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雕形混凝土栏杆立柱柱头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9442发布日期:2021-05-14 17:1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圆雕形混凝土栏杆立柱柱头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栏杆立柱柱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雕形混凝土栏杆立柱柱头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2.栏杆是设置在高空道路或桥梁或廊道侧边,以保护行人避免从高处掉下的建筑物。栏杆通常有木质结构栏杆,金属结构栏杆以及混凝土结构栏杆。其中混凝土结构栏杆由于结构牢固,便于施工,成本低廉等原因应用较广。混凝土结构的栏杆,是由间隔设置的多根栏杆立柱,和连接在栏杆立柱之间的栏板构成,其中栏杆立柱是作为支撑的基础构件。栏杆立柱通常会设置一个柱头,柱头可以更好地保护栏杆,并提供更好的美观效果。
3.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的提高,栏杆建筑在施工时,越来越讲究美观要求。在栏杆柱头上,经常会要求设置圆雕,以提高装饰效果。而现有的圆雕形混凝土柱头,为了保证圆雕造型的顺利成形和脱模,其生产用模具需要在周向上分为多瓣,多瓣模具合模并采用螺栓固定后形成柱头内腔,再进行浇筑,浇筑完毕后需要先解除螺栓固定,然后才能顺利脱模。故这种加工方式,存在模具结构复杂,浇筑时合模脱模操作不便,效率低下且容易损坏柱头外形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加工效率更高,对柱头外形保护效果更好的圆雕形混凝土栏杆立柱柱头加工模具。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圆雕形混凝土栏杆立柱柱头加工模具,包括一个模底板,模底板上表面用于成形出柱头下端面,其特征在于,模底板上方可扣合地设置有硬质材料的外模,外模内部设置有柔性材质的内模,内模和外模之间为光滑的接触面并相贴设置,内模内部形成和柱头外表面形状一致的柱头型腔。
7.这样,本模具使用时,将内模置入到外模中,使其柱头型腔向上,然后倒入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时可以扣上模底板方便其成形。柱头成形后,取下底模板,将内模和柱头一起从外模中取出,然后再利用内模的柔性,将内模从柱头上撕下,即可制得圆雕形混凝土柱头。故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高效,脱模时对柱头外形保护效果好等优点。
8.作为优化,所述内模采用pu软泡材料制得。
9.这样内模采用聚氨酯软泡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利于制备,弹力优异,柔性可调等优点。能够更加方便柱头的成形和脱模。当然实施时,内模也可以采用例如橡胶材料等其他柔性材料制得。
10.作为优化,所述外模采用pu硬泡材料制得。
11.这样外模采用聚氨酯硬泡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利于制备,硬度可调,质量轻便等
优点。方便外模的制备。
12.进一步地,内模开口端端面具有一圈向外垂直延伸的内模边沿,内模边沿被压接在外模开口端端面和模底板之间。
13.这样,可以更好地依靠内模边沿实现浇筑时的密封,同时可以方便脱模时抓住内模边沿用力将内模撕下,方便脱模。
14.作为优化,所述外模外侧设置有一层外模板,外模板呈矩形盒状并将外模包裹于其内。这样,可以更好地方便外模的发泡制备成形。
15.进一步地,外模板端口处具有垂直向外延伸的扣接用边沿,扣接用边沿扣合在模底板上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16.这样,方便外模板和模底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17.进一步地,外模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孔,第一开孔内插接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内端位于外模内部。
18.这样,可以方便通过第一连接管向外模板内灌入pu硬泡材料进行发泡以制备外模。
19.进一步地,外模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开孔,第二开孔内插接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内端和内模相连。
20.这样,方便通过第二连接管向外模内灌入pu软泡材料进行发泡以制备内模。
21.进一步地,外模板底端中部和四周位置均设置有第二开孔,外模板底端中部的第二开孔内的第二连接管内端连接到内模底端位置,外模板四周位置的第二开孔内的第二连接管内端连接到内模边沿位置。
22.这样,方便制备内模时,通过中部的第二连接管灌入pu软泡材料,依靠四周位置的第二连接管回气,使得灌入的pu软泡材料能够很好地填充满整个内模空间。实施时,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优选采用pvc管,成本低廉且利于实施。
23.进一步地,还包括柱头模型,柱头模型和待加工的柱头形状一致。
24.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内模和外模的制备。
25.进一步地,模底板中部位置贯穿设置有插接孔。
26.这样,模底板上的插接孔可以在浇筑时作为振捣棒插入口,方便浇筑振捣,提高浇筑质量,振捣完毕后,可以通过开孔插入一个连接筋进入并固定到柱头底部。使得生产的柱头能够在施工时方便和柱体连接。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更简单,方便脱模,加工效率更高,对柱头外形保护效果更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一种圆雕形混凝土栏杆立柱柱头加工模具,包括一个模底板21,模底板上表面用于成形出柱头下端面,其中,模底板21上方可扣合地设置有硬质材料
