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体系免拆型后浇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8585发布日期:2021-05-11 15:1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体系免拆型后浇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浇带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支撑体系免拆型后浇带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中的高楼与裙房或地下室之间会因为沉降的差异而导致结构裂缝,按照建筑施工规范要求,需要预留后浇带,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必须在高楼施工完成后,沉降稳定后才能够进行。后浇带在后期浇筑后,还需要适应沉降缝隙的变化,因而普遍存在防漏止水的技术难题,后浇带结合部位渗水漏水一直没能有效的解决。另外,目前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与其它结构的模板及支撑体系是分离设置的,施工工序较多,后浇带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模板及支撑体系,回顶施工方法与原有支撑存在受力上差异,并且往往回顶不及时,容易造成结构悬臂受力而产生开裂,同时,回顶施工工作量较大,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后浇带结构简单,不能很好的适应浇筑后沉降缝隙的变化,普遍存在渗水漏水问题,而且模板及支撑体系不利于结构的稳定,施工工作量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很好的适应浇筑后沉降缝隙的变化,有效解决了后浇带渗水漏水问题,并且采用了免拆型模板及支撑体系,提高了施工效率的一种支撑体系免拆型后浇带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支撑体系免拆型后浇带结构,包括先浇筑带,位于两侧的先浇筑带之间设置有预留临时施工缝,预留临时施工缝内浇筑设置有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的混凝土层内部上层设置有上钢筋网,后浇带的混凝土层内部下层设置有下钢筋网,后浇带的混凝土层内部还设置有多根纵向钢筋,后浇带的底部设置有后浇带下模板,后浇带下模板的下部设置有多根横杆,横杆的底部安装有顶托,顶托的底部垂直设置有支撑立杆,位于两侧的先浇筑带的上端沿口上开设有搁置位,搁置位上搁置有预制盖板,搁置位的上表面镶嵌设置有下不锈钢板,预制盖板的底部对于与下不锈钢板镶嵌设置有上不锈钢板,预制盖板与先浇筑带接触部位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止水结构,先浇筑带以及预制盖板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卷材。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止水结构包括遇水膨胀条和非固化沥青层,预制盖板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密封止水结构安装槽,密封止水结构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遇水膨胀条,密封止水结构安装槽的外侧设置有非固化沥青层。

进一步地,所述先浇筑带与后浇带之间横向设置有止水钢板,止水钢板的一端埋入先浇筑带的侧壁内,止水钢板的另一端浇筑在后浇带的侧面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钢筋分别与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连接固定,纵向钢筋的上端与预制盖板内的钢筋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盖板的宽度大于后浇带的宽度,预制盖板的厚度小于后浇带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盖板上垂直开设有固定孔,纵向钢筋的上端固定在固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后浇带上设置有预制盖板,预制盖板能够适应沉降缝隙的变化,同时采用了多道防水结构,在预制盖板与先浇筑带接触部位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止水结构,达到了很好的密封止水效果。

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很好的适应浇筑后沉降缝隙的变化,有效解决了后浇带渗水漏水问题,并且采用了免拆型模板及支撑体系,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能够满足各种剪力墙的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预制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先浇筑带1,后浇带2,上钢筋网3,下钢筋网4,纵向钢筋5,止水钢板6,预制盖板7,防水卷材8,上不锈钢板9,下不锈钢板10,遇水膨胀条11,非固化沥青层12,后浇带下模板13,横杆14,支撑立杆15,顶托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撑体系免拆型后浇带结构,包括先浇筑带1,位于两侧的先浇筑带1之间设置有预留临时施工缝,预留临时施工缝内浇筑设置有后浇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2的混凝土层内部上层设置有上钢筋网3,后浇带2的混凝土层内部下层设置有下钢筋网4,后浇带2的混凝土层内部还设置有多根纵向钢筋5,后浇带2的底部设置有后浇带下模板13,后浇带下模板13的下部设置有多根横杆14,横杆14的底部安装有顶托16,顶托16的底部垂直设置有支撑立杆15,位于两侧的先浇筑带1的上端沿口上开设有搁置位,搁置位上搁置有预制盖板7,搁置位的上表面镶嵌设置有下不锈钢板10,预制盖板7的底部对于与下不锈钢板10镶嵌设置有上不锈钢板9,预制盖板7与先浇筑带1接触部位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止水结构,先浇筑带1以及预制盖板7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卷材8。

