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的调温板和调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5961发布日期:2021-02-27 13:4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用于建筑的调温板和调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调温板、调温系统及温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围护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的构件,用来抵御外部环境对室内空间的不利影响,包括地板(楼板)、外墙、屋顶、门窗等。地板(楼板)是建筑围护结构的构建之一,主要功能在于承受荷载与分隔空间。建筑围护结构中地板(楼板)具有面积大、质量大、蓄热系数高的特性,受自然环境的作用,会出现冬冷夏热的现象,是影响建筑使用的舒适性的主要构件之一。
[0003]
一般情况下,建筑围护结构的温度决定建筑室内温度。为防止夏日室外高温传导进室内,冬季室内温度向室外逃逸,人们针对建筑围护结构做了很多有益的优化,例如保温、朝向、遮阳,通风、形体结构等等。但这些措施对缓解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室内环境不利影响有限,难以达到人体舒适性的要求。也有采用在建筑的地板或外墙面加入盘管,通过外加或冷或热的介质持续流过盘管来调节建筑的温度,还有通过在外围护结构上贴附反光材料、相变材料、发电膜、直接外墙淋水等方式来改善建筑的室内环境,但是这些措施要么其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高昂,不利于节能减排,要么效果不佳难以商业化应用,使大量建筑被迫采用能耗高,成本高的各类空调机。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调温板、调温系统及降温调节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建筑降温的问题。
[0005]
一种用于建筑的调温板,所述调温板铺设于地板(楼板)表面,该调温板包括:
[0006]
面板;
[0007]
设于所述面板底壁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面板底壁在所述地板上形成供水及/或空气流通的腔体;及
[0008]
覆设于所述面板底壁、朝向所述腔体设置的保湿层;
[0009]
室外空气流所述腔体或所述腔体内的水经调温板上的保湿层吸附后,通风形成蒸发。
[0010]
优选地,所述保湿层还延伸至所述支撑部表面。
[0011]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与所述面板底壁一体成型的支撑腿,并设有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所述支撑腿沿所述面板底壁周向间隔布设。
[0012]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设于所述面板底壁中心处并与所述面板底壁一体成型的支撑腿。
[0013]
优选地,所述面板呈矩形,所述面板和/或所述支撑部的材质为混凝土。
[0014]
优选地,所述保湿层材质为多孔材料。
[0015]
优选地,所述面板顶壁还设置有防潮层。
[001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调温系统,包括:
[0017]
地板,建筑中,地板又可称为楼板;
[0018]
分别沿所述地板(楼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的多块如前述所述的调温板,相邻两块所述调温板之间的腔体连通;
[0019]
所述调温系统还包括:
[0020]
所述调温板两两抵接,设于所述地板与所述调温板之间的蓄水池,所述调温板的面板设置于所述蓄水池的上方,所有连通的所述腔体与所述蓄水池之间形成同时供水和空气流通的流通通道;及
[0021]
分别设置在所述地板(楼板)两端侧墙上的进风口与排风口,所述进风口、排风口与所述流通通道连通。
[0022]
优选地,所述地板(楼板)向上延伸出侧墙,所述调温板与所述侧墙抵接。
[0023]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内部设有与外部水源连接的给水器,所述侧墙上设有限制所述蓄水池水位高度的第一水位控制器,所述蓄水池还设有补充所述蓄水池水位高度的第二水位控制器,所述第二水位控制器设置于调温板与保湿层之间。
[0024]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位控制器为最高水位溢水口;第二水位控制器为湿度传感器。
[0025]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开设在所述侧墙上与流通通道连通;所述排风口和/或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风扇。
[0026]
优选地,所述侧墙上设有可开合的第一风门与第二风门,分别用于开放/ 封闭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
[002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调温系统的温度调节方法所述调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
当需要对建筑降温时,开启第一风门及第二风门;
[0029]
启动排风机将空气流经进风口、流通通道至排气口排出,使地板与调温板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建筑降温。
[0030]
优选地,当需要对建筑降温时,开启第一风门及第二风门,打开给水器使外部水源进入蓄水池内部;
[0031]
通过调温板的保湿层将蓄水池中的水吸附在调温板内表面;
[0032]
启动排风机将空气流经进风口、流通通道至排气口排出,使地板与调温板表面的水形成蒸发,实现对建筑降温。
[0033]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保温步骤:
