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组合式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4753发布日期:2021-05-14 15:0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组合式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组合式钢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结构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随处可见由钢结构组成的建筑,主要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厂房和铁路建设等,一般钢结构要除锈涂料,防止其生锈腐蚀,且要定期维护。
3.现有技术的钢结构连接稳定性不高,工人们对钢结构进行安装时,通常会使用焊接和铆接,焊接高温危险作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对材料的损耗大,人工费高,效率低下,铆接属于静配合,不易松动,不易拆卸,工人对铆接的钢结构进行拆卸时必须将铆钉全部破坏,操作非常的不便且需要的人力多劳动强度大,且安装时需要工人手扶住两个钢材进行安装,容易导致安装松动为稳定安装带来不好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组合式钢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结构连接稳定性低、拆卸困难和安装不便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组合式钢结构,包括固定板、螺栓和弹簧,所述固定板正面和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板,第二压板固定连接在套管的外表面,所述套管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套管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套管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与卡槽相互连通,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一卡块贯穿套管上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所述套管套接在钢结构本体的外侧,所述钢结构本体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钢结构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贴合在固定板的下表面。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板对称设置在套管的上下两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螺栓。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凹槽从左往右依次排列并对称设置在钢结构本体的外表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钢结构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钢结构本体对称设置在套管的左右两侧。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该带有连接结构的组合式钢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卡块、卡槽和弧形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套管能够对钢结构本体进行一定的固定和支撑,进而使钢结构本体能够卡接在套管中,避免了安装过程中需要人同时扶住两个钢结构本体才能进行操作,解放了工人的双手,极大的方便了工人的工作。
16.2、该带有连接结构的组合式钢结构,通过设置转轴和轴承,从而便于支撑杆转动,通过设置支撑杆、橡胶垫、固定板和弹簧,支撑杆转动时能够支撑或脱离固定板,在弹簧弹力收缩的作用下固定板向套管靠近,通过设置第一卡块和凹槽,固定板靠近套管时第一卡块能够穿过套管卡在凹槽内,从而使得钢结构本体能够被固定在套管内,让两个钢结构本体快速固定在一起,方便了工人对两个钢结构本体进行连接,通过设置螺栓,螺栓能够将套管和固定板固定在一起,形成加固进一步提高了对钢结构本体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钢结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管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固定板;2、橡胶垫;3、螺栓;4、第一卡块;5、第一压板;6、弹簧;7、第二压板;8、转轴;9、轴承;10、支撑杆;11、钢结构本体;12、套管;13、卡槽;14、第二卡块;15、凹槽;16、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3.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组合式钢结构,包括固定板1、螺栓3和弹簧6,所述固定板1正面和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板5,所述第一压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6,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板7,通过设置第一压板5、弹簧6和第二压板7,第二压板7能够将弹簧6固定住,当固定板1不再受到支撑杆10的支撑效果时,弹簧6能够通过自身弹力收缩,从而能够拉动第一压板5移动,进而能够让固定板1向套管12靠近,第二压板7固定连接在套管12的外表面,所述套管12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转轴8,转轴8的外表面套设有轴承9,所述轴承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通过轴承9和转轴8的设置,轴承9能够在转轴8的外表面旋转,使支撑杆10能够转动,使支撑杆10对固定板1的支撑和脱离便于控制,所述套管12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3,所述套管12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16,弧形槽16与卡槽13相互连通,通过设置卡槽13、弧形槽16和第二卡块14,第二卡块14能够沿着卡槽13移动至套管12内,当第二卡块14移动至弧形槽16处时,通过移动第二卡块14让第二卡块14卡进弧形槽16内,第二卡块14无法再沿着卡槽13脱离套管12,此时钢结构本体11能够固定在套管12内,所述固定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4,第一卡块4贯穿套管12上表面开设的通孔内,通过设置通孔,通孔内壁与第一卡块4紧密贴合,便于第一卡块4穿过通孔准确进入钢结构本体11不易发生
错位卡顿,所述套管12套接在钢结构本体11的外侧,所述钢结构本体11的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14,所述钢结构本体11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15。
24.具体的,如图1

2所示,所述支撑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橡胶垫2贴合在固定板1的下表面,通过设置橡胶垫2,橡胶垫2的表面粗糙耐磨,使其接触并挤压着固定板1时更加稳定不易脱离。
25.具体的,如图1

2所示,所述固定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板1对称设置在套管12的上下两侧,通过设置两个固定板1,从而能够对钢结构本体11的上下两侧同时进行固定,提高了对钢结构本体11的固定效果。
26.具体的,如图1

2所示,所述固定板1上表面设置有螺栓3,通过设置螺栓3,转动螺栓3让螺栓3卡在固定板1和套管12内,使其固定板1与套管12之间更加稳固。
27.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凹槽1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凹槽15从左往右依次排列并对称设置在钢结构本体11的外表面,通过设置凹槽15,第一卡块4能够卡进凹槽15内,从而能够对钢结构本体11进行加固,避免钢结构本体11脱离套管12,且凹槽15的数量为多个,因此固定效果更好。
28.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钢结构本体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钢结构本体11对称设置在套管12的左右两侧。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0.s1、工人们在安装钢结构本体11时,先转动固定板1上的螺栓3,让其螺栓3与固定板1之间松懈,再转动套管12上的转轴8,使其支撑杆10顶住上下两个固定板1,让其弹簧6扩张,故而固定板1上的第一卡块4离开通孔,然后把需要连接的钢结构本体11插入套管12左右两侧中;
31.s2、先让第二卡块14沿着卡槽13对齐插入,当钢结构本体11前端到弧形槽16处时,转动钢结构本体11让第二卡块14自然的卡入弧形槽16内,让其钢结构本体11稳定的放置在套管12中,然后让另一个需要连接的钢结构本体11从套管12反方向同样操作;
32.s3、此时只要转动轴承9,轴承9带动支撑杆10旋转,支撑杆10不再接触和挤压固定板1,使其弹簧6通过自身弹力收缩,上下固定板1向套管12靠近,使得固定板1上的第一卡块4穿过通孔卡入钢结构本体11的凹槽15中,再转动固定板1上的螺栓3,使得钢结构本体11与套管12之间连接更加结实稳定。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能够是固定连接,也能够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能够是机械连接,也能够是电连接;能够是直接相连,也能够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能够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能够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