所述密封止水结构包括遇水膨胀条11和非固化沥青层12,预制盖板7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密封止水结构安装槽,密封止水结构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遇水膨胀条11,密封止水结构安装槽的外侧设置有非固化沥青层12。

所述先浇筑带1与后浇带2之间横向设置有止水钢板6,止水钢板6的一端埋入先浇筑带1的侧壁内,止水钢板6的另一端浇筑在后浇带2的侧面内部。

所述纵向钢筋5分别与上钢筋网3和下钢筋网4连接固定,纵向钢筋5的上端与预制盖板7内的钢筋连接固定。

所述预制盖板7的宽度大于后浇带2的宽度,预制盖板7的厚度小于后浇带2的厚度。

所述预制盖板7上垂直开设有固定孔,纵向钢筋5的上端固定在固定孔内。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在后浇带2的混凝土层内部上层设置有上钢筋网3,后浇带2的混凝土层内部下层设置有下钢筋网4,后浇带2的混凝土层内部还设置有多根纵向钢筋5,纵向钢筋5分别与上钢筋网3和下钢筋网4连接固定。与现有普通后浇带结构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后浇带2的上表面稍低于先浇筑带1的上表面,在位于两侧的先浇筑带1的上端沿口上设置有搁置位,搁置位上搁置有预制盖板7,预制盖板7可以为提前预制结构或现场浇筑而成。预制盖板7的宽度大于后浇带2的宽度,预制盖板7的厚度小于后浇带2的厚度,通过预制盖板7将后浇带2完全盖住。

后浇带2与预制盖板7之间可以连接固定,也可以采用搁置的方式活动配合。如果采用固定的方式时,将纵向钢筋5的上端与预制盖板7内的钢筋连接固定,或者在预制盖板7上垂直开设有固定孔,纵向钢筋5的上端固定在固定孔内,并在固定孔内进行锚固灌入水泥浆的形式实现固定连接。先浇筑带1与后浇带2之间横向设置有止水钢板6,止水钢板6的一端埋入先浇筑带1的侧壁内,止水钢板6的另一端浇筑在后浇带2的侧面内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免拆型模板及支撑体系,后浇带2的底部设置有后浇带下模板13,后浇带下模板13的下部设置有多根横杆14,后浇带下模板13的底面与横杆14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水平支撑杆。横杆14的底部安装有顶托16,顶托16的底部垂直设置有支撑立杆15,施工完成后不拆除,结构不容易开裂。先浇筑带1以及预制盖板7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卷材8,在外围设置了第一道防水屏障。

另外,预制盖板7的搁置位上表面镶嵌设置有下不锈钢板10,预制盖板7的底部对于与下不锈钢板10镶嵌设置有上不锈钢板9,当预制盖板7盖在后浇带2上时,预制盖板7能够适应沉降缝隙的变化,上不锈钢板9与下不锈钢板10之间接触面光滑,预制盖板7能够以细微滑动的方式来适应沉降缝区域的尺寸变化。

为了达到很好的防水止水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预制盖板7与先浇筑带1接触部位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止水结构,密封止水结构包括遇水膨胀条11和非固化沥青层12,预制盖板7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密封止水结构安装槽,密封止水结构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遇水膨胀条11,密封止水结构安装槽的外侧设置有非固化沥青层12。其中非固化沥青层12可以设置为一道或多道,设置多道时,遇水膨胀条11位于两道非固化沥青层12之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简单替换、改进和变化,所做出的各种简单替换、改进和变化,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