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8710发布日期:2021-05-11 15:1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领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随处可见。但是高层住宅现浇钢筋砼结构,由于受到天气、材料、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的制约,限制了拆模时间,影响了施工进度,并且模板配模多数由工人自行配置,对材料浪费严重,而早拆体系的模板及架体需要单独采购,成本较高,不适用中低层建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其通过螺杆和支撑杆的设置形成对模板的“面”支撑,从而保证了模板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通过监测装置的设置,首先能够监测支模时,螺杆和支撑杆是否调整到位,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现对模板位置的实施监测,便于工人施工的同时,提高了所施工梁板的成型质量;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的设置,能够调整后拆模板和前拆模板的位置,有效的将对模板的支撑拆分为两部分,达到了分段拆模的目的,增加前拆模板和支撑杆的周转率,节约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包括模板体系、用于支撑所述模板体系的早拆头和供所述早拆头安装的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体系包括前拆模板和后拆模板;所述后拆模板下部设置有后拆结构,所述前拆模板下部设置有前拆结构,所述后拆结构与前拆结构组成了所述早拆头;所述后拆结构包括呈竖向布设的螺杆和设置在所述螺杆顶部且呈水平布设的垫板,所述垫板支顶在所述后拆模板上,所述前拆结构包括呈水平布设的支撑杆,所述螺杆上套装有供所述支撑杆安装的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支撑杆通过直角扣件连接;所述支撑杆支顶在所述前拆模板的下方;

所述螺杆的下部插装在所述架管内,所述螺杆与所述架管布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架管顶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螺杆上下移动的第一调节件,所述架管的顶部支顶在所述第一调节件上,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相配的螺纹;所述第一调节件的正上方设置有与其结构相同且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杆上下位置的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支顶在所述套管上;

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垫板和支撑杆位置进行监测的监测装置。

上述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前拆模板之间设置有呈水平布设且与所述支撑杆垂直的木方。

上述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螺杆插入所述架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螺杆长度的1/2,所述螺杆的为高强螺杆,所述高强螺杆的直径为36mm~42mm。

上述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套管的长度为120mm~150mm,所述套管的规格与所架管相同。

上述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对其限位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下部设置有对其限位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结构尺寸均相同。

上述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垫板为矩形钢,所述矩形钢的长度为90mm~100mm,宽度为90mm~100mm,厚度为10mm~12mm。

上述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监测装置为位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的设置形成对模板的竖向“点”支撑,通过支撑杆的设置,有效的将“点”支撑转化为线支撑,实际使用时,螺杆和支撑杆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螺杆和支撑杆组成对模板的一套支撑体系,同时形成对模板的“面”支撑,从而保证了模板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2、本实用新型套管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与第二调节件配合使用,二是降低螺杆长细比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缩短架管顶部到模板之间的距离,节约空间,缩短螺杆的长度,节约材料。

3、通过监测装置的设置,首先能够监测支模时,螺杆和支撑杆是否调整到位,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现对模板位置的实施监测,便于工人施工的同时,提高了所施工梁板的成型质量。

4、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能够调整螺杆的上下位置,使支顶后的后拆模板达到设计标高,接着调整第二调节件,使套管带动支撑杆上下移动,直至支撑杆支顶的前拆模板达到施工要求,有效的将对模板的支撑拆分为两部分,达到了分段拆模的目的,增加前拆模板和支撑杆的周转率,节约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和支撑杆的设置形成对模板的“面”支撑,从而保证了模板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通过监测装置的设置,首先能够监测支模时,螺杆和支撑杆是否调整到位,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现对模板位置的实施监测,便于工人施工的同时,提高了所施工梁板的成型质量;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的设置,能够调整后拆模板和前拆模板的位置,有效的将对模板的支撑拆分为两部分,达到了分段拆模的目的,增加前拆模板和支撑杆的周转率,节约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监测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拆模板;2—后拆模板;3—螺杆;

4—架管;5—第一调节件;6—第二调节件;

7—套管;8—支撑杆;9—直角扣件;

10—第一限位件;11—第二限位件;12—垫板;

