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水平开合式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0191发布日期:2021-02-18 22:0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水平开合式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整体水平开合式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工业化智能建造新技术“空中造楼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平台及配套建造技术。空中造楼机及建造技术是以机械作业、智能控制方式,实现高层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工业化智能建造。它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将全部的工艺过程,集中、逐层地在空中完成。该设备平台模拟一座移动式造楼工厂,将工厂搬到施工现场,采用机械操作、智能控制手段与现有商品混凝土供应链、混凝土高空泵送技术相配合,逐层进行地面以上结构主体和保温饰面一体化板材同步施工的现浇建造技术,用机器代替人工,实现高层及超高层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现浇施工建造。
[0003]
目前,空中造楼机包括多个标准节、顶升机构、模板平台和桁架平台,具体地,多个标准节以首尾相接的形式进行叠加固定并形成标准节组,桁架平台和模板平台再顶升机构的驱动下,两者均可沿标准节组进行上移或下移。
[0004]
现有的造楼机所用的模板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5]
1、角模连杆机构是单连杆机构, 模板连杆机构在合模板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产品模板晃动与摆动,造成模板定位不准,浇筑质量不高现象。
[0006]
2、模板开合方式是模板悬挂在平台下垂直开合模方式,该方式受制于初始平台安装产生的挠度和楼层浇筑高度的影响,因此模板在合模时,因垂直位移运行尺寸不够,导致模板在合模过程中产生直接与楼面顶死直至模板损坏。
[0007]
3、模板防漏浆体系采用模板底部加装角铝方式,该方式受制于混凝土地面的平整度影响,因此模板在支模完毕后,还需要通过添堵砂浆方式才能达到效果,但在墙体,柱的拐角部因下部空间狭小,施工起来难度大,添堵效果差。同时该方法不能有效解决侧面漏浆问题。
[0008]
4、模板定位过程中需要根据划线基准采用人工方式对模板进行定位,这些方式受制于划线基准及支模工人的经验的影响,每层在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测量,并且将该测量结果应用到下一层的划线基准上,因此整栋楼可能会存在左右偏移的现象,同时该方法涉及到定位划线及模板定位,需要大量的人工,且对支模工人的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模板支模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内模板组件定位及微调装置,提高模板的定位精度和调整效率。
[0010]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
一种整体水平开合式模板系统,包括上中心架、微调装置、定位装置、过渡中心架、
下中心架、开合机构、角模板和平模板,所述上中心架、所述微调装置和所述过渡中心架依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过渡中心架通过开合机构连接所述下中心架,所述角模板或所述平模板的侧面连接所述开合机构,所述角模板或所述平模板的上方通过轮滑丝杆滑动连接所述过渡中心架,所述下中心架上方设置浇筑挡板,所述下中心架包括四根角柱,每根所述角柱连接一组所述开合机构,所述定位包括安装在所述角模板上端直角处的安装构件和定位块。
[0012]
优选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连接装置、传动螺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所述角柱内均设置有所述传动螺杆,所述传动螺杆通过所述电机连接装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传动螺杆与所述电机垂直设置,所述角柱的外侧a面通过第一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且第三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所述角柱的外侧b面通过第二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且第四连接座铰接所述第四连杆,所述角模板背面的上下相邻位置分别设置第五连接座和第六连接座,所述第五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六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合模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五连接座等高,合模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六连接座等高,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投影为“布氏漏斗”形状,所述平模板背面端部位置分别设置第七连接座和第八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杆铰接一个所述平模板上的所述第七连接座,所述第四连杆铰接另一个所述平模板上的所述第八连接座,合模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座与所述第七连接座等高,合模状态下所述第四连接座与所述第八连接座等高,所述角柱连接至少两组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包含依次相连的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三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三杆的夹角。