[0034]
当需要对建筑保温时,关闭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给水器、第一水位控制器及排风机;
[0035]
保持蓄水池无水状态下,利用流通通道内存留空气形成保温层,减缓建筑内部热量的流失。
[003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建筑的调温板包括:面板;设于所述面板底壁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面板底壁在所述地板(楼板)上形成供水及/或空气流通的腔体;及覆设于所述面板底壁、朝向所述腔体设置的保湿层,所述保湿层能吸附腔体内的水,在空气流动的带动下水蒸发带动调温板和地板(楼板) 的热量散发、实现降温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
构简单、成本低廉、就地取材、节能环保,建成后的建筑可以常年不需要开空调或减少冬天供暖时间,能节约大量的降温或保温能耗;冬季既能保温夏季又能除热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38]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温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0]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温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1]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43]
附图标记:1、调温板;101、面板;102、支撑部;103、腔体;104、保湿层;2、地板(楼板);3、防潮层;4、蓄水池;5、流通通道;6、进风口;7、排风口;8、风扇;9、给水器;10、第一水位控制器;11、侧墙;12、第一风门;13、第二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45]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4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的调温板,如图1-5所示,所述调温板1可铺设于地板(楼板)2表面,该调温板1包括:面板101;设于所述面板101底壁的支撑部102,所述支撑部102与所述面板101底壁在所述地板(楼板)2上形成供水及/或空气流通的腔体103;及覆设于所述面板101 底壁、朝向所述腔体103设置的保湿层104。
[0047]
在一个实施例中,室外空气流所述腔体103或所述腔体103内的水经调温板1上的保湿层104吸附后经通风形成蒸发,
[0048]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建筑的调温板包括面板101、支撑部102及保湿层104。具体地,支撑部102设在面板101的底壁,并与面板101底壁在地板(楼板)2 上形成供水及/或空气流通的腔体103。面板101和/或支撑部102的材质为混凝土。保湿层104覆设在面板101的底壁并朝向腔体103设置,保湿层104优选为多孔材料,例如纤维布、石棉及玻璃棉等具有吸附效果的材料。
[004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支撑部102为与所述面板101底壁一体成型的支撑腿,并设有至少两根(如图3(a));常常地,支撑部102的支撑腿也可以有四根(如图3(b)),至少两根所述支撑腿沿所述面板101底壁周向间隔布设。
[0050]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02为与面板101底壁一体成型的支撑腿,并设有至少两根,
至少两根支撑腿沿面板101底壁周向间隔布设。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部102为设于面板101底壁中心处并与面板101底壁一体成型的支撑腿。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102还可以是开设有通孔的支撑板。
[005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面板101顶壁还设置有防潮层3,防潮层可例如为防潮涂料,可以进一步确保在调温板铺设木地板或地砖更加防潮。
[005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调温板1铺设在建筑的地板(楼板)2上,具有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时候对建筑起到降温的效果,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时候对楼层起到保温效果。具体地,当需要对建筑进行降温时,首先让调温板1下方有水或其他能够受热蒸发的液体,如图2-3所示,所述保湿层104还延伸至所述支撑部102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保湿层104还延伸至支撑部102的表面,保湿层 104由具有吸水性的多孔材料组成,当水流经支撑部102上的保湿层104时,由于保湿层104具有吸水效果,能够将支撑部102上的水传递到面板101底部进行蒸发吸收热量,达到更加有效的降温效果。所述保湿层104由多孔材料组成。当需要对建筑进行保温时,首先让调温板1下方没有水或其他液体,利用调温板1与地板2之间存留空气形成保温层,减缓建筑内部热量的流失,起到保温的效果。
[0053]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的调温系统,如图4-5所示,包括:地板2;分别沿所述地板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的多块如上述的调温板1,相邻两块所述调温板1之间的腔体103连通;所述调温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地板2与所述调温板1之间的蓄水池4,所述调温板1的面板101悬于所述蓄水池4的上方,所有连通的所述腔体103与所述蓄水池4之间形成同时供水和空气流通的流通通道5;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地板2两端的进风口6与排风口7,所述排风口7和/或所述进风口6上安装有风扇8,所述进风口6、排风口7与所述流通通道5连通。