13—木方;14—pc端;15—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梁板模板早拆体系,包括模板体系、用于支撑所述模板体系的早拆头和供所述早拆头安装的架管4;所述模板体系包括前拆模板1和后拆模板2;所述后拆模板2下部设置有后拆结构,所述前拆模板1下部设置有前拆结构,所述后拆结构与前拆结构组成了所述早拆头;所述后拆结构包括呈竖向布设的螺杆3和设置在所述螺杆3顶部且呈水平布设的垫板12,所述垫板12支顶在所述后拆模板2上,所述前拆结构包括呈水平布设的支撑杆8,所述螺杆3上套装有供所述支撑杆8安装的套管7,所述套管7与所述支撑杆8通过直角扣件9连接;所述支撑杆8支顶在所述前拆模板1的下方;

所述螺杆3的下部插装在所述架管4内,所述螺杆3与所述架管4布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架管4顶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螺杆3上下移动的第一调节件5,所述架管4的顶部支顶在所述第一调节件5上,所述第一调节件5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杆3相配的螺纹;所述第一调节件5的正上方设置有与其结构相同且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杆8上下位置的第二调节件6,所述第二调节件6支顶在所述套管7上;

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垫板12和支撑杆8位置进行监测的监测装置。

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模板体系、早拆头和架管4的设置达到了降低成本,节约工期的目的。

实际使用时,所述架管4为传统脚手架的立杆,优选的所述架管4为φ48×3.5的钢管。

实际使用时,通过将所述模板分为前拆模板1和后拆模板2,能够有效的达到早拆的目的,从而节约工期。

实际使用时,所述前拆模板1和后拆模板2为满足施工要求的木模板或者钢模板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拆模板1和后拆模板2的数量为多个,具体数量根据施工要求确定,所述后拆模板2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前拆模板1之间,所述前拆模板1的宽度为所述后拆模板2宽度的3~5倍。

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螺杆3的设置形成对所述模板的竖向“点”支撑,通过所述支撑杆8的设置,有效的将“点”支撑转化为线支撑,实际使用时,所述螺杆3和支撑杆8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杆3和支撑杆8组成对所述模板的一套支撑体系,同时形成对所述模板的“面”支撑,从而保证了模板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实际使用时,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调节件5,能够调整所述螺杆3的上下位置,使支顶后的所述后拆模板2达到设计标高,接着调整所述第二调节件6,使所述套管7带动所述支撑杆8上下移动,直至所述支撑杆8支顶的所述前拆模板1达到施工要求,有效的将对所述模板的支撑拆分为两部分,达到了分段拆模的目的,增加所述前拆模板1和支撑杆8的周转率,节约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实际使用时,所施工梁板的混凝土浇筑48小时后即可达到拆模条件,此时首先人工调节拧松所述第二调节件6,使所述套管7带动所述支撑杆8向下移动,接着拆除所述支撑杆8和所述前拆模板1。

需要说明的是,待达到所施工梁板的混凝土强度后,即可拆除所述后拆模板2。

实际使用时,所述套管7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与所述第二调节件6配合使用,二是降低所述螺杆3长细比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缩短所述架管4顶部到所述模板之间的距离,节约空间,缩短所述螺杆3的长度,节约材料。

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监测装置的设置,首先能够监测支模时,所述螺杆3和支撑杆8是否调整到位,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现对所述模板位置的实施监测,便于工人施工的同时,提高了所施工梁板的成型质量。

实际使用时,所述监测装置为位移传感器15,所述位移传感器15与pc端1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8与所述前拆模板1之间设置有呈水平布设且与所述支撑杆8垂直的木方13。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3插入所述架管4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螺杆3长度的1/2,所述螺杆3的为高强螺杆3,所述高强螺杆3的直径为36mm~42mm。

实际使用时,所述螺杆3的长度为680mm~700mm,所述螺杆3插入所述架管4的长度为400mm~420mm。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螺杆3为细长构件,所述螺杆3插入所述架管4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螺杆3长度的1/2,能够有效的保证所述螺杆3的稳定性。

实际使用时,所述高强螺杆3优选的为m42型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7的长度为120mm~150mm,所述套管7的规格与所架管4相同,目的是便于加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5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对其限位的第一限位件10;所述第二调节件6的下部设置有对其限位的第二限位件11;所述第一限位件10与所述第二限位件11的结构尺寸均相同。

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10和第二限位件11的设置,能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拆模前有效的防止所述第一调节件5和第二调节件6由于上部荷载的作用产生向下位移,造成所述数模板偏移,影响施工成型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垫板12为矩形钢,所述矩形钢的长度为90mm~100mm,宽度为90mm~100mm,厚度为10mm~12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