[0014]
优选地,所述夹角的范围为130
°-
160
°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为中心对称结构。
[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为柱状结构,且两者形状大小一致。
[0017]
优选地,所述电机的正转带动所述传动螺杆的顺时针旋转,所述电机的反转带动所述传动螺杆的逆时针旋转。
[0018]
优选地,所述微调装置包含上法兰盘、中法兰盘、下法兰盘、双头螺栓和螺母,所述上法兰盘的下方对称设置u型连接座,所述下法兰盘的上方对称设置u型连接座,所述中法兰盘的上方和下方均对称设置u型连接座,u型连接座的两边设有相同大小的通孔,所述上法兰盘、所述中法兰盘、所述下法兰盘三者的开口位置相互垂直交错放置且所述开口位置的四个所述通孔与万向轴配合。
[0019]
优选地,所述上法兰盘与模板吊装装置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所述下法兰盘与所述下中心架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0020]
优选地,所述上法兰盘上u型连接座的开口处宽度大于所述中法兰盘上u型连接座的单边宽度。
[0021]
优选地,所述下法兰盘上u型连接座的开口处宽度大于所述中法兰盘上u型连接座的单边宽度。
[0022]
优选地,所述中法兰盘上u型连接座的开口处宽度大于所述上法兰盘上u型连接座
的单边宽度和大于所述下法兰盘上u型连接座的单边宽度。
[0023]
优选地,所述双头螺栓依次通过1个螺母、所述上法兰盘、2个螺母、所述中法兰盘、2个螺母、所述下法兰盘、1个螺母。
[0024]
优选地,所述安装构件为带螺栓孔的三直角块,所述定位块设置与所述安装构件连接的螺栓孔,所述定位块的两个直角边的下端设置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用于预埋混凝土中。
[0025]
优选地,还包括模板防漏浆装置。
[0026]
优选地,所述模板防漏浆装置包括t槽条和弹性管条,所述t槽条的一侧有开口槽,所述t槽条的下方有t槽,所述t槽条的上方设置若干个螺栓孔,所述弹性管条的上端为t型结构,所述弹性管条的下端依次为横块、第一竖块、第一斜块、内弧线块、第二斜块、第二竖块围成的管状体,所述第一竖块与所述第一斜块为钝角过渡且内侧过渡处设置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斜块、所述内弧线块、所述第二斜块、所述第二竖块、所述横块与所述第一竖块的各相邻部件之间为圆角过渡,所述内弧线块的外侧设置第二弧形凹槽。
[0027]
优选地,所述t型结构嵌套在所述t槽内。
[0028]
优选地,所述t槽条与所述弹性管条的长度一致。
[0029]
优选地,所述开口槽用于安装螺母。
[0030]
优选地,所述弹性管条为橡胶管条。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
1、本实用新型利用开合机构,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实现模板的脱模、合模;能快速方便地进行支模和脱模,提高工效显著;其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空间三角形解决现有模板连杆机构在合模板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晃动和摆动等问题。
[0032]
2、本实用新型采用轮滑丝杆与模板连接,能够针对所有模板的高度进行调节,节省模板系统的活动空间,当楼层与钢平台的距离较小时或者刚平台出现扰度时,也可以顺畅地进行开合模,避免模板在合模过程中产生直接与楼面顶死或模板损坏的问题。
[0033]
3、本实用新型的微调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将本装置与下中心架安装之后,角模板和平模板的定位和调整变得简单,不受划线定位及工人水平的影响,实现模板的自动定位,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加快了模板支模速度,缩短了工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0034]
4、本实用新型采用模板防漏浆装置,免除了添堵砂浆的工作过程,使得施工过程工作量大大减少,避免了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容易漏浆的不足,模板落下之后靠自重自动实现密封,可实现自动、可靠的防漏浆功能,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节省人工。
附图说明
[003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37]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38]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39]
图4为下中心架与角模板和平模板的连接关系图;
[0040]
图5为图2中ii处放大图;
[0041]
图6为图2中iii处放大图;
[0042]
图7为第一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8为图2中i处放大图;
