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6078发布日期:2021-07-20 16:3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是指电力作业现场中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预防、减少、消除的设施,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现有的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在使用时升降采用凹槽卡接式逐渐升降,长时间太容易对凹槽进行摩擦,影响连接稳定,影响正常升降,并且升降需要人工控制脚底卡扣,需要精确对准,操作难度大,增加了工作难度,同时边缘挡板固定,无法打开不便于工具递送,降低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实用性,不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在使用时升降采用凹槽卡接式逐渐升降,长时间太容易对凹槽进行摩擦,影响连接稳定,影响正常升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顶部固接有电力支杆,所述电力支杆的左右两侧上方均安装有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圆轮、三角板、弧板、短板、曲杆和螺母;

所述圆轮的右侧与电力支杆的左侧相贴合,所述圆轮的正面与三角板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三角板的左侧与弧板的内壁左侧相固接,所述弧板的顶部与短板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短板的内壁与曲杆的左侧间隙配合,所述曲杆的内壁与电力支杆的外壁后方相套接,所述曲杆的外壁左侧螺纹与螺母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的右侧与短板的左侧相抵紧。

优选的,两个所述弧板呈半圆形。

优选的,两个所述弧板的外侧分别固接有第一弯板,两个所述第一弯板的底部内侧分别与抵紧有垫板,两个所述垫板的底部分别与第二弯板的顶部相固接,两个所述第二弯板的底部分别与地面的顶部相抵紧,两个所述第二弯板的外侧均等距加工有凸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弯板的外壁均安装有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横板、第一立板、蜗轮、蜗杆、电机、支架和凸板;

所述横板的正面右侧与第二弯板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横板的底部与第一立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第一立板的后端面底部与蜗轮的正面转动相连,所述蜗轮的左侧与蜗杆的左侧啮合相连,所述蜗杆的外壁上方与横板的正面左侧转动相连,所述蜗杆的顶部与电机的输出端相固接,所述电机的外壁与支架的内壁相固接,所述支架的顶部与凸板的底部相固接,所述凸板的顶部与第一弯板的底部相固接,所述蜗轮的右侧与凸块的外壁啮合相连。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弯板的内侧均安装有保护机构;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方架、长杆、第二立板和扭力弹簧;

所述方架的外壁与第一弯板的内侧相固接,所述方架的内壁顶部等距转动连接有长杆,多个所述长杆的底部等距与第一弯板的内侧底部转动相连,多个所述长杆的外壁分别与第二立板的内壁相固接,多个所述长杆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扭力弹簧的内壁相套接,多个所述扭力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方架的内壁顶部、第一弯板的内壁底部和第二立板的上下两侧相固接。

优选的,多个第二立板的外壁两两之间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通过连接机构中滚轮与电力支杆接触,使升降更加平稳,避免了对凹槽摩擦,保证了连接稳定,确保正常升降。

通过调节机构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带动蜗轮通过凸块带动横板向上移动,省去人工对准的麻烦,减小操作难度,降低了工作难度。

通过保护机构第二立板通过长杆转动可以整体挡板打开,便于工具递送,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实用性,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力支杆、圆轮和三角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三角板、弧板和短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横板、第一立板和蜗轮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连接机构,201、圆轮,202、三角板,203、弧板,204、短板,205、曲杆,206、螺母,3、调节机构,301、横板,302、第一立板,303、蜗轮,304、蜗杆,305、电机,306、支架,307、凸板,4、保护机构,401、方架,402、长杆,403、第二立板,404、扭力弹簧,5、电力支杆,6、第一弯板,7、垫板,8、第二弯板,9、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保障设备,包括地面1,地面1的顶部固接有电力支杆5,电力支杆5的左右两侧上方均安装有连接机构2,连接机构2包括圆轮201、三角板202、弧板203、短板204、曲杆205和螺母206,圆轮201的右侧与电力支杆5的左侧相贴合,圆轮201的正面与三角板202的内壁转动相连,圆轮202受力通过三角板202内壁销轴进行转动,三角板202的左侧与弧板203的内壁左侧相固接,弧板203的顶部与短板204的底部相固接,短板204的内壁与曲杆205的左侧间隙配合,曲杆205受力可以脱离短板204,曲杆205的内壁与电力支杆5的外壁后方相套接,曲杆205中心呈圆弧形将电力支杆5后端面进行套接,曲杆205的外壁左侧螺纹与螺母206的内壁螺纹连接,螺母206的右侧与短板204的左侧相抵紧。

