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隔音降噪型建筑幕墙。
背景技术:2.建筑装饰幕墙早在150年前就已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由于受当时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局限,幕墙达不到绝对水密性、气密性、抵抗各种自然外力的侵袭、热物理因素以及隔音、防火等要求,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及推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建筑材料及加工工艺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研制成功,如各种密封胶的发明及其它隔声、防火填充材料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外围对幕墙的指标要求,并逐渐成为当代外墙建筑装饰新潮流,今天,幕墙不仅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物的外墙,还应用于各种功能的建筑内墙,如通信机房、电视演播室、航空港、大车站、体育馆、博物馆、文化中心、大酒店、大型商场等,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外墙框架式支撑体系也是幕墙体系的一种,但现有幕墙存在很多缺陷,不能够有效降低噪音传播,高隔音效果差,不便于安装和拆卸,工人的劳动负担重,装置受力不均匀,装置的使用寿命短,因此提出了一种隔音降噪型建筑幕墙。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隔音降噪型建筑幕墙,能够有效降低噪音传播,隔音效果好,便于安装和拆卸,减轻工人的劳动负担,使装置受力均匀,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音降噪型建筑幕墙,包括幕墙框、隔音降噪机构和可调节固定机构;
5.幕墙框:其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有三角插槽,幕墙框的底面左右两侧均设有三角插块,三角插块与三角插槽位置对应,幕墙框的左侧面设有插条,幕墙框的右侧面设有插槽,插槽与插条位置对应,第一固定螺栓穿过对应的压板两端设置的通孔与幕墙框的后侧面上端设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幕墙框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竖槽;
6.隔音降噪机构:活动插接于竖槽的内部;
7.可调节固定机构:设置于幕墙框的前侧面;
8.其中:所述幕墙框的后侧面左右两端均设有l型板,l型板的垂直板体中部均设有安装孔,能够将噪音反射和吸收从而降低噪音传播,隔音效果好,能够保证隔音质量,便于安装和拆卸,减轻工人的劳动负担,提高安装效率,避免透明隔音板的位置发生偏移,能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受力均匀,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9.进一步的,所述隔音降噪机构包括固定框、横槽、隔音合板、隔音棉、pc阳光板、吸音棉和反射槽,所述固定框活动插接于竖槽的内部,固定框的内部均设有均匀分布的横槽,
前侧的横槽和后侧的横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隔音合板,隔音合板的前侧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反射槽,中部的横槽内部滑动连接有pc阳光板,左侧的隔音合板与 pc阳光板之间填充有隔音棉,pc阳光板和右侧的隔音合板之间填充有吸音棉,便于安装和拆卸,避免透明隔音板的位置发生偏移,保证装置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降低噪音传播,提高隔音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固定螺栓、限位板、圆口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于幕墙框的前侧面左端,幕墙框前侧面右端设置的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的中部与限位板前表面左端设置的螺孔螺纹连接,限位板的前表面右端设有圆口,圆口与限位柱位置对应,能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受力均匀,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11.进一步的,所述幕墙框的后侧面下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卡槽,卡槽的内部活动卡接有隔音板,提高装置的隔音效果。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与竖槽的高度一致,提高装置的隔音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隔音降噪型建筑幕墙,具有以下好处:
14.1、首先用螺栓穿过l型板垂直板体中部设置的安装孔将装置固定在外部固定架上,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将上层的幕墙框底面设置的三角插块插入下层的幕墙框上表面设置的三角插槽内,从而将上下两块幕墙连接起来,将右侧的幕墙框左侧面设置的插条插入左侧的幕墙框右侧面设置的插槽内,从而将左右两块幕墙连接起来,降低噪音传播速度,便于安装,减轻工人的劳动负担,提高安装效率。
15.2、将隔音合板和pc阳光板插入对应的横槽内,将隔音棉和吸音棉分别填充至对应的隔音合板和pc阳光板间隙处,固定框插入竖槽的内部,便于拆卸和安装,能够将噪音反射和吸收从而降低噪音传播,提高装置的隔音效果,能保证隔音质量。