的外模22,外模22内部设置有柔性材质的内模23,内模23和外模22之间为光滑的接触面并相贴设置,内模23内部形成和柱头外表面形状一致的柱头型腔。
31.这样,本模具使用时,将内模置入到外模中,使其柱头型腔向上,然后倒入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时可以扣上模底板方便其成形。柱头成形后,取下底模板,将内模和柱头一起从外模中取出,然后再利用内模的柔性,将内模从柱头上撕下,即可制得圆雕形混凝土柱头。故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高效,脱模时对柱头外形保护效果好等优点。
32.模具中,所述内模23采用pu软泡材料制得。
33.这样内模采用聚氨酯软泡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利于制备,弹力优异,柔性可调等优点。能够更加方便柱头的成形和脱模。当然实施时,内模也可以采用例如橡胶材料等其他柔性材料制得。
34.模具中,所述外模22采用pu硬泡材料制得。
35.这样外模采用聚氨酯硬泡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利于制备,硬度可调,质量轻便等优点。方便外模的制备。
36.模具中,内模23开口端端面具有一圈向外垂直延伸的内模边沿24,内模边沿24被压接在外模开口端端面和模底板之间。
37.这样,可以更好地依靠内模边沿实现浇筑时的密封,同时可以方便脱模时抓住内模边沿用力将内模撕下,方便脱模。
38.模具中,所述外模外侧设置有一层外模板25,外模板25呈矩形盒状并将外模包裹于其内。这样,可以更好地方便外模的发泡制备成形。
39.模具中,外模板25端口处具有垂直向外延伸的扣接用边沿,扣接用边沿扣合在模底板上并采用螺栓26固定连接。
40.这样,方便外模板和模底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41.模具中,外模板25上设置有第一开孔,第一开孔内插接设置有第一连接管27,第一连接管27内端位于外模内部。
42.这样,可以方便通过第一连接管向外模板内灌入pu硬泡材料进行发泡以制备外模。
43.模具中,外模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开孔,第二开孔内插接设置有第二连接管28,第二连接管28内端和内模23相连。
44.这样,方便通过第二连接管向外模内灌入pu软泡材料进行发泡以制备内模。
45.模具中,外模板底端中部和四周位置均设置有第二开孔,外模板底端中部的第二开孔内的第二连接管内端连接到内模底端位置,外模板四周位置的第二开孔内的第二连接管内端连接到内模边沿24位置。
46.这样,方便制备内模时,通过中部的第二连接管灌入pu软泡材料,依靠四周位置的第二连接管回气,使得灌入的pu软泡材料能够很好地填充满整个内模空间。实施时,四周位置的第二连接管位于软膜型腔四个边角位置。这样,使其特别适用于边角位置具有内凹造型的圆雕形混凝土栏杆立柱柱头加工使用,可以利用四周位置的第二连接管的回气效果,使得制备内模时可以更好地引导灌入的pu软泡材料往型腔边角位置流动,使得内模在边角薄弱位置得到有力的填充,提高内模在边角位置的强度质量,进而更好地保证内模成形后,依靠内模制得的产品的边角处质量。实施时,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优选采用pvc管,成
本低廉且利于实施。
47.模具中,还包括柱头模型29,柱头模型29和待加工的柱头形状一致。
48.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内模和外模的制备。
49.模具中,模底板21中部位置贯穿设置有插接孔。
50.这样,模底板上的插接孔可以在浇筑时作为振捣棒插入口,方便浇筑振捣,提高浇筑质量,振捣完毕后,可以通过开孔插入一个连接筋进入并固定到柱头底部。使得生产的柱头能够在施工时方便和柱体连接。
51.本模具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制备:1先按照圆雕形混凝土栏杆立柱柱头产品外形制备一个柱头模型,再制备一个面积大于柱头产品底面面积的平板状的模底板,再制备一个矩形盒体结构的外模板,外模板上对应开设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外模板端口处具有垂直向外延伸的扣接用边沿并能够靠螺栓固定在模底板上;2将模底板放平,将柱头模型固定于模底板中部对应位置(柱头模型可以依靠下端的外凸结构和模底板中部的插接孔配合实现定位),在柱体模型外表面涂刷一层泥状材料(可以是雕塑泥或泥土或石膏等材料),泥状材料外表面涂刷至圆整并在和模底板相接处往周向延伸出一圈边沿;3待泥状材料硬化后,将外模板扣在柱头模型外侧并依靠螺栓固定在模底板上;将预制好的第一连接管插入到第一开孔并固定在外模板上,将预制好的第二连接管道插入到对应的第二开孔并使其内端和泥状材料接触;4通过第一连接管将配置好的用于形成外模的pu硬泡发泡材料灌入填充到外模板内,待pu硬泡发泡材料硬化后形成外模;5通过拆卸螺栓取下外模板,将柱头模型从外模中取出,去除掉泥状材料后将柱头模型重新固定在模底板中部对应位置,再重新将外模板及其内的外模扣合固定在模底板上;6将配置好的用于形成内模的pu软泡发泡材料从中部位置的第二连接管灌入,到pu软泡发泡材料进入到四周位置的第二连接管内后停止;待pu软泡发泡材料固化后形成内模,将外模板及外模从模底板上拆下,将柱头模型和内模分别拆下,得到整体模具。
52.故上述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同时制得的内模具有延伸进第二连接管内的部分,可以作为内模装配时定位用,提高装配精度和效率。
53.上述模具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a将外模板和外模倒置使其开口端向上,将内模置入固定到外模内;b将混凝土倒入内模内腔中,盖上并固定模底板,将振捣棒从模底板中部的插接孔插入并完成混凝土振捣;c振捣完毕后将振捣棒取出,并将连接筋上端从模底板中部的插接孔插入固定到混凝土内;d待混凝土硬化后脱模获得柱头产品,脱模时,先将外模板四周的螺栓拆卸,将外模板和外模整体从模底板上取下,然后将内模从柱头产品上撕下,即可获得柱头产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