两个弧板203呈半圆形,两个弧板203拼接后正好将电力支杆5包裹,两个弧板203的外侧分别固接有第一弯板6,两个第一弯板6的底部内侧分别与抵紧有垫板7,垫板7的材质橡胶,两个垫板7的底部分别与第二弯板8的顶部相固接,两个第二弯板8的底部分别与地面1的顶部相抵紧,两个第二弯板8的外侧均等距加工有凸块9,两个第二弯板8的外壁均安装有调节机构3,调节机构3包括横板301、第一立板302、蜗轮303、蜗杆304、电机305、支架306和凸板307,横板301的正面右侧与第二弯板8的外壁间隙配合,横板301受力通过第二弯板8的外壁上下移动,横板301的底部与第一立板302的顶部相固接,第一立板302的后端面底部与蜗轮303的正面转动相连,蜗轮303受力通过第一立板302后端面销轴进行转动,蜗轮303的左侧与蜗杆304的左侧啮合相连,蜗杆304的外壁上方与横板301的正面左侧转动相连,涡杆304受力通过横板301正面左侧轴承进行转动,蜗杆304的顶部与电机305的输出端相固接,电机305的外壁与支架306的内壁相固接,电机305的型号为y2-1,支架306的顶部与凸板307的底部相固接,凸板307的顶部与第一弯板6的底部相固接,蜗轮303的右侧与凸块9的外壁啮合相连,两个第一弯板6的内侧均安装有保护机构4,保护机构4包括方架401、长杆402、第二立板403和扭力弹簧404,方架401的外壁与第一弯板6的内侧相固接,方架401的内壁顶部等距转动连接有长杆402,长杆402顶部受力通过方架401内壁顶部的轴承进行转动,多个长杆402的底部等距与第一弯板6的内侧底部转动相连,长杆402底部受力通过第一弯板6内壁底部轴承进行转动,多个长杆402的外壁分别与第二立板403的内壁相固接,多个长杆402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扭力弹簧404的内壁相套接,多个扭力弹簧404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方架401的内壁顶部、第一弯板6的内壁底部和第二立板403的上下两侧相固接,长杆402受力转动后通过扭力弹簧404进行回弹,多个第二立板403的外壁两两之间相贴合,使多个第二立板403形成墙体。

本实例中,在使用该安全保障设备时,现使两个第二弯板8底部与地面1接触,使两个第二弯板8的内侧与电力支杆5的左右两侧底部相抵紧,同时使曲杆205两侧穿过短板204的内壁,进而使两个曲杆205的内壁将电力支杆5的后端面套接,同时弧板203内侧的圆轮201与电力支杆5的外壁相贴合,接着通过螺母206将曲杆205和短板204固定,随后工人在电力支杆5处向上爬到第一弯板6的内部,随后电机305与外接电源相连通,电机305工作带动蜗杆304转动,进而带动蜗轮303转动,从而通过凸块9带动横板301向上移动,移动的横板301通过凸板307带动第一弯板6向上移动,进而调节高度,位置满足要求后停止电机305工作即可,随后工人对指定高度电力支杆5进行施工维修检查,需要递送工具时,使第二立板403通过长杆402,然后将工具通过第二立板403转开的开口送入即可,松开第二立板403扭力弹簧404提供弹力使第二立板403回弹,形成完整墙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