[0044]
图9为定位装置的结构图;
[0045]
图10为本系统中定位装置与混凝土的位置关系主视图;
[0046]
图11为本系统中定位装置与混凝土的位置关系俯视图;
[0047]
图12为图2中iv处放大截面图;
[0048]
图13为图2中v处放大截面图;
[0049]
图14为图12模板防漏浆装置挤压地面的状态图;
[0050]
附图标记:1-上中心架、2-微调装置、3-安装构件、4-定位块、5-圆柱体、6-上法兰盘、7-中法兰盘、8-下法兰盘、9-双头螺栓、10-u型连接座、11-万向轴、12-下中心架、13-角柱、14-浇筑挡板、15-角模板、16-平模板、17-开合机构、18-电机、19-电机连接装置、20-传动螺杆、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24-第四连杆、25-第一连接座、26-第二连接座、27-第三连接座、28-第四连接座、29-第五连接座、30-第六连接座、31-第七连接座、32-第八连接座、33-第一杆、34-第二杆、35-第三杆、36-模板防漏浆装置、37-t槽条、38-弹性管条、39-开口槽、40-横块、41-第一竖块、42-第一斜块、43-内弧线块、44-第二斜块、45-第二竖块、46-t型结构、47-第一弧形凹槽、48-第二弧形凹槽、49-定位装置、50-墙壁、51-楼面、52-过渡中心架、53-轮滑丝杆、54-丝杆安装块、a-本模板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2]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中”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3]
请参照图 1-4,一种整体水平开合式模板系统,包括上中心架1、微调装置2、定位装置49、过渡中心架52、下中心架12、开合机构17、角模板15和平模板16,上中心架1、微调装置2和过渡中心架52依次通过螺栓连接,过渡中心架52通过开合机构17连接下中心架12,角模板15或平模板16的侧面连接开合机构17,角模板15或平模板16的上方通过轮滑丝杆53滑动连接过渡中心架52,下中心架12上方设置浇筑挡板14,下中心架12包括四根角柱13,每根角柱13连接一组开合机构17,定位包括安装在角模板15上端直角处的安装构件3和定位块4。
[0054]
图5为图2中ii处放大图,主要展示了电机和电机连接装置。
[0055]
图6为图2中iii处放大图,主要展示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与角柱的连接关系。
[0056]
进一步,请参照图 5-6,开合机构17包括电机18、电机连接装置19、传动螺杆20、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角柱13内均设置有传动螺杆20,传动螺杆20通过电机连接装置19与电机18连接,传动螺杆20与电机18垂直设置,角柱13的外侧a面通过第一连接座25铰接第一连杆21且第三连接座27铰接第三连杆23,角柱13的外侧b面通过第二连接座26铰接第二连杆22且第四连接座28铰接第四连杆24,角模板15背面的上下相邻位置分别设置第五连接座29和第六连接座30,第五连接座29铰接第一连杆21,第六连接座30铰接第二连杆22,合模状态下第一连接座25与第五连接座29等高,合模状态下第二连接座26与第六连接座30等高,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的投影为“布氏漏斗”形状,平模板16背面端部位置分别设置第七连接座31和第八连接座32,第三连杆23铰接一个平模板16上的第七连接座31,第四连杆24铰接另一个平模板16上的第八连接座32,合模状态下第三连接座27与第七连接座31等高,合模状态下第四连接座28与第八连接座32等高,角柱13连接至少两组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
[0057]
进一步,请参照图 7,第一连杆21包含依次相连的第一杆33、第二杆34和第三杆35,第一杆33与第三杆35平行设置,第一杆33与第二杆34的夹角α等于第二杆34与第三杆35的夹角β,即α=β。
[0058]
进一步,α或β夹角的范围为130
°-
160
°

[0059]
本实施例中,α=β=130
°
,α=β=135
°
,α=β=140
°
,α=β=145
°
,α=β=150
°
,α=β=155
°
,α=β=160
°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规格。
[0060]
进一步,第一连杆21为中心对称结构。
[006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22与第一连杆21形状和大小一致。
[0062]
进一步,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为柱状结构,且两者形状大小一致。
[0063]
进一步,电机18的正转带动传动螺杆20的顺时针旋转,电机18的反转带动传动螺杆20的逆时针旋转。
[0064]
本实用新型的合模过程中开合机构17的运动如下:
[0065]
s1、初始状态传动螺杆20顶端位置固定在模板吊装系统上,角模板15和平模板16的底部接触到楼面51或地面;
[0066]
s2、四个电机18的反转带动四根传动螺杆20的逆时针旋转;
[0067]
s3、下中心架12由于受到传动螺杆20的推力而以传动螺杆20为中心向地面移动;
[0068]
s4、由于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受到下中心架12的挤压,所有的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由倾斜向水平运动,下中心架12接触地面,角模板15和平模板16被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推到离下中心架12中心最远的地方,完成合模。
