架3和十条第二横向骨架4,第一横向骨架3和第二横向骨架4间隔固定在第一纵向骨架1和第二纵向骨架2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纵向骨架1、第二纵向骨架2、第一横向骨架3、第二横向骨架4的形状以及长度,优选的,本实施例第一纵向骨架1、第二纵向骨架2、第一横向骨架3、第二横向骨架4均为长条形,且第一纵向骨架1和第二纵向骨架2尺寸相同,第一横向骨架3和第二横向骨架4尺寸相同。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横向骨架3和第二横向骨架4之间的距离相同,实现第一横向骨架3和第二横向骨架4等间距的间隔设置,形成均匀的通风间隙。本实施例在实现时,向工厂统一订做尺寸相互匹配的各个骨架和盖板,通过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降低了现场的工作强度,可以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建筑面积合理的规划各个骨架与盖板的尺寸,再进行安装即可,通用于各个尺寸的屋顶。
34.如图1至4所示,由于第一纵向骨架1和第二纵向骨架2存在一定的高度,所以第一横向骨架3安装时相对于水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而对应的,第二横向骨架4安装时也相对于水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在图1的视角,第一横向骨架3和第二横向骨架4发生交叉,所以本实施例中至少应包含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6,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6分别覆盖在第二横向骨架4和第一横向骨架3的前半部分,是屋顶构件中实现遮阳的部件。第一纵向骨架1、第二纵向骨架2、第一横向骨架3以及第二横向骨架4所建立的架构形成的空隙实现通风。为实现不同程度的通风效果,本实施例中选用不同高度的第一纵向骨架1和第二纵向骨架2来调节屋顶构件的高度,同时,也调节相邻的第一横向骨架3和第二横向骨架4之间的距离,增加侧面通风的空隙大小。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构件即实现了遮阳的基本功能,还通过第一纵向骨架、第二纵向骨架、若干个第一横向骨架、若干个第二横向骨架建立的结构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下方空间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有效降低了太阳对建筑的热辐射影响,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屋顶构件具有层次丰富的立体空间感,为人们带来更佳的视觉感受。
36.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纵向骨架1、第二纵向骨架2与第一横向骨架3、第二横向骨架4通过榫卯接口固定连接。榫卯接口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传统文化,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的特点,不需要额外的设备进行辅助,且安装后具备极佳的稳定性,保证了屋顶构件的稳定与安全。本实施例中的各个骨架由工厂统一生产时,直接将“榫”、“卯”接口一
体成型,直接在现场组装即可实现安装。本实施例不限定榫卯接口的具体形状与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行业经验自行设计即可。
37.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构件还包括与第一横向骨架3数量匹配的第一金属角铁7,以及与第二横向骨架4数量匹配的第二金属角铁8,其中:第一金属角铁7的顶端与第一横向骨架3固定连接,第一金属角铁7的底端固定于墙体9顶端;第二金属角铁8的顶端与第二横向骨架4固定连接,第二金属角铁8的底端固定于墙体9顶端。如图1所示,第一金属角铁7用于将第一横向骨架3的后端固定安装于墙体9上,第二金属角铁8用于将第二横向骨架4的后端固定安装于墙体9上。本实施例中通过选用不同高度的第一金属角铁7和第二金属角铁8,来调节屋顶构件的高度,从而实现不同的通风效果。本实施例不限定第一金属角铁7、第二金属角铁8和第一横向骨架3、第二横向骨架4的连接方式,可选用螺钉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也不限定第一金属角铁7、第二金属角铁8和墙体9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选用膨胀螺丝进行固定。
38.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构件还包括金属盒包边10,金属盒包边10包覆于第一横向骨架3、第二横向骨架4的前后端面。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横向骨架3、第二横向骨架4一般可选用木材,通过金属盒包边10将第一横向骨架3、第二横向骨架4的前后端面进行包覆,形成美观的端部收口,也能够防止木材受潮变形。优选的,本实施例的金属盒包边10还包覆第一纵向骨架1、第二纵向骨架2的前后端面,对第一纵向骨架1、第二纵向骨架2的端面也进行保护。
39.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构件还包括第三盖板11与第四盖板12,其中:第三盖板11覆盖于第一横向骨架3上,且位于第一横向骨架3的末端与第一纵向骨架1之间;第四盖板12覆盖于第二横向骨架4上,且位于第二横向骨架4的末端与第二纵向骨架2之间。第三盖板11和第四盖板12对第一横向骨架3、第二横向骨架4未遮盖的区域进行覆盖,实现屋顶顶部的全面覆盖,达到更好的遮阳效果。如图4所示,通风的方向在左右两侧,屋顶实现太阳光的遮挡,实现了本实施例遮阳、通风的效果。
40.具体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构件中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第三盖板11和第四盖板12的上表面均涂覆有防水涂层13。优选的,在第一横向骨架3和第二横向骨架4的表面也涂覆有防水涂层13。防水涂层13能够防止雨天雨水冲刷对各部件耐久性的破坏,防止木材变形,延长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不限定防水涂层的具体成分,可选用现有产品实现,例如聚脲。
41.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纵向骨架1与第二纵向骨架2尺寸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横向骨架3与第二横向骨架4尺寸相同,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6尺寸相同,第三盖板11与第四盖板12尺寸相同,形成左右完全对称的屋顶构件,具备非常古典、立体化的美感。
42.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构件中第一横向骨架3的倾斜角度为1
°
~10
°
。相对称的,第二横向骨架3的倾斜角度为170
°
~179
°
。优选的,第一横向骨架3的倾斜角度为4
°
,具备最佳的结构美感。
43.具体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构件中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第三盖板11、第四盖板12与第一横向骨架3、第二横向骨架4通过聚氨酯胶合剂14粘合。
44.具体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构件中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第三
盖板11以及第四盖板12为胶合板或复合板。在胶合板或者复合板的边缘处,设有木块压条15,实现侧边收口。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构件在组装时,第一步:通过第一金属角铁7将第一横向骨架3安装于墙体9上方,通过第二金属角铁8将第二横向骨架4安装于墙体9的上方,第一金属角铁7和第二金属角铁8所在的墙体9位置相对。第二步,将第一纵向骨架1的下端固定在第一横向骨架3的后端,将第二纵向骨架2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横向骨架4的后端,再将第一横向骨架3的前端固定在第二纵向骨架2的上端,将第二横向骨架4的前端固定在第一纵向骨架1的上端,对于防水涂层13的涂覆以及金属盒包边10的安装可在第一步之前进行,也可在该部结束后进行。第三步,向第一横向骨架3和第二横向骨架4的上表面涂聚氨酯胶合剂14,将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第三盖板11、第四盖板12粘合在对应位置,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第三盖板11、第四盖板12的防水涂层13以及木块压条15的设置可在该步骤前进行,也可安装后再进行。
46.以上借助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方式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