[0054]
在本实施例中,调温系统包括地板(楼板)2、调温板1、蓄水池4、进风口6、排风口7及风扇8。具体地,调温板1设置有多块并分别沿地板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调温板1两两抵接,同时相邻两块调温板1之间的腔体 103连通。
[0055]
地板(楼板)2向上延伸有侧墙11,侧墙11呈围合所述地板(楼板)2设置,调温板1与所述侧墙11抵接,使得调温板1与侧墙11形成相对密封的建筑室内空间,这个室内空间的相对湿度几乎不会因为所述腔体103的空气或水蒸气流动而有很大波动。
[0056]
蓄水池4设在地板2与调温板1之间,调温板1的面板101悬于蓄水池4 的上方,且所有连通的腔体103与蓄水池4之间形成同时供水和空气流通的流通通道5。进风口6与排风口7分别设置在地板(楼板)2两端的侧墙11上,排风口7和/或进风口6上安装有风扇8,进风口6、排风口7与流通通道5连通。
[0057]
当需要对建筑进行降温时,一方面,调温板1下方有水或其他能够受热蒸发的液体,另一方面,调温板1的保湿层从支撑部伸入到蓄水池水中,吸收水份达到整个保湿层浸润水份。开启风机后,在空气流动下带动水蒸发,过程中能够吸收调温板1及地板(楼板)2的热量,并在风扇8的作用下将热量从排风口7带出,起到对建筑降温的效果。当需要对建筑进行保温时,首先让调温板1下方没有水或其他液体,同时关闭第一风门12、第二风门13及风扇8,利用调温板1与地板(楼板)2侧墙11之间存留空气形成保温层,减缓建筑内部热量的流失,起到保温的效果。
[0058]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在干燥地区,早晚温差巨大的区域,也可以利用调温
板结合地板形成腔体的结构,在无水分参与情况下、利用风冷的原理降温。
[005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蓄水池4内部设有与外部水源连接的给水器9,所述蓄水池4一侧壁上设有限制所述蓄水池4水位高度的第一水位控制器10,具体地,例如为最高水位溢水口;所述蓄水池4 内壁上还设有补充所述蓄水池4水位高度的第二水位控制器,具体地,例如为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控制器14置于调温板1与保湿层104之间。
[0060]
在本实施例中,蓄水池4内部设有与外部水源连接的给水器9,蓄水池4 一侧内壁上设有限制蓄水池4水位高度的第一水位控制器10,防止蓄水池4中的水超过第一预设水位高度。蓄水池4内壁上还设有补充蓄水池4水位高度的第二水位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当蓄水池4中的水位高度达到第一水位控制器时关闭给水器9,当第二水位控制器缺水时打开给水器9并加水至第一水位控制器10的高度。第一水位控制器10及第二水位控制器优选为水位传感器。
[006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围设所述地板(楼板)2的侧墙11,所述进风口6与出风口开设在所述侧墙11上与流通通道5 连通。
[0062]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围设地板(楼板)2的侧墙11,进风口6与出风口开设在侧墙11上。
[006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侧墙11上设有可开合的第一风门12与第二风门13,分别用于开放/封闭所述进风口6与出风口。
[0064]
在本实施例中,侧墙11上设有可开合的第一风门12与第二风门13,分别用于开放/封闭进风口6与出风口。
[0065]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如上述的调温系统的温度调节方法,所述调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6]
当需要对建筑降温时,开启第一风门12及第二风门13,打开给水器9使外部水源进入蓄水池4内部,并在第一水位控制器10作用下控制蓄水池4的水位高度;
[0067]
通过调温板1的保湿层104将蓄水池4中的水吸附在调温板1内表面;
[0068]
启动排风机将空气流经进风口6、流通通道5至排气口排出,使地板(楼板)2与调温板1表面的水形成蒸发,实现对建筑降温。
[006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保温步骤:
[0070]
当需要对建筑保温时,关闭第一风门12、第二风门13、给水器9、第一水位控制器10及风扇8;
[0071]
保持蓄水池4无水状态下,利用流通通道5内存留空气形成保温层,减缓建筑内部热量的流失。
[0072]
2020年7月23日至8月14日建筑被动制冷技术专利权人在灵寿县数字科技产教融合基地塔楼第三层安装并应用了该技术,现将降温效果的测试情况报告如下:
[0073]
根据中国天气网公布的实时天气数据,8月13日灵寿县最高气温为33摄氏度,最低气温为26摄氏度,微风;8月14日最高气温为34摄氏度,最低气温为26摄氏度,微风。
[0074]
8月14日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14:00,实测室外温度36.7摄氏度;
[0075]
经实际测试建筑被动制冷技术在环境温度36.7度的实际条件下室内最高气温为26.3摄氏度。室内外温差达到10.4摄氏度,室内温度、湿度体感舒适。说明本实施方式获得
良好的调温效果。
[0076]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些步骤可能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0077]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信或者其它的形式。
[0078]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079]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