[0069]
本实用新型的开模过程中开合机构17的运动如下:
[0070]
t1、初始状态传动螺杆20顶端位置固定在模板吊装系统上,所有的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处于水平状态;
[0071]
t2、四个电机18的正转带动四根传动螺杆20的顺时针旋转;
[0072]
t3、下中心架12由于受到传动螺杆20的拉力而以传动螺杆为中心远离地面移动;
[0073]
t4、由于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受到下中心架12的拉力,所有的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由水平变化为倾斜,模板被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拉到离下中心架12中心最近的地方,下中心架12远离地面,完成开模。
[0074]
图8为图2中i处放大图,主要展示了微调装置的结构。
[0075]
进一步,请参照图8,微调装置2包含上法兰盘6、中法兰盘7、下法兰盘8、双头螺栓9和螺母,上法兰盘6的下方对称设置u型连接座10,形成一个“π”型结构,下法兰盘8的上方对称设置u型连接座10,形成一个“ц”型结构,中法兰盘7的上方和下方均对称设置u型连接座10,形成一个近“н”型结构,u型连接座10的两边设有相同大小的通孔,上法兰盘6、中法兰盘7、下法兰盘8三者的开口位置相互垂直交错放置且开口位置的四个通孔与万向轴11配合。
[0076]
进一步,上法兰盘6与模板吊装装置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下法兰盘8与下中心架12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0077]
进一步,上法兰盘6上u型连接座10的开口处宽度大于中法兰盘7上u型连接座10的单边宽度。
[0078]
进一步,下法兰盘8上u型连接座10的开口处宽度大于中法兰盘7上u型连接座10的单边宽度。
[0079]
进一步,中法兰盘7上u型连接座10的开口处宽度大于上法兰盘6上u型连接座10的单边宽度和大于下法兰盘8上u型连接座10的单边宽度。
[008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双头螺栓9没有安装时,上法兰盘6、中法兰盘7、下法兰盘8每两者之间都有180
°
的活动空间,便于在不调整模板吊装装置的情况下调整下中心架12的位置和角度。
[0081]
进一步,双头螺栓9依次通过1个螺母、上法兰盘6、2个螺母、中法兰盘7、2个螺母、下法兰盘8、1个螺母。
[0082]
本实施例中四根双头螺栓9安装于上法兰盘6、中法兰盘7、下法兰盘8的两根中线上,调整好下中心架12的位置和角度后,利用双头螺栓9和螺母固定,防止转动。
[0083]
一般情况,上中心架1与模板转运系统连接,而模板装运系统在钢平台上水平运动,模板转运系统能够将本模板系统转运到钢平台下方的任何位置,能够使本模板系统上下运动。
[0084]
进一步,请参照图 9,安装构件3为带螺栓孔的三直角块,定位块4设置与安装构件3连接的螺栓孔,定位块4的两个直角边的下端设置有圆柱体5,圆柱体5用于预埋混凝土中。
[0085]
请参照图10-11,本实施例的一个本模板系统用于浇筑一个房间,多个本模板系统a的空隙即浇筑成墙壁50。
[0086]
本实用新型的在第一层时,其安装和调节过程如下:
[0087]
s1、按照设计要求,将第一组定位块4预埋在地面或架空层上;
[0088]
s2、将上法兰盘6与上中心架1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将下法兰盘8与下中心架12通过螺栓和螺母13连接,双头螺栓9不用安装;
[0089]
s3、在角模板15的上端直角处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安装构件3,安装构件3的外侧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第二组定位块4;
[0090]
s4、模板转运系统吊运本模板系统到达第一组定位块4之间上方,一般四个定位块4之间为一个房间的空间;
[0091]
s5、通过调整微调装置2的角度,使得下中心架12正好位于四个定位块4的正上方;
[0092]
s6、将下中心架12下落到地面或架空层,此时本模板系统a的四个角正好与第一组定位块4配合;
[0093]
s7、利用双头螺栓9和螺母将微调装置2固定;
[0094]
s8、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覆盖第二组定位块4上的圆柱体5,等待混凝土干燥;
[0095]
s9、拆除安装构件3与第二组定位块4之间的螺栓和螺母;
[0096]
s10、通过模板转运系统将本模板系统a吊起备用。
[0097]
请参照图10,本实用新型的在第二层及以上层时,其安装和调节过程如下:
[0098]
t1、前一层浇筑混凝土时,第二组定位块4已经被埋在楼面51(s8步骤);
[0099]
t2、拆除双头螺栓9;
[0100]
t3、安装构件3的外侧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第三组定位块4;
[0101]
t4、模板转运系统吊运本模板系统到达第二组定位块4之间上方,一般四个定位块4之间为一个房间的空间;
[0102]
t5、通过调整微调装置2的角度,使得下中心架12正好位于四个定位块4的正上方;
[0103]
t6、将下中心架12下落到楼面51上,此时本模板系统a的四个角正好与第二定位块4配合;
[0104]
t7、利用双头螺栓9和螺母将微调装置2固定;
[0105]
t8、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覆盖第三组定位块4上的圆柱体5,等待混凝土干燥;
[0106]
t9、拆除安装构件3与第三组定位块4之间的螺栓和螺母;
[0107]
t10、通过模板转运系统将本模板系统a吊起备用。