16.3、调节左侧的幕墙框前侧面右端设置的螺纹孔内螺纹连接的第二固定螺栓,带动限位板向前移动,进而使限位板位于右侧的幕墙框前侧面左端设置的限位柱前端,将限位柱插入圆口内,旋转第二固定螺栓,从而将限位板压下幕墙框的前侧面,能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受力均匀,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音降噪机构后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音降噪机构右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幕墙框、2三角插槽、3三角插块、4插条、5插槽、6 隔音降噪机构、61固定框、62横槽、63隔音合板、64隔音棉、65pc 阳光板、66吸音棉、67反射槽、7第一固定螺栓、8可调节固定机构、 81第二固定螺栓、82限位板、83圆口、84限位柱、9l型板、10安装孔、11竖槽、12隔音板、13固定板、14卡槽、15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隔音降噪型建筑幕墙,包括幕墙框1、隔音降噪机构6和可调节固定机构8;
23.幕墙框1:其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有三角插槽2,幕墙框1的底面左右两侧均设有三角插块3,三角插块3与三角插槽2位置对应,幕墙框1的左侧面设有插条4,幕墙框1的右侧面设有插槽5,插槽 5与插条4位置对应,第一固定螺栓7穿过对应的压板15两端设置的通孔与幕墙框1的后侧面上端设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幕墙框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竖槽11;
24.隔音降噪机构6:设置于幕墙框1的前侧面,隔音降噪机构6包括固定框61、横槽62、隔音合板63、隔音棉64、pc阳光板65、吸音棉66和反射槽67,固定框61活动插接于竖槽11的内部,固定框 61的内部均设有均匀分布的横槽62,前侧的横槽62和后侧的横槽 62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隔音合板63,隔音合板63的前侧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反射槽67,中部的横槽62内部滑动连接有pc阳光板65,左侧的隔音合板63与pc阳光板65之间填充有隔音棉64,pc阳光板 65和右侧的隔音合板63之间填充有吸音棉66,将隔音合板63和pc 阳光板65插入对应的横槽62内,将隔音棉64和吸音棉66分别填充至对应的隔音合板63和pc阳光板65间隙处,固定框61插入竖槽 11的内部,便于拆卸和安装,能够将噪音反射和吸收从而降低噪音传播,提高装置的隔音效果,能保证隔音质量;
25.可调节固定机构8:设置于幕墙框1的前侧面,可调节固定机构 8包括第二固定螺栓81、限位板82、圆口83和限位柱84,限位柱 84设置于幕墙框1的前侧面左端,幕墙框1前侧面右端设置的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81,第二固定螺栓81的中部与限位板 82前表面左端设置的螺孔螺纹连接,限位板82的前表面右端设有圆口83,圆口83与限位柱84位置对应,调节左侧的幕墙框1前侧面右端设置的螺纹孔内螺纹连接的第二固定螺栓81,带动限位板82向前移动,进而使限位板82位于右侧的幕墙框1前侧面左端设置的限位柱84前端,将限位柱84插入圆口83内,旋转第二固定螺栓81,从而将限位板82压下幕墙框1的前侧面,能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受力均匀,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26.其中:幕墙框1的后侧面左右两端均设有l型板9,l型板9的垂直板体中部均设有安装孔10,首先用螺栓穿过l型板9垂直板体中部设置的安装孔10将装置固定在外部固定架上,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27.其中:幕墙框1的后侧面下端设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卡槽14,卡槽14的内部活动卡接有隔音板12,提高装置的隔音效果。
28.其中:固定框61与竖槽11的高度一致,提高装置的隔音效果。
29.在使用时:首先用螺栓穿过l型板9垂直板体中部设置的安装孔 10将装置固定在外部固定架上,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将隔音合板63 和pc阳光板65插入对应的横槽62内,将隔音棉64和吸音棉66分别填充至对应的隔音合板63和pc阳光板65间隙处,固定框61插入竖槽11的内部,便于拆卸和安装,能够将噪音反射和吸收从而降低噪音传播,提高装置的隔音效果,能保证隔音质量,将上层的幕墙框 1底面设置的三角插块3插入下层的幕墙框1上表面设置的三角插槽 2内,从而将上下两块幕墙连接起来,将右侧的幕墙框1左侧面设置的插条4插入左侧的幕墙框1右侧面设置的插槽5内,从而将左右两块幕墙连接起来,便于安装,减轻工人的劳动负担,提高安装效率,调节左侧的幕墙框1前侧面右端设置的螺纹孔内螺纹
连接的第二固定螺栓81,带动限位板82向前移动,进而使限位板82位于右侧的幕墙框1前侧面左端设置的限位柱84前端,将限位柱84插入圆口 83内,旋转第二固定螺栓81,从而将限位板82压下幕墙框1的前侧面,能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受力均匀,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将隔音板12插入固定板13中部设置的卡槽14内,旋转第一固定螺栓7从而使压板15将隔音板12的位置压紧在幕墙框1的后侧面,保证装置的稳定性,提高装置的隔音效率。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