[010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一楼层房间上方浇筑在混凝土内的定位块4成为后一楼层楼面51预埋的定位块4。
[0109]
本模板系统a通过模板转运系统挂载在钢平台下方,大型建筑体会设置特别多的房间,那么钢平台下方挂载的模板系统a也会特别多,一般来言,50房间就需要50个本模板系统。因此,钢平台的中间位置可能会出现扰度,即中间的模板系统a离楼面比外围的模板系统a离楼面近。
[0110]
为了使所有的模板系统a能够在垂直位置能够调节,本实用新型设计轮滑丝杆53和螺母连接角模板15或平模板16,通过旋转轮滑丝杆53来垂直移动角模板15或平模板16,从而使整个模板系统a的高度变化。那么在楼层与钢平台的距离较小时或者刚平台出现扰度时,也可以顺畅地进行开合模。
[0111]
图12为图2中iv处放大截面图,主要展示了轮滑丝杆与模板和过渡中心架的连接关系;
[0112]
请参照图12,具体地,角模板15或平模板16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丝杆安装块54,轮滑丝杆53的螺纹拧入丝杆安装块54的通孔内,轮滑丝杆53的轮滑部挂在过渡中心架52上,轮滑丝杆53能在过渡中心架52水平滑动。
[0113]
本实用新型缩短模板与过渡中心架距离的过程如下:
[0114]
s1、初始状态,轮滑丝杆53的轮滑部挂载在过渡中心架52上;
[0115]
s2、将轮滑丝杆53上的上螺母向上移动;
[0116]
s3、将角模板15或平模板16向上移动,并将轮滑丝杆53上的下螺母向上移动;
[0117]
s4、由于受到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第四连杆24的连接,角模板15或平模板16向上移动时,轮滑丝杆53会远离模板系统中心。进一步,还包括模板防漏浆装置36。
[0118]
图13为图2中v处放大截面图,主要展示了模板防漏浆装置的结构。
[0119]
进一步,请参照图 12,模板防漏浆装置36包括t槽条37和弹性管条38,t槽条37的一侧有开口槽39,t槽条37的下方有t槽,t槽条37的上方设置若干个螺栓孔,弹性管条38的上端为t型结构46,弹性管条38的下端依次为横块40、第一竖块41、第一斜块42、内弧线块43、第二斜块44、第二竖块45围成的管状体(从逆时针方向描述),第一竖块41与第一斜块42为钝角过渡且内侧过渡处设置第一弧形凹槽47,第一斜块42、内弧线块43、第二斜块44、第二竖块45、横块40与第一竖块41的各相邻部件之间为圆角过渡,内弧线块43的外侧设置第二弧形凹槽48。
[0120]
进一步,t型结构46嵌套在t槽内。
[0121]
进一步,t槽条37与弹性管条38的长度一致。
[0122]
进一步,开口槽39用于安装螺母。
[0123]
进一步,t槽条37为t槽铝条或t槽钢条或t槽pc条。
[0124]
进一步,弹性管条38为橡胶管条。采用橡胶管条,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耐磨、具有弹性。
[0125]
具体的,弹性管条38为一体成型。
[0126]
本实用新型中模板防漏浆装置36的安装过程如下:
[0127]
t1、使t槽条37与模板底部贴紧,并对齐t槽条37和模板的螺栓孔;
[0128]
t2、将螺母放置在开口槽39内的螺栓孔正下方,将螺栓从平模板16或角模板15一侧插入,并拧紧螺母13;
[0129]
t3、将弹性管条38的t型结构46插入到t槽内,使两者的端面对齐;
[0130]
t4、平模板16或角模板15下落,弹性管条38压紧地面或楼面51。
[0131]
图14为本实施例的模板防漏浆装置压紧在地面或楼面之后的状态,第一竖块41与t槽条37保持一条直线,第一斜块42保持水平,模板落下之后靠自重自动实现密封,从而达到防漏浆的作用。
[0132]
本实用新型利用开合机构,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实现模板的脱模、合模;能快速方便地进行支模和脱模,提高工效显著;其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空间三角形解决现有模板连杆机构在合模板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晃动和摆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轮滑丝杆与模板连接,能够针对所有模板的高度进行调节,节省模板系统的活动空间,当楼层与钢平台的距离较小时或者刚平台出现扰度时,也可以顺畅地进行开合模,避免模板在合模过程中产生直接与楼面顶死或模板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微调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将本装置与下中心架安装之后,角模板和平模板的定位和调整变得简单,不受划线定位及工人水平的影响,实现模板的自动定位,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加快了模板支模速度,缩短了工期,提高了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采用模板防漏浆装置,免除了添堵砂浆的工作过程,使得施工过程工作量大大减少,避免了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容易漏浆的不足,模板落
下之后靠自重自动实现密封,可实现自动、可靠的防漏浆功能,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节省人工。
[0133]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房间内模板、深井模板等领域。
[013